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肖惠娟李赢民邓梦吉
湘江西岸,一步一景。
习近平同志在这里实地考察后指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你们抓得早,抓得主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希望继续探索,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经验。”
作为长株潭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三市的湘江风光带上株洲段,建设得特色鲜明,美丽如画。
市民高兴。视其为“家藏陈酿”,平日看看摸摸,当尊贵的客人来了,就拿出招待。
政府满意。这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除了全国数十个省市的领导带队前来学习取经外,还让株洲市捧回了湖南省两型社会示范创建工程、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土地资源管理杰出奖等奖杯。
国外有名。2012年5月中旬,参加第七届中博会“市长论坛”的50余位中外市长代表,在陶醉之余,于这里共同签署“市长宣言”,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并骑着自行车在这里出行。
是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将湘江西岸打造得如此美丽?
株洲市湘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蝶变
9月底的一天,笔者来到的白石港。这是一条流经清水塘老工业区的一条小河。清水塘在全国“知名”,除了它是国家“一五”和“二五”期间建设的以冶炼、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外,还有它的污染。曾几何时,这里“空中冒着各种颜色的烟雾”,“空气中弥散着刺鼻的气味”……白石港,一条曾经让人绕开的河流。
如今展现在笔者眼中的白石港,却是一道风景:绿色的草皮是它的底色,乔木、灌木和花草形成了高中低层次的植被;树林中是水磨石小径、防腐木修成的游廊,还有摆着器材的健身小坪;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淡香、桂花的甜香;秋天的阳光下,蓝天上飘着几抹白云;也许是雨后初晴,白石港里的水有点浑浊,但是那是上游暴雨淋打红黄壤的红黄;港水流入碧绿湘江中,很快被沉淀在河床上。
人们告诉笔者,白石港只不过是湘江两岸蝶变的“一滴水”,而且只是雏形,也并不在河西风光带之中,“这滴水”却折射出株洲湘江两岸蝶变的太阳。
“江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倒映着两岸”的实景实说,也呈现出这里“回归”的态势。
无论是造势,还是造景,都是“湘江人”的杰作。
治理湘江、清洁湘江、美化湘江,是历任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施政发力点,他们坚守“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以责任担当精神,不懈地追求“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
当“清洁湘江,美化湘江”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当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重要一环,株洲市再出新招,投入百亿元,实施895个保护和治理湘江项目的实际行动。2011年,湘江风光带工程启动。工程虽然名为“湘江风光带”,实在是集防洪、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全开放式带状游览公园。建设就要有人担当,于是株洲湘江集团应运而生了。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个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长11.3公里,宽80至200米不等,占地100.4381万平方米的湘江河西风光带,已成为株洲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它的建成,让湘江西岸蝶变。
湘江西岸的蝶变,体现着“湘江人”的效率。
二经典
河西风光带上一景——酒吧一条街,坐落在湘江一桥南侧约两公里处。
目光聚焦处,笔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德国的乡村:黑瓦木楞的两至三层的德式小屋,花木扶疏的庭院,还有防腐木铺就的小径。最醒目的是那座德式教堂,尖顶直刺蓝天,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座大型婚庆酒店。
小路的那边一片草地。这里通过大斜坡绿化的手段,将城市空间逐步过渡到滨江水岸,人工沙滩、晨练广场、儿童游乐、露天剧场、草阶看台、花田草滩,人造景观和自然要素有机组合。而其中“人造”只不过是一种精心的点缀,“自然”才是主要元素。因为建设者追求的是自然水岸。一片自然滩地空间,通过建设者“点化”,形成了形态各异,层次丰富,功能多样的亲水空间。如果说,酒店是新人们享受最幸福时刻舞台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化妆室”。笔者在这里看到,在秋天的阳光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女的披上洁白的婚纱,男的西装革履,依偎着留下一辈子永恒的纪念。快门响过,他们携手步过大草坪那端的宣誓亭,表达爱的誓言,然后通过中国式的鹊桥,亮相宴会厅。
沿着湘江风光带徜徉,一步一景,处处美丽:云路放飞、琴桥寄远、芳洲鹭影、动力株洲、林溪踏歌……
但这里的景观又不仅仅是“平览式”的,季节的变化夺不走它的美丽,只不过变幻为另一种景色。春天,绿茵如毯;夏天,山花烂漫;秋天,芦花洁白;冬季呢?有照在黄叶上的暖阳、有支撑在水塘中的残荷、有并不孤寂的江天暮雪……
随着时刻的变化,这里有四季不同的晨曦,也有夜色中的梦幻霓虹。夜色下的风光带,在各色灯光的掩映下,俨然一幅色彩鲜明、明暗强烈对比的精美油画。色彩丰富的装饰灯、温暖明亮的照明灯,暖人心扉的庭院灯,层见叠出,构成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人入其中,如梦如幻,如诗如歌。
湘江风光带的经典景观,印证着“湘江人”的匠心。
三特色
虽然,打造“东方的莱茵河”,是长沙、湘潭、株洲的共同行动,但是你在这里,无论是河东还是河西,一眼可以认出这就是株洲。因为,打造风光带的人,把文化放在显要的位置。
在河西,株洲湘江集团按照“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总体要求,将母亲河的原始美细心保留,一一勾勒,更加彰显。
治理湘江,除了治理污染,还要治理洪水,于是我们看到湘江边任何一个城镇都有着防洪大堤,许多是由水泥钢筋筑成的“长城”,然而株洲仍然是土坡沙滩。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防洪的理念也“螺旋式”上升,泥土堤——水泥墙——泥土堤,后者成了当今防洪、治污、美化最先进的理念,德国的汉诺威生态治水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办法。在株洲湘江风光带里,笔者看到了这种先进理念的印记:湘江水在河道里流过,近百米宽的沙滩舒缓地伸向城市边缘。在沙坡上,依然是芦苇、杨柳,还有辣蓼草;树木草丛中横卧着巨石,板结的沙岩;在草木丛中,是人行小径、瘦溪小塘。
这不仅仅是保持一种“原始”,而是遵循自然规律,让雨水通过土层慢慢地渗入湘江。如此,湘江还能暴怒么?能防住世纪洪水就是好堤!
另一种特色更能体现“湘江人”的文化理性。
这里有历史长廊,用雕塑的形式,启发市民回顾株洲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故事。比如,炎帝神农氏的故事,杜甫漂泊株洲湘江段的故事,秋瑾故居故事,徐霞客游茶陵作下《楚游日记》、朱毛第一次会面等。
“湘江义犬”的故事,也是风光带上标志性景点。那是2011年6月13日下午,风光带的天元大桥附近上演了人狗齐救人的一幕。一条名为“三多”的金毛巡回猎犬,随着主人施救溺水者。溺水者得救后,“三多”的表现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赞扬。倡导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倡导人类对动物的感恩,株洲湘江集团为“三多”竖像。
蒸汽机火车头、电力机车火车头、动车火车头……3个火车头实物及模型组成的火车头广场,是风光带上株洲大桥桥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它讲述的是“株洲——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历史,也演绎着株洲成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故事,解读着株洲城市精神——“火车头精神”的内涵。
这里更有湘江诗页。把20首诗设计成一册精美的诗笺,以“展开的书卷”的艺术石雕,放置在风光带景观中。每一首诗都有一个页码,引导着人们顺着页码,寻找诗歌,欣赏风景,品味文化。在重温株洲新时期文学重要诗人的代表作中,人们会凭添“诗城人”的自豪感。
特色,写照着“湘江人”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挚爱。
四转战
通过两年多的奋战,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首战告捷。
株洲湘江集团领导班子带着他们的团队“转场”河东。
笔者在9月底看到,河东风光带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
说起河东,株洲湘江集团领导告诉笔者,河西风光带建设是在一张白纸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抒写“最新最美的文章”,河东风光带的建设则是“重新收拾旧山河”,修饰大地美如春。因为,河东景观带建设是在旧城改造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把这叫“一江四港”综合整治工程。整个工程有10余个项目,总投资约147亿元。
这个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湘江河东景观带、霞湾港、白石港、建宁港、枫溪港的建设以及相关配套的其他重大项目建设。其目的就是要使河东城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形象大幅提升。这中间涉及防洪施工、旧城改造、生态修复、排污治理、道路和码头建设等。
建设范围北起石峰大桥响石路,东至建设路,白石港沿线至红旗路,南至枫溪港,西至湘江。全长约12公里,将打造风景道路、月形山公园、分袂亭、长滩水韵、城市阳台、神龙台、永利码头、水森林、庆霞寺、下河街”“河东十景”。滨江岸线将通过空间立体化、景观生态化、岸线生活化、文化多元化设计,打造丰富多彩的滨水生活岸线。整个工程定于2016年完工。
他们给笔者描绘了河东风光带建成后的美丽:创意的主题是“湘江画卷,时空水岸”。按照这八个字,东岸风光带与有机更新的老城区一起沿凹岸展开,形成优美动人的湘江画卷;通过对工业遗迹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与创新,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滨江岸线。
转战河东,体现“湘江人”的担当精神,因为这里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建设开发,场场都是硬仗。
五延伸
“既然为湘江而生,株洲湘江集团就要与湘江共存共荣共美。湘江这条母亲河文章作不尽,株洲湘江集团的事业也任重道远。‘湘江人’就是要成就湘江大美的过程中,突现自己造福人类的大美大德。”
抱着这种理想,株洲湘江集团沿着美丽繁荣湘江的这根价值主轴,开拓自己的事业。
株洲湘江集团把目光投得更远,离株洲市区几十里水路的朱亭段的挽洲岛,已是他们下一个打造的目标。
这个岛虽然总面积只有约1.4平方公里,可是风光无限。它背靠朱亭古镇,面对河西平原,南迎湘江碧波,北送远去白帆,美得让人陶醉。当年大诗人杜甫偏舟客居湘江上时,也被它的美丽吸引得不忍离去,多次登临游览小憩于岛上,留下了《次挽洲》的诗篇:“参错云石稠,陂陀风涛壮。挽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除了杜甫,挽洲岛所归属的镇——朱亭四周的历史文化元素可谓“堆积如山”——朱熹停歇的地方、张飞的“拴马樟”仍存,麻石街、古民居、古驿道、古水井散落在镇子各方;人工造林在上个世纪享誉全国。朱亭镇位置正好位于株洲市以风光带为轴线开发建设“一江八镇”的重点旅游开发区内,是株洲市进行旅游纵深开发和城乡互动的重点项目。株洲湘江集团将充分利用挽洲岛四周的历史文化和林业资源,将其开发成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岛。
着眼挽洲岛,体现着“湘江人”的开拓精神。
六心弦
湘江因为“湘江人”而美丽,“湘江人”却因湘江的美丽而憔悴。
他们不仅造景,还要护景。
护景可得一笔不菲的资金。据了解,全年花在景观维护上的费用巨大。钱从哪里来?靠财政可以拨款?理由也很充分,民生所需么,可这不是“湘江人”的性格!“湘江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经营着风光带中养护着风光带。但这种过“小日子”的方式不是“湘江人”的气度,打造大美湘江才是他们的追求。围绕湘江的深度开发,他们走强体之路,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向实体经济转型。
他们从岸上“走”向水中,把视野投向了湘江上的岛屿。对于“湘江人”来说,做文化旅游发展商是政府赋予他们的职能,助推株洲文化旅游发展更是他们的使命,打造集团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则是他们的需要,而基础——有着湘江风光带建设的经验,把开发的链条延伸是水到渠成的事。
集团领导告诉笔者,发展湘江旅游产业带,重点打造湘江岛屿综合开发、湘江生态旅游度假区、湘江流域株洲段旅游客运码头开发建设项目等文化旅游项目,是“湘江人”再添湘江之美的途径。目前,株洲湘江集团正在组织编制《湘江流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文件,同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以“旅游——旅游地产——健康养老产业”为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湘江流域株洲段文化旅游的开发进程,以尽早形成水上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带。
用深度开发湘江旅游资源之“气”,造养护湘江景观之“血”,成就湘江大美之“神”,“湘江人”魂系湘江。
岸上、水中同美丽;
民生、经营同升级。
湘江,成为“东方的莱茵河”,在“湘江人”手里将变成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