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魅力银都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颜石敦 许威 侯小芳 曾翔

你见过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银制品吗?位于永兴县的联合国银公司投资建设的3D打印技术和线上平台正在将这变为现实。

正如永兴县委书记袁卫祥所说:“这一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实现银制品的个性化定制,又鲜明的反映出永兴金银产业由卖原材料向精深加工的华丽转身。” 

如果你想亲眼目睹3D打印银制品的全过程,今年5月19日第四届矿博会在郴州开幕时,中国银都永兴展馆将向您完美呈现。同时,在动感科技中,可让人切身感受永兴金银产业的300多年历史,感受“中国银都”魅力。

 科学谋划,坚定信心战“寒冬”

位于我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部的永兴,被誉为没有银矿的“中国银都”。

走进永兴银楼,就像触摸一部永兴金银产业发展冶炼史。

300多年前,不甘贫穷的永兴人下南洋谋生,逐渐掌握了从金号的楼板、洗手水中提炼金银的技术。

后来,当地工人还学会了从有色金属冶炼后的坩埚、阴沟泥等废料、废渣、废液中提炼再生金银,并发展为永兴的特色产业。

改革开放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永兴每年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有色金属冶炼危废物和“城市矿产”近百万吨,可综合回收金、银等24种稀贵金属。稀贵金属产业逐渐成为永兴的主导产业,其白银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铋、碲产量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稀贵金属行业市场低迷,白银价格跌至低谷。一时银行信贷资金收紧,民间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运转举步维艰。

危机来袭,尚以初级产品为主,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永兴稀贵金属产业遭遇“严冬”,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紧急关头,是因循守旧、各自为战,还是求变创新、抱团发展……何去何从?

“只要有信心,没有跨不过的坎!”永兴县委书记袁卫祥说,按照“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的要求,他们科学谋划,通过兼并重组、靠大联强、推动上市、科技创新等途径,促使县内稀贵金属企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品牌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永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卫东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为他们鼓劲:稀贵金属转型发展,符合绿色发展方向和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发展助力多、空间大,“爬坡上坎”之后,这个传统产业一定会变成强势产业。

永兴稀贵金属转型之战,谋定而后动。

  全面推进,从容踏上转型路

建园区筑平台,关停并转靠大联强,科技创新提质升级……近年来,永兴全面推进稀贵金属产业转型发展。

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备、生态环保”原则,该县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公司融资、社会投入等40多亿元,加快“两区四园”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经开区党委书记周雄介绍,县里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高纯银、高纯铋等精深加工及金属检测为主。还建设了太和工业园、柏林工业园,对有色金属进行再回收。

同时,永兴严格落实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要求,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将129家散、小企业整合为30家规模化、集团化的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由亚通、长鑫、长宏等3家公司整合成的众德集团,实现铅、铋、碲等工艺技术优势互补后,在业界迅速脱颖而出,预计碲年产量达150吨,可占全国产量的30%。

兴光公司、永鑫环保等县内优势企业,在与中信集团、中再生公司等央企名企进行战略合作后,向精深加工迈进,产业体量更大、回收体系更健全。

永兴县委、县政府当好“红娘”,推动稀贵金属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产学研深度合作,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永兴先后成功开发生产了925白银、铋合金、钯材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获国家专利28项,“银的高效绿色制备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被列入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

从容踏上转型路,永兴稀贵金属量与质显著飞跃,形成了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永兴招金白银产量跻身全国前十强,雄风、荣鹏等12家企业迈进我省有色行业50强。

  步入“春天”,百年银都焕熠彩

有一组数据,让我们为之醒目。

去年,永兴生产白银2000多吨、黄金7吨、铋5500吨、碲300吨、其他有色金属等17万吨,实现产值263亿元、税收4亿元。

今年一季度,该县金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79.1%。

事实胜于雄辩,通过转型,永兴稀贵金属产业逐步走出困境,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不仅如此,永兴在稀贵金属产业转型中探索出了一个集中治污的新模式。该县投入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园区闭环式公共环保系统、永鑫废渣微晶板材生产中心、元泰高浓度金属废水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园区废气、废水、废渣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永兴县环保局局长何雄军说,该县稀贵金属产业每年可为国家减少2000多万吨高品位原矿开采量,同比从原矿中提取等量金属,可减少废渣排放1000万吨以上。不仅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战略资源,也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治污新模式,让永兴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走进该县工业园,好似一个大游园,看不到以往“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经过“乌鸡变凤凰”的涅槃之后,永兴稀贵金属产业就像一座充分挖掘的“富矿”。

同时,一块块颇具分量的“金字招牌”随之而来,永兴先后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危险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湖南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等,连续两年荣登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

让人惊喜的还有,永兴县依托“中国银都”品牌,引进湖南省联合国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国内工艺设计大师和清华大学美术设计院为其提供产品创意和技术支持,在全国首创应用3D打印技术生产银制品。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湘水”牌银器器皿和银饰品成功进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永兴银器”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转型发展不停步!”永兴县今年还将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纳税过亿元的企业3家,力争惠友、星城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