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玲谭子瑛高佳
12月1日,走进泸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鳞次栉比的厂房拔地而起,青瓦白墙围成的漂亮厂房里机声隆隆,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装卸、作业,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正在车间的恒裕公司董事长刘海洋高兴地说:“公司研发的‘一次成型低温烧结高体分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项目荣获‘全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中国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上,挺进全国赛新材料组12强,成为湖南省唯一晋级新材料行业决赛的企业。”
据了解,该公司每年生产2.5亿片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电脑路由器、有线电视机顶盒、行车记录仪等方面,主要销往韩国、台湾、深圳、成都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5亿元,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6000万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这是该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蓄势扬帆展翅飞”,创新创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走向辉煌其中的一个传奇写照。
在阵痛中迅速崛起
泸溪是自治州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业曾红红火火,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在经历国企改制的阵痛后,企业再次经历了一次黄金期,该县全力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企业如雨后春笋,但随后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泸溪工业再次经历了阵痛,工业经济滑落,经济形势严峻。
面对这一难题,泸溪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关停一批锰锌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强化生产要素的集中配置,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出台包括财政补贴、扶持、优惠电价在内的锰锌整合激励措施,列入绩效考核,营造优良整合环境。在整合过程中,把充分利用引电、资源进口作为重要手段,引导企业实施战略重组,使企业走出重围,提高了企业产品附加值。
泸溪县乘势而上,提出了创建创新创业产业园、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新战略,决定以创新创业园为孵化平台,大力引进铝系列精深加工、新金属材料等高新项目,大力引进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由“量变”转向“质变”,用产业调整之手走出当时困境,迅速崛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呈现在世人面前,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和湖南省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列入湖南省首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2012年11月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16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准泸溪工业集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自治州目前唯一获批省级高新区的工业园区。
在高新区聚集孵化产业
为提高开发区的竞争力,该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方略,加大工业投入,树立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品牌形象。
近年来,泸溪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储备土地4000亩,园区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完成了“两横九纵”互通道路、千吨级深水码头、220千伏变电站、防洪堤、拆迁户安置区、城区绿化亮化,建成了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等,峒河二桥、白渡溪堤防道路、滨江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产城融合进程。目前武水大桥、物流建设完工。实现了“工业园区化、园区园林化”,高新区成了产业聚集区、科技孵化区。
南区扩容8.58平方公里,金马1万吨铝粉、金天铝业高端装备轻量化项目、众鑫公司3000吨氮化钒铁、维丹光电公司年产300万光电镜、昕和美特100万方铝单板、金昊公司3000吨/年新型功能性金属粉体材料、华美兴泰科技公司年产5000万安时锂电池等项目正在入园。
在打造硬件的同时,该县制定了入园项目“四三三”、租赁厂房“减二免三”等优惠政策,为入园企业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公租房、小孩就近上学,扶持高新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落户和发展。
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规模企业责任制,县领导每月一次到企业现场办公当场解决企业具体问题;实施“经济110”服务企业行动,对涉企矛盾的协调化解,做到“闻报即动,有诉必应”,为企业保驾护航,为高新区企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在转型提质中创造奇迹
科技创新提升新实力。该高新开发区把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作为产业提质升级的一个重点,强力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全园区工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风生水起。
目前,泸溪工业集中区2016年9月升格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金天公司等公司9家,蓝天公司等企业获得省级循环经济认证。
近三年全县新材料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研发资金4700多万元。同时,设立“科技兴县杰出贡献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科技创新企业奖”,最高奖项奖金达50万元。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众鑫公司等4家工业企业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恒裕公司与台湾大学及中南大学等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公司科研工作硕果累累,申报国家各项专利28项,获得专利授权18项,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碳化硅粉表面处理工艺方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高体分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众鑫公司在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高品质钒氮合金在炼钢中能显著提高和改善钢材性能,且能节省钢材用量达15%。该公司拥有钒氮合金生产技术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产品出口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该开发区倾力破解企业发展颈瓶,金天公司氮气雾化工艺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托制定微细铝粉国家标准,其产品占国内微细球形铝粉市场30%以上,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0万美元。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今年来,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请专利48件,同比增长54.8%,其中发明专利20件,同比增长122%。专利授权量24件,同比增长10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件,同比增长133%,创历史新高;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金天、金源、金昊等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金天铝业等7家企业被省经信委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众鑫新材料等6家企业获省经信委认定新材料企业。
在砥砺奋进中再创辉煌
老少边穷地区工业要转型,谈何容易?指望引进大项目,一夜之间完成工业提质,无异缘木求鱼。该县实施“雁归工程”,发动泸溪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泸溪籍在外地成功创业者的信息,对重点人物进行上门拜访。今年初,县政府组建了三支招商小分队,分赴“珠三角”等地上门招商,以高新区为载体,点对点招商,先后引进了苏州开元5000吨铝基复合材料、1000吨环保型水性铝颜料,深圳华美兴泰新能源锂电池、广东昕和美特100万方铝单板、维单300万个光电镜头等一批新材料项目,今年头10个月招商引资19.1亿元,同比增长26%。
动员泸溪籍企业家回乡创业,浦市人彭华、武溪人张先文,在温州鞋类行业闯出名头,在招商小分队的诚意打动下,签订厂房租赁合同,分别成立了湘亚鞋业公司、亿美佳鞋业公司,将年产490万双鞋包生产线转移到创新创业园,租赁厂房1.2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增加就业1000人。
只有实干,才有实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县“工业强县”的主战场,重心在此集中发力突围,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系工业企业。
至今,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金天、金昊、金源、金马、群祥等微细球形铝粉5家企业,总产能4.8万吨,年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恒裕公司生产铝基碳化硅复合材,产能8000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7100万元;金昊公司生产铝基合金复合粉体材料,年产值10亿元、利税9300万元;鑫汇公司、众鑫公司、银阁公司生产的电解铬、铝型材年产值12.5亿元,利税1.36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实效,10月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工业实现产值28亿元,同期比,产值增7亿元,成为当前工业经济一个可喜的增长亮点。
“园区现有企业67家,固定资产53亿元,主要产品有铝、锰、锌、新金属材料及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轻工产品。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税收1.1亿元,就业1.3万人。其中众鑫、恒裕等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金天、金源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集中区管委会主任田熙学充满自信地介绍。
风正扬帆凭海阔,雏鹰展翅击长空。眼下,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班人,正乘着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以厚积薄发的态势,撸袖实干,同心书写“工业强县”美丽画卷,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泸溪踏歌奋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