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作风变优发展变快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徐德荣朱章安李子木蒋正才文星刘永兴

今日衡东,正在发生翻天巨变。

这片红土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掀起“转作风、促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

“成也作风,败也作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发展力。”县委书记程少平直言。

衡东县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作风大转变、促进大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一组数字绽放发展的光辉,见证转变作风促进经济发展的速度。1至4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5.8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1.6亿元、财政收入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10.3%、29.53%。103家企业参与银企签约,融资金额达20.98亿元,为近年来签约金额最多的一次……

感受衡东,耳目一新:县城更靓了,乡村更绿了,发展更快了,干部群众的心更近了,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了。

告别“走读生”乐做“草帽官”

带着“草帽”,踩着单车,走村串户,扎根乡村的“草帽干部”成为衡东田野上新的风景线。

衡东乡镇干部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洗礼,变“走读生”为“住校生”,成为扎根乡村的草帽干部。

干部“走读”现象,一直为群众所诟病。白天乡里转一圈,傍晚忙着回家转的“走读干部”以前比较突出。衡东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走读干部”作为干部转作风的突破口来抓,明确规定乡镇干部节假日外必须吃住在乡政府,彻底告别“走读”。

为刹“走读”风,今春以来,全县县乡联动开展“民调大走访”活动,做到“六必访”:即所在地种养大户必访;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必访;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必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必访;计育、信访、综治重点对象必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必访。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走访,乡镇干部每个月住在乡政府不得少于22天,下村走访不得少于20天。县里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少于12天。干部要进农家,问农事,干农活,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南湾乡是衡东最为偏远的乡镇,与郴州的安仁、株洲的攸县交界。由于公路改造,从衡东县城去南湾,必须得绕行攸县、安仁境内,全程约90公里。以前,一些家住县城的干部,来得晚、走得早,甚至还经常出现缺岗的现象,被群众冠以“走读干部”。

今年以来,南湾乡实行指纹考勤制,不论干部家在哪,工作日早上8点必须到岗,未按时考勤则一律进行经济处罚。晚上8点查岗,看乡干部是否住在乡政府。严格考核倒逼干部纷纷沉下心来,住在乡里,当起“住校生”。

4月底,石滩乡沈陂村几名村民在乡政府对值班干部赞不绝口。沈陂村离乡政府有12公里,村民若有事要到政府办,一般都是趁着赶集的日子来。但有时候赶集日正好撞上周末,村民办事就会扑空。石滩乡在经过具体走访调查后,决定从4月15日开始,无论赶集这一天是否周末,乡政府窗口部门工作人员均要上班,方便边远村民办事。

在甘溪镇,为了避免群众找不到干部的情况,镇里结合实际还特地设立每周“群众工作日”。同时,甘溪镇开展评议驻村干部活动,镇里干部好不好,由群众和村干部打分说了算。进村次数、入户走访次数、解决实际问题次数等,都是评议干部的重要因素。

今年年初,坐落于荣桓镇的一家水泥公司,因扩大产能,需要建设一条长达3.8公里的矿石运输廊道。廊道建设必须跨越两个村,涉及15栋房屋拆迁。在14栋全部拆迁完毕后,最后一户却一直拒绝签订协议,成为“钉子户”。多次商谈无果后,这一户面临司法强拆的境地。荣桓镇党政领导主动解“包袱”。镇里干部与拆迁户不厌其烦,进行了20多次商议沟通。在了解到拆迁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后,镇干部提出为其争取在水泥厂上班的建议,得到拆迁户的认同,并得到水泥厂的支持。拆迁户深有感触地说,“镇干部不容易,更了不起!自己真的被镇里的‘草帽干部’感动了。”

“衙门”向民开干部向下转

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座位、一杯茶水。“四个一”是衡东县要求县直单位、乡镇机关改变“衙门”作风,热情接待群众的“基本功”。“衙门大开向群众,干部就是服务员。干部要向民众,向下转。”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廖义智说。

5月初,踏庄乡太塘村60多岁的朱雪英来到乡财政所,咨询粮补资金存折补办事宜。一进财政所,所长文水吾便将朱雪英请进办公室,招呼她落座,并端上一杯热茶。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文水吾随即带领朱雪英来到信用社办理挂失补折手续。

三月以来,衡东县配合“135”工作法,开展“驻村联企转作风,为民服务促发展”的主题活动,要求县直机关、各乡镇“三联三问”,即“联村联企联项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县从县、乡两级安排党员干部组成122个工作队进驻全县581个村(社区)和122个非公企业,开展联点帮扶。县里还硬性规定,各单位“一把手”要带队下去,驻村干部不少于3人。各级机关干部沉入基层,深入群众,排忧解难。

在人社局,以前需要找六七个领导签字才能办理的证件,如今有了“首办负责制”,由一名工作人员打包办理,真改“衙门”作风。

在县农村工作部,领导干部深入乡村,围绕全县五年消灭干旱死角、三年绿化行动倾听民意。农村工作部部长谭文灵说,“三农”工作点多面广,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入农村第一线,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才能当好县委“三农”工作的参谋帮手,为基层做好指导与服务。

在林业局,正副局长、各股室必须开门办公,因公外出门上不挂“去向牌”,而是到一楼大厅工作人员外出登记簿上去登记,局领导和股室的负责人轮流在大厅值班,核查、登记局里所有人员的去向,并将其公示,全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去哪里十分透明和真实。

在环卫局,正副局长和股室负责人的电话公示在墙上,向群众公开,方便环卫工人与群众上门办事。局机关干部每天下到分管片区主干街道,检查监督主干道全天保洁情况。发现主干道上有烟蒂、纸屑、果皮、矿泉水瓶子、饭盒等垃圾,必须15分钟内“消失”。

县乡干部不做“衙门”官老爷,干部进村走访办事,吃饭必须自掏“腰包”,不给村里添负担。

县乡干部为村民办实事,全部进入台账,满不满意群众签了字才算数。

衡东大地,转作风、促发展,就像一场长跑,鸣锣开赛。

衡东县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事来办。通过整合民政、国土、社保、计生、农机等部门的力量,敞开“衙门”,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荣桓镇政府旁的便民服务中心,内设计生、国土、民政、社保、农技等十余个窗口。服务中心将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法律依据、办理期限和收费标准公开,村民可根据需求“一站式”办理相应业务。

“群众不方便,就是我们干部工作没做到位。”衡东县县长廖义智说。

今年来,衡东县为方便群众办事,抬起“衙门”就群众,全面铺开“便民服务中心(点)”建设。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便民服务站,每个村设立一个便民服务店,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开展村民事务代办活动。对走访中村民提出的难事、急事、烦心事,如建房审批、外出务工生育证明、养老保险缴纳等事项,干部进行全程代办,真正实现“村民动嘴,干部跑腿”。

齐心谋发展一江水春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县委书记程少平强调。

如今在衡东县,已形成了良好的“扎扎实实转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氛围,县直单位与乡镇你追我赶,以转变作风为抓手,给力经济发展。

五一假期,一位一年未归的衡东籍服装业老板,回到衡东过节。在一系列的亲身感受后,真心感觉衡东的变化大、变化快,他欣慰并坚定地告诉乡亲,要回家乡开办分公司。

新塘镇是衡东土菜名镇,镇上2公里街道上,布满大大小小土菜店近200家。过去,凭借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土菜店年产值逾7000万元,每年能为新塘镇带来数百万元的税收。近两年,由于新塘镇交通优势的减弱,加上部分土菜店“吃老本”的心态,不推陈出新,土菜店的生意全面回落。

如何让支柱产业重回往日光彩?这一难题,摆在了新塘镇党政班子的案前。原材料是否安全卫生?就餐环境是否舒服?菜品能否创新……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新塘镇的党政领导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发现了不少被忽视的问题,如“店面破旧”、“服务员态度生硬,着装不统一”、“部分土菜店餐具破损”等。

新塘镇立即请来餐饮营销专家,组织镇上的数十家土菜店主集体听课,让大家找出症结,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新塘镇在新堤村沿河地段建设了200余亩的格桑花基地,策划“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增加新塘镇的人气,推动土菜产业。

甘溪镇党政领导帮助东冲村成立苗木合作社,扩大花卉种植规模,引进稀有苗木品种,预计苗木每亩可达二三十万元的产值。村民们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加入苗木合作社。

衡东乡村,产业富农、品牌兴农的特色农业经济风生水起。或苗木基地,或药材基地,或油茶林基地,或养殖合作社……一个个基地,架起一座座农民创业致富的“金桥”。

衡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按照“项目拉动发展、工业支撑发展、民营主导发展、结构优化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做大做强机械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医疗、轻工陶瓷、农副产品加工5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园的主体作用,全力打造“百亿园区”,实现了与长株潭衡新型工业化走廊的主力对接。

衡东县加快县城发展步伐,共筑新的增长极。县委、县政府推出《5年县城倍增行动方案》,突出特色规划立县城,基础设施拓县城,公共服务兴县城,产业发展旺县城。至2017年,城区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5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把衡东县城打造成洣水的绿色明珠。

绿色衡东,崛起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红色衡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旗帜映红洣水两岸!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