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文苏继纯管娟
“六一”期间,投资800余万元的长沙市雨花区花侯新市民公园向市民开放。最近,我们走进这个位于花侯路和长沙大道交叉口、京珠高速段的公园,只见一片树的海洋、花的海洋。这个占地超过5万平方米的公园,里面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坐凳应有尽有,绿化、美化、亮化完美结合,俨然一幅构思精美的风景画。
美的不只是花侯新市民公园。“家在林中住,人在林中行”。这些年生活在雨花区的市民,明显感觉这里的环境一天天在变美。从圭塘河到湘府路,从市中心到环城带,道路绿了,院落美了,公园多了,森林植物园一年四季花香四溢,同升湖山庄犹如一处清新淡雅的泼墨山水画。
雨花区区委书记邱继兴自豪地说:“这些都得益于三年造绿大行动。三年造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就是一个明证。”
“水泥森林”变“城市溪谷”
——300米内有绿化带,500米内就有社区公园
家住红星社区的居民赵晨宁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去红星社区公园散步。“这里很早以前是红星水库,现在是长沙城区面积最大的社区公园,周边起码4万人受益。”赵晨宁告诉我们,社区公园里面基础设施齐全,有器材锻炼身体、有长椅可以休息,到处绿树成荫,去了就不想走。
在赵晨宁的记忆中,长沙这些年虽然城市建设发展快,但大都是“水泥森林”。“很多地段都难以看到几棵树,更不要说大面积的绿色植物和这么多的社区公园了。”
变化始自2014年开始的全市三年造绿大行动。在这次行动中,雨花区主动谋划,提前布局,在统筹推进造绿复绿八大工程中,把社区公园建设作为重点之一。
“要保护好清泉寺城市公园、狮子山城市公园、牛栏山城市公园、石燕湖生态公园和跳马的‘绿心绿肺’等原始生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坚持“不毁山砍树,不开发建房”,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居民出门100米之内就有绿化带,500米之内就有可以活动的社区公园。”据区园林局介绍,自2009年全市社区公园建设启动以来,雨花区先后投入7378万元,累计建成社区公园、小游园33个。赤岗游园和长重A区(规划绿地)纳入2016年社区公园建设计划。其中赤岗游园面积约530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长重社区公园面积约45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
为了增加更多绿地,雨花区还启动区机关大院围墙拆除及绿化补栽工作。如今,墙拆了,绿增了,朝区治大院望去,行人看到的不再是铁铸围墙,而是一片葱绿的园林景观。圭塘、洞井、同升、黎托、左家塘街道办事处和环卫局等6家单位,也实施了拆墙透绿、增绿。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15家单位的拆墙透绿工作,共透绿、增绿约34560平方米。
今年3月14日,又一场旨在全面提升长沙城市品质的专项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在长沙市雨花区打响,这是一场攻坚战。去年,雨花区创造了拆除违法建筑600多万平方米的奇迹,拆违之后首要工作是清场和复绿。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复绿任务为521.78方平方米,其中406.38万平方米为临时复绿,规划为公园绿地的115.4万平方米为永久复绿。“百日会战”还将重点开展“三清”行动、实施发光字专项整治、治理河道禁烧垃圾、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等,力求城乡环境更加精美。
对于雨花区而言,是责任大,任务重。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清场复绿基本完成。全面启动清零地块清场、破表和翻土工作,累计清场665.3万平方米,其中高铁新城片区清场598万平方米。造绿复绿方面,完成复绿地块435.7万平方米,创建5个绿色示范社区、30个绿色示范庭院,“三边四旁”植树2000亩。2016年以来,新增绿地面积67.35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42.4%。
“臭水沟”变成“风光带”
——“母亲河”圭塘河蜕变演绎无数感动
“住在这里真舒服!”现年68岁、家住圭塘河右岸的张世聪老大爷,一边在河边散步,一边听着广播里播报的新闻,内心十分惬意。
圭塘河由东北往西南,静静流淌,养育了一代代雨花人,圭塘河因而被雨花人亲热地称为“母亲河”。然而,一段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爱护,圭塘河沿线分布了众多市场、单位和居民小区,加上缺乏污水收集系统,沿线的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圭塘河,使得圭塘河成了“臭水沟”。
为了治理好圭塘河,雨花区近年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设置83个截污口,将西岸的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截污干管,再汇入花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圭塘河流域范围内共清退涉水污染非都市型企业110家,包括小洗涤5家、小食品36家、小塑料64家、小化工5家,还对5家违法的洗砂场进行立案查处并取缔。预计圭塘河截污工程整体完工后,每天将阻断16万吨污水直接排放,水质将得到较大改观。
现在圭塘河变成了居民乐享生活的地方,长达700米的绿道两边,错落有致地设置了台地花园、水韵广场、水生植物园等区域,旁边还配套了购物广场。
每到黄昏,老人们在这里跳起欢乐的广场舞,幸福的一家人在河边漫步,还有绿道方便市民骑行。
“圭塘河生态优势渐显,加上高铁枢纽和中部服务业中心如磁铁一般的吸引力,吸引了喜盈门范城、中烟工业、蓝光等全国知名企业。”雨花区区委书记邱继兴说,未来圭塘河经济带不仅仅是一座绿色生态的城市公园,更是一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与其推山绿地,不如封山育林;与其拆房造绿,不如养绿护绿。”雨花区区委书记邱继兴希望搞好圭塘河全线28公里的生态绿化。
在对圭塘河流域实施土地整理、河道清污、岸线处理、截污纳管、园林绿化、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雨花区还结合圭塘河流域用地现状、水系统功能要求及场地特色,规划11处特色节点,营造各具特色的主题景观环境,提升滨水活力及土地价值,促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2.3公里水岸长廊、1330亩生态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一期商业街区——悠游小镇已完成主体施工,8月即将试运营。
20公里高速沿途废墟变美景
——2亿元投入建成一条诱人“彩带”
“没想到城市的角落里还藏着这么一处美景。”从京珠高速李家塘收费站下来,市民张玫被李家塘社区公园的景致吸引,不禁将车停靠,细细观赏——
临近高速两侧,杜英、杨树、雪松、香樟等高大乔木交错种植,公园内部,红枫、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等多彩植被高低相映成趣,游道蜿蜒,小溪潺潺,假山、亭台、廊架等点缀其中,不少市民在此散步、休闲、健身,享受着大好春光。
以往,高速两厢通常是“控而不征、征而不建”。究其原因,高速位于城乡结合部,远离繁华地段,在传统观念中,在这样的地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又不能向上级展现政绩,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都不愿管、不想管。
“高速沿线做绿化难度很大。”雨花区园林局副局长李朝晖坦言,“一是其位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种植难度大;二是其周边既无水源,又无可供洒水车、施肥车行驶的便道,养护难度大。”加之高速地段偏僻,一直以来不属于城市的“面子”,自然就“无人问津”了。
据介绍,雨花区环城绿带建设范围包括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总长度22.5公里。
2015年11月,雨花区率全市之先启动环城绿带建设,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绕城高速(李家塘收费站-莫家坳)约12公里绿带建设;投入8000万元对京港澳高速(李家塘-浏阳河)两厢进行绿带建设,现已形成封闭绿带。
建成后的环城绿带,像一条诱人的彩带,刷新雨花窗口新形象。沿途一走,每到一处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花侯新市民公园是其中的杰作,李家塘社区公园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亮点。
李家塘社区公园在环城绿带重要节点部位的李家塘收费站出口,以前这里违章建筑遍布、杂草丛生,黄土裸露、垃圾成片。去年12月,雨花区投入近500万元打造该社区公园,现在,公园全新亮相,民众如潮好评如潮。
花侯新市民公园位于长沙大道与京珠高速交界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以前这里也是违章建筑成片、垃圾成堆,如今,这里变成了市民们都喜欢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雨花区率全市之先启动立体绿化建设,重点对主次干道立面、公交站、地下通道口、交通渠化岛等实施个性化立体绿化。目前,已完成东塘立交桥、长沙大道立交桥、桔园立交桥、侯家塘立交桥、花侯路下穿桥、劳动路和韶山路过街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累计完成立体绿化面积4.81万平方米。
道路品质全面提升。按照“全面提质、彰显特色”的要求,对辖区主次干道、重点路段进行提质改造,组织实施路面提质、绿化带提质、人行道提质、道路亮化、立面绿化等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主次干道绿化提质30多条。
磁浮生态景观走廊全面建成。红旗路东-川河路铁路两厢100米范围的磁浮生态景观走廊建设已全面竣工,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在植物造景上,以香樟、乐昌含笑、美国红枫为基调树种,以红果冬青、水杉、桂花为骨干树种,以银杏、黄金槐、金钱松等黄花、黄叶类树木为特色树种,采用规整式栽植,在绿林中绘出一条绚烂的金色飘带。
相关
链接
四大举措
1、高规格成立组织机构。三年造绿大行动项目指挥部,由区委书记邱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能峰任总指挥长,区委副书记刘素月任指挥长,雨花经开区、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园林局等17个区属部门以及13个街道(镇)构成,成员单位实行行政主管负责制,并明确专人具体落实。实行一天一汇总、一周一调度,通过微信、QQ群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工作进度,以工作动态日报、工作简报的形式专题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确保合力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大手笔保障建设资金。2016年全区铺排造绿、复绿项目53个,总投入预计6.56亿元,目前已投入2.7亿元,其中环城绿带建设投入已经超过2亿元。
3、严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绿化设计,委托多彩园林设计公司负责设计院编制,丰富绿化色彩和层次,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和研讨,并全程参与施工质量监管。
4、全方位细化落实责任。始终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三年造绿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检查督导力度,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保障到位、技术到位,形成了全区推进环城绿带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步落实
1、率先立样促强势开局。2015年,雨花区率全市之先启动环城绿带建设,共投入1.3亿元,绕城高速绿带分李家塘收费站—万家丽路、莫家坳入口—万家丽路两段组织建设,其中李家塘收费站—万家丽路两侧作为示范段进行高标准打造,旨在通过打标立样、典型引路,又好又快建成环城绿带。
2、加压推进促高效落实。雨花区为提升区域形象,自加压力、主动作为,于2015年11月底,投入经费约8000万元对京港澳高速(李家塘—浏阳河)长约10.5公里绿带两厢开展建设。2016年3月15日,雨花区环城绿带基本建成。
3、深度统筹促整体提升。为进一步增强环城绿带的整体效果和连续性,雨花区在已经建成的环城绿带基础上,对高速围网内沿线两厢各加植一排红叶石楠,形成一道连续封闭的绿色屏障;统筹城郊环境整治“百日会战”,对环城绿带沿线及周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在发动街道(镇)“自清”的基础上,联合市政、园林、环卫深入开展卫生大清扫、路面大清洗、垃圾大清运“三清”集中整治行动,实现环城绿带沿线从路面到立面洁净度的全面提升。
两大看点
一是李家塘社区公园。李家塘社区公园位于李家塘收费站出口,绿化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入约500万元,已于2015年12月建成开园。此次建设结合出入城口美化亮化整治,以自然小溪、景观桥、景观广场、园路、汀步、休憩坐凳等进行造景,在广场及游路中分别增加高杆灯和庭院灯,增加亮化,营造氛围,打造集休闲运动、休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园。
二是花侯新市民公园。花侯新市民公园位于长沙大道与京珠高速交界的东北角,是雨花区环城绿带(京珠高速段)的重要节点部位,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元。公园在设计时依据地块特征,从“绿化、美化、亮化”三方面入手,造景融合地形,在花木品种、风格、造型上下功夫,体现公园特色。公园西半部分因为临京珠高速,采用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植物造景手法,栽植杜英、杨树、雪松、香樟形成防护林带;东侧营造微地形,设置游路、广场、廊架等休闲场地,栽植桂花、红叶石楠、红枫、银杏等景观植物;按功能将公园划分为健身区、科普区、阅读区、露营区等区域。
本版图片均由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