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倩刘书华图/范远志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这句名言,诠释了当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自2011年湖南省快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一系列过硬举措,让我省职教得到蓬勃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办学模式新颖的职业院校快速崛起,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院校之一,被人誉为“特色职教的湖南样本”。
2010年,该院高票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通过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评估,2013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2014年成为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从2010年至2014年,学院荣获国家、省、市重大荣誉16项,教师、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各种荣誉、奖励、成果32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
2014年11月10日,副省长李友志到这里调研后,认为学院“上了规模,出了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三大亮点:一是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完善,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为全省高校法人治理的一面旗帜;二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方针和政策,在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岗位办专业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培养的学生适应了市场与产业的需求,值得学习和推广”。
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2013年3月5日到这里调研后赞誉:“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说,学校在发展中曾经遭受了一些挫折,后来发展得这么好,了不起。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院务会和党委会职责很分明、很清晰,“在全省民办高校是一个示范”。
荣誉的背后是心血的浇灌。或许有人还不知道,七年以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曾经遭遇何等艰难岁月,曾经承受何等巨大压力,好在如今“凤凰涅槃”,学院已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日,我们特地来到该校采访,近距离聆听这片沃土上,一批软件人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火热职教情怀和感人故事。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抢抓机遇谋发展
浩浩湘江,积淀了深厚的古代文化,悠悠涓水,流淌着灿烂的现代文明。
涓水河畔,绿树萃荫,花团锦簇。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内,静心亭、同心园等校园景点,赏心悦目,学术气息浓厚的实训楼、教学楼和雄伟壮观的学府大会堂鳞次栉比,培育着莘莘学子。
你无法想象14年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的前身刚刚在宁乡建校,当时还是租赁场地办学。
2007年,学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2007年4月,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先生怀抱“教育报国”的理想,一举收购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成为学院举办方,并于当年在湘潭九华两型社会示范区(即现在国家级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建设新校区,前后分三期,共投入8亿元。
2008年,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学院从长沙搬迁湘潭,落户九华,揭开了学院发展新的一页。
基础设施是硬件,“核心软件”在于如何经营学校。
用院长谭长富教授的话来说,如何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抢抓机遇。
“如果错过一次机遇,就要落后一个时代;如果抓住一次机遇,就会登上一座新的高峰。”
谭长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9年,谭长富接手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时,正是学院最艰难的时刻。此前发生的一件惨痛事件,使学院遭受巨大挫折,造成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心不安定。“这种情况下,重建教师信心是当务之急。”上任伊始,谭长富心里谋划着该如何让学院重振信心?
谭长富没有急着点燃“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在调研,他在酝酿。接手学校的第一个月,谭长富没有做任何决定,而是找各个系主任、老师谈话,了解学校情况、倾听教职工心声。
一个月后,谭长富提出学院“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2010年迎接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不是太大胆了。
之所以称之为大胆,是因为从决定迎接评估到接受评估,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当时的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刚刚经历一次重大挫折,而且没有任何评估经验。
教师周海珍说,那一年寒暑假,学校所有教师都没有休息,全部扑在评估工作上。对照评估标准,一项项查、一项项改。22项评估指标,每个教师都烂熟于心。
“我们有位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个星期没有看到自己的小孩,原因是,早上起来的时候小孩还在睡,晚上加班回去时小孩已经睡着了。”
也正是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团队精神,在2010年接受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时,学院高票通过,22项评估指标全部合格,通过率96.4%。这一消息振奋了全校师生。
乘势而上,2011年,学院以评估通过为起点,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即推进规模扩大和内涵提升。
从2011年至2013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院规模扩大和内涵提升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圆满实现。在规模扩大方面,2013年,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到1.1万人,正式跨入万人大学行列;在内涵提升方面,学院于2013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评估合格高校,等等。短短三年,教师、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各种荣誉、奖励、成果达到212项,其中国家级荣誉2项。
目前,学院正以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平台,实施第三步发展目标,即以强化内部管理为突破口,以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朝着特色显著、质量优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大踏步前进,为“十三五”期间申办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在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
近年来,湖南省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但由此也带来专业设置“同质化”的现象。几乎每个院校都设有机电、软件、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科专业,一些特色专业却逐渐被“稀释”。
如何破解同质化困局?谭长富这样诠释:“办学校像开饭店,有的生意兴隆,有的门可罗雀,差别在哪里?在于特色,在于专业设置的特色。”
谭长富介绍,职业院校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学校所办的专业要对接当地的产业。通过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达到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目的。
我们了解到,对接产业办专业、对接市场育人才已经成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的新常态。“职业院校应当强调地方性,要服务好地方经济。”是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秉承的办学理念。
学校选址于当年的湘潭九华两型社会示范区,如今已成为产值过千亿的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举措体现了学院举办者的战略眼光。国家级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有信息、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很大。“我们到经开区去调研,寻找课程和岗位的差距,他们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什么,他们缺少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不仅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学生的就业率也稳步上升。”
2010年以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对原有的30多个专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通过五年多来的调整,现在已经形成信息大类、建筑大类专业为主体,经管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结构。现有28个专业中,信息大类专业14个、建筑大类专业7个、经管类专业7个。
其中,信息大类专业对接九华的信息产业,建筑大类专业对接金侨和长株潭的建筑产业。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定期深入市场调研,在合作企业设立“人才需求监测站”,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调整专业,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群。
其中,由学校注资500万元成立的校办企业“艺工厂”是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的典型案例。
2013年,随着专业调整的全面推进,“艺工厂”以湘潭市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牵头企业入驻九华创新创业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湘潭九华经开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也成为学院校外动漫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4年“艺工厂”整体收编国家动漫企业空行动画。空行动画总经理及其骨干技术团队全部加入“艺工厂”。同年12月,“艺工厂”被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认定为国家级动漫企业,成为湘潭市首家国家级动漫企业。
动漫专业建设以“艺工厂”为纽带,与山猫卡通、宏梦卡通等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自此,以动漫专业为核心的现代设计制作专业群对以“艺工厂”为核心的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的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学院正在专业大类的基础上着手打造现代设计制作、移动互联网、智慧建筑、金融服务四大专业群,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服务、引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严治校培育一流技术技能人才
近几年,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竞赛中,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捷报频传:
2014年6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动漫技能竞赛中,数字艺术系学生黄靖、袁志杰同学代表湖南省参加比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国家三等奖,这是湖南省在这个全国赛项中首夺国家一等奖;
2014年7月,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全国“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软件工程系学生杨晶的团队、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朱吉的团队代表湖南省参赛,分别荣获国家二等奖和国家三等奖。
仅2014年一年,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就荣获国家级奖励6项,在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大放异彩。
能摘得一顶顶桂冠,得益于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从严治校的举措。
从2013年-2015年,学院连续三年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三年投入专项资金180万元,重点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研教改建设。目前已有5个专业、7门课程及13个教研教改项目立项。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抓到底,毫不放松。坚持“四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坚持教学例会制度,坚持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坚持教学、学生工作重点周制度,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坚持教学事故通报制度,坚持教师节教学评优制度,等等,常规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李艳在聊天时告诉记者,她进学校两年,“感觉学校管理很严,学校对我们的到课、考级、拿证情况要求都很严格。比如大一下学期,学院就督促我们报考英语三级证书,这对一些自制力不是那么强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学生前程似锦的征途上,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培育。
近六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和奖励办法等,坚持“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十六字方针,把培养与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2012年起,学院实施“四个10工程”,即引进10名博士,培养10名专业带头人,送培10名骨干教师,引进10名外籍教师。目前,“四个10工程”圆满完成。
黄宏智为国家二级导演,是学院2012年引进的动漫专业带头人。他的引进为学院动漫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3年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动漫专业被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取得湖南省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技能竞赛主办权,这是全省18个有技能竞赛主办权的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2014年,由黄宏智带队,学院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动漫技能竞赛。当黄靖同学首夺国家一等奖的消息传来时,湖南省职教界很多朋友为之高兴,这是湖南省第一次在全国动漫技能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而这份殊荣,由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为其取得。
诚如谭长富所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办职业院校更是如此。
目前,学院八个院(系)主任有五个拥有正教授职称,博士学位,形成了电子信息、建筑工程、动漫设计与制作三大优质教学团队。
同时,学院特别重视在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分类别制定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学管人员培训方案,青年教师读研、读博进修方案。对教师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实行11配套。为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供全额培养经费,等等。以2014年为例,学院共送培教师169人次,其中国培9人次,省级等其他各类培训达160人次,鼓励、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6人次。
探索现代学徒制,创新育人新模式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这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一句古话。
如今,看一个人是否成才与成功,不再是读高中上大学才是唯一选择。就业是最终目的,有一技之长才是立身之本。
从2013年起,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新的高职育人模式。
2014年现代学徒制重要载体——中兴通讯建筑信息学院开始招生。
中兴通讯建筑信息学院由国内一流通讯企业中兴通讯集团与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共同投入近3000万元国内一流通讯设备建成。有基础实训室2间,核心技术生产性实训室4间、工程实训室1间,办公与项目洽谈室各1间,其中,4间核心技术生产性实训室、1间工程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同时满足600人的教学实训与项目研发,同时也满足了“基础技术实训+核心技术实训+工程施工+项目研发”的培养需求。
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硬件的打造,关键在于企业要和学校共同承担学徒制的教学和评价,实现校企共同招生、人才共同培养、课程共同开发、教师共同委派、就业共同安排。
谭长富介绍,这种“引企共建”的模式,将一流企业的理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华,使得中兴通讯建筑信息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兴通讯集团驻校负责人说:“以前,企业招到学生后,通常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适应。现在我们实行的现代学徒制,使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开始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企业运作等,学生到企业后,上手快、见效快。而这,才是我们企业真正需要的。”
这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
去年10月,湖南省教育厅对该学院授予了“湖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同批获批的11所高职院校中,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是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不仅如此,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还与金侨集团合作,建立了金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这是学院和金侨集团共同投入1000万元设备建立的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依托金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学院与金侨集团共有的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金侨服务、为长株潭地区的建筑产业服务,使之真正成为集教学、实训、实习、研发、检测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中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