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郭畅达 柳叶 丁汝晨
融合创新,破冰前行!
醴陵市深化卫生计生服务改革,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人民为中心、健康为根本,着力构建了“党政主导、医技支撑、四级联动、分类考核”卫生计生服务全新机制,加速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为引起各地广泛关注的“醴陵模式”。
“醴陵模式”首开先河,标志着卫生和计划生育原有机构行使的职责权利真正融为了一体,为醴陵百万父老乡亲敞开了共建共享中国健康的“直通大门”,尽享覆盖生命全周期的“优生优育、治病救人”优质服务,经验可以复制,值得大力推广。
国庆节前,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专程到醴陵市调研,深入该市孕育咨询服务中心、孙家湾村卫计站等地,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处验证“醴陵模式”实际成效。阳卫国要求该市继续抓好卫计服务项目创新,精准发力打造融合亮点,不断丰富卫计服务内涵,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便利的卫生健康服务。
醴陵作为连续5年跻身全国百强、稳居全省四强以及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的经济强市,同时也是人口大市,目前人口规模10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近17万人。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表示,该市正全力推进一体化卫计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均等化卫计服务水平,促进区域人口均衡发展,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融合如何到位 ——强党政主导,破力量分散,催促卫计职能归并一体
2015年10月29日,醴陵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新任领导班子正式确定,成为株洲地区第一个卫计机构合并的县级卫计局。接着1个多月后,于12月4日正式出台了卫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成为株洲地区第一个出台“三定方案”的县级卫计局。
此后时经两个月酝酿,于今年2月3日正式明确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领先株洲地区,再次位列第一。次日,全市基层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到位、工作人员调整到位,也是位列株洲地区第一。
短短数月,拿到“4个第一”,表明了醴陵市委、市政府回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新期待、迅速掀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的坚定意志。
提起卫计机构新旧更替,醴陵市卫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少仁感慨地说:“两个部门迅速合并,两支队伍整合到位,完成了资源优化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初步产生了1加1大于2的社会效果,离不开党政主导。”
“目标同向、部署同步、执行同力!”醴陵市卫计局党组副书记廖传飞,在原市计生局工作多年,见证了市计生工作连续12年获评全省先进,并获得全国的人口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等殊荣,深感计生部门屡创佳绩,早就熔铸了卫生部门合作友情。这次作为该市卫计机构改革的推动者之一,廖传飞总结了“三同心得”,可谓党政主导下加快醴陵卫计系统职能转变的经验之谈。
先说“目标同向”。
9月19日,醴陵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胡湘之的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明确要求力争计生工作“保省优、创国优”,卫计工作要从群众最关注的事情做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紧实施健康教育等13项4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好湘东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计生服务管理,提升优生优育水平。
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月林强调,“创国优”是醴陵党代会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卫计机构改革后致力摘取的第一块“国字号”奖牌,要把这项工作置于“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来认识,真正通过共创共建,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据了解,醴陵市卫计合并后,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国优”,制定了创建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工作方案,出台了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尤其对推进卫生计生服务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堪称为解决全民健康问题提供了统筹解决方案。
正因为如此,全市上下围绕“完善卫计改革、落实卫计服务、增加群众受惠”目标合力推进,保持了强劲的共创共建态势。
再看“部署同步”。
醴陵市委、市政府今年专题研究卫计工作已达6次,继年初更新出台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及计划生育考核办法,还先后在加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建立计划生育征信体系、预防出生缺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市级层面确保卫计民生工作部署到位。
既要贯彻执行好上级卫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又要落实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为此,市卫计局加快融合创新,形成了突出党政主导地位的卫计服务“醴陵模式”,促进服务机制最优发挥、服务资源最大利用、服务质量最快提升。
在这个全新机制的引领下,市卫计局大力强化队伍建设,着眼服务生命全过程,立足服务领域全方位,便于服务协同立体化,率先全省相继组建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镇街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村企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四大联合战队,推动全市卫计服务稳步前行。
喜见“执行同力”。
“计划生育‘创国优’无异于一次新赶考,主考由国家担任,考题由省级命题,答卷由群众评判,成绩由实践检验。”康月林市长督查时一路叮嘱说,这是对醴陵民生工作的综合检验,单靠卫计部门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单位通力协作。
对照“创国优”明确加强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村企自治体系建设,正与“醴陵模式”卫生计生服务全新机制严丝合缝,由市政府与各级各部门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建立镇村两级卫计工作月例会制,促使镇村两级与医疗机构协同推进卫计工作步入常态化正轨。
目前,全市计划生育“门槛指标”稳中向好,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家庭关怀、流动人口、协会服务等34项主要数据乘势而上。
仰望“新国优”,全市上下众志成城。
创新如何突围 ——强医技支撑,破资源分割,加快卫计服务水平升级
“现在好了,市卫计局成立后,集中医疗技术资源及行政管理资源抱团攻坚,抓到了深化卫计服务的改革关键,为推行分级诊疗服务开好了路,有利于加快发展转型突围升级。”醴陵市中医院院长邹家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醴陵市卫计局紧锣密鼓转变职能,铭记“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力破资源分割,力强医技支撑,积极搭建综合平台、统一建好阵地、抱团做优项目,就是为了方便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做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尽全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我们如今看病,不用上省城长沙,就在瓷城醴陵也能挂上湘雅医院大医生的号……”与正在市中医院接受复诊的该市枫林镇樟仙岭村耿放林老人攀谈,他对“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称赞不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项活动是醴陵市委、市政府着眼打造医技支撑来推动卫计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决策,为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如何整合下沉基层惠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最好样本。
时机缘于今年清明节。
“共叙家乡情,齐筑健康梦。”4月3日夜晚,醴陵市政府会议室,灯火辉煌,清明回乡祭祖的15位醴陵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家和教授相约这里,与家乡湖南师大附属湘东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3家主要医院同仁,交流医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缅怀先人的最佳方式,达成了“传承医者仁心,芬芳乡梓百姓”的合作共识。
醴陵人文鼎盛,历来“重科第,标勋阀”,崇文尚学风行2000余年,近代以来走出了大批仁人志士,其中,我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就是在这样浓浓的乡风家风影响下报考了湘雅医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湘雅”现有80余名醴陵籍专家和教授,是醴陵在外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群体。
当晚,在场的醴陵籍湘雅专家和教授便决定设立醴陵籍湘雅专家工作室,争取每个月抽1天时间来坐诊,与醴陵医务人员建立对应专科师带徒关系,长期开展“专家一对一授徒”活动,以各自所学医疗诊治专长造福家乡人民。
此后不久,“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由醴陵市委组织部和市卫计局牵头,精心组织开展。省委组织部还特意安排张江林、余小河、杨俊文3位醴陵籍湘雅专家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前来坐诊指导。
目前,已有包括醴陵籍在内的16位湘雅专家和教授在该市3家主要医院设立了工作室,并在25个专科展开“一对一”师带徒活动,例行坐诊、会诊、查房、讲学等。截至9月底,专家坐诊义诊35次、开展学术专题讲座10场、示范重大手术4次、指导查房9次、免费接受咨询1870余人次、看病服务1800余人、治愈300余人、医疗扶贫25人。
市中医院现正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提升医技水平,他们与湘雅专家建立师带徒关系达到22对,并通过回访师傅看过的病人,进一步做好了医院的延伸服务。同时,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尽量让老百姓看病“少跑路、少花钱”。
“就今年的骨科一个手术来说,到上级医院治疗一般要花20万元进院,通过绿色通道,请到湘雅教授来院做手术,只需花8万余元,除去新农合报销,患者自付费用也就4万元左右。”市中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谭海彦列举例证说开了。
据介绍,醴陵市中医院还与株洲市中心医院也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与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建立了专科联盟。同时,该院也选派了3位主治医生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下到乡镇卫生院对口援助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湘雅专家大医风范聚起我们打造医技支撑强大合力!”醴陵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周权林介绍,现在的妇幼中心是原妇幼保健院与计划生育服务站合并过来的,有利于稳促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当前正逢创建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全市顶尖妇幼保健专家都在“向湘雅看齐”,齐心协力推动创建内涵提升。
周权林介绍,“两癌”筛查是创建重点指标,现在有湘雅附一乳腺科邬玉辉和妇产科张瑜、胡蓉3位教授定期来妇幼中心、市中医院坐诊指导。同时,整合全市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7名专家,到市孕育咨询服务中心轮流坐诊,并在湘东医院挂牌成立由全市20名医术专家组成的孕产妇急救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为所有育龄群众提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湘东医院院长汤建国表示,决不辜负当地党委政府的重托,与全市各医疗机构一起,建设一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的专家队伍,建立一个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
出乎于情,关乎于情。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儿科教授张涤在醴陵设立了“张涤教授工作室”,开展“助学带教”活动;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等国家级中医名家接踵而至讲学……
因为“家乡情”,优质的医疗资源迅速聚合起来!
因为“民生情”,强大的医技支撑越发坚挺起来!
服务如何开展 ——强四级联动,破运转分离,开创卫计工作崭新格局
还是因为这个“情”字,感动的不只是患者一家,而是整个醴陵瓷城……
3月28日上午,怀孕38周的谭俐在湘东医院产后大出血,因其患有地中海贫血病,凝血功能不好,只能输A型血……爱心总动员,献血大接力,全城加入献血行列 150余人,献血近5万多毫升,全省罕见!
这么危重的产后大出血患者救治,直接考验着醴陵市卫计改革后的担当。
就在产妇谭俐命悬一线的第一时间,市卫计局立即启动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成立救治专家组,开设保障转诊绿色通道,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消息,先后4次联系和组织湘雅附一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组织10多位各级专家现场会诊。最终,经过多次的抢救挽救了她的生命。
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醴陵卫计部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卫计服务改革的价值取向,务必从顶层设计到筑牢网底来强化服务意识。
醴陵市现有已婚育龄妇女22万人,生育一孩的近11万人,当中过半数超过35周岁。为降低生育风险、减少出生缺陷、保障生产安全,市卫计局首创落实二孩政策孕育咨询服务中心,主要为高龄孕妈妈及全市孕妈妈提供免费二孩生育咨询和检查,让“想生而不敢生”的不再纠结,让“能生而马上生”的不会忙乱,让“强生而不能生”的不去冒险,有效推动全市计生工作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
正是基于日益暴露出来的群众生命健康意识问题,以及原固化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也跟不上新的时期卫计服务需要,醴陵市今年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和卫计机构改革,加紧构建城区“两核心”、片区“四中心”、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五级架构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市直医疗机构、镇街卫计办及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服务阵地建设,实行机构设置、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工作评价等标准化管理。
现在,全市拥有驻醴医疗机构2家、公立医院1家、民营医院8家,以及镇卫生院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还有非建制镇卫生院8家、卫生分院6家和村卫生室571家。
同时,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空档,在镇街及村组补齐短板,建立健全合作协作机制,开创市级统揽全局、镇级综合协调、村级具体落实、组级督促反馈四级联动的卫计工作崭新格局。
深入到醴陵市镇街机关,见到所有卫计办都加挂了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两块牌子。孙家湾镇党委书记樊光群说,卫计合并后,服务“水涨船高”,卫计办作为镇级内设机构,妇幼服务站还是卫计局内设机构,接受“双重管理”,镇里明确了分管领导,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卫计办副主任,还有专职卫计监督员,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基本公卫服务,连卫计综合执法,都延伸到了村组和企业,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
“村卫计站有9人,村卫计专干任站长,村卫生室医生任副站长,还聘请了3名网格化卫计联组信息员,村里保证人均月工资1000元以上,并调动基层无职党员力量,大家一齐来抓好卫计服务信息统计、妇幼健康、基本公卫等工作指标落实。”孙家湾村党总支部书记叶志钢表示。
“服务周全,贫困户也能得到健康保证!”醴陵市茶山镇石均塘村贫困户黄建新年逾古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妻2014年因肝癌去世,40岁的儿子弱智,37岁的儿媳亦无劳动能力,两个孙女均有腭裂生理缺陷且智力低下,一家5口贫病交加,对政府予以特别救治救助深表感激。
为使卫计服务不落下一个人,醴陵市卫计局将惠民政策倾向20个省级贫困村,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健康档案,目前动态更新为1231人。针对这类特殊群体,在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实施妇幼健康服务、重点疾病防控等重大公卫精准扶贫项目工程,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
上下联动,服务到家。到9月底,全市“两癌筛查”4218人次,生殖健康检查2.3万人次,免费健康体检8万余人次,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吸引1.2万余人参加,辐射人口达14.3万余人;孕育服务中心还为6518对夫妇进行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议暂不宜怀孕对象347人,因生育缺陷终止妊娠6人;辖区内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0到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6%、71.8%、85.6%和90%。
目标如何实现 ——强分类考核,破责任分化,焕发卫计事业蓬勃活力
“人随职能走,责任齐上肩,分类来考核,谁也不推卸,焕发了卫生计生事业蓬勃活力。”醴陵市卫计部门的干部深刻体会到,过去计生部门以行政推动为主、卫生部门以技术服务为主,现在目标管理同体,通过强分类考核、破责任分化,有效将“两张皮”合成“一条心”,齐推惠民政策,共保全民健康。
诚如他们所言,过去计生、卫生二者共有三类考核,即计生行政考核面向镇村两级、综治部门、市直单位,而卫生除了面向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公卫业务,还要对各镇街卫计办与驻地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考核,由于三类考核对象责任主体不相同,自然考核内容不相通、考核目的不相统、工作效果不相向,归根结底,完全不利于卫生与计划生育事业同步健康发展。
卫计改革后,醴陵市将卫生和计生三类考核合在一张“责任网”中,推行分类考核,推进考核层级互通、考核内容互融、考核运用共享,推动各层力量以共同实现卫计服务总体目标为天职。
考核层级如何做到互通?
“两手推”:不但将计生考核推向医疗机构互通,而且将公卫妇幼考核推向镇村两级互通,如此,既有力地促使医疗机构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又有效地促使镇村两级支持督促落实公卫妇幼工作。
考核内容如何达到互融?
“一同时”:将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等七项公卫妇幼内容纳入计划生育考核内容,同时将计生技术服务、“两癌”筛查等计生内容纳入对公卫妇幼考核内容。
考核运用如何实现共享?
“两同步”:实行镇村两级的计划生育考核结果同步影响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卫妇幼考核结果同步影响镇、村两级的考核,督促镇村两级与医疗机构协同作战,保障相互取得好的考核效应。
从“两手推”到“一同时”、“两同步”,手推所向,时不我待,步调一致,脚踏实地,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服务层层跟进,惠风和畅,民心荡漾,全体人民共享卫计服务均衡推进的幸福时光。
享受“幸福时光”的当然不止是醴陵人,还有这里同一片蓝天下的流动人口。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有一对外来经商的夫妇,不久前在卫计站拿到生育证后,高兴地以快板歌谣表达归属感:
“流动人口走四方,服务均等保健康;计生服务五大类,优生优育似家乡;十三公卫四五项,人人健康有档案;宣传倡导处处有,传染接种早预防;老人小孩齐照应,生娃生活不相忘;专干医生组团队,城乡覆盖工农商;不管白天与早晚,上门服务选恰当;深入基层来讲座,查了生殖查乳房;奖励优待暖人心,办证就业都能帮;避孕节育全免费,性福指导学稳当;均等服务就是好,积极响应得安康。”
来龙门街道正在扎实开展卫计服务“双创”,即创建全省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街道,以及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采访中,街道党工委书记彭亿安严肃认真地说,为了确保“双创”成功,街道各个层级践行市委推出的“五问”工作法,落实市卫计局分类考核各项指标,既“问事”又“问策”,不仅“问效”,还要“问失”,进而“问谋”,直至追责问责,真正问出效力。
对于位居醴陵市城区中心的来龙门街道来说,百业荟萃,商贾云集,人口规模在城区四街中最多,近10万人分布于辖区2个村和7个社区,以及18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与6个专业市场和5个大型超市,其中流入人口高峰期3000人以上,卫计服务任务无疑相对较重。
今年,来龙门街道依托辖区市三医院,成立了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老年护理康复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10个科室,其中公卫科配备了15位专职公卫医疗人员,采取“卫计专干带路、医生执行到家”服务模式,由进家门延伸至进社区、进企业、进店铺、进学校,统称“五进服务”,极大地便利了服务对象生产生活。
“争取两项创建同时达标,市三医院与街道配合相当紧密,要是卫计改革前或者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分类考核机制制度,恐怕也难以想象有如此务实合作的浓厚氛围。”外地慕名来考察交流的一位卫计部门领导说。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破冰前行,艰难探索,醴陵市卫计局已经瞄准了切入点和发力点,自信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有党政主导导引航向,会将医技支撑撑向高点,支撑四级联动高位运行,发掘沉淀分类考核内核精髓,努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造好服务群众的卫计健康大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