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红王珊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被誉为“中部华尔街”的芙蓉中路上,银杏树披上了新绿,传递着春的讯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大楼就在这条路上。
中国银行大楼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来自两会的新动态、新要求,为每一个中行人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时代,银行既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又要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行人早谋划、早部署,优管理、出新招,全力答好新时代金融考卷。
在行长办公室,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魏国斌向我们透露了这一年的“湖南中行行动计划”。“共担、共建、共享”三个关键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百年老行携手新湖南,迈向“高质量”的信心、决心与行动力。
共担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频繁出现在政府工作案头。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在金融风险的防控。今年初,两会出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三驾马车’变‘两驾马车’,更有利于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既彰显了政府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也提振了我们的信心。”魏国斌说。这句话也代表了不少银行从业者们的心声。
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主战场,近一年来各大银行在防控风险上“各使其力”。中国银行这家“行稳致远”的百年老行,更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自己在新时期责无旁贷的使命。
这不,去年,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南中行)就在总行的部署下,全力打好了“资产质量保卫战”、“不良清收攻坚战”、“内控合规持久战”,不良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均创近三年新低,年内新增不良当年100%化解。湖南中行全辖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反洗钱年度评估被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评为“A”级。
2018年,湖南中行将如何继续打赢防范风险攻坚战?
中行人自有妙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良性循环’要求,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又有极强的针对性。湖南中行将加强源头把控、风险治理、风险化解,努力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
魏国斌认为,金融只有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才能避免资金空转而累积泡沫、形成风险。“防控金融风险,源头就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湖南中行将进一步强化授信投向指引,在准确理解国家政策、读懂行业周期的基础上,加强行业、地区、客户、产品的授信投向引导和组合管理安排。落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求,依法合规开展地方债务融资业务,稳妥规范发展政府类业务,加大政府类授信结构调整;严密防范过剩产能行业和“僵尸企业”风险,加快退出过剩产能等低效领域;严密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积极拓展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的棚户区改造业务;严密防范“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
在风险治理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完善风险偏好管理框架和指标体系;做实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强化业务自查和监督检查职能。在风险化解方面,做实信贷资产定期盘存和客户风险分级与管理;落实大户管控责任制,确保大户质量稳定。
“我们扎根湖南就要与湖南同呼吸、共命运。每一个湖南中行人都应树立风险共担的意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魏国斌话语简洁,掷地有声。
共建谱写振兴实体经济新篇章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实业兴则金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新时代中国金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方向明,思路清。湖南中行人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重点,发挥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时代的呼唤在哪里,中行服务的重点就在哪里”——
面对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湖南中行抓住“推动供给侧改革”这个“牛鼻子”,结合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加大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棚改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授信支持力度,加大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信息产业、航空制造业、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授信支持。
2017年四季度,湖南中行围绕政府类业务“一个领域”、轨道交通等“十大行业”开展公司项目储备活动,新增信用总量超过500亿元,当年实现人民币贷款新增200多亿元,创五年来新高。
“今年是湖南的‘产业项目建设年’。”魏国斌表示,“湖南中行将积极对接‘五个100’,提供授信、结算、咨询、风控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项目及现有储备项目,积极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继续加大授信支持。”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是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中行如何发挥优势,服务开放崛起?
魏国斌表示,中行将利用海内外一体化发展和集团多元化平台支撑的优势,依托完善丰富的金融产品体系,打造服务湖南对外开放的金融大动脉。
2017年,湖南中行共为湖南省2200多家外贸企业提供国际结算约7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07亿元,为三一、中联、华菱、晟通等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资金池33亿元;促成中铁五局“中老铁路”、中车株机“马来西亚轻轨”等一批湘企“走出去”大型项目,提供对外担保增信40亿元;联动海外分行为湘企境外融资30亿元;为常德城投等企业海外直接融资提供全流程服务,涉及项目金额近7亿美元;创新开立全国首笔受益人为个人的文物进口信用证,促成“黑石号”文物回归故里。
“湖南的企业走到哪里,中行的服务就跟到哪里”已经成为中行人和企业主们的共识。
2018年,湖南中行将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服务“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长沙专区建设,积极参加商务部门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活动,做好跨境撮合;积极服务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用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并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对外贸易平台发展;优化和创新贸易金融服务,提升中行产品一体化交付能力,创新一批适合开放型经济的金融产品。
魏国斌希望,通过共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生态圈,推动地方经济与银行自身发展齐头并进,一起迈向“高质量”。
湖南中行一直在努力!
共享让金融红利普惠三湘四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所有市场主体的能力,成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2017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6月20日,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26日,湖南中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分部。
“我们依托中银集团资源,发挥集团化、多元化优势,积极打造有中行特色的、全集团实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魏国斌告诉我们,中国银行法人已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形成“1+2”的普惠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集团其他附属机构从产品、渠道、人员等方面与普惠金融事业部进行协同并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已有12家网点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普惠金融信贷发起重点网点”,后续还将扩充该类网点数量。今年还将在岳阳、常德新设两家村镇银行。
硬件在扩张,软件也在升级。
作为一家过去以“大客户”为主要业务群体的银行,中行如今在“接好地气”上做足了功课,形成了个人金融、贸易金融、中小信贷工厂等多条业务产品线,打造出“益农贷”“园区通”“网络通宝”“沃金融”“出口融资无抵押”等多元创新产品,首创“中银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得到了中小企业的追捧与一致好评。
截至2017年12月末,湖南中行小微贷款余额为443.15亿元,全年增长52.15亿元,增速13.34%;涉农贷款余额179.94亿元,较年初增长22亿元,增幅13.96%;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1.26亿元,较年初新增15.41亿元,增幅263.39%。
数字是枯燥冰冷的,但数字却最能说明中行深耕“普惠”金融的决心,最能传递中行服务三湘四水的温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对我们而言,是责任,也是机遇。未来,我们将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上进一步发力,让金融红利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魏国斌如是说。
行胜于言。
2018年,湖南中行将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新设麻阳等八个县支行,加大对县域和“三农”的金融支持:重点加强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两供两治”、当地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的授信支持,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增收脱贫,积极推进益农贷、创新发展两权抵押业务,增强农户自我造血功能;将持续完善绿色信贷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绿色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扶持区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金融项目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着重构建线上、线下融资全方位产品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居民在住房、装修等领域的消费信贷需求;大力推动“中银E贷”等线上贷款产品,助力居民消费;大力推动社保卡等业务发展,服务好民生工程。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声中,湖南中行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携手新湖南,以共担共建共享的如椽之笔,答好新时代金融考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办公室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