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魅力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5月26日

本报记者 徐亚平

编者按:战争年代,老区平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20多万优秀儿女。共和国没有忘记平江。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每年都派工作组到平江扶贫。经过多年扶持,那里的面貌到底怎么样呢?本报派员到平江进行实地采访后惊喜地发现,由于县委、县政府坚持“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  平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天起,本报以《春风吹绿红土地》为题对平江作系列报道。

宽阔洁净、碧树掩映的街道,门类齐全的市政设施,安全舒适的居民小区,绿草成荫的户外休闲场所……被玉带一般的汨罗江温柔环抱的平江县城,到处闪烁着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的光芒。走出山乡,风景如画,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展示着令人惊羡的生态画卷。花灯、皮影、锣鼓、山歌、龙狮等表演艺术,古色古香,流传千古,彰显出湘楚文化发源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宜居山城、奇山异水和地域文化,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长株潭后花园。回顾其崛起历程,县委书记彭先政感喟:“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发展就有方向。”

魅力山城:“后花园”中的瑰宝

平江县城有1800多年历史,城区面积只有3.75平方公里。面对这样一座沧桑老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彭德怀举义的地方——天岳,建一座新城,把“山水旅游宜居”的民生理念落实在县城总体规划中。

市民出行方便,是城市建设中民生理念的重要标志。他们依托通平高速、106国道、308省道和207省道平江段的兴建和改造,成功争取变更原定线路,在新的设计中穿过县城,启动106国道城关段—平江大道、308省道城关段—天岳南路建设,完成了通平高速连接线、207省道城关段—富康大道的规划设计。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城镇道路30多条20余公里,修建2388米的防洪堤沿江大道、675米的商业步行街、1700米的东兴大道,以及怀甫路、连云路、四柱路、三兴路、坪上东路等,通过路网拉伸,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县城路网骨架。

市政建设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他们投资20多亿元,完成了县城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厂、22万伏输变电站、天然气工程、无公害化垃圾处理场等137个重大市政项目的建设。随着一系列激励农民工进城措施的出台,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区常住人中增加到了13万。为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平江加大房地产招商引资力度,给予开发商地价和规费上的政策优惠,按照“建一处小区,宜一处百姓,成一道景观”的工作思路,大力抓好开发、建筑、物业三大环节,海天景园、滨江花园、美锦华城、金海岸锦城等一批精品小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外,平江还加大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新建廉租房666套,通过改建、维修、收购等方式归集434套,完成经适房建设5000平方米。

为凸现山城特色,平江投建公共绿地40余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达45.86%,绿地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8.12平方米。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平江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建设,投资10个多亿,加快城区主干道路的绿化美化和休闲场点建设,涌现出汨罗江风光带、街心花园、天一花园、金沙花园、将军公园、彭德怀铜像广场等一批庭园绿地和公共文化场所,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三色旅游:“后花园”中的梦境

平江区位优势明显,已融入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其旅游资源以“红、绿、蓝”三色著称。这里曾发生过“平江起义”、“平江惨案”、“三月扑城”等重大革命事件,是全国著名的老区县和将军县,已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生态休闲旅游让平江成为长株潭人民放纵激情的天堂。平江还获得了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福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养生天堂、度假福地”;偎依在汨罗江边的世外桃源盘石洲,已成为长株潭周边最耀眼的一颗绿色明珠;石牛寨省级地质公园被誉为“百里丹霞、千年古寨”。依托这些独特的山水,还开发了一系列备受游人青睐的休闲度假、亲水运动、生态养生项目。汨罗江是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归依之处,杜甫墓祠是中外游客文化朝圣之地;这里有被央视称为“中华一绝”的九龙舞;延续2500多年被称作中国教育制度“活化石”的私塾至今仍在这里薪火相传。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珍视“红”“绿”“蓝”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县委、县政府高举“旅游活县”大旗,先后开发了以平江起义旧址为代表的红色体验游,以杜甫墓祠、东山古寺为代表的文化怀古游,以连云山、沱龙峡、纯溪小镇、石牛寨为代表的休闲运动游,以盘石洲生态园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游和以福寿山、幕阜山为代表的避暑养生游。通过实现资源、线路、营销整合,并以服务长株潭和武汉城市群为基本目标,以平江二日游为基本线路,以县内初步成型的“红绿蓝”产品为载体,重点推出东山古寺→盘石洲→平江起义纪念馆及旧址→杜甫墓祠→福寿山→连云山→纯溪小镇→沱龙峡→石牛寨→幕阜山为内容的“激情平江游”。同时,县政府出台了《旅行社奖励办法》,对组织游客进入平江旅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现在,年接待游客达到130万人次,每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0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大产业。

纵横路网:“后花园”中的弦歌

伴随着夏日的热火,平江交通建设捷报频传:总投资4亿多元的106国道平江段改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投资3亿多元的308省道平江段建设工程基本竣工;贯穿全境、主线全长73.43公里、总投资53.78亿元的通平高速已全面动土建设,沿线6个乡镇设置的5个出口和连接线,全线打通了百万老区人民南下粤港澳,北上武汉北京的快捷通道,成为平江实现经济腾飞的“希望之路”。  面对这骄人的业绩,该县交通局局长毛帅南说:“这一切得益于县委、县政府  ‘基础先行’的发展战略,得益于县委书记彭先政、县长王洪斌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许多工作的亲历亲为,也得益于各部门和百万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援、积极参与!”

作为山区大县,平江仅有两条国、省道G106和S308平江段,路面狭窄,坑坑洼洼,险关险段多,通行能力弱,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瓶颈”制约。面对交通的严峻形势和老百姓的热切期望,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扶持平江老区和路网改造的大好时机,加快主干公路、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建设。在重大项目的衔接上,县委书记、县长和主管县领导、交通局长一起出马,到中央、省、市交通部门汇报,总投资4个多亿的106国道平江段改造工程,投资5700多万元的全县脱贫战略工程钟虹公路建设项目,都得以成功立项,投资均在3亿元以上的308和207省道平江段改造项目,也顺利挤入了国家“十一五”路网改造规划。

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平江广大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连续3年捐资达6800多万元;民营企业老板亦是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地方群众纷纷自愿出钱、出工、出力。近几年全县社会捐资达1亿多元。由于国家的扶持和老百姓的支持,平江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60多亿元,全县改造硬化公路1961.6公里,全县实现乡乡通油路,8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公路为脉络,连接周边县市、辐射乡镇的公路运输网络骨架。依托日益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平江主动融入长株潭经济辐射圈,“一园三区”依路而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2009年,全县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89个,其中签约资金过亿元的项目12个,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0.5%。纵横路网,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财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