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健康之城体育名城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

四大关键词:

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增实力

张颐佳

“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5分钟健身圈形成、社区(村)健身站点100%覆盖、逐年递增的体育运动公共购买、万人空巷的常态化的大型体育活动……“十二五”期间,崇尚体育精神、参与体育运动已在省会长沙蔚然成风。去年年底,站在“十二五”收官、扬帆新征程的重要时刻,长沙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要“推动长沙体育事业、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让长沙成为健康之城、体育名城”的战略构想。

“新阶段、新时期、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让省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与长沙GDP增速同频共振,为品质长沙建设添砖加瓦。”本报特约长沙市体育局局长李平权威解读,她一连提出“五个新”,解读长沙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概括“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增实力”四大关键词,徐徐展开了未来体育名城长沙的健康新画卷。

1.5万座位新体育馆今年开建

【关键词】强基础

【权威解读】

李平:“十二五”期间,长沙市财政不断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力度,市民锻炼氛围愈加浓厚。但是,根据2014年全国第六次场地普查结果显示,长沙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4平方米,大型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全市没有市级的全民健身中心、综合训练中心,仍有6个区县没有区域性的全民健身中心,与健康之城和体育名城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成为了制约长沙开展高水平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长沙体育“十三五”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目标,合理布局体育设施,计划到2020年,新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体育产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国内省会城市位居前列。

【具体措施】

A长沙市全民健身中心(长沙市体育馆和长沙市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中心)

长沙市体育馆设计座位1.5万个,可承接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一系列世界、洲际、国内高水平室内体育赛事及大型集会和演艺活动。

长沙市体育训练竞赛管理中心是长沙市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将设置篮排球、游泳、乒乓球、网球和武术训练馆各一座,并为市民提供户外健身活动场地,配置商业配套,满足人们运动、娱乐、购物系列需求。

B长沙市体操学校

现有的长沙市体操学校将整体搬迁至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东北角,计划投资80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

C区县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未来两年计划新建6个区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完成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提质改造,新建或改建300片足球场。新建12个社区区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和150个街道(乡镇)户外全民健身中心。

“一校一品”特色教育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补短板

【权威解读】

李平:当通过基础设施的强化弥补硬件不足的短板后,竞技体育人才的短板也是“十三五”长沙体育发力点。目前,冒尖的运动员较少,不能形成团队优势,缺少在国内大型赛事上争金夺银的优秀选手群,一些项目教练缺乏领军人物,体育招生难问题较为突出。曾经的优势项目体操、羽毛球、皮划艇、游泳等严重下滑。

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非朝夕之功,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施体育英才工程。使体育后备人才体系逐步健全,体操、足球、篮球、赛艇、皮划艇、羽毛球、举重等将作为核心发展项目,排球、游泳、田径、跳水、射击等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体育科技队伍和体育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将进一步加强,训练基础科研、医疗服务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具体措施】

A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构建以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为基础,以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体育运动学校为骨干,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等为重点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B优化训练项目布局

按照“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高水平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增加各区县(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扩大业余训练规模。

C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竞争上岗等方式,优化教练员队伍结构,建立严格、科学、系统的教练员培训、考核、聘任制度。培育和造就一批高水平教练团队。切实加强运动员的培养,做好营养保障,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

D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全民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体教结合措施。充分利用竞赛、经济、政策等杠杆,搭建协调高效的体教结合运作平台,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倡导校园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校园创建工作。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

十分钟必有健身圈

【关键词】惠民生

【权威解读】

李平:“十二五”时期,是长沙群众体育大发展时期,据统计,2011年—2014年,长沙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各体育协会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共计1861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1730万。长沙市全民健身节、无限极世界行走日(长沙站)活动、长沙市春季马路赛跑等一大批影响大、参与面广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已经形成常态化品牌。

从2009年长沙市财政公共购买体育服务开始,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长沙200多万中小学生享受了各项免费公共体育活动。“十三五”时期,扩大体育服务公共购买的范围,出台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与新楼盘、新社区统建同步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到2020年,长沙将基本形成“城区10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

【具体措施】

A实施“+体育+”计划

将体育设施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公园、江河风光带、旅游景区、江河滩、生态隔离带建设健身绿道、健身路径、健身广场、游泳池和球类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打造1—2座江心洲体育公园,推进长沙“一心两纵八射四联”绿网体系建设,包括12条市域绿道与21条城市绿道。

B加大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

出台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管理办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除现有的暑期中小学生游泳等传统项目外,增加购买体育服务投入,开办各类球类培训班,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推进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让更多的市民受益。

C体彩资金反哺惠民

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网络,科学布局城乡销售点。体彩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投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设备配置,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区县(市)两级每年投放不少于1000套室外健身器材。

五年内体育产业破百亿

【关键词】增实力

【权威解读】

李平:体育工作主要是三个板块,即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提高群众体育普惠水平,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和提高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综合实力,是增实力的三个关键。

目前,长沙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仍然面临体育产业政策制度不完善、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2015年长沙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不到GDP比重的0.5%。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社会投资体育设施建设、引进体育赛事、兴办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特别是缺乏既懂体育又懂体育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时期,长沙将着力打造“+体育+”计划,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会展、医疗等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体、两翼、三带、六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格局,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型赛事群体活动。到2020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150亿元。

【具体措施】

A加大扶持力度

落实《长沙市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把体育产业列入长沙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体育产业享受国家、省、市有关扶持行业各项政策。建立投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B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形成体育产业“一体、两翼、三带、六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格局。将长沙主城区打造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主体核心,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以浏阳市和宁乡县为东西两翼,重点发展健身休闲和康体疗养等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打造以湘江、浏阳河、沩水河为特色体育旅游带;建成高新区麓谷、天心区贺龙体育中心、开福区户外运动产业园、雨花区体育新城、望城区湘江两岸和长沙县体育会展六大基地。

C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

积极举办、承办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大力推进“三大球”改革发展,计划每年新增培训400名教练员和裁判员。逐步推进职业化和俱乐部赛制,重点培育1—2个高层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落户长沙。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文艺演艺、体育会展等业态,以此带动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业的发展。

D实施“互联网+体育“战略

启动长沙“数字体育”建设,推进“互联网+”在大型体育场馆和体育项目运营管理的应用。着力发展体育动漫游戏、电子竞技、体育工艺与设计等新兴产业。同时,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长沙市体育“十三五”五大发展目标

1.群众体育发展目标

★人均全民健身专项活动经费达到2元以上。

★市级体育协会达到50个以上。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万人左右。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万以上。

★国民体质合格率达85%以上。

2.竞技体育发展目标

★确保第13届省运会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力争2016年奥运会上有长沙籍运动员参加并取得好成绩。

★2017年全运会、2018年亚运会上有金牌。

3.青少年体育发展目标

★保持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新创1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新建5个市级训练基地。

★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60名以上。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100个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达到100所以上。

★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数量稳步增长。

4.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创建一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区。

★培育1家体育企业上市。

★组织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建立一个体育产业孵化基地。

★打造一个体育电商平台。

★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

5.体育设施发展目标

★建成长沙市体育馆和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等市级重大项目。

★每个区县(市)都有区级全民健身中心。

★建设完善长沙绿道网络体系,打造湘江、浏阳河两条体育健身长廊。

★新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率100%。

★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

★推进市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逐步完善三级站点布局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体育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