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德新
四大区域板块构成了湖南版图: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如何以四大区域板块撬动全局?湖南师范大学副校级督导、教授、博导朱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四大区域板块要各有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经济优势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早日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洞庭湖,四大区域板块不是按行政区域划分,而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划为几大板块。
朱翔说,长株潭城市群探索两型社会,带动周边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接长江产业带,主要做好水文章;大湘南以开放承接为主题,对接珠三角、北部湾;大湘西突出生态、旅游,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区域板块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可以说,四大区域板块构成了湖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湖南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湖南一直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五区一廊”(即沿京广线、湘江流域的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五个市和一条高新技术的产业走廊),抓好“一点一线”(即以长株潭为一点,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沿线的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为一线),“抓两头带中间”(即长株潭经济圈和大湘西开发圈两大经济板块互相呼应)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着力优化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崛起大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努力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经济优势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就能使全省各个区域都能“动”起来,进而带动全局“活”起来。
四大区域板块竞相发展
“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洞庭湖,这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开始显现,区域竞相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全省经济社会进入了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四大区域板块,朱翔予以一一点评。
先看长株潭城市群。环保、绿色、交通等两型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并取得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如:今年3月1日施行的《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将总面积达522.87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地区作为禁止开发区,进行立法保护。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株洲云龙新城、湘潭九华示范区及长沙橘子洲公园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两型建设的成果。以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为重点,开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员,娄底区位优势明显,若干交通动脉在此汇合,因此,发展大物流、现代服务业应是主攻方向。
再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对接长江产业带的枢纽,岳阳城陵矶新港区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30万标箱,通江达海。益阳市中心城区到长沙仅70公里,光伏、游艇、工程机械等产业独具优势。作为湘西北交通枢纽,常德一直注重文化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接着看大湘西。大湘西的文化产业、城市建设、生态建设都取得很大进展。张家界城市品质有了很大提升,游客数量增长很快,景区扩容势在必行,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吉(首)茶(洞)高速矮寨特大悬索桥去年建成通车后,长沙至重庆的“瓶颈”疏通,对自治州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自治州旅游产业跃上一个新高度。怀化作为大湘西的核心增长极,应做大城市、大流通、大枢纽,对接西部大开发。邵阳市作为湘西南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很大,新邵县酿溪镇、邵东县两市镇也应参与其中。从张家界到桂林已开通高速公路,新宁、武冈应利用这一交通便利,大力发展旅游业。
最后看大湘南。朱翔说,衡阳、郴州、永州3市,构成了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金三角”。衡阳,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对接珠三角的重要门户,不仅要做大工业,也要做大物流、大城市。郴州提出构建大十字城镇群,即:以郴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东西向的郴州大道、南北向的郴永宜大道等城际大道为纽带,呈“十”字型集聚资兴市区、桂阳县城、宜章县城、永兴县城4个中等城市,吸引和带动周边众多小城镇而构成的山地型中小城镇群落。永州,正在打造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永州北部的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等,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带;南部,还需要把道县培育成为一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的江华、江永等县。
以四大区域板块助推全省发展
四大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对于我省早日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朱翔认为,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将是一种网络式发展。他说,增长极的发展是以点带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而网络式发展是相对平衡的。
以四大区域板块助推全省发展,朱翔胸有成竹:“从单个市县到区域板块,区域发展思路更为清晰,是一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封闭到开放、从各自为政到联合开发的一种提升,标志着我省正在从黄色经济(高污染、高能耗经济)走向生态环保的绿色经济,走向蓝色经济(海洋经济),对接国际市场。”
朱翔认为,四大区域板块发展还需高位推动。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说,要在规划环节就加强协调对接,如交通规划就要考虑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和各板块内部之间的衔接沟通。从产业布局上,政府应引导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市场机制,让产业集群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
朱翔坦言,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如:部分地方由于经济发展很快,行政区划需要随之微调;一些经济开发区要形成高水平、高品质的产业集群,也需要扩区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解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