本刊记者 贺艳雄 唐雄英 通讯员 吴联初 杨异德
特写高效课堂改革的“外培内树”现场
课堂“散”了,学生作“主”了收获
课堂改革一箭三雕,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
12月5日,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长沙县一中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古樟傲然迎风摇曳,一栋栋红墙白壁的教学楼显得活力盎然。
走进一中的课堂,自由、轻松而热烈的小组讨论之声如清风拂面而来。
一中在长沙县率先果敢地迈出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步伐。
一年前,一中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问诊把脉,开始探索 “高效课堂”。一中的课改,立足于本土,立意于人性化管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为主旨,以生命化教育思想为理念,以精致管理为过程抓手,紧扣“教”与“学”,重视课堂“活”与“实”,真正实现“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为主向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个性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释放,不同潜质得到开发,为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樊篱如暖阳下的冰雪在悄然融释……
消息
长沙县一中有了高效课堂
“要想提高课堂质量,关键还是改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长沙县一中校长柳国强说道。
提起课堂,大家脑海中的情景是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下课后,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是收获甚少。教师把教材、教辅、教案视为宝典,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亦步亦趋、照本宣科,学生被迫接受海量的信息,知识是囫囵吞枣。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认知特点被忽视,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必然会出现以教师为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柳国强分析道。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学校成为了用知识和技能“灌装”人的车间,培养了一批批的高分学生,可学生的能力在哪里?
面对传统教学弊端的凸显,教育人都在反思。分数与升学率是不是教育的全部与根本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与学知识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哪一个更重要?校长柳国强时常不停地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如何让学生脱颖而出?让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吃亏?
于是,行政研讨会、教研组长座谈会、年级组吹风会、班主任培训会、教师动员会层层展开……
在经过不断的商讨研究后,一中决定要改革课堂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带给学生的苦恼与禁锢。这一场变革的扳机,必须由“高效课堂”扣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才能做好教育。
学校要打造高效课堂的消息一传出,立马炸开了锅,不少老师纷纷质疑。“课堂教学改革是革我们自己的命,有其艰巨性,困难性,学校必须迎难而上。”柳国强面对质疑猜测,依然坚信改革之路。
一中人性化教育的理念有了,坚决课改的决心有了,但怎样才能将这种理念与决心浸润到师生的教学之中去呢?
2011年下学期开学之初,一中首先组织了一个星期的业务学习,成立了课堂教学研究委员会,诊断课堂,查找无效教学行为,寻求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的办法,根据学校实际对全面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进行调整,同时成立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出台长沙县一中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倡导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线路图。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学案”就是集合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整合资源共同备课,其形成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备课模式,分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导学案一确定,“三步七阶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指导一中课堂的基本“拳”路。“三步”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七阶段”分别指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七个阶段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每个环节解决一定问题,实现一定目标。每个环节都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案”与高效课堂模式两者互为辅助,互为推动,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
特写
高效课堂改革的“外培内树”
理想与现实总有遥遥相对的距离。在一中的高效课堂模式建设尘埃落定后,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这是一次破冰之行,对于像长沙县一中这样的农村高中来说。省内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很少有敢于探索这样的课堂,没有任何的成功经验可寻,河水深浅不得而知。其中的酸甜苦辣,百味杂陈。
当提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时,很多的老师不知道“高效课堂”究竟该如何授课?
有现实之痛。在高效课堂试行一个月后,“高效课堂”遭遇了转型的阵痛,出现了大量的现实问题。不少老师反应,由于学生被动惯了,再加上学生多是农村学生,在高效课堂不敢说,不会说,课堂屡屡出现“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不少老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教师的确不再“满堂灌”了,但却退居二线观看学生表演;教材的确不再被视为宝典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布满习题的“导学案”,教材上与生活结合紧密的应用实例却被束之高阁;课堂气氛的确活跃了,却成了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一系列实施的瓶颈,让“高效课堂”的命运随时有可能夭折。
变则通,通则达。学校在改革中另辟蹊径,采取“贵在思路,赢在合作,胜在实干”的工作策略,实施低重心的年级管理模式,运用“外培内树”的措施,促进师生“增长力”,提升学校“影响力”,引领师生“内驱力”,凝聚人心。
学校邀请各专家来学校进行高效课堂的讲座,加强学校师生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请有经验的老师上教研课,让全校师生观摩、学习、研究、落实高效课堂。同时还设置了听课小组,行政人员随机进行推门听课,督促老师改课。在学校选取高效课堂上的比较好的老师,举行高效课堂示范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示“高效课堂”成果,积极推进以备课组为团队的“集体创优”活动;在每个学期都会进行高效课堂赛课,通过抽签赛课的老师必须参赛,若拒绝参赛,则取消该备课组所有成员该年度所有评优评先晋级资格。
外培洗脑转变观念。带着课堂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筹措了100多万经费,组织所有的老师前往省内外高中课改成功学校学习、交流。在高效课堂改革的“发源地”平度一中、昌乐二中和新绛中学,去真实的体验高效课堂。不少教师思想经历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碰撞,老师开始反思教学行为,全体老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的改革中,“高效课堂”在全校推广开来。
内树造血树信心。学校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备课组研究课、全校赛课、展示课、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并对外交流展示。一年内竞赛课、展示课已达150多堂。学校坚决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任务驱动方式,课堂上还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外,开展五个方面的主题教育;即以打造“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主题的思想教育; “培养人文精神”的文化熏陶;以每学期“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行为习惯引导教育;以“军事化跑操”为主要内容的意志品质教育;以“星级寝室”评比创建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教育。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出了校报、校刊和《美文精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打造出了“学生跑操”和“星级寝室”两大特色活动。
现场
课堂“散”了,学生作“主”了
走进高一344班,教室后面的文化墙上写着“掌握方法,轻松学习”、珍惜时间、如何听课等知识。工整的板书,学生自身的体会,这块学生的“一亩三分地”被学生耕耘的硕果累累。黑板上几个学生正在抄写今天的上课内容《归园田居》。
上课铃响后,学生们6-8个人为一组,相对而坐。王滢老师开场一句,同学们,老师还不知道这篇《归园田居》的诗歌讲了些什么内容,请大家讨论一下,一句“老师不知道”马上就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以往老师通常会说,今天大家跟老师一起学习。老师首先播放了诗歌放映带,然后学生齐朗诵后。老师提问,归园田居的“归”字隐含了什么信息,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有同学说要归隐田园,说完马上就有同学说是厌恶黑暗的官场,归隐到田园,经过学生不断的完善,最后由一位学生总结出,“归”字暗含了4层意思:“从哪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如”。整个课程由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组织答案,学生点评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畅所欲言。在诗歌赏析完之后,老师问有学生能够背诵吗,现场无数双手举了起来,一个比一个背的流畅,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下课铃响起,周锌钰同学感慨道“在来一中上学之前,一直是老师在前面讲,现在上课同学可以面对面坐着,一起讨论,能提高我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胆量,强化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我。这样的课堂上课轻松多了。”
高效课堂是全方位的,不仅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权”,也延伸到了课堂外。学校推行跑操,每个学期交替做广播体操、手语操、跳校园集体操,操场上,整齐如一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口号“好好学习,超越自我”,每天一个运动会,这样的学生有着力量,有着浓浓的幸福感。学校还组织学生创建社团,有音乐、武术、话剧、书法、剪纸、主持人、街舞、动漫等20多个社团,每年的12月份定期开展艺术节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给学生一个快乐、轻松的高中学习时代。
收获
课堂改革一箭三雕,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
刚实施课堂改革,反对声最大的是家长,家长不理解:都说学校在瞎搞,把孩子送到一中最终目的还是考个好大学,如果老师不“教”了,那升学不是没有指望了呀!还有的家长担心,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被拖累。不少家长纷纷向教育局、学校领导反应。有些家长在学生上课期间还经常来“监”课,慢慢的家长感觉到了自己的孩子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本来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通过几个月的课堂改革,这些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成绩也慢慢地开始提高,学生也变得更开朗了,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家长的顾虑慢慢打消了,有家长说:“过去我儿子胆子很小,在众人面前很少大声说话,现在他在各种场合都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自信满满的。”
“我们都面临升学的压力,刚开始的确担心高效课堂会影响我们的升学梦,在学习了一年之后,再也没有这种担忧了,成绩反而更好了。”高三冯雁行笑呵呵地说着,眼前开朗的自信的他,以前在同学当中是个典型的“闷葫芦”。可去年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的竞赛中,冯雁行通过个性化的表演,出色的口头问答表现,夺得了省内冠军。“我是高效课堂的直接受益人。”他深有感触地说道。以前物理一直是自己头疼的科目,老师一直说,觉得很枯燥,弄不懂的问题,又不好意思提出来,最后物理变成了短腿。在高效课堂实施后,通过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也能当场解决,物理成绩变好了。邻班同学彭宇冰也感慨道“上次我们班老师请假没来,我们学生自己组织课堂,和老师在课堂是一样的,现在的课堂老师在没在都一样,高效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活跃,我们的参与度更高,兴趣度也比以前提高了。”
去年高二的学生在高学前水平测试,就停止了一个星期的高效课堂,不少家长跑到学校,要求学校把高效课堂一直办下去,家长离不开高效课堂了。
高效课堂不仅利学生利家长,也利老师。对老师的教学设计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诊疗器”,同时也是教师加强专业学习的“助推器”。有老师说,传统的教学,老师是“一本教案几年不变”,老生常谈;在高效课堂里,学生有各种各样老师不能预料的问题,这不得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引导课堂的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自主、开放、富有激情的课堂即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校升学率也是实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势头”。2010年学校一本上线率18.2%,二本以上的上线率71%,2011年一本上线率27.2%,二本以上的上线率为76%,2012年一本上线率43.5%,二本以上的升学率达到了82%。2011年教师马晓娟将“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引入全省数学说课比赛中一举获得省一等奖,今年李德辉老师参加市“高效课堂”语文说课比赛又获一等奖。从2011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多个。各种各样的高效课堂取得的成果,抹掉了教育界对改革的质疑声,换来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2012年3月份,一中举行高效课堂“开放周”,全县中小学老师都纷纷来听课“取经”,每天多达700、800的老师。
“三步七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把尺子衡量人的单一做法。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其实,更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一中党委书记项检刚饱含深情地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县一中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