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志愿服务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3月5日

导 言

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青春,正值活力四射的年龄。

当春天和青春相互对撞,碰撞出来的无疑是希望的火花。

3月5日,第1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如约而至。

犹如播撒的种子,历经11春的青年志愿者们,正展示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他们的队伍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一年一年成长壮大;

他们的誓言犹如春雷般轰鸣阵阵,响彻三湘大地;

他们的事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拨动人间爱的心弦。

他们,用行动表达爱的心愿;他们,用青春抒写春天的希望!

“鱼片”们在继续行动

本报记者 沙兆华

1

2010年1月9日,带着“鱼片妈妈”的嘱托和1000元慰问金,炎陵义工社一行5人前去看望罗光洪同学和他的家人, 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送去冬日里的温暖。

罗光洪今年13岁,是炎陵县霞阳镇中学初一学生,母亲患脑积水,父亲罗满庆本来就是一个聋哑残疾人,不幸的是,两个月前在做砖的时候,右手被水泥砖机压伤,造成4个手指被压断,手掌粉碎性骨折。治疗费用花去4万余元,家中债台高筑。前去慰问的义工们表示,今年将把罗光洪列为助学对象,合力帮助罗家渡过难关。

2008年8月17日,这是让炎陵县乃至全省青年志愿者不愿回首的日子,因为,他们亲爱的“鱼片”——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刘朝华不幸倒在助学路上,这个曾经一路播撒希望之光的年轻人匆匆地走了,留下一长串还没来得及走访的贫困学子的名单。

“鱼片”走后,“鱼片妈妈”刘新玲以及“鱼片”的支持者、追随者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继续着刘朝华未完的事业。

坚强的“鱼片妈妈”告诉记者, 在刘朝华去世不久,她就买了一台手提电脑,开始学习上网,为的是及时获取炎陵县贫困学生的情况,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刘朝华的哥哥刘江华在弟弟逝世后几天,也加入了炎陵志愿者组织,并来到刘朝华生前最后一次走访的何鸿艳家中,给小艳送去了一袋文具,鼓励她好好学习。

“鱼片”生前说过一句话:“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人最大的幸福是能给人幸福”。这句话一直感动着炎陵籍在广州打工的晚秋(网名),在“鱼片”精神感召下,她自愿加入炎陵县志愿者,并积极联系在广州务工人员为家乡的贫困学子捐资,虽然她每次筹集善款只能帮助一个贫困学子,但是晚秋很乐意去做,她坚定地说:“鱼片走后,他未完成的事业,有我们来完成。”

“晚秋”的心声也是炎陵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声,刘朝华生前所在的炎陵志愿者助学组织不断有人加入,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初,在助学组织的基础上,“炎陵义工社”应运而生,义工社固定义工40多个,吸收炎陵籍外地义工300多个,昔日由刘朝华一人担当、几个义工成员组成的组织,已演变成有规章,有纪律,有一定影响范围的组织,他们秉承着刘朝华生前的助学理念,每次助学对象的确定都必须实地走访,他们沿刘朝华曾经走过的路,依旧为贫困家庭送去希望。仅2009年,炎陵义工社的义工们就走访了60户贫困学子家庭,为其中14名送去助学款。

“史上最牛援助队”

本报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禹坤吾

2

2月27日,当记者来到“中国第一支残疾人心理援助队”——娄底红十字残疾人爱心互助会时,队长苏建飞正在整理着赴四川地震灾区参与心理援助工作的总结。

他说,“5·12”汶川大地震后,当我们5名残疾人一踏入天府之国的土地,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就接踵而至。不少网友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在“做秀”、“添乱”。如今,这些非议变成了肯定和赞许,网友改称我们为“史上最牛的援助队”。去年,我们还被省文明办、团省委评为湖南十大爱心名片之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娄底市娄星区的苏建飞、许涟钢和毛智文等5名残疾人当即决定成立娄底市残疾人心理援助队,赶赴灾区开展残疾人心理救援工作。5名队员,其中3人无下肢,两人各有一个下肢。许涟钢和毛智文拥有高级经络催眠师职称,通晓心理学。苏建飞等拥有3家实体企业,为心理援助队赴川提供了充实的经济基础。

苏建飞介绍, 初到四川时,由于还没有明确的工作对象,心理援助队只好来到华西医院找突破口,但很难见缝插针,于是他们来到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没想到,当时就有20多名灾区致残者在这里安装假肢。这些人中,有一位来自什邡的22岁女孩何纯涛,她刚走上工作岗位,幸福和甜美还才开始,却不料被灾难夺去了双腿,造成高位截瘫,何纯涛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心理救援队的许涟钢看到何纯涛时,径直拄着双拐往她面前一站,告诉她说:“大哥在13年前被夺去了双腿,你看我现在,能从湖南来到四川,站在你面前,可见失去双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生活、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的话触动了何纯涛。连续几天,许涟钢慢慢告诉何纯涛如何自理,譬如洗脸、刷牙、上厕所等等日常生活小事。何纯涛开始学着自己洗脸、刷牙,吃饭,家人看到她变化时,都不禁对许涟钢充满了感激。

灾后一个月是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心理援助队抓住这个机遇,每天奔波于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下,成功地对392名灾后致残者进行了心灵抚慰,使他们勇敢地接受了残疾现实,开始了积极的生活。

我省接受对口援建理县灾区的任务后,一份由心理援助队制作的《重建心灵家园,构建和谐理县》的项目建议书,摆在了省工作队面前。该项目书建议,灾后重建不但要注重物质重建,而且也注重精神重建,只有使人们摆脱心理阴影,才能最终战胜这场灾难。建议得到了工作队的肯定,并纳入了我省灾后援建项目之一。此时,娄底市残疾人心理援助队正式命名为娄底红十字残疾人爱心互助会,并与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共同成立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共同承担着理县精神家园重建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共为灾区培训了70多名心理咨询师,并建立了理县教育培训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

残疾人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干预,弥补了世界残疾人心理研究的空白。2008年10月,“5·12”震后心理援助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等20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论坛上,专家和学者一致对这支特殊心理干预队伍给予高度评价,也因为如此,这支队伍捧回了“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杰出奖”。

西部计划志愿者:

1+1>2

本报记者 苏莉

3

“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的成立,让‘散落’在全省122个县市区的357名志愿者凝聚成为一个整体,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回顾半年多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湖南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书记王浩名深有感触地说。

湖南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成立于2009年8月4日,是

全国首个省级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团省委书记张值恒接受采访时表示,成立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这一创举,是为了实现志愿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大程度和更深领域地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内容,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发挥出“1+1>2”的效应。

半年多来,在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和各市州团支部的组织下,各市州西部计划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再奉献”活动。邵阳团支部成立了“支农帮困”服务队、株洲团支部成立了“刘朝华志愿者服务队”、衡阳团支部组织志愿者参加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邵阳“支农帮困”服务队的队员们利用自身英语水平较高的优势,为农村的孩子们进行英语培训。他们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带着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

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委成立之初,推选出7名团委委员,分别联系14个市州团支部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联系几乎都在网上进行:团委工作会议在QQ群中召开,与团员的联系通过QQ和飞信进行,所有信息发布在志愿者家园博客。这样的工作方式充分体现了这群80后青年志愿者身上的时代特征,也使这个“网上团委”的工作更加高效。

2009年9月6日,一场特殊的网络会议在团委QQ群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为一名叫宁虎威的志愿者进行爱心募捐。宁虎威在保靖县支教服务期间,父亲患上脑梗塞,昂贵的治疗费用使这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志愿者陷入困境。团委得知宁虎威的情况,立即在网络上召开紧急会议,召集14个团支部负责人商议,决定向全省西部计划志愿者发出爱心倡议书,号召大家“为奉献者奉献”。两个月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先后为宁虎威捐款近5000元。

来自大城市、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80后志愿者刚到基层时有诸多的不适应。来自贵阳市的陈源源,被分配到炎陵县东风乡卫生院从事支医志愿服务。在这里,这个城里姑娘不光要跟病人打交道,还要跟许多从没见过面的蚊虫鼠蚁打交道,而且乡镇卫生院只有一个公共厕所,离宿舍还有一定距离,晚上上厕所对这个小姑娘而言称得上是一种“胆战心惊”的经历。干了没几天,陈源源就哭着要换岗位。志愿者团委了解她的实际情况后,召集当地20个支医专项的志愿者开了一次座谈会,通过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形成了“我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我”的共识。半年之后,陈源源不但主动适应了乡镇的环境,她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志愿服务单位的肯定。炎陵县卫生局党委书记曹小兰对她印象很深:“这个姑娘再锻炼几年,当个乡镇卫生院院长没点问题。”

“网络雷锋”走红溆浦

通讯员 金中平 周晓鹏

4

2009年11月28日上午,20多名戴着小红帽的年轻人来到溆浦县卢峰镇中林敬老院,他们为老人送去了水果、糖等慰问物品,并亲手为老人包饺子吃,让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

这些头戴小红帽的年轻人是溆浦网络志愿者,他们平时以网络为联系平台,以奉献爱心为快乐,又被称为“网络雷锋”。

溆浦县网络志愿者队伍始建于2005年。当年6月25日,该县两丫坪镇发生特大洪灾,一位叫“虚怀若风”的网友立即在网上发出了“向受灾百姓伸出援助之手”的帖子,得到数百网友的响应,共为灾民募集赈灾款近10万元。此后,深受鼓舞的网民看到了网络扶贫济困的力量,决定成立溆浦县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并制定章程,通过该县政府网站论坛,吸收网友加入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目前,全县已有1000余名网友加入到网络志愿者的行列,长期开展助老、助学、救灾,义诊等活动。

2008年初,志愿者“丑颜”在为儿子治病时,了解到与她同一病房的祖市殿镇玉钊溪村村民舒家德为儿子治疗脑瘤,债台高筑,生活十分困难。很快,“丑颜”就在溆浦网论坛发出一封“让爱心在此凝聚,挽救一个鲜活生命”的帖子。“丁枫”、“山人”、“芹菜”等网友们马上响应,头戴小红帽,手捧募捐箱,网络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走上街头募捐,并将募集来的4295元送到了舒家德的家中,帮助他家缓解了燃眉之急。

据统计,4年来,溆浦县网络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捐助和募集资金100余万元。2008年2月,该县网络志愿者群体被评为“感动溆浦十大人物”。

如今,溆浦县网络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09年7月下旬,“溆浦山人”等有感于烈日下劳动者的艰辛,在社会各界发起“酷暑中,你的辛劳让我感动”活动,招募爱心志愿者深入酷暑下的劳动一线,送一瓶冰水、送一片西瓜,表达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

这一活动的开展,立刻得到该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重视,纷纷发起倡议,参与活动开展。县工会组织了志愿者送电影进企业活动;团县委、妇联等发动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300余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短短一个月时间,先后有近千人次的社会爱心人士参加志愿者活动,募集解暑物资价值1万余元,走访慰问一线劳动者3000余人。

■相关链接

全省现有注册志愿者总人数:542949人

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3486个

志愿者服务基地:1208个

湖南青年志愿者历年活动主题:

2010:“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

2009:“参与志愿服务,建设和谐湖南”

2008:“救灾补损献爱心,青春奉献促和谐”

2007:“走近奥运、奉献爱心、共促和谐”

2006:“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

2005:“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湖南”

(苏莉 沙兆华 整理)

补正:本报3月4日第8版“特别关注”《得失去留各有账》,漏标“湖南农民工考察报告——流向调查(中)”,特此补正并致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