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小爱 摄影 徐 行
“十一五”收官之年的长沙,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的同时,一个个“国”字号的荣誉也纷至沓来。
2010年10月21日,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市长张剑飞代表长沙领取了一项含金量极高的殊荣——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大奖。
形象,是一种心理想象,中国城市的国际形象是海外人士对其的总体印象。长沙以排名第八而与上海、北京、成都、南京、杭州、宁波、西安、昆明、长春一同,位居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列!
两个月后的12月26日,长沙以总分第四荣获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并获此终身荣誉。
作为一种奖赏,颁奖典礼也在长沙举行!
两大接踵而至的荣誉,引来国人多少热议!
最佳国际形象城市,“老大哥”武汉未能入榜,志在必得的广州也“名落孙山”,长沙成为中部的唯一;
最具幸福感城市,自2007年首次开评以来,长沙的排位一次比一次前移,此次,竟将一批名城甩于背后,一路攀升至第四……
如果再将聚焦点前移,长沙揽入怀中的荣誉还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连续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献血模范城市……
如此多的荣誉为什么属于长沙?长沙凭什么?在全国城市的竞争中,曾经不入视野、不进参照坐标的城市,在不服中挟着惊诧,在长沙这方城池上生活的人们在自豪中带着疑虑。
是的,论城市建筑,长沙的楼房不是最气派,色彩也不是最时尚,标志性建筑也难举一、二;论经济发展,长沙的GDP、财政收入、居民的收入都显寒碜。长沙凭什么?长沙荣誉背后,又藏着什么?
忧 乐 入 心
一座城市的生动鲜活,一座城市的光彩魅力,在当代人的眼中,已不再取决于耀眼的霓虹灯,也不再满足于望不到边际的大型广场,亦或是气宇轩昂的摩天大厦;而是城市的质感,城市有热度的个性形象,人们渴望能摸到城市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源于城市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通过经济、军事科技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同时也包括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所表现出来的“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根,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如是强调城市的文化:它是长沙城市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是实力的体现。
长沙火车站钟楼顶上的那只“红辣椒”屹立云霄,给南来北往的人们一个城市“见面礼”。对于这一长沙精神的标识,人们已耳熟能详。而另一个长沙精神的标识,恐怕知者寥寥。
在长沙天心阁上,有一副对联如是写道:四面云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入心头。天心阁建于宋末,历经悠悠千载,天心阁的这副对联,似警钟长鸣,似飞鞭高扬,她激励着这个城市的掌舵者,她驱动着一座城市的聚变,她也诠释着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万家忧乐入心头,即当官要为民做主。关注民生、为民办事,这,是一座城市的福祉,也是一城百姓的福祉。
笔者不久前去中部一个名城,的士司机听说笔者来自湖南长沙,无比羡慕地感叹:“长沙好哇,政府为老百姓办事。下辈子,一定要投胎到长沙。”在那个城市短短几天的逗留中,笔者多次听到这种对长沙的美誉。
在中国大转型的特别时期,长沙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转型中的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各利益层的需求,千差万别,重重叠叠。在长沙,29万国企改革下岗职工,150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军,还有31万残疾人……历史的遗存,现实的发展,让这些特殊的人群留下各自的不幸。面对那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面对这些烫手的山芋,长沙市的决策者选择的不是回避、躲猫猫,而是面对,是公开对话,是主动解难。
2010年10月11日,在中联重科的车间里,一个《对话长沙》的大型时政访谈节目在此摆台。
关于这次对话,《长沙晚报》如此写道:
“这是一次民生的对话,有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住房保障等切实问题在这里坦诚交流”;
“这是一场高端的访谈,对话的一端是市委书记,另一端是外来务工者。”
“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对农民工有天然的感情。”陈润儿朴实的开场白,一下消除了现场的拘谨。
100多个农民工代表,面对这个城市的书记,把自己在长沙的酸甜苦辣一一抖来,陈润儿聆耳倾听,当场解答。
长沙的蓝天,是农民工一起支撑;长沙的大厦,也是农民工一起构建。书记对话农民工,随着电视直播,150万农民工同时享受这一尊荣与幸福。
对话农民工,是长沙善待农民工的一种升华。这个城市,早在2005年,就开全国先河,建农民工廉租房;又开全国先河,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的孩子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免费权;今年元月1日,再开全国先河,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保。
一周之后,陈润儿再度做客《对话长沙》,与30多名下岗职工对话。
改制,下岗……自十年前,长沙吹响国企改革的号角,29万改制职工经受打破“铁饭碗”的阵痛,经受废除“铁交椅”的抉择。1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这个城市的困难人群。
“不能把改革的阵痛变成职工的长痛,要把政策的优惠变成职工的实惠。”基于这一理念,长沙市财政一次拿出6000万,将改制企业的退休、医保一揽子解决,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工矿棚户区改造,被城市保障住房政策“遗忘”的国企改制职工的住房问题,这一全国性的难题在长沙“破冰”,3-5年,长沙6.5万户改制职工家庭将全部入住新房。
陈润儿与下岗职工的对话,从上午9时到下午1时,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推心置腹,坦诚相见,道出心中的郁闷,解答诉求者的困惑。
养老、住房、医疗、再就业四大困扰下岗困难职工的问题得到圆满的答复。
现场内,流淌的是鱼水之情;现场外,展现的是再结同心……
一周后,陈润儿第三次来到《对话长沙》,与残疾人一同交流:“关爱,自强,我们一起努力”。
市委书记连续三场对话,这只是长沙为政者“忧乐入心,为民解难”一隅。这些年来,长沙市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工程,仅2010年,长沙市投资61.8 亿元,为民办了51大实事工程。
市委书记连续三场对话,我们看到的是长沙执政者关注民生、忧乐入心的拳拳之心,听到的是民生趋善、拔节向上的美妙之声!
为政者,忧乐入心,俯首为臣,换来的是社会和谐、民众幸福的祥和之象。
有言道,水可覆舟,亦可载舟,长沙的风轻帆正、民怡景和源于长沙为政者“万家忧乐入心”!
阳 光 满 城
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对权力的监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大的民主化。
在长沙,干部的提拔使用,现场直播,当场票选,整个流程置于阳光之下,置入全体市民的视线中,腐败,无从生发!
2010年10月14日,长沙市举行选拔5名市管领导正职第一轮竞争大会。市卫生局局长、市公路管理局局长、长沙先导投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先导投控股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长沙轨道交通集团监事会主席,5个诱人的岗位,5顶沉甸甸的“乌纱帽”,不得不令人眼热心跳。然而,长沙市将其选择置于阳光下,置于睽睽众目中!
118名审查合格者经过报名推荐、资格审查、差额提名、专家选择、组织考察、酝酿提名的六道“关卡”,进入差额票选的冲刺。
118名报考者,此关只能留下50名候选人,206名市委全会扩大会议代表手中的一票,决定他们的去留,作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陈润儿也仅有一票之权。
没有金钱的主宰,没有人情的干扰,考“官”场上的博弈是才情的迸发,是理想的抒怀,是梦想的放飞,正如一位竞选市卫生局局长的医院院长所言:“长沙市委给我们提供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大舞台,我就放手一搏。”
放手一搏,搏出的是货真价实的人才,是驰骋疆场的“千里马”!
公开选拔,差额票决,在长沙,已成领导干部的一大提拔通途。
2010年12月31日,长沙又一次市委全会差额票决市管领导,为2010年岁末绘了灿烂一笔。12名市管副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从482名竞选者中,通过笔试、面试、综合测评、五大班子评分和市委常委评分五道关卡,胜出的24名候选人将接受最后冲刺:市委全会差额票决。候选者3分钟的演说,考官们临时的抽卷问答……整个考场气氛热烈而紧张,机会面前体现的是公正,是公平;选出的是人才,是信心!
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彰显着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明清爽,展示一个城市的活力与生气,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之路,艰难而又坎坷。
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长沙市,将阳光引入廉政建设,2010年初冬,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带头公开述廉,在长沙的冬天响起春雷,卷起狂飚。
11月1日,长沙市的市委全会上,陈润儿以“述廉人”这一特殊身份走上主席台,对台下由市委委员、基层党代表、人大常委、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媒体代表组成的听众,坦陈自己执行党员干部八项廉政纪律的情况!
“从未临时动议或传阅画圈的方式决定干部任免。”
“从来没有为任何企业和个人向任何单位和领导,就工程招标打过招呼、写过条子。”
“从没有收过一张购物卡、一笔误餐费、一个红包。”
“唯一的收入就是工资。”
市委书记带头述廉,开天辟地头一回!
当陈润儿发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把我盯住”的庄严承诺时,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城市领头人的正气、底气和勇气!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光辉形象!
市委书记带头公开述廉,产生的是自上而下、推而广之的“示范效应”。
5天后,长沙市9个区县(市)书记,依次登台,在市委全会上公开述廉。
一把手放在“放大镜”下,放在“聚光灯”下,“晒”个人廉情、亮自律底牌。这在长沙,开天辟地头一回;在中国,也未闻有先例!
述廉、巡廉、评廉、测廉、促廉融为一体,党内、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媒体“五方”并进,廉政监督,实现从“内循环”到“内外结合”、从“自画像”到“众生相”、从隐蔽到公开嬗变。
“官廉民自安,风正民心顺”。为官者清廉,是一个地方最大的“软实力”,廉洁,是一座城市之福、领导之福、干部之福,更是黎民百姓最大的幸福!
行之有效的监督权力,长沙的天空艳阳高照,长沙满城阳光璀璨!
有 容 乃 大
中国(大陆)最佳国际形象城市评价体系中,有一条关于市民对外来居民和游客的包容程度。成都是市民对外来居民和游客最包容的城市,包容度位居第一,而长沙的得分仅居成都之后,位居第二。
长沙,就其地理位置似乎与开放和包容无缘,位居中部,三面环山,城市如铁桶般坐落。然而,长沙的开放与包容又是可圈可点,有凭为证。首先,作为长沙名片之一的橘子洲就是一个开放的岛屿,滔滔两岸潮流环抱着它,在橘子洲上透过漫江碧透的湘江水,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气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山水天地万物人生,均萃于橘子洲上。
橘子洲不只是长沙“山水洲城”城市地理、山水风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蕴含长沙这座城市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也展示长沙傲倔不挠的城市气质。
在近代史上,长沙这座城市一度是最“抗拒西方”的 “铁门之城”,用围墙围起最保守的城墙;同时,这座城市又有着另外的一面,晚清长沙作为维新之地,橘子洲成为陈宝箴、谭嗣同常来常住之地。
来自澳大利亚的洋义工江思远与妻子江丽莎对长沙的“情有独钟”便是长沙“包容文化”最好的注脚。
江思远曾是澳大利亚一名建筑师,拥有自己的公司,妻子丽莎,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年收入加起来人民币过100万元。
令他们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来到遥远的长沙,是因为这对恩爱的夫妻几度流产,医生认为丽莎难有自己的孩子了。悲痛的夫妇远走他乡,于2000年10月,来长沙福利院当义工,照顾那些有先天残疾的孩子。
江思远夫妇最初打算在长沙服务3年后回国。
然而,义工的生活、长沙的独特像磁石般留住了这对洋夫妇,他们舍弃父母的呼唤,舍弃故乡的召唤,那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一个有着“黄金海岸”和大堡礁的海港城市的迷人故乡,在长沙一呆就是11年。长沙,给了他们莫大的馈赠,一年后,丽莎竟然怀孕,在长沙湘雅医院医生精心照料下,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接下来几年,他们又在长沙生下一男一女。
2008年,江思远被长沙市政府评为“长沙十佳青年”,还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长沙段的火炬手。
江思远说,他越来越喜欢长沙,因为,长沙是他的“送子观音”,他在长沙很快乐,电视节目很好看,酒吧很红火,人也很热心。
长沙,包容大气,热情如火,让洋义工“乐不思蜀”!
像江思远一样的迷恋长沙的国际“粉丝”大有人在。
来自英国威尔士的Tom Hume旅游来到长沙,对长沙一见钟情,一呆就是15年。如今定居长沙,任教师大附中,已成半个“长沙通”,他说:“这里的文化魅力、城市个性,让我深深爱上了她。”
韩国人李钟台,早就拿到了一张特殊的身份证——长沙荣誉市民。他说,不出长沙城,可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买到世界各地的名牌,外国人在长沙,就像在自家一样。
德国知名城市社会学教授哈森普鲁格在游历长沙数日后,深感长沙城市魅力独特,“一座山,一条江,这是一种完美的布局。”长沙火热的城市节奏,令这位世界城市专家痴迷。
宜居,让长沙引来国际“粉丝”;创业之都,又让长沙招来国际高端人才。就在长沙市2009年岁末的“创业之星”颁奖会上,一位边弹吉他边唱《北国之春》的“洋专家”成为晚会的“聚焦点”。来自日本的池田一崇,是新材料王国的新星,一批世界500强的企业纷纷向他伸来“橄榄枝”,欲高薪聘他。然而,池田一崇“慧眼”识“梧桐”,他选择了落户长沙高开区的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他与10位“洋专家”作为长沙首批入选的国际高端人才,获得长沙市颁发的100万元奖励资金。
长沙创办了国际学校、国际社区,不久前,又推出了“外国人永久居留权证”,这一“长沙绿卡”,让境内居住的老外,享有长沙市民的同等待遇。
敞开胸怀接纳国际友人,是长沙的热情大度;同样,开怀迎国内同胞更显长沙的包容大气。长沙的餐馆五湖四海,长沙的商品天南地北,长沙的市民,尤其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更是来自三湘四水、大江南北,就是2010年岁末,长沙市那次差额票决市管领导的全会上,笔者发现24名候选人,地道的长沙人仅一个!
有容乃大,文化的包容与大度,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软实力”。
书 润 心 田
黄永玉说,岳麓学院是湖南人的耶路撒冷,是湖南人心中的圣殿。
湘江穿城而过,把长沙城分成东西两半,一半是商业区、酒吧的喧嚣,都市的感性体验;一半是文化区岳麓书院文化的厚重和心灵宁静。
岳麓书院门院前悬挂的那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让所有长沙人——从省级高官到市井细民,都感到自豪。长沙人也在这个宋代就有的庭院的影响下,虽然一贯好玩,但读书风气却也同样浓厚。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市同样如此。长沙是座爱书的城市,书的年销售额达50亿元,人平购书金额居全国之首。
昔日黄泥街书市,曲曲折折10里书巷,购销之火爆,全国一绝。
今日定王台书市,每逢节假日,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书市之火爆,尚属全国之罕见!
新华书店,在全国许多城市,均门可雀罗,冷清落寞,唯独长沙几大新华书店,无一不生意红火,芙蓉路上的新华书店,笔者每次购书交款,无不在“长龙”后苦等!
上世纪80年代起,长沙市就定期开展评选“民间十大藏书家”活动,藏书过万册的家庭比比皆是。爱书如命的何光岳先生,当时藏书就多达7万册!如今,何光岳已建私人藏书阁,据说,书阁藏书不下50万册!
长沙市民几乎都有书柜,稍好一点的家庭,皆有书房!
书,成为长沙市民的“宠物”。乔迁贺喜,送书;生日贺寿,赠书;升学升职,还是送书。唯其爱书敬书重书,礼尚往来,皆用书。
书,成为长沙市民装点门面、装饰头脑的时尚;
书,又成为商家逐利、发财致富的新宠。
一个定王台书市,曾出4000书商,冒出一批亿万、千万富翁!
长沙一直是全国教育的典范、中部人才的摇篮。长沙市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404人,为全国第一,科技人才达22万,名列国内前茅。长沙市内37个两院院士中,19个出自该市的“雅礼”与“长郡”!长沙教育工作在全国23个特大城市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七,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8%。两年前,长沙市高中普及率就达到100%!湖南与美国互派中学生交流的四所中学,长沙市就占有三所。一批国际知名大学到长沙招揽高中毕业生,一批又一批长沙优秀中学生进入国际顶尖大学。
在学校教育如火如荼的同时,长沙市的社会在职教育也方兴未艾,在长沙城南,一座占地4000亩的职教新城,兀然而起!
2010年12月,长沙市两大盛事,均为学习。
12月23日,长沙启动读书达人大型学习竞赛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组织进行评奖,获一等奖者将获奖金10万元。另设9个单项奖,20个优秀奖,单项奖分别获奖金1万元。这个活动的主题为“文化铸就城市,读书点亮人生”。政府为爱读书的市民发如此大奖,当今中国鲜闻!
12月20日,长沙市举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终身学习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纳入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和教育强区的考核内容。
学习创造未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改变个体命运的法宝,学习更是提升一座城市、美化一座城市的捷径。长沙的决策者深谙其道,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学习型社区,全市成立起600多所社区学院,投资1000万元,建成526家农家书屋,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长沙大讲堂、公务员大课堂、市民课堂、百姓讲堂、读书银行、学习手机报和E课堂,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学习载体在星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书,浸润心田;书,芳香城市。黎明的星城,朗朗书声催日出;夜晚的星城,沙沙书响摇月眠。
如果说岳麓书院是湖南人的精神圣殿,那么,书,是长沙市民心灵的寄托!
先 声 夺 人
地球上,鸣春的鸟类数以万计,而人们只将杜鹃冠之以“啼得春归”的报春鸟,因为,杜鹃鸣春是万籁俱静中的第一声,先声夺人!
自然界,迎春的鲜花千丛,而人们只将梅花誉为“只把春来报”的迎春花,因为,她是漫天大雪的寒冬中第一花,催春的佳音。
在长沙这片热土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孕育了多个先声夺人的奇观。就在长沙城北的广电大楼这座湖南人的“好莱坞”、“奥斯卡大楼”,制造国人的快乐,放飞湘人的梦想!
快乐大本营,上世纪的1998年荣获当年星光大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5年,《快乐大本营》被《新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之一;2008年,获亚洲电视节最佳综艺节目大奖,成为国内电视节目中唯一获得本届电视节大奖。
《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自2004年开始推出的一档音乐选秀节目。2005年,《超级女声》由上海天娱传媒全城运营,是中国音乐界史无前例地完全由女性选手参加的大型音乐选秀活动。《超级女声》在中国大陆刮起了一阵狂飚,让无数人着迷,有数据表明:《超级女声》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一台《新闻联播》,广告价11.25万元/15秒,超过《新闻联播》的天价广告费。
成都万名中学生齐逃课去报名,BBS争论铺天盖地!
《超级女声》已经不只是一个娱乐节目,它侵入了生活,唤醒了参与,影响了社会。
《超级女声》的火花是在偶然间迸发出来的。
2002年,万里之外的英国和美国,两档分别叫做“流行偶像”和“超级偶像”的电视娱乐节目,被媒体介绍到了中国,谁还记得这一晃而过的报道!谁又能预测到这两档节目将在“大洋这头”掀起旋风!而旋风的源地为默默无闻的长沙!
2002年,湖南广电的编导夏青,偶然看到了报纸关于“流行偶像”和“超级偶像”的报道,如获至宝,迅速整理一个简单的提纲,上报湖南电视台。
策划案迅速通过,一场场狂飚掀起,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上演。
一场民众直播参与的造星运动中,2004年的“超级女声”,15岁的德阳女孩张含韵一夜成名。
2005年,“超级女声2.0版”重装登场,无数怀揣梦想的女生纷至沓来。在成都,报名人数超过4万多人。这些疯狂的女孩们,要参与的是这样一个“游戏”:
报名。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不分年龄上限,年满16岁的女性,只要喜爱唱歌均可参与。
海选。与报名同步进行。
淘汰赛。最后5名优胜者进入决赛。
观众手机短信投票,屏幕滚动播出:喜欢她,就留下她。
“超级女声,想唱就唱”口号与之呼应。
换言之,要留下她,请拿起手机,给她投票!
在观众近似疯狂的投票下,周笔畅、张靓颖、何洁、李宇春脱颖而出。
“这个国家的人民乐于投票选出他们所喜爱的女孩儿。”大洋彼端,《今日美国》的报道用惊叹的句式如此评价!
不久前,李宇春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迄今,中国只有伟人邓小平上过她的封面!
先声夺人,成为长沙文化界的一种潮流,一种趋势!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成为长沙艺术园地“先声夺人”的新风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第一年元旦刚过,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热播的第一个电视连续剧《黎明前的暗战》,又是出自长沙电视台之手。
红猫、蓝猫、山猫卡通动漫,成为长沙城市的鲜明标识。
先声夺人,文化湘军以其鲜明的个性及独特的品质,在时代的大潮中,抢滩头、夺高地,惊起一串串浪花,留下一块块丰碑……
永 不 言 败
湘江北去,万年不断,橘子洲头注定在潺潺时间潮流中,如“浪遏飞舟,中流击水,独立潮头。”南部雄起,热浪滚滚,东部沿海高度发达,西部大开发声势浩大,而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不急不躁,不等不靠。当“中部崛起”的政策春风吹进中部时,城市规模不大的长沙,早已傲然崛起。
相比“九省通衢”,无论城市规模、人口远远超过长沙、在近代史上有辉煌一页的中部“老大哥”武汉,长沙更具发展潜能与活力,长沙的崛起,凭一座城市永不言败的文化气质。
中国首届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中,人们的聚焦点都集中在中国城市之林中那贵气十足的北京、十里洋场的上海、人间天堂的苏杭,它们,是城市追逐的“明星”,城市建设的“标杆”。的确,那次,长沙仅仅搬回个“最具娱乐感城市”这块奖杯。长沙人口头不说,心里并不满足,卧薪尝胆,永不放弃,一年后,长沙终于以总分第十挤进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时,直到这时,长沙才敲锣打鼓地接杯,媒体大张旗鼓地造势。第二年,长沙再度夺杯,排位进了二位;第三年长沙再度入选,排位又前移两位。直至去年12月26日,长沙以连续三次入选,获得终身金奖。这时,长沙以橘子洲燃放烟花抒发胜利者的喜悦与开怀。
长沙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是历经坎坷。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几度争创,几度与荣誉失之交臂,长沙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志者,事竟成,长沙已无限接近“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之冠!
就是被媒介喻为“飓风呼啸登场”的“超级女声”也是从失败的母体成功而来,也是长沙这座城市永不言败的精神写照。
“超级女声”的前身是“超级男声”,“超级男声”2003年问世时,没有想象的成功,然而,它却催生了令中国人着迷的“超级女声”,引燃了电视湘军现象。
就在湖南广电在电视媒介独占鳌头、笑立荧屏之时,长沙广电并不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而是一次次“凤凰涅槃”,一次次浴火重生。麾下的“政法频道”成为长沙市民的最爱,“女性频道”勇敢走向市场,与社会资本嫁接,成为女性的“精神家园”、“心灵天使”、“生活顾问”,长沙频道首创大型时政访谈——《对话长沙》,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走进频道,三次对话,成为2010年长沙寒冬中的三股暖流、长沙百姓的幸福之源!
曾经沉闷的长沙新闻频道,如今不可一发,首创孕婴幼儿服装展销,开创电子商务,还投资200万元,派骨干赴美国加州大学培训……
长沙广电正以“一天一个惊喜,一天一个嬗变”之态,欲与“老大哥”——湖南广电一比高低!
就在各路电视媒体在星城长沙竞展新招、争抖风流之时,报纸媒体也是龙争虎斗、不甘落伍。“老大哥”《湖南日报》频出新招,开全国之先河,独创自办发行之路,大报改版提质,三湘都市报几次“变脸”,华声在线运作上市……一个60年的老媒体,不断冒出“老树新芽”的生命力!
当《体坛周报》在中国报界放出一颗卫星,让国人瞠目结舌时,《长沙晚报》也踌躇满志,如今追逐的偶像是“中国第一报”的《广州日报》。
永不言败,是湘人的倔强所致,也是长沙荣誉背后的注脚!
永不言败,是长沙精神的写照,也是长沙最大的“软实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