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休闲”之旅

2020年11月30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09月09日 星期日

本刊记者 邓 明 白培生 李秉钧

“要把郴州打造成‘林中之城、休闲之都’……”2011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到郴州调研考察时,谆谆告诫郴州的同志,对旅游发展寄予深切厚望。

郴州,自古以来就是“林中之城”,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面对这个既蕴涵悠久历史、又体现现实发展的科学定位,郴州旅游仿若拨云见日,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郴州旅游发生了什么嬗变?带来了什么惊喜?8月下旬,我们走进郴州,见证了一条“休闲”之旅的崛起之路。

项目热起来

百个精品展风采

当金融风暴、经济低迷的阴霾困扰发展,人们正为扩内需、稳增长积极谋划时,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郴州决策者的面前。

如何实现经济稳健快速发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旅游。

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认为,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既可以带动投资,也可以拉动消费;既可以推动现实的增长,又可以促进长远的发展。

为此,一场由市委政府主导的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工程,在福城郴州擂响战鼓。从2010年起,郴州决定开展3年“旅游项目攻坚年”活动,计划投资200亿元,打造100个精品旅游项目,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

市里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旅游工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关于扩内需促消费的意见》、《关于奖励市内外旅行社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每年还安排逾千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围绕休闲主题,郴州全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十大精品”等旅游项目,“旅游项目攻坚年”热气腾腾,风生水起。

以每个县(市、区)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一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建设一个高星级酒店、创建一个五星级休闲农庄、打造一个特色旅游文化街区为内容的旅游“五个一”工程建设,将郴州旅游推进快车道。

短短几年时间,郴州已有1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先后建成了奥米茄酒店、万盈瑞凯、汝城腾龙国际等10余家星级酒店,汝城热水镇成功“闯入”全省特色旅游名镇,永兴板梁、北湖小埠、资兴坦头、宜章腊元等7个村“跳进”全省特色旅游名村,苏仙仙乐水上休闲度假村、资兴汤市炎帝温泉旅游度假村、宜章县笆篱范家生态园、桂东县木坵山庄等跻身“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铺地砖、砌栏杆、修栈道……在资兴东江湖景区,我们看到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据景区负责人介绍,东江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郴州旅游精品项目之一,为了景区提质,资兴市今年投资30亿元,实施了印象·东江湖文化旅游街、东江大坝码头提质改造、小东江景区提质改造、兜率溶洞提质改造、东江漂流等31个旅游项目。仅在小东江景区,就实施了观雾栈道、观雾小火车、蝴蝶泉瀑布改造等8个项目,项目竣工后,将成为集摄影、观雾、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最美“十里画廊”。

截至今年6月,郴州已完成投资592.02亿元,实施旅游项目140个。全市发展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8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旅游星级饭店33家,基本形成“生态休闲、寿地福城、漂流探险、温泉健身、红色摇篮”五大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游客多起来

观光休闲乐开怀

景区设施好了,如何将游客吸引进来?郴州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扩大郴州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巩固粤港澳、拓展长三角、延伸东南亚”。他们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把市场锁定在国内发展最快、消费能力最强的珠三角地区,着力营造粤港澳旅游目的地。

2006年,郴州率先在广州设立郴州旅游(粤港澳)推广中心,全方位推介旅游。今年2月28日,“莽山”和“东江湖”签订营销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投入近1000万元,联手在珠三角、长株潭地区开展高密度、持续性专题旅游促销活动,推介景区形象,打造“福城山水”旅游品牌。

“四季有活动,韵味各不同!”节会促销成为郴州的一大特色。自1997年举办第一届郴州山水旅游节之后,从2000年开始,他们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郴州生态旅游节,打造一个旅游品牌。郴州旅游文化节、油菜花节、帐篷节、音乐啤酒节等脍炙人口的节会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了“百姓节日”、“市民节日”。

据郴州市旅游部门介绍,全市每年举办的旅游节会活动达10多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宣传效应日益凸显。去年仅一个2011年中国(郴州)“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旅游文化节,就接待来郴游客20多万人,盛况空前。

“潇湘林城赏冰挂,冰天雪地泡温泉”、“穿越京珠线、豪迈福城游”……郴州巧妙利用冬天与广东在气候上的差异性、京珠高速公路、武深高速铁路开通等契机,在粤港澳地区适时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实行重点促销,有效吸引了粤港澳游客的眼球。

此外,郴州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发展区域旅游联合,先后与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构建 “红三角”旅游经济圈,与永州、衡阳联合打造“大湘南旅游经济圈”,广泛开展区域合作。

以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为代表的福寿文化、以阳山古民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湘昆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程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濂溪书院为代表的清廉文化等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让各地游客趋之若鹜,流连忘返。

“下得莽山来,泡泡温泉澡;游了东江湖,祈福苏仙岭……”近3年来,到郴州旅游的游客呈梯级式暴涨。郴州五连冠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黄见告诉我们, 2009年旅行社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2010年飙升到20万人次,去年达到26万人次。

今年1至8月,郴州市接待游客1609.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7%、20.3%。其中外地来郴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1.5%,实现过夜游收入59.01亿元,占总收入的59.32%。

产业火起来

数十行业全带动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

旅游业的“吃、住、行、购、游、娱”六大要素,直接带动郴州城建、交通、饭店、餐饮、文化、商贸、体育等数十个产业迅猛发展,间接影响近百个行业。

“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告诉我们,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低能耗、快产出、少污染的无烟工业来抓,正因为旅游有着极强的带动能力,市委、市政府调动各方因素,把旅游城市当成最大的旅游资源来经营,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郴州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规模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实施扩城战略,加快推进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千亿投资、百亿城建计划”,开展城市、交通、产业建设三大会战。

最近三年,全市完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5亿元,对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升级。交通建设投资343亿元,建设公路4451公里,实现了郴州交通史上建设规模、速度和质量的历史性突破。随着宜凤高速的通车和厦蓉高速即将通车,加上原有的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郴州旅游交通基本构筑“七纵三横”出境大通道和对内大循环,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全长近70公里、双向8车道的郴州大道建成,一六至莽山、热水至三江口、桂阳县城至阳山古村、悦来至板梁古村、郴州至仰天湖等8条景区通道的改善,更是让游客在郴州畅通无阻,赏心悦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起,郴州持续开展“绿城攻坚”活动,先后完成投资7亿多元,在城区种植50万株大规格苗木,其他规格苗木216.6万株,新(改)建城市公园和游园60多个,完成11条精品线路提质改造,治理黄土裸露30.56万平方米,使得整个城区“绿意盎然”。

以感受历史文化的裕后街、以观赏奇石文化的厚府街、以展示旅游产品的龙女商业街、以体验时尚购物的兴隆步行街、八一路等一批特色街道的打造,更为郴州旅游增添了大量“休闲元素”。

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仅今年,郴州就建成了奥米茄酒店、万盈瑞凯等10余家星级酒店,另外还有4家主体工程已经竣工,6家正在动工建设,加上前几年新(改)建的郴州华天、雄森国际、万国、御泉等星级酒店,郴州的休闲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高。

此外,郴州还把大旅游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农业、水利建设等方面,鼓励外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多元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将休闲旅游引入一个新天地。

据郴州旅游部门介绍,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投入达180余亿元,其中社会投资超过100亿元。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年度考核中,郴州已连续4年获得一等奖。

郴州“休闲”之旅,犹如初升红日,正在喷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