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信社,改革再出发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本报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胡善良 唐造时

今年以来,时有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的消息见诸报端。仅在3月28日这一天,就有望城、芷江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同时挂牌开业。

这些信息显示,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作为我国最后一轮金融改革的主角,农信社改革的一举一动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省政府今年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努力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产权明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质量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以此为标志,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再出发。

农村金融被激活    

加快农信社改革已形成共识

4月9日,醴陵沪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作为主发起人,上海农商银行今年将在我省批量设立12家村镇银行,此举将使我省村镇银行总数翻一番,达到25家。

20天后,同样是在醴陵,该市成立醴陵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小组,加快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也即将启动。 

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下,我省农村金融正在加快形成多元化、开放性格局。

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国开行在县域进一步扩张,对“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如今总数达80多家,在小额贷款领域表现活跃。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制为村镇银行。

新成立不久的华融湘江银行,接连在各市县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拥有10家分行、140余家支行。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全省农村信用社稳中求进、深耕“三农”,主要业务指标取得显著进展。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统计,截至3月末,全省农信社存款总量达3550亿元,跃居省内同业第一;贷款余额2015亿元,稳居省内同业第二。更让人欣喜的是,全省农信社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其中投向农户、商户和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占增量的75%。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我省农村金融已被激活。

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联社”)理事长张明久看来,农村金融迎来明媚春天,也让全省农信社迎来加快改革发展的最好时机。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省正在加快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三农”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可为农信社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从农村金融格局来看,金融机构纷纷“下乡”,在激活“三农”信贷的同时,对农信社也构成不小压力,这恰恰是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动力。张明久认为:“农村金融格局的多元性、开放性、竞争性趋势不可逆转。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农信社唯有改革自强!”

以省政府《指导意见》为标志,我省加快农信社改革已经形成共识。

股份制,改革突破口

更多的农信社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轫于2004年,至今已持续近8年。

2005年5月,我省成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省联社,直属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围绕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两大重点,农信社改革大幕开启。在此过程中,全省农信社甩掉巨大的历史包袱,进一步强化了支农主力军作用。

农信社改革再出发,正以深化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由合作制迈向股份制。

农村信用社以前属于合作制,由社员入股,其股权被称为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股份制改革,就是要把资格股改造为投资股,实行一股一票,把农村信用社打造为现代农村金融机构。

2010年5月成功组建的浏阳农商行,股本5亿元,其中法人股占比59.6%,最大一个股东持股比例10%,股东人数较改制前大幅减少8000多人,服务“三农”能力大幅提高。

来自省联社的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末,全省农信社资格股同比减少25.5亿元,有34家县级行社全部取消资格股,投资股比重提高23.7个百分点。

根据省政府《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50%以上县(市)级法人机构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一批市州城区法人机构整合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推进县(市)级农村商业银行组建。

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县(市)级法人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至今,全省已有14家县(市)级法人机构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醴陵等多个县(市)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都在抓紧开展农商行筹建工作。

——推进市州城区机构整合。

对以服务城区为主的机构,有选择地整合为统一法人,进一步提升其为城区服务的水平。这也是城区农信社做强做优的一种有效方式。2011年9月,湘潭市岳塘区农村信用联社、雨湖区农村信用联社申请合并组建湘潭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益阳、张家界、怀化、郴州、株洲等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整合,也在稳妥推进。

同时,省联社正在探索国有资产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目前,省内农商行战略投资成功破局,浏阳、炎陵、宜章、宁乡等农商行已在省内其他县(市)法人机构开展战略投资。

深耕农村“战略根据地” 

自觉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

“深化农信社改革,主题是股份制,内涵是建立内在机制。”省联社理事长张明久说,农信社改革并非“一股就灵”,还得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最大限度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省政府《指导意见》提出,紧密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特点,构建职能职责明确的股东大会(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形成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行程序,使经营管理流程化、制度化。星沙农村商业银行在改制的同时,构建网点风险等级评价体系,让“红灯”亮在风险前,让“绿灯”贯穿经营中,案防工作连续3年保持“零”记录。

农商行的核心优势在“三农”。宜章农商行董事长廖阳彪说,农信社已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和大批优质客户。而且经过几十年积淀,农信社已经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感,这也是农商行生存发展根基。浏阳农商行董事长罗成林总结多年来服务“三农”的经验时说,小额存款最稳定、小额贷款最安全。他们始终坚持做小做优做强,形成了“小”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

深耕农村“战略根据地”,全省农信社今年全面实施“百千万”客户工程,即:每个县级行社拓展战略客户100户、黄金客户1000户、基础客户10000户;提升信贷服务水平,推动县级行社贷款中心、信用社贷款专柜、分理处小额信贷“便利店”建设及送贷下乡;加大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网点建设力度,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祁阳县农村信用联社今年先后在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洞管理区、上司源乡设立信用分社,两个增设的金融网点累放春耕生产贷款120万元,组织存款750万元。 

农信社与“三农”共生共荣,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合作银行,再到农村商业银行,不管名称如何变化,其前缀“农村”二字总是不变。张明久提出:必须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动摇,深刻认识“三农”对农村信用社的决定性、根本性意义,集中力量深耕“三农”这块“战略根据地”,自觉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