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文耀通讯员李春辉
走进中建五局“名人、名品、名企”系列报道(四)
人们常说《楚辞》是从溆水里流出来的。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千古绝唱,大多都成于其流放怀化溆浦间的侃侃而歌。著名诗章《涉江》吟唱道:“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这便是屈子笔下的溆浦山水,神奇瑰丽,深邃迷人。
1945年春,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湘西大会战”在溆浦龙潭打响。当时日寇集结了数万兵力,进犯湘西雪峰山一带,旨在争夺芷江机场。战斗进行得极其惨烈残酷,中日双方肉搏鏖战28昼夜。湘西大会战后,日军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人们额手称庆:“雪峰山把鬼子都挡住了!”但被雪峰山脉包围的溆浦人民面临的是同样的窘境:“行路难!”
1974年11月建成通车的湘黔铁路,拖出了大山里的城市怀化,也拉通了溆浦的生命线。但就是这条窄窄铁路的建成也是历尽磨难:早在1936年国民政府就与德国签订修建湘黔铁路的借款协定,并进行初测,后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止。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至1960年曾两次复建又两度停工,1970年9月再次复工,1972年10月建成通车,前后历时37年。
自2009年7月14日正式开工新溆高速,是湖南“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第三横——娄底至怀化高速公路的西段。起于新化县,与娄新高速相连;止于溆浦县,与溆怀高速相接。
溆浦文脉,雪峰山间,历来不缺美景和情怀,交通和富裕可是大湘西人民最深切的渴盼!
开疆辟壤铁军攻艰不怕“难”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屈子的千古瑰丽诗作《天问》,古人答不上来,今人借科技之力,多已实现。高桥深隧,天堑变通途,新溆高速公路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是建设者们用青春和豪情所铺就的天路。特别是由中建五局承建的新化至溆浦高速公路十标段,这个新化与溆浦分界线上的关键节点,它的建设过程,最能集中体现新时代建设者们的责任与情怀!
新溆高速第十标段由3座总长1648米的大桥和全长4333米横穿雪峰山脉的隧道组成,工程具有险、陡、难等特点。这里有全线最长的隧道,全线最高的边坡,全线最长的施工便道,全线最高的水库中施工的桥墩……由于该项目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施工条件极其艰苦,是全线所有标段中施工难度最大、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项目建设的前提是“三通一平”。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讲,“三通一平”也许不算什么难事。可是,对于穿行在崇山峻岭的高速公路建设来讲,每一件都是一道“拦路虎”。
披荆斩棘,柴刀劈出工程建设便道——
修路需要大量材料设备,东西要运进来,路通是前提。
2010年5月,步行进入溆浦县两江乡雪峰山中的中建五局新溆十标项目部工作人员,走到朱溪村时,便没路了。于是他们在这个离乡政府都有两个半小时车程的朱溪村,建起了工程项目部基地。
纲举目张,项目部决定首先拉通从两江乡至项目施工现场的13公里便道。他们勘察地形后,决定把从溆浦县两江乡到项目部所在地朱溪村,仅可供摩托车进出的一条7公里羊肠小道,改造拓宽。这样一来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造福乡里;二来可以减少征地数量,保护环境,减低投入。而从朱溪村到施工现场那条6公里长的羊肠小道也被开始蓄水的朱溪水库埋入了水底,只能从荆棘丛生的竹山林海开出一条新路。为此,工程测量人员硬是背着设备爬上山,测出了一个个基准点,画出了一道道施工红线,然后手执柴刀,一刀一刀开劈出了一条人行通道。
30台(套)大型筑路机械马上进场投入施工,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耗资逾千万元,施工便道建成了。于是,修路的材料设备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沪昆高速,途经溆浦县城输送到了工地现场。
不等不靠,带领深山通水、通电、通通信——
修路需要运行现代化设备,电通是关键。虽然新溆高速建设前期,两江乡当地根本不具备通电条件,但是项目部不等不靠,从2010年8月起,投入5台大型发电机,耗资300余万元发电,用以满足项目前期建设需要。在进行柴油发电的同时,项目部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花费200多万元在当年11月实现了两江乡的高压线拉通,变电站建成使用。
在城市施工的人也许不知道,山区施工的“电通”还要包括“电信通”。为此,项目部与中国电信协调,建设了一条从两江乡到朱溪村的专用电话线;与中国移动协调,增强相关基站的发射功率,使无线信号覆盖全部施工现场。
水通容易,但是实现环保排放不容易。现场施工通过山泉溪流取水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但是保护流经施工现场的朱溪江保持清澈甘甜可不容易。为此,项目部在混凝土搅拌站和隧道掘进现场都设置了废水沉淀池和处理设备,实现废水重复利用或无害排放。
悬崖绝壁,深山平出13万平方米建设场地——
“三通”过后,还有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是“一平”,即在群峰峻岭中平整出共计13万余平方米的场地,作为桥面T梁制作场、隧道工程加工场,以及搅拌站、宿舍区、便道等建设用地。
中建五局人用6个月的时间,在一面是绝壁一面是悬崖的恶劣环境中完成了这项工作。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项目部投入巨资对两万多平方米的梁场周围上下各10多米的边坡进行了安全支护和稳固防护。
中建五局先期投入数千万之后,实现“三通一平”之后,隧道挖掘和桥梁架设等项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起来。
以信为本顾全大局有担当
在工期压力和成本压力面前,致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的中国建筑秉承笃诚守信、品质至上等《行为十典》,坚守“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核心理念,在困难面前,向管理要效益,宁可承受经济损失,也绝不违背商业信誉。
新溆高速十标建设,从柴刀劈出一条路到施工全面铺开,中建五局投入施工便道、电力及通讯设施建设、梁场平整、临建等临时设施建设的费用达数千万元,远远超出了开工前建设方清单量的区区数百万元的临建预算。但是,项目部为了尽快启动工程建设,在与建设方达成共识之后,主动消化因为无法形成计量或计量不足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斥巨资破解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项目施工进行几个月后,材料供应出现了问题。原来统一招标采购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因为受道路遥远和气候恶劣等因素困扰,不愿意再继续履行供货协议。即使分供商供货正常,仅仅依靠这条供重型卡车单向通行的施工便道,远远满足不了沿线多个标段的建设需要。关键时刻,项目部想工程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提出打通项目现场通往新化县城的供货通道,建立新化地区建材供应渠道,同时为设置在新化县城的新溆高速建设指挥部管理现场提供方便。
项目部看似与新化县只一山之隔,可是往返一次要绕行水车镇等地将近300公里的山间曲径,耗时十几个小时。2010年初,项目经理等人为了前去参加新溆高速公司在新化县城办公场所的揭牌仪式,前一天晚上十点不到就出发了,等绕行到新化县城已经过了凌晨四点,东方出现鱼肚白了。说到这些,湖南新溆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刚回忆说,“从新化到溆浦中间隔着雪峰山,没有县乡公路相连,往来都要绕道邵阳。所以不得不选择坐火车往返于新化与溆浦之间看工地。”
要把一条仅可供采药人攀行的若隐若现的小路,改造成可以通行重型卡车的施工道路,难度可想而知。2010年春节刚过,项目部和建设单位沟通之后再次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组织挖掘机、凿岩机、压路机等筑路机械,组织勘探队、爆破队、土建队等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道路建设。三个月之后,翻过雪峰山脉(隧道段)的新化段施工便道贯通了,完成了新溆高速公路纵向便道的贯通工作,业主坐着火车看工地的时代终结了,住在山中多年没出去过的村民们也有机会出去看看大千世界了。对此,新溆高速公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胜刚赞扬说,“施工单位花了1000多万元拉通了从新化到溆浦的施工便道,我们去检查工地就不用再坐火车了,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这条跨越雪峰山的便道高差特别大,项目员工将这条雪峰山上的“悬空便道”称为“天路”。站在两金隧道口仰头远眺,一条高差400多米蜿蜒盘旋的“天路”便会与飞鹰一起映入眼帘,让人不得不惊叹建设者的想象力。“天路”拉通之后,娄底涟钢的钢材、新化西河的水泥等建材,可以在晴朗的日子运进深山窝。如此,补充材料现场所需材料以解燃眉之急。至此,中建五局投巨资修建的这两条施工便道互为补充,基本满足了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运输的需要。
中建五局以信为本顾全大局的付出还远不止这些。
2011年5月中旬,一场特大山洪在一夜之间突然爆发,暴雨挟持着泥石流以波涛汹涌之势冲毁了梁场,冲毁了搅拌站,淤积了所有的进出现场通道,汽车吊等大型设备被冲到涧底淹埋。据估算,这次山洪带来的损失在千万元以上。由于与建设方统一投保的保险公司就保险赔偿问题一时没有达成一致,项目部坚持先恢复生产,再谈判保险理赔。就这样,项目部承担了洪灾造成的几乎全部损失。
项目开工至今的四年半里,受CPI走势影响,以及运输风险大、车辆损耗大、供求失衡等诸多因素制约,原材料价格一下子上涨了。当初每立方69元的砂石,很快连翻两番达到了匪夷所思的240元;每立方75元的碎石,也上涨到了210元。匪夷所思归匪夷所思,工程进度耽搁不得。项目部几年来一直是补贴一半以上的价格在采购原材料。据核算,此项负担累计达到数千万元。
时间进入2014年,中建五局项目部负责的两金隧道十标段掘进任务完成后,主动承担起了相邻的700米隧道的掘进施工任务,并且在2014年10月1日实现隧道全线贯通。其实,随着CPI指数上涨和随着掘进深度而增加的运输、通风、水电等成本压力,隧道施工后段基本无利可图,甚至是负利润。但是,中建五局在考验面前顾全大局,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怀化市副市长石希欣在2014年9月26日再次深入项目现场办公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十标项目部在近五年里不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业主交代的任务,还在最后阶段以大局为重,担起隧道贯通的任务,足见中建五局是一支顾大局、有担当、能打硬仗的队伍。”
造福一方肩负起国企责任
中建五局倡导“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信·和”文化,在社会责任面前历来负责任,肯担当。在新溆高速十标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建五局依然自觉肩负国企责任,造福一方。
两江乡到朱溪村的施工便道建设,就是在充分考虑地方村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撤离后施工便道就成了永久性的乡村公路。除此之外,驻扎当地的中建五局还致力于当地的公益事业,修桥、助学、治河道。
中建五局新溆高速十标项目部所在地朱溪村,被一条朱溪江劈为两半,村民往来很不方便。尤其汛期河水会毫无征兆的陡涨,居住在一侧的小学生上学涉水过河,每每险象环生。于是,项目部结合施工临建建设,耗资百余万元设计建造了一座永久性钢便桥,让孩子们上学不再涉水。如今铁桥已经成为乡村最为耀眼的景观,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信和桥”。
2010年夏季的那场山洪,一夜之间冲毁了朱溪村的小学校。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项目部与村委会研究之后,立刻调来施工机械在山坡上重新整理出一块建校场地,运来砖瓦砂石盖起了小学校舍,琅琅的读书声又在偏僻的山乡回响起来了。项目部还在小学内捐建了“信·和”图书馆,每年定期捐赠图书、电脑、校服等物品。为了表达对中建五局热心公益事业的感激之情,乡政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朱溪村“信·和”小学。
2012年秋季的一场暴风骤雨,冲垮了两江中学的操场边坡。项目部闻讯后,立即投入十几万元资金修筑了永久性的麻石护坡——“信和”长堤,从此师生们再也不必为体育活动的安全而担心了。
朱溪江每到汛期都会爆发山洪,把本就怪石横陈的河道冲击得更加凹凸不平。项目部在修建钢便桥的同时,调集挖掘机、推土机,对横贯全村的500米河道进行了疏通、平整,推开巨石,填补坑洞。整理之后,平展展的河床增强了泄洪能力,水漫两岸的状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为了表达对这支与人民心贴心的施工队伍感激之情,朱溪村乡亲刘道新等自发杀猪宰羊,敲锣打鼓送到项目上。淳朴的乡亲们没有炽热的语言,只用挂在脸上的笑容和挂在眼角的泪花来表达情谊。看到这些,业主和监理单位领导感慨万分:“都说公路项目施工周边关系难协调,可中建五局就是不一样!”
溆浦县两江乡党委书记向艳平是在工程进展到10个月的关键期到任的,这个时间段正是各种矛盾的高发期。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以造福当地的历史责任为己任,给予了工程建设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他感慨地说:“新溆高速贯穿两江乡14.1公里,途经9个村,4个标段,是溆浦的第一条高速路,也是两江未来发展的生命线!这条道路的建设让我看到了国家的富强,科技的威力和建设者的伟大!”
回想起新溆高速十标项目四年半的建设历程,中建五局相关负责同志饱含深情地表示:“工程建设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拦路虎’,我们必须感恩建设单位的精心指导、感恩地方政府的全力协调,感恩当地村民的密切配合,感恩全体项目建设者的执着坚守。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全力进行工程建设的冲刺,确保实现年底通车的目标。”
穿越雪峰山的“长龙”即将腾空而起,届时,川流不息的新溆高速将发挥全省政治经济“心脏”——长株潭地区的牵引能力向西辐射,推动湘中资源开发,促进“开发大湘西”战略的快速推进,实现“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