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
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如同建造一座摩天大厦。建造一座摩天大厦,必须夯实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大厦千秋稳固。实现“两个率先”,湘潭人正在倾力打造着一个宽阔而厚实的平台。
(一)
我们说这个发展平台是宽阔而厚实的。首先是搭建一个获得国家和省里支持的平台。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湘潭正抓紧开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综合试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的争创工作。争创“两区”,显然是一个“一石二鸟”之举:既是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平台,又是一个获国省支持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就能上好项目、大项目,就能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
经过认真的梳理与筛选,在8月23日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们将争取上级支持的一个个“平台”全盘托出了。它们是:申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综合试区”;经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组建湖南红色旅游集团;请求国家文化部同意批准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请求国家和省里对“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涉及到的历史遗迹保护、开发和利用上给予支持;请求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将每三年一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固定下来,交湘潭承办;请求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湘潭创建“全国城乡统筹示范区”,并在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等等。
我们浏览了一下那本厚厚的《市直部门落实“两个率先”有关事项的责任分工》明细表,“好家伙!”14张八开纸全部被正在向上申请报批的项目填满了。况且,他们已组建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有9名市级领导参加的“湘潭市落实‘两个率先’指示精神工作领导小组”;已明确了争取项目的责任部门。为夯实平台而战,湘潭市已击响起了开台锣鼓。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运作,他们已打开了一条条获得国家和省里支持的通道,一个个项目已进入精心编制、陆续上报获批的程序。
(二)
湘潭是按照“两新”促“两型”、“四化”带“两型”的要求,来实施“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
在“两新”中,新型城市化建设,既是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名片、吸纳外来发展要素的平台。同时又是改善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湘潭施展出了空前的力度,湘潭城建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湘潭市建设局递交了我们一份《湘潭市新型城市化十二五规划》。加上今年正在实施的《城建项目一览表》共25页,洋洋2万言。对“科学构建城镇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加强城市产业支持能力”、“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扎实推进城乡统筹”等六个方面,都进行了周密而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目的于建设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新型城市的总体战已经打响。
围绕实现这个发展计划,他们挥出了未来5年投资上千亿元、新建和提质十大市政工程的大手笔。并按照“让利于商”的原则,对原有招商政策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使社会资金成为了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金泉银水”。今年以来,继以湘江两岸风光带为代表的“美化工程”、以万楼为代表的“文化精品工程”、以百多条小街小巷改造提质为代表的“民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之后,10月25日,又燃起了湘潭市东二环破土开工的喜庆鞭炮。
与此同时,他们对城东新区的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把“插花结构”向“版块结构”转变。把湘潭国家高新区的开发建设面积增大了40多平方公里,为其打造千亿元园区拓展了必需的空间。城西老城区的万楼文化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湘潭九华示范区江滨新城建设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相关项目已经开工。新湘潭的新骨架业已搭建。
按照如此喜人的建设势头,湘潭市有把握实现预期的城市建设目标。到那时,与省会长沙紧密相联,一座生态宜居、业态新颖、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都市就将屹立在这片5000余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
(三)
大家都这么说:交通畅,百业兴。作为我省版图面积最小的城市,湘潭为什么能跻身到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中,就在于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湘潭发展交通的力度比以前更大。你看看,2008年9月18日,芙蓉大道正式破土开工;2008年12月31日,长湘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6月30日,长株潭城铁项目奠基开工;2010年8月25日,城市公交职能正式划归给交通部门,旨在建立一个大交通的体系。
实施“两个率先”的发展策略,湘潭正着力于“对外开放,对内通畅”的目标,打造市域交通网络,开始作起了“打开通道、加快对接、提升等级”三篇大文章——
所谓打开通道,指的是构建“7纵5横”骨干路网。“7纵”是指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潭西线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复线、长株潭外环高速公路、益娄衡高速公路、107国道、宁韶衡公路。“5横”是指长韶娄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韶山高速公路、320国道、武广高铁株洲站至沪昆高铁韶山站连接线。
所谓加快对接,指的是构建长株潭城际快速路网。包括芙蓉大道一期、九华大道至含浦对接长沙大河西公路、伏林大道、红易大道、天易大道、铜板路、芙蓉大道二期。
提升等级,构建市域1小时通畅路网。“7纵5横”骨干路网除国道穿过的26个乡镇外,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还有21个互通出口,为保证每个乡镇都能就近进入骨干路网,将对部分干线公路进行提质改造或新建,具体包括长韶娄高速团田互通韶山连接线等19个项目,总里程近600公里。这些项目实施以后,全市所有的乡镇到达市区的时间都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缓解压力,构建城市外环路网。通过东南西北四条环线的建设和320绕城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缓解城内过境车流压力,提升湘潭城市形象。
着力于打造争取上级支持的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平台、吸纳外来要素的平台——湘潭人“三管齐下”,迎接他们的肯定事海纳百川,百业俱兴的甘甜硕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