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机车风驰出击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7月13日

今年5月20日,新疆阿拉山口。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呼啸着大漠之风。突然,风中传来清脆的汽笛声,一辆从我国内地驰来的电力机车,在这里换装了宽轨机车转向架后,又如离弦的利箭向前奔去,消失在神秘而广阔的中亚大陆深处。

这辆电力机车,是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力机车。这是这家公司第4次向中亚地区出口电力机车。根据有关协议,年内还将有35台机车从这里开往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承担两国干线电气化铁路大部分快速客运列车的牵引任务。

自2001年以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已有54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投入中亚市场。这些机车使中亚铁路装备实现了从直流电力机车向交流电力机车时代的升级,一举成为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铁路运输的头号主力。

中国机车,正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着精彩的篇章。

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全球铁路迎来黄金发展期。据估算,仅在未来5年,全球每年将投入5万亿人民币发展铁路运输,用于采购轨道车辆的投入在7000亿人民币以上。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域广阔,铁路是当地内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但由于受发展水平制约,直到上世纪末,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既有的铁路机车,还大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的直流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不仅能耗高、污染大、维护难,而且单机货物牵引量徘徊在1500吨左右,客货运行时速限制在65公里以下。

近年来,为突破交通瓶颈,推动经济发展,中亚许多国家先后制定规划,大力推进铁路现代化。乌兹别克斯坦现有铁路总里程4300公里,计划在10年内使电气化铁路从目前的100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客、货运行时速分别提升到160公里和120公里;哈萨克斯坦现有铁路总里程14000多公里,按其铁路发展规划,将大力引进现代化的干线货运电力机车和快速客车,列车重载从1500吨提升到4000吨。

一时间,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中亚大地,骤然成为国际商家巨头奋力逐鹿之所。

一次成功的出击

2001年初,哈萨克斯坦面向国际采购3台电力机车的计划宣布后,南车株机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巨头一并加入了竞争行列。

“与国际巨头过招,必须精准定位、细分市场,才有胜机。”10年后的今天,回忆起中国电力机车首次进入中亚市场的这场争夺战,南车株机海外业务部销售主管罗帆仍然记忆犹新: “小小的三台电力机车订单,对于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在交货期和价格上都不会有大的让步。”

相对于其他国际巨头对于客户的高傲态度,南车株机则集中了包括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在内的全部团队精英,参加商务和技术谈判。南车株机避开对手锋芒,转打性价比牌、交货时间牌、售后服务牌。2001年11月,公司凭借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成功胜出。

抢滩成功,南车株机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中亚地区夏季温度高达50摄氏度,冬季严寒低至零下50摄氏度,常年风沙不断,铁路坡多弯急。为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南车株机在机车研制上采用了多项特殊防护措施,如为适应中亚地区铁路坡多弯急的特点,南车株机从优化轮轨关系入手,对牵引传动系统、转向架等重要部件进行了改进。为测试机车在当地复杂条件下的可靠性,仅转向架构架一项就通过了1000万次疲劳寿命试验。

随后,一套“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被及时催生出来,使南车株机稳稳地抓住了订单。2008年,尽管世界金融危机严重,该公司还是一举拿下中亚、中东近80台的电力机车订单。

如今,该公司提供的电力机车,在中亚两国累计客、货运输超过2.2亿人次、8000万吨。2009年,株机公司生产的机车,还成功“开”上了该国纪念铁路建成100周年的邮票。

一串坚实的脚印

6月23日,在南车株机公司长360米的总装车间里,记者看到,今年将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新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组装。

“依托国际最高端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研制平台,这些新车的设计制造全面参照国际标准实施。”公司副总经理、新车项目总经理陈又专说:“在新车设计制造中大量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项目进程高效率则得益于公司导入了美国标准项目管理体系。”

集合全球最优资源进行集成创新,在新车设计中,公司产业链延伸至德国、俄罗斯、捷克等国家,进行全球性价比最优的部件采购。新车从试制到落车,制造周期仅用时99天。

环保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潮流。为此,株机公司在新车研制中,还采取了多项符合国际标准的低碳、环保设计。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的新机车,更绿色环保的镍镉电池替代了铅酸蓄电池;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电力机车,车身成功减重3吨,每台机车每年可节电3万千瓦时……

同时,新车设计时速也从120公里提升至160公里。速度升级标志着质的飞跃——国内首创的C0-C0客运交流电力机车转向架、驱动单元最先进的弹性架悬方式、大功率客货两运机车牵引主变压器等均一一得到运用。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南车株机成功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等9大关键技术,还掌握了受电弓、真空断路器、高压互感器等10项主要配套技术,一举站在了世界铁路机车技术的制高点。

一个有益的启示

在南车株机规模宏大的厂区里,一座挂牌“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大楼赫然矗立;具有年产电力机车800台、城轨车辆1000辆的全球最大规模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研制基地一字排开;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中线路最长、功能最全的机车车辆试验线如长龙蜿蜒;机车总成生产线、转向架生产线、车体制造线等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在巨大的厂房里井然排列。

这里,曾诞生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整车出口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列自主化A型高端地铁车辆。这里更锤炼出了一支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设计、工艺、技能、管理、营销5种类型、数量可观的专业人才队伍。

用出口带动技术升级,用技术升级扩大市场优势,成为南车株机转变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有益启示。

2009年3月,公司一举获得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IRIS标准)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国际高端市场通行证的轨道交通装备整车研制企业;

2009年6月,公司成功获得新加坡陆路交通局14台电力、蓄电池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订单,开创我国清洁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研制及出口先河;

2009年10月,公司开发的最小转弯半径为36米的铰接式轻轨列车转向架,获得土耳其伊兹密尔市3.5亿元订单,中国轻轨列车首次登陆欧洲。

从中东到欧洲,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短短10年间里,南车株机已经获邀参加21个国家各类项目投标,并获得11个项目订单。

“中央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趋势。南车株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振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性机遇,正在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公司对政策的准确把握,对市场的奋力开拓,对技术的不断创新。”谈起公司的快速发展,徐宗祥总经理话语洗练。

中国机车,正风驰电掣奔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