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文明的旗帜高高飘扬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谷经华

马克思曾经说过:路修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

多年来,株洲公路人坚持与时代同步,注重与文明同行,以过人的胆识与气魄,非凡的勇气与闯劲,走过一段段峥嵘岁月,越过一座座文明高峰,打造了创新路、服务路、文化路、民生路,成为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单位”。

  创新引路:传承文明之火

荣誉多,则压力大;压力大,则闯劲足。

“荣誉代表过去。我们只有振奋精神,注重创新,顽强拼搏,才能传承文明之火,高举文明之旗,拓宽文明之路。”2015年7月,新上任的株洲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邓锡华,在全局干部大会上慷慨陈词。

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连续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的领头人,作为1700多名职工的当家人,邓锡华深感责任重大。是呀,发展之路无坦途,攻坚克难看担当。要消除公路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必须深化改革。

“现在,市、县之间不仅理顺了公路管理体制,还保证了单位运转经费,我们再也不用四处求人,承揽公路建设项目了。”醴陵公路局局长张玉华如释重负。原来,在市、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全市顺利完成了体制改革工作,把5个县市公路局下放到县市人民政府管辖,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的公路主体责任,还把人员经费纳入市、县财政全额预算保障。

“株洲改革模式”拓展了发展空间,释放了发展潜能,成为全省公路系统涉及人员最多、历时最短、投诉最少的改革典范,得到了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的高度评价。

创新没有止境,发展永不停歇。该局确定了“十三五”期间“9951”的发展目标。第一个“9”是发展理念,指公路建设“快、便、宜”,公路管养“畅、安、美”,队伍建设“廉、能、勤”;第二个“9”是指全市国省干线公路优良率要达到90%以上;“5”是指全市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要达到50%以上;“1”是指全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要控制在0.1%以内。

今年,该局又提出了“稳中求进,全面争一”的工作目标,要求以唯标誓夺的气魄,勇立潮头的胆识,积极在全省、全市各项工作中争一名、争一流、争一类,并把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

压力就是动力。2016年,该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一等奖、企业帮扶和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还蝉联了全省公路系统综合考核一等奖,共获得或保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8项。

创新激发活力。就这样,该局传承了文明之火,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服务强路:夯实文明之基

公路畅,则出行顺;出行顺,则评价高。

“我们必须加大抢险力度,强化安全施工,确保公路畅通。”2016年5月3日,在106国道炎陵县水口镇大风垅山体滑坡路段指挥抢险时,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再三嘱咐。

原来,该路段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将下方150米长的106国道全部掩埋。同时,滑坡体上方还悬停着3万多方的位移体,加上滑坡体后方严重开裂,随时可能发生更大滑坡。目前,该塌方是省内坍塌方量最多、抢险难度最大的公路塌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5个月奋力抢险,能打硬战、善打恶战的株洲公路人终于提前1个多月恢复了公路通行。

“如果没有这些防护栏,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想起那次危险的驾驶经历,司机小刘至今仍心有余悸。那天小刘疲劳驾驶,如果没有公路安防设施,早就车毁人亡了。

这几年,市公路局大力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安装了波形钢护栏,已累计实施安保工程1300多公里,使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了60%左右。同时,该局每年完成建养投资20多亿元,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100多公里,路网改造项目220余公里,农村公路改造930多公里,危桥改造70多座。106国道株洲段成为全省普通公路中唯一的省级“文明路”。

“公路建好了,管理是关键。我们要建立市县联动、联合执法的工作格局,严厉打击、重拳整治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巩固公路建设成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副市长何朝晖多次莅临治超一线,督导治超工作。近年来,株洲加大了“双超”治理力度,把治超工作纳入市对县交通运输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与交通项目计划审批、项目建设资金拨付挂钩,使全市站点车辆超限超载率下降到0.1%以内,公路治超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该局建成了省内一流的智慧公路系统,通过干线公路上38个摄像头、20块情报板,并借助广播电台交通频道、公路微信公众号,及时为市民提供干线公路路况出行信息。“这几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株洲公路系统的优质服务,尤其是干线公路路况信息播报,让我们尽快选择出行路线,节省出行时间。市公路局想到了我们心坎上呀。”经常下县跑业务的李建军再三感叹。

服务提升形象。就这样,该局夯实了文明之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文化融路:浇灌文明之花

文化兴,则底蕴深;底蕴深,则品位高。

“走进株洲市公路局,就有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感觉确实不一样。”原长沙市公路局局长卢兴映感慨不已。

原来,无论是在大厅里、走廊上,还是在会议室、办公室,都能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茶杯、信封,到文件袋、宣传牌,再到阳光台、职责牌等,都不仅统一外观设计,还统一标注文化体系内容,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激发干部职工的归属感、使命感,为推动株洲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邓锡华一语中的,道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该局编印了《文化手册》、《视觉系统手册》,明确了行业精神、发展使命等文化理念,形成了“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文化品牌。目前,该局编印了340多期《株洲公路》,制作了6部专题片,创作了2首内部歌曲,并构建了微信、网站等宣传平台,每年对外发稿230多条(篇),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通过开展联谊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更密切了机关干部与基层职工的联系。”城郊养护中心职工谭小强如是说。原来,该局不仅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教活动,还定期开展了职工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联谊活动,进行了征文、书法、摄影、拔河等比赛活动。同时,开展了道德讲堂、文明尚礼、网络文明传播等文化教育活动。

“没想到我们局有这么多劳动模范。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我们更要努力工作,传承劳模精神,助推单位发展。”参观完局荣誉室,陈敏乐感慨不已。全国劳动模范罗王苟,扎根株洲最偏远的山区——炎陵县耕熟岭道班,放弃了20多个春节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一直奋战在公路养护一线,成就了“铺路石”的荣光与梦想。

这些年,通过评选优秀党员、文明职工等形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鼓励职工学先进、当典型。目前,全系统已涌现20多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还涌现了舍己救人的英雄付颖望、连续20余次无偿献血的刘光明等先进人物。

最近,该局即将启动省内交通系统一流的职工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让职工既有文化阵地,又有休闲场地,充分展示全国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

文化提升品位。就这样,该局浇灌了文明之花,发展品质越来越高。

  民生兴路:闪烁文明之光

实事多,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5月25日,邓锡华深入炎陵县策源乡朝阳村开展扶贫工作。每逢传统节日前夕,他都带领班子成员,进农家,访村情,看望特困农户,寻求发展良策。目前,该局已与其他帮扶单位筹资360余万元,为该村新修村组公路8.7公里,新建光伏电站1座,并实施笋竹林改造500余亩,种植黄桃300多亩,养殖黑山羊200多头,使该村基本脱贫。

“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回报社会,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邓锡华言辞恳切。这几年,该局积极开展党建帮扶、“双联”帮扶、企业帮扶、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活动,想方设法挤出资金1000多万元,为茶陵左江等4个村修建40多公里村组公路,连续9年走访、慰问了醴陵力生瓷厂的特困职工、贫困学生。同时,该局深入开展“马上就办”活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能。

用关爱凝聚人心,用温情激励斗志,成为该局和谐发展的关键。在公路体制改革过程中,该局解决了下派干部、原株洲路桥公司改制分流人员、县与县之间符合条件调动人员,共95名职工的两地分居难题。同时,该局每年举办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体检,为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看望生病住院职工20余人次。“领导时刻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更应该把公路放在心上,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养路工黄桃华感激地说。

任重道远虽艰辛,闻鸡起舞正当时。发展品质更高、发展后劲更足、发展实惠更多的株洲公路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围绕办好人民满意公路的工作主题,向着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正披荆斩棘,勇毅笃行,砥砺奋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