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弦歌不辍奏华章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

邓红 戴亮 李新毅

6月25日,2016年湖南省高考放榜。湘潭县第一中学再创辉煌:

饶畅同学以643分勇夺湘潭市文科状元,全省排第19名;600分以上131人,遥居全市第一;湘潭市文理前100名中,湘潭县一中占73人,稳居全市第一。

这是湘潭县一中高考各项指标连续18年稳居湘潭市第一名。

翻开湘潭县一中的光荣榜,一项项荣誉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百强中学”、“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 直荐资格、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湖南省“最具魅力校园”、“2015中国高中教育50强”……

种种殊荣让湘潭县一中享誉三湘四水。她到底有什么魅力?她是如何创造了种种奇迹?今天,我们将走进湘潭县一中,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文化铸魂

    创新管理,积淀强劲发展底蕴

涓水奔流,岁月如歌。七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七十年弦歌不绝,薪火相传。湘潭县一中自王文吉先生创始之日起,便以培养匡时济世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实现了从私立到公立,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从一般普通高级中学到省重点中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从省重点中学到三湘名校的五大跨越,发展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湘江之滨,金霞山麓。

著名学者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翻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对学校而言,文化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和依托,是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血脉。”省人大代表、市首届教育名师、湘潭县一中校长赵罗海说,学校根植于潇湘大地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始终把文化立校、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构建师生快乐工作学习、携手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这是湘潭县一中在传承70年历史文化精髓与着眼学校持续发展的结合点上,高屋建瓴提出的办学理念;是湘潭县一中品牌建设的核心,也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优秀校园文化。秉承这一理念,湘潭县一中建立了校内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老师、学校各部门齐抓共教,校外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后进生转化网络,坚持“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为落实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湘潭县一中创新性地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年级部负责制”。据湘潭县一中校长赵罗海介绍,2009年学校率先推行年级部负责制,将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将教育教学管理权限下放到年级,增强年级管理职能。年级部设年级部主任、副主任、干事,共同管理年级事务。

“年级部负责制把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了学科和年级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协调,减少了管理层次,简化了中间环节,避免了管理层面上的‘跑冒滴漏’和内耗;能够让学校的决策、行政会议的措施快速转化为年级部全体师生的合力和凝聚力,并立即转变成年级全体教师的集体优势。”副校长胡进军说,年级部负责制是近几年来学校实行得最有效的改革之一,通过实施年级部负责制,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加快了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为学校的管理烙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

走在湘潭县一中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等内容的语录牌;宣传传统文化、“三风一训”、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的橱窗、黑板报、文化长廊;播放精美励志文章和经典昂扬歌曲的校园广播……到处都是育人的所在,时时刻刻引导教育师生铭记于心、内化于行,教育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宗旨,用实际的行动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70年来,湘潭县一中形成了涵盖制度、精神、行为等一整套内涵丰富、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文化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张力,同化为师生的素养,内化为学校的品质。湘潭县一中这片特色文化的土壤,正孕育着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成才、成功。

 名师立校

    广纳贤才,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连续18年高考各项指标稳居湘潭市第一名!湘潭县一中用成绩诠释了其过硬的教学质量。这是湘潭县一中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创新实施“名师工程”推进教学质量,开展“拜师学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的辉煌。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省优秀教师、湘潭县一中党委书记齐国亮说,为提高师资水平,湘潭县一中采取的战略是实施“名师工程”,对知识根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校鼓励“冒尖”,并委以年级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重任。而且学校对教学成绩突出者予以重奖,拨出专门资金建立了奖励基金,对指导学生获得省奥赛一等奖的老师、对能带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老师实行重奖。在实施“名师工程”中,湘潭县一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至少具备一种能力(独立科研能力、教研实验能力、教法学法试验改革能力),熟练四种课型(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点评课),达到五会(会教书、会育人、会教研、会操作、会合作),做到五好(备一份好教案、上一堂好课、命一套好题、写一篇好文章、掌握一种好教法),要求教师和谐发展,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所在,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据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副校长杨红介绍,以前学校教师结构不太合理,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学校多次奔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流师范类名校招聘优秀大学生,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助推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专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湘潭县一中开展名师带徒的“拜师学艺”活动。学校挑选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成立“名师库”,再根据新近教师的具体情况,科学组合“师徒”关系。为确保“拜师学艺”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师徒”在结对时要上“亮相课”,半年之后要上“汇报课”,一年之后要举行“验收课”。同时,还实施“一三六九工程”,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适应教学工作,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

值得一提的是,“赛课”和“晒课”制度也已发展成为湘潭县一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特色。据市优秀教师朱云峰、马兴旺介绍,学校经常组织以“金霞杯赛课”、“青优杯赛课”、“杏坛之星赛课”等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学教研中心组,每个星期教研组都会推出一堂课,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听课,且听课后都要组织评课,并把教案、听课记录等拍照发到指定微信工作群里,促使教师在倾听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进行“名师工程”、“拜师学艺”、“赛课”、“晒课”等校内练功提质活动的同时,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中,该校还十分注重吸收外校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赴北京、浙江等地考察学习,与长郡中学等名校的交流更加密切;此外,还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开设各类讲座,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正是有这样浓郁的教研氛围和校园文化,湘潭县一中名师辈出:涌现出湖南省特级教师、湘潭市教育名师李新毅、湘潭市优秀专家陈树根,带出了省市高考状元的湘潭市优秀班主任刘雪辉、尹香清、何艳红、刘穗宾、李长坤等,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马爱兰等,市优秀教师李军、李新宇、唐先和、赵彩霞、刘映莲、李小江、刘凤良、黄张平、陈芳等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教师团队,奠定了湘潭县一中名校的基石。湘潭县一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也就理所当然。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铺就学子成才之路

走进湘潭县一中,你会感到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错落的花坛花红草绿,一声亲切的“你好”,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里的学生真有礼貌。”

“没有伟大的人格,就没有伟大的成绩,没有高尚的人格,就做不出高尚的事业”。在湘潭县一中,这句话赫然显目。一中的教学就是教学生从怎么做人做起。

为此,湘潭县一中将德育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的观念;开展以“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为目标的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诚实学习,诚信做事,学做真人;与创建“绿色校园”相结合开展的旨在增强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的生态道德教育等,使德育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如请公检法干部来校做专题报告,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主讲校友论坛。利用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站、学生国旗下讲话、现场审判、班级墙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大型辩论等进行教育。

在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湘潭县一中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思想,从满足青少年发展成长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把学生对多元化教育的诉求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将促进学生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和助力学生个性发展当作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

“践行个性教育是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实践,只有尊重个性,从全局着手,学生个体的发展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德育副校长李明说,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掘学生潜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平台,并充分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冒尖、敢于冒尖。

一方面,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专门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孕育、培养了大批的冒尖幼苗。另一方面,该校长期坚持数、理、化、生、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建立一支校内外科技辅导员队伍,设有学科竞赛教练团5个,科技竞赛团1个。

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湘潭县一中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出台了《湘潭县一中学生社团活动指南》,有专任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经过多年积淀,楚天文学社、动漫社、E记者站等三大社团活动已形成鲜明特色。此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组织规范、形式多样、成果丰富的活动,湘潭县一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彰显,如丛榆雁获全国星姐选举第四名,胡景洲等几十名特长生,分别被中央美院、天津美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录取。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湘潭县一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罗迪等四位同学看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着力推进整治“六乱”的工作,就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并致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随信还附上一篇题为《从整治“六乱”看湘潭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系统阐述了自己对整治六乱的看法,并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建议。这篇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引发社会热议。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联名在《湘潭日报》头版头条回信,给予高度评价。2013年3月,郭姣伶、蔡雨吟两位同学就全市出租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市人民政府主管副市长和分管副秘书长专门就此作出批示,对她们给予高度赞扬。

“用德育滋养学生的心灵,用时间挖掘学生能力的源泉,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获得生命成长的内驱力,真正成才。”湘潭县一中美术老师罗松林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的指导下,两名美术特长生分别考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春风化雨育蓓蕾,桃李芬芳香满园。湘潭县一中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育出了一批批有良好综合素质、有鲜明个性特长的优秀学子。两弹功臣、核能专家彭先觉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区委书记曹伯纯,中纪委驻民政部原纪检组组长刘光和,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泽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主任齐铂金,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浙江大学核物理学家肖湧,著名画家杨文教授……他们从湘潭县一中走出去,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鲲鹏大翼更丰满,何惧长空万里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所更加美好、更加响亮、更加辉煌的名校——湘潭县第一中学,必将继续在金霞山熠熠生辉!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湘潭县一中将从金霞山下、湘江岸旁驶向“国内知名,国际接轨”的辉煌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