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天地”里做出“大文章”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本刊记者孙治国

山城浏阳,因浏阳河而名扬天下,又以花炮而闻名世界,辖内有37个乡镇,国土面积5008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余万,其中90%为农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湖南浏阳农村商业银行于2010年5月5日挂牌开业,是浏阳域内唯一的地方性法人银行。多年来,在省市联社的坚强领导下,该行依托地方党政的鼎力支持,以支农支小为战略方针,服务140万浏阳人民,在浏阳农村的“小天地”里做出了支农支小的“大文章”。

首家农商行

今成支农金融“领头雁”

从农信社到农合行再到农商行,浏阳农信虽历经数次变革,但“农字号”银行本色始终未曾改变。自2008年底以来,该行累放各项贷款251.65亿元,其中,累放涉农贷款192.77亿元,占比76.6%,涉农贷款年均增长率达28.6%以上。

为什么要支农支小?浏阳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成林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90年代初,浏阳永安信用社向丰裕钢管厂放贷1400万元,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整个浏阳农信发展步伐因此大受影响。

痛定思痛,浏阳农商行充分意识到,考虑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立足三农,从“小”做起,才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致胜之道,也由此而确立了“小额存款最稳定,小额贷款最安全”的经营理念和“做小做优做强”的发展思路。2011年末,该行共有贷款客户65312户,贷款余额76.8亿元,户均贷款额11.76万元,最大户贷款金额为5000万元,单一客户集中度为2.7%,符合审慎要求。

“浏阳农商行的发展,与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罗成林如是说。

自90年代末,浏阳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县级“金融安全区”,目前,全市已创建信用镇1个,信用村(社区)84个,正在申报创建的信用村(社区)20个,营造了支农、支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浏阳经济金融环境日趋优化,市场竞争也随之而来。面对竞争压力,浏阳农商行遵循丛林生存的致胜法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靓化覆盖全辖营业网点82个,通过多年支农支小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赢得了地缘人缘、机制灵活的竞争优势。

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为指针,以“小额分散、稳健经营”的经营定位为准绳,浏阳农商行因地制宜,推出了“小额农贷、小额商贷和小微企业贷款”“三大授信”产品,积极培育基础客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农民朋友的贴心银行”、“社区居民的亲情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

随着“三大授信”的深入推进,浏阳农商行抓住了县域金融最为广大的客户群体,助推了业务经营稳健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3月末,该行各项存款129.5亿元,较年初净增20.24亿元,各项贷款79.58亿元,较年初净增2.78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45.33%和36.42%,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县域金融“领头雁”。

“四位一体”新机制

助推农村新发展

农民贷款难是长期困扰政府和银行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难题要破解,就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破传统思维、拿出更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罗成林告诉记者。

自2008年以来,在浏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浏阳农商行深入广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专项活动,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银行联动、村组推进、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的支农惠民全新机制。

在农户自愿前提下,该行对辖内所有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给予5000-50000元以内授信,并核发《农户贷款证》,农户可凭《贷款证》直接在辖内指定营业网点“柜台办理、随到随贷”,无需任何抵押担保,真正实现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社港镇浏北村村民陈某,靠在集镇做杆秤、种地和租房维持一家人生活,再加上几个小孩读书,经济十分拮据。2008年,通过评级授信,陈某凭贷款证向浏阳农商行社港支行借了1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建猪舍养了十几头猪,后来逐渐经营发展到100多头。2010年通过新一轮评级授信,他被评为“特级”,贷款额度也从1万元增至5万元。通过多年发展,陈某经营养殖业高峰期存栏猪达400多头,年均创收15万元以上。

永安礼耕村一位农户在凭证贷款4万元后,他高兴地说:“我以前怕贷款,一是担心贷不到,再是嫌手续太麻烦,现在可好啦,我拿到了《贷款证》评了个“特级”,还不要任何担保抵押,真是方便快捷到家了。”

截至2012年3月末,浏阳农商行共计对全市28.47万户农户进行信息采集,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4.76%;发放《农户贷款证》19.59万本,发证授信金额31.5亿元;累计凭证放贷17.71万户,金额32.18亿元。2009年5月,在浏阳市政协面向全市开展的“双十”推选活动中,“农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十件事”之一。

“百千万工程”

力推银企互动双赢

今年4月12日,由浏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承办的“培育战略客户,引领银企双赢”战略客户恳谈会议胜利召开,100家小微企业客户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银企合作大计。

会上,行长胡晗春代表浏阳农商行与浏阳市域内10家企业现场签约授信4.3亿元,与会100家战略客户共计授信15.18亿元,并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六项服务举措,着力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百千万工程”,即培育“100家战略客户、1000家小微企业客户、10000户基础客户”。

“百千万工程”是浏阳农商行2012年落实省市各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的具体行动。实际上,近几年来,如此形式的银企恳谈会议,已成为该行与浏阳小微企业“春天里的约会”。

秉持“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的服务理念,该行大力推进微小企业评级授信,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一次核定、随到随贷、周转使用”,三年多来累放小微企业贷款89.36亿元。

顺应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浏阳农商行创新开办农房抵押、林权抵押、采矿权抵押、规模企业联保等抵押担保方式,着力破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2011年1月22日,该行率全省农信之先,开办福祥贷记卡业务,随即又推出了集“农户、商户、中小企业主和公职人员消费性贷款”于一体的“福农卡”业务,满足客户短融需求,截至2011年12月末,福农卡透支余额已达1.1亿元。

银企合作的核心是“双赢”。该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一贯原则是“宁愿让利益,绝不主动让市场”。对此,浏阳官渡一家花炮企业黄老板深有感触,他说,这几年,浏阳农商行一直为我公司免费代发600多员工工资,平均每天办理业务笔数在30笔以上,从来不嫌麻烦,且服务热情周到;贷款方面,通过免费办理抵押物评估,实施抵押登记“一次登记、多年受益”,不仅减少了每年办理手续的繁琐,还为我公司节约融资成本30多万元,浏阳农商行不愧为浏阳人民自己的银行。

今年,为进一步节约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该行创新实践“现金流量评价、信用等级评定、抵押担保物评估”“三评”利率定价机制,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现金流量和担保类型测算贷款执行利率,预计每年可为小微企业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00万元以上。

支农支小的坚定投入,助推了该行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1年末,浏阳农商行各项存款109.28亿元,较2008年末(农商行改革启动时)净增55.37亿元,年均增长26.56%,各项贷款76.8亿元,较2008年末净增40.49亿元,年均增长28.36%;不良贷款占比1.41%,较2008年末下降3.29个百分点;实现总收入8.41亿元,较2008年增收4.25亿元,年均增长26.44%,实现利润3.78亿元,较2008年增盈3.20亿元,年均增长59.69%,自2006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监管评价“二级行”,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保持省联社风险等级评价“一A”级。2011年实现税收1.28亿元,同比净增4979万元,其中所得税1.06亿元,营业税及附加2293.7万元,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本文照片由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