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章安 徐德荣 通讯员 江勇 蒋素娟 李英姿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资本运作,早些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已产生神奇的魔力。
工业重镇衡阳,近几年来,资本运作风生水起,走在全省前列,引起广泛的关注:
全市近三年国企改制,安置职工、偿还债务的改制成本达30多亿元,政府财政没拿 现钱,全靠资本运作消化。
发行全市第一支高新创投基金、全国第一支内河流域治理债——湘江流域重金属综合治理债券、全国第一批私募债券和全省第一支中小企业债券……
这一切高超的资本运作,衡阳弘湘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弘湘国投”)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衡阳市政府出资、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弘湘国投是一家大型国有投资类企业。它的资产从三年前不到1亿到超过百亿,从“单兵突围”到“整体营运”,从手玩“魔方”到握指实业,在衡阳的资本市场上祈风得雨,为全市加快国企改制,产业振兴融聚强大的推动力,掀起一股“弘湘现象”。
2013年4月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省委政研室一篇反映弘湘国投通过“资源整合运作,资产整体营运”的方式破解国企改制困惑的调研报告上批示:“国企深化改革是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必须直面现实,下决心改革改制。衡阳市的做法值得总结!”
“先安置,后处置”——
资产整体运营搞活国企改制
衡阳市的国企改制,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面临的最大难题。
全市400余家国有改制企业,20余万从业职工,经过前一轮“挂大靠强、靓女先嫁”改制后,到2010年,还有9万余下岗职工、22.9亿元债务、30多亿元改制成本缺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职工对改制期望值不断上升、物价不断上涨、社保医保缺口逐渐增多、资产日益老化,国企改制的压力越来越大。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衡阳国企改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走“先处置、后安置”的老路线,造成遗留问题多,不能走;进行股份制改造,没有触及产权核心,无异于给病入膏肓的企业打强心剂,治标不治本。出路在哪里?衡阳的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市场,通过独立法人公司的平台,实行资产运营,搞活国企改制。
不靠市长靠市场。由弘湘国投按照“资产整体运营,人员分类安置,保障措施到位”的运作模式,采取“三先三后” (先用足用活政策、后分解消化成本,先安置、后处置,先试点、后铺开)的办法具体操作:利用弘湘国投平台,将进行改制企业的土地和地面资产过户到弘湘国投,由弘湘国投利用这些资产融资安置企业职工、消化企业债务。弘湘国投再将资产整体运营开发,冲抵企业改制成本。
思路一变,全盘皆活。原衡阳市油泵油嘴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2001年停产至2008年政策性破产之间,1800多名职工靠租赁厂房的租金,平均每人每月领取50元左右的生活费。至2012年,该厂资产负债率高达160%,欠发职工工资、医保、社保等费用3000多万元。弘湘国投采用“以场地筹成本、以时间换空间”的资产运营方式,将油泵油嘴厂的土地和地面资产过户,并通过融资一次性支付拖欠职工的工资、医保社保和安置费用1.3亿元。
“企业债务得到消化,职工全部安置,国有资产做到保值增值,社会保持稳定。”原油泵油嘴厂负责人尤永进回想当时的改制情形时,满脸堆满了笑容。
“先安置、后处置”的改制政策,对“三无”(无资产、无场地、无持续生产记录)企业的职工更是福音。衡阳农机系统5家“三无”公司有253名职工,直接安置成本2600多万元。去年,弘湘国投一次性拿出资金将农机系统职工全部安置到位。
谈起“先安置、后处置”改制模式的好处,弘湘国投总经理张雨民娓娓道来:“资产的统一归集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无序处置,让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有利于筹集改制成本避免攀比、有利于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化解各方债务矛盾和纠纷,可以说,破解了国企改制中的大难题。”
衡阳市“先安置、后处置”的资产整体运营模式,开创全省国企改制的先河。到今年11月止,全市118家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安置职工4.35万人,支付改制成本31亿元。
“过去我们盼银行,如今银行爱我们”——
勇当资本运作先行者
12月8日,随着拆除工作的启动,衡阳市木材厂家属区的“棚户时代”渐渐成为历史。衡阳市木材厂破产已有10余年,数百户职工一直住在旧棚户房里,居住环境差。弘湘国投作为全市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单位,去年在木材厂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现在已启动拆除工作。“不用多久,我们就能搬进新的楼房。”老住户刘大爷充满期待。
与市木材厂一起列入首批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还有五强动力、禹班建设、医疗器械厂和衡拖农机等4家国有工矿企业,由弘湘国投投资4.7亿元,改造项目竣工后,将改善3700余户职工的居住环境。
关注“棚改”项目的不仅仅是数千名棚户区的职工,还有衡阳市众多的银行。
多家银行纷纷派出代表跟进棚改“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显示弘湘国投已具备与金融机构全方位多渠道对接的功底和实力。弘湘国投财务总监龙玮风趣地说,“过去我们盼银行,现在银行爱我们。可见弘湘国投的融资功能变强大了,与银行及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无缝对接。”
一“盼”一“爱”,是资本运作的魔方改变了它的不同含义。
有实力,就有竞争力,就会凝聚强大的推动力。弘湘国投的实力,来自于资本运作。
——与湖南高新创投集团联手,共同发起设立湖南衡阳高新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推进中小企业IPO上市,为壮大衡阳产业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成功发行16亿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债券,是目前国内第一支成功发行的内河治理债券;
——通过PPA融资工具,成功发行8亿元私募票据;
——以改制后的实体企业为主体,成功取得3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批复;
此外,基金、股权融资、中期票据及湘江流域专项治理债等融资品种正在有序展开……
近两年,弘湘国投创新融资方式、改善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融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1月至10月,弘湘国投便已融资引资20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弘湘国投近年来的融资利率一直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13年仅为6.8%,今年在金融形势收紧的情况下仍控制在7.6%。
“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政府想办而不好办,甚至办不了,而弘湘国投恰恰能很好地架起政府与市场的桥梁,作为一个资本运作平台,能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衡阳市国资委主任白润民说。
衡阳市城区老工业区内人口密度高,棚户区面积大,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改造难度大。通过弘湘国投的融资平台,资金瓶颈迎刃而解。
幸福河名为“幸福”,过去却是贯穿蒸湘区、雁峰区的一条有名的“龙须沟”,沿河企业重金属排放严重超标,老百姓颇有怨言。2013年5月,弘湘国投成功发行16亿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债券,其中6亿元用于幸福河治理,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不久幸福河将真正还原“幸福”的原貌。位于湘江河旁的合江片区也是如此,该区聚集了多家化工企业,污水直接排入湘江。16亿元债券中另有7亿元便专门用于湘江流域合江片区的污染治理。片区内所有的污染企业一律关停或搬迁,对土壤、水体污染的区域,采取工程技术、生物修复等措施进行专项治理,彻底消除合江片区的污染源和环境风险。
不仅如此,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和“新城”开发热潮中,弘湘国投投资建设的合江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幸福河改造、湿地公园建设、瓦松铁路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在城市发展中也大放异彩。
从“纯”融资到做实业——
扩展资本运作功能
衡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辉,说起一建的“涅槃”感慨万分。
衡阳一建是弘湘国投运作的第一家改制企业。2011年改制前,企业年建安营业收入(非自营项目)不到2亿元,资产评估不到1个亿,人才流失、人心散乱,总承包一级资质也是岌岌可危。弘湘国投对其部分资产进行了挂牌处置,筹集了近1亿元的改制成本,8000万元妥善安置了千余名职工。随后,弘湘国投将“资本魔方”一转,对剩余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股权包装,又做成了1亿元的股价结构,实现了近5倍的溢价。在出让70%的股权后,弘湘国投仍对其持股30%。
卸去包袱的一建重整旗鼓,健康发展。如今,公司不但确保了原来的总承包一级资质,其他11项相关建筑资质也全面升级,建安经营收入从过去每年不到2亿元的代建项目,达到了如今自建项目的7亿元!
被写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案例库的“亚新科南岳公司股权运作”案例同样如此。2009年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的外方投资者不打算继续履行投资协议,弘湘国投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指导支持下,主动出击、多轮谈判、回购股权,创下了衡阳资本运作实现收益最多的单个项目,让人们看到了“弘湘实力”,更感受到“弘湘智慧”和“弘湘精神”。
正是秉承这份智慧和精神,弘湘不断挑战自我,9年时间,公司快速发展,已跃居全省同行业首位,成为全市银行信用债项级别最高的投融资公司之一。
在“纯”融资之外,弘湘国投大胆创新,走向了做强实体产业的道路:整合一建公司、长江公司、路桥公司等资质高、服务优的开发建设公司,打造城建板块;对南岳电控、紫光古汉、柴油机、电动车系列等拥有核心市场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进行集聚包装,打造高端产业投资板块。
如今,在弘湘国投的办公楼大门口,还悬挂着衡阳弘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弘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弘立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弘晖服饰有限公司、弘昇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弘”字系列的牌子,分别涉猎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环境投资、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服饰制造等多个行业。此外,弘湘国投旗下实体公司还包括:衡阳衡拖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衡阳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衡阳路桥、衡阳市长江建筑工程公司、弘山工业投资公司……
已隔三秋未遇的董事长张力沛,依然是如常的平和,甚或比起初见更见些忧患:弘湘国投经由融智、求实和励志的砥砺,通过专业化分工、集团化运作,正在追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四大实体板块,即工业产业投资板块,城市公益事业板块,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板块,拥有全资和控股经济实体公司10家,还直接和间接参股了紫光古汉、湖南发展、南岳电控、衡阳公交、燕京啤酒、泰豪通信、北方光电、远大住工、湘电能源等12家工业产业企业。为积极应对债务预算管理、调控融资规模、做实盘活资产、提升造血功能和规范升级管理,弘湘国投“以产业实体经济投资为导向,以实体经济股权管理为手段,以打造弘湘国投经济实体为目的”的五年规划正赶先运作、未雨绸缪,憧憬着向我们展现更多的精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