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叶”润泽合作路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10月11日

近年,一种新型的“合作社”模式,开始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在长沙近郊,新的一轮农村合作社热潮正蓬勃兴起,农民们将生产资料各要素集中起来,专业分工、集体打市场。其中,现代烟草农业成了推动长沙市农村合作社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成为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的重要“推手”。

李文耀 陈喜丽 周世民 佘丹 焦璐 龚渭

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从“萌芽”到“兴旺”,从“试水”到“燎原”,历经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少数家庭联手成立的“互助组”,到生产大户建起的“家庭农场”;从近乡近邻成立的专业化服务队,再到农民协会等这样的大规模民间组织,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近年,长沙市推出了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激起了广大农民工商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在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烟农为主成立的烟农专业合作社,以其成效显著,再生力、吸引力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徐文军介绍,近年来,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沙的浏阳、宁乡烟区抢抓机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烟叶合作社30余家。广大农民在政府部门、烟草行业专项资金帮助下,种植烟叶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利用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设施开展有机果蔬生产,扩大增收渠道。2009年,长沙11390户烤烟户和6543户晒烟户总收入达到3.5亿元,烤烟户均种植10.4亩,户均收入2.4万元。

合作组织+土地流转,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初现

8月的乡村,正是黄澄澄的“金叶”收购入库的季节。宁乡县喻家坳乡的青壮劳力都忙着送烟叶去了,留下的部分老人正在日韩发达国家才多见的宽阔、现代的育苗大棚内,整理着刚刚出土了藤用蕹菜的土地。微型抽水机将黑色薄膜内的积水不断吐出育苗坑,大伯大妈们把一张张地膜收了起来,准备着合作社与马王堆菜市场联营下一季泰国香菜的种植。自从该乡成立金醇烟叶合作社后,没有体力承包种植烟田的老弱妇孺也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大棚里不晒太阳的轻体力劳作,也能拿到40元/天的合适报酬。

远处的大棚里,还有村民们在种植着礼品西瓜的土地上忙碌着;160座烟叶烘烤房也马上要投入再利用。据金醇合作社理事长谢旭东介绍:秸秆、棉籽和杏鲍菇的种子正在采购中,10月份就要种进烤房的杏鲍菇,估计明年4月进市场,收获120-150吨没问题,预计增收在12万元以上。

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原则办起来的金醇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的8月,利用烟草行业投资的育苗大棚、密集烤房和农机具等设施开展专业化服务,并这些资产按照“普惠制、广受益”原则平均量化到256名成员。在乡村两级政府组织协调下,合作社集中连片了5000亩土地,社内成员再互相调剂田地种烟。一季烟轮作一季稻或一季甜糯玉米,再加上利用空闲时的育苗大棚、烤房精耕细作的精品蕹菜、西瓜、香菜、杏鲍菇,喻家坳乡加入了金醇烟叶合作社的烟农们丰收在即!

这一切让前来调研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不禁连声叫好。姜局长高兴地说:宁乡烟叶生产具备现代烟草农业特征,金醇烟叶合作社组织模式好、运行机制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其经验值得总结、学习、推广!

笔者赶巧碰上前来现场办公的长沙市烟草局副局长杨奇,带着草帽、晒得黧黑的他说:“农民们的土地情结是非常深的,喻家坳乡三民-玉山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内集中流转了5000多亩烟田,并建起了大规模的育苗大棚和集群密集烤房,这个工作做得非常不容易。相信这一年多来乡村面貌的改变、收入的增加、劳动强度的降低,一定会让大家慢慢接受这一改变,安享这一改变的!”

浏阳市沙市镇中洲村的土地流转与整合是从2008年开始的,不过多系村民自发行为。2009年,中洲村召开村民大会,经过长达数小时的商讨,一个名为《中洲村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村级文件新鲜出炉。根据文件的表述,最终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词汇:土地股权数字化运作。即农民只有耕地面积,而不固定具体土地。

土地归新成立的高标烟草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当时不但烟区出现了集中,烟农也开始了集中,其中种烟20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5户,其他100多户散户种烟面积1000余亩,还不到全村种烟面积的一半。没有种植烟田的农民,可以参加其他生产环节的专业服务,如育苗、烘烤、分级、运输等,还可以按照土地的股权数参与合作社的分红,收入一样的好。”合作社领头人李武金介绍说。

土地,农业生产资料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农民组织合作社,不论是实现数字化流转的高标合作社,还是“服务在社,生产在户”的服务型金醇合作社;包括那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股份制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等,要想实现规模效应,都需打破原有的土地管理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长沙烟农户均种烟面积从9.2亩增加到13.5亩,增加了4.3亩,增幅达47%,烟农户均种烟面积呈现稳步递增态势,利用流转土地种烟比例平均达60%以上,向种烟大户、种烟能手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的土地流转机制已初步建立。

设施农业+专业服务,贴心为烟农“减工增效”

土地集中成片之后,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来提高效益,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烟区的机械化生产。”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副总农艺师何命军表示,设施农业的投入建设,成为近年来烟草部门工作的重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农机具补贴政策,2009年,中央安排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更是由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烟草部门在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贴补30%的基础上,增加补贴30%,让农民腰包支出降到冰点,开着“战斗机”去耕地的热情升至沸点。

宁乡金醇合作社的院子里,停着两台崭新的“大铁牛”,这可是合作社机耕服务专业队的“看家”武器之一——大型拖拉机。像这样的农机具,服务队有90多台套。金醇合作社内共组建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6支专业化服务队伍,服务范围覆盖三民、玉山、喻家坳、南岭、九龙峰、任泉和神武等7个种烟村,村民们只需一个电话,专业的服务队就会带着先进的机器设备,出现在田间地头。

浏阳龙伏镇龙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国斌的第一台农机具,是由烟草部门向浏阳烟叶基地提供的30台小型农机具之一。当时他拿了4000元的押金给政府把铁疙瘩领回家,很快就发现这个“铁家伙”的作用真的很大,供自家使用绰绰有余,给别人帮忙也毫不费力。于是他灵机一动,冒出了当专业农机手的想法。

2005年,他购置了4台大型拖拉机;2006年,他又购进了20台大型拖拉机,手下的农机手10多名,他家的烟叶种植面积突破了1000亩。看到刘国斌仅靠一台小型农机具就发家致了富,周围不少农民也来了劲,对于这些“散兵游勇”,刘国斌主动伸出了“橄榄枝”,2007年,他带领34户农户挂起了“龙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匾牌。众人拾柴火焰高, “龙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如今生意好得很,不但收烟,也收稻;不仅在浏阳,周边的长沙县、岳阳、江西都有人来请他们。

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效益提高与成本节约非常明显。

浏阳三口镇仲先合作社社长王承刚表示,他们合作社内烟田已经全面实行统一机耕、统一移栽、统一植保。“由于采取了机械化操作,效率大大提高。比方说培土,一台机子一天做的活,就相当于50个人做一天。”

杨文才是宁乡县喻家坳乡三民村的村主任,今年种了40亩烟。他说自己并不是种烟的行家里手,靠合作社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而且还出效益。如育苗,合作社给你的苗就没有病苗、没有弱苗;烤烟叶,合作社的烤房就先进,烘烤技师烤出的烟叶比过去“炮楼”的烟叶质量就好些。效益,这不就高了吗?

“过去烟田起垅,每亩人工费至少要150元;而找合作社的专业机耕队代劳,只需成本费40元。”宁乡金醇合作社理事长谢旭东深有同感。

“以前单户种植,采用背包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每人每天大概只能喷药5亩,现在采用电动喷雾器,两个人一天就可以喷药50亩。”高标合作社李武金举了个例子说。在集约化经营中,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大概每亩田可以省工9个,按现在男劳力60元的工价,可以降低成本500多元。”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不仅是直立行走,还有制造工具。社会的每一轮飞跃,都与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息息相关。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徐文军说:长沙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的新思维,已惠及广大农户。从过去春耕的“百牛大战”到现在的“百机耕地”;从过去一家一户“小苗棚”、“小炮楼”到现在连片的育苗大棚、烘烤工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产方式改变,让烟叶生产在标准化作业、专业化服务上迈出了一大步,让烟叶生产降低了生产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让烟叶品质和烟农效益得都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长沙烟叶主产区农户每亩种植成本,至少减少支出300多元。

专业化+职业化,彻底“解放”烟区烟农

8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宁乡县喻家坳乡三民村种烟大户陈清明家,8名农妇正在陈家的大厅内忙活:将烘烤后的烟叶按部位、颜色、品质进行分级扎把。只见她们双手上下翻飞,动作十分熟练。“她们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做事很熨帖,我放心。”今年,陈清明一口气种了60亩烤烟,比去年增加了近50亩的种烟面积。虽然如此,但是40岁的老陈却感觉比去年轻松了许多——“这都搭帮有这几个好帮手啊。”

陈清明口中的“好帮手”有个很时髦的名字——金醇烟叶专业合作社烟叶分级专业服务队。服务队由合作社内有分级技能特长的成员组成,共6个小分队、150人,陈仕清是这支队伍的总队长。像烟叶分级服务队这样按烟农个人专业技能特长组成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金醇合作社共有六支,烟叶生产中象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均由专业服务队提供服务,种烟的烟农只需从事一般的农事操作和烟叶交售即可。

宁乡县烟草专卖局副经理黄松青介绍:成立合作社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烟农”。金醇合作社按照成员个人技能特长组建专业服务队,使烟农逐渐变成“专业工人”,完成向“职业烟农”的华丽转身。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构架出长沙现代烟草农业工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雏形。

专业化服务队的建立,带来更直接的好处则是能够降低烤烟种植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投入、资金成本等。

高标合作社有社员148名,种烟1200多亩,烟叶生产的整个流程,由8支服务队实行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的生产过程,可以使烟叶质量提高很多,在收购价格上将提高一个等次,大约每公斤烟叶提高价格2元。”李武金仔细算了一笔账。

“现在农民种烟、种田基本上不用个人投入什么,犁田有专业机耕队,育苗、烤烟有育苗、烘烤工场代劳,我们基本上是干半年,闲半年,每年9至11月还可外出打工赚钱。”金醇烟叶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谢旭东告诉笔者。

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烟农,在生产方式上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种烟能手们开始了自己专心种烟的日子,把育苗、烘烤、机耕、运输等环节“甩”给了这方面更有专长的人,种植面积迅速攀升;另有不少人在烟叶生产的农忙时节,将自己“解放”出来,穿上工作服成了烟叶工场的工人,拿着一份稳定的工资。合作社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人的角色,它使得习惯了“单打独干”的农民,开始了现代农业大生产的“角色分工扮演”,学会了在合作中实现更大的“双赢”。

不再背井离乡,烟区群众乐享和谐

宁乡县县长黎春秋,2008年4月赴任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村搞调研。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的现实让他忧心忡忡:这些家庭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教育孩子,已经成为当下农村不可回避的社会难题。如何才能破解?

宁乡县烟草专卖局局长刘文新介绍,从清朝嘉庆年间就开始了的种烟史以及当地独特的晒黄烟生产技术,成了石秋书记、春秋县长选择烟叶生产作为宁乡新农村建设重要支点的依据。从2005年前的约摸1000户烟农,年产万多担的烟叶生产规模,到现今种烟农户攀升至1万户,产业规模20万担,宁乡仅花了5年不到的时间。目前,宁乡还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晒黄烟生产基地。

种烟草,收入有保证,与打工收入相当;烟田还可以种一季晚稻,农民口粮也有保证;像宁乡县喻家坳乡那样形成合作社后,还有多种经营和股份分红的收入,农民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背井离乡、到城市里过最底层的生活。

2009年以来,政府和烟草部门投资8000万元,免费为喻家坳乡建设了现代化的烘烤工场、育苗大棚,规模化的烟田,为全社263户农户、5026亩农田提供公益性服务,农村环境整饬一新,农民种烟积极性空前高涨。

谢旭东深有感触地说:他过去在宁乡搞了10多年的小煤窑开采管理工作,随着宁乡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2007年不得不解散了煤矿,回乡当起了烟农。和他一起解散的副矿长、喻家坳乡神武村的符进华,选择了继续去郴州煤矿打工,结果当年郴州煤窑井下冒顶,符进华白白丢了性命。喻家坳乡过去因为地理位置偏僻,穷乡僻壤,每年平均一个村到郴州等地煤矿打工的都有100多人,每年人回不来,只见到骨灰盒运回来的都有好几个。谢旭东十分欣慰于自己的选择:“以前十多年团不了圆,老婆都对我有意见了。这两三年回乡种烟,收入不少,母亲、儿女还都在身边,妻子也高兴得不得了。”

长沙至浏阳319国道旁,一座时髦的欧式楼就是烟农李明家。李明说:“现在种60亩比原来种4亩烟还要轻松,忙不过来的事都可包出去,除去开支,一年可赚5-6万块钱,是去工业园打工工资的几倍。”

浏阳中洲村高标合作社成立后,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为4000多元,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其中通过发展烟叶生产实现了人平增收500元。“去年一年,村民买回了30多台小车,其中广本越野车就有5台。”领头人李金武高兴地说。

“长沙烟农的大幅增收,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必然。”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徐文军表示。2005-2009年度,长沙烟草已投资2.7亿元,为宁乡、浏阳等烟叶主产区,开展沟渠、塘坝、提灌站、机井等烟水工程建设,建设密集烤房和机耕路,补贴农机具,为增强长沙现代烟草农业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对长沙烟草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做法予以高度肯定,他说:“看了宁乡,属于一个极品级别的,标志着湖南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迈上了新的水平,特别是专业合作社,体现了很高的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