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奔跑吧,湘潭!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韶山,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家乡。这里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湘江,三湘儿女的母亲河。她步伐铿锵,一路向北,在湘潭境内划出一道完美弧线。这道天然港湾曾给湘潭带来了无尽财富,多处名胜古迹沿江而建,为“莲城”积攒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昭山,长株潭城市群的绿心。这里绿意葱茏,佛音靡靡,风光旖旎。在三市交界的中心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巨伞。

……

满眼胜景尽斑斓!

如今在经过“精美湘潭”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大力推进后,湘潭可谓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古朴与现代、典雅与时尚的都市以最美的姿态向世人迎面奔来。

看动漫、品美食、赏歌舞、活力跑……在这丹桂飘香、硕果丰收的金秋,“伟人故里·大美湘潭”——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暨首届旅游节即将在这片红色热土拉开帷幕。八大主题活动相继推出将让各路游客以及来此洽谈的客商在游玩、考察之际感受湘潭的全新魅力。

抢抓历史新机遇

乘势而上再登高

当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相遇,当红色文化与时代潮流激情碰撞结果会怎样?

10月21日,一场主题为“奔跑吧,湘潭!”明星活力跑活动在湘潭市雨湖区万楼景区激情开赛。200名跑步爱好者身着主办方特别订制的奔跑战衣在万楼整装待发,背上鲜明的“奔跑吧,湘潭”字样分外亮眼:韶山红、湘莲绿和白石白,分别象征着旅游红色圣地、绿色生态和人文积淀,皆融入了湘潭本土元素。身着颜色艳丽战衣的奔跑者们在距离4.4公里的万楼与观湘门之间你追我赶。俯瞰该地段,汹涌的人潮犹如一条炫彩的丝带,迎着江风挥舞飘扬。随后一天,又一场活力跑活动在湘潭县沿江风光带掀起了另一波高潮。

激情四射活力跑活动仅仅只是“伟人故里·大美湘潭”——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暨首届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前的一道“开胃小菜”。

为进一步推动湘潭全域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旅游节将于10月27日-29日举行,为期3天,预计参加人员每天约3万人次。

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由湘潭市人民政府主办,湘潭市旅游外事侨务港澳局、湘潭昭山示范区管委会、岳塘区人民政府、市旅行社协会联合承办,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五局支持,潇影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活动由八大主题活动组成,分别为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暨首届旅游节开幕式、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展览、红色动漫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论坛、湘潭旅游推介会暨签约仪式、“湘潭永顺一家亲”旅游推介会、湘潭旅游文创集市暨特色美食展、“奔跑吧,湘潭”活力跑、“百万车友游湘潭”等活动,以全面展示湘潭全域旅游建设及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不断提高湘潭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将在昭山音乐喷泉广场气势磅礴的喷泉背景下开场,舞蹈以伟人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陈赓、谭政的革命事迹为主线,以湘潭传统舞蹈火龙舞和虾舞为主体,融合湘潭巫家拳、虞唐高跷的民间技艺和体育元素,结合石鼓油纸伞、壶天火龙灯等地域特色产品。整场开幕式节目将通过诗歌舞的节目,以人屏互动的表现形式,展示湘潭非遗传承文化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魅力。

在文创集市,集结到了湘潭乃至湖南各路的文化艺术创意大咖,给湘潭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市集大盛宴。其中湘潭本土文创产品涵盖油纸伞、剪纸、彩纸折叠等众多的非遗项目产品格外引人注目,毛泽东同志故居湘绣、仰天壶茶具、毛家食品、海泡石等旅游特色产品,使传统文化携手现代科技,让人眼前一亮,无不体现湘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智慧。

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还取决于文化是如何进行传播,采用什么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在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展览、红色动漫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两大主题活动将为红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相互融合提供契机。在两大主题活动中,游客不仅可以参与动漫展览、Cosplay盛典、电子竞技活动、舞蹈表演、动漫衍生品销售等活动。红色热土湘潭还将与中国动漫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潇湘动漫、深圳环球数码、新浪微漫画、虹猫蓝兔、酷鸟飞飞、京剧猫、河北精英动漫等国内知名动漫机构一起携手,整合跨地域资源,推动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处处皆风景徐徐入画来

要承办一次如此重大的活动,没有深厚的旅游资源基础、过硬的策划水准、精细的系统部署是难以让这道全民参与的“旅游饕餮”有滋有味。作为闻名四海的红色旅游文化名城,湘潭显然有承办这场盛会的底气与实力。

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官网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韶山市、湘潭市昭山示范区成功入围。这不仅给两个区域增添了无上荣光,也加快了湘潭市全域旅游建设的推进步伐。

如何布局?如何开发建设?如何让人文资源深厚的湘潭展现其最美的面貌?湘潭市的领导班子早已在心中勾画了蓝图。

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说,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顶层设计要管长远,空间布局要强功能,基础配套齐跟进,宣传推介要重亮点,产品提供要多样化,政府作用的发挥要创新方式。目标是把湘潭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顶层设计还必须贯彻“全域、多点、成链”的理念,充分发挥湘潭便利的交通路网优势,将名人名居、古城古镇、名山名水等“多点”旅游资源串联起来,让山水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成环成链,形成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

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则表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精神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促进全市旅游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建设旅游强市的重要举措。要举全市之力,抓住景区建设重点,综合施策,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要尽快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设立引导奖励专项资金,着力建设一批5A级景区、五星级旅行社、旅游小镇和五星级酒店,将湘潭打造成集游览、体验、品尝、展会、购物于一体的长株潭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

2016年7月5日和6日,湘潭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相继通过《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该市将按照“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打造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全国性旅游产品、国际性旅游品牌、开放式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

根据安排部署,未来3年,湘潭市将以韶山、昭山、隐山,水府旅游区、湘江旅游带,窑湾文化旅游街区等为开发重点,设立全域旅游专项发展资金近10亿元,重奖成功创建的5A级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五星级旅行社、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每年安排全域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500万元和每年200万元的“厕所革命”补助资金;新增1至2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引进2个以上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扶持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客栈。

对于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湘潭来说,在短短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

湘潭“一朵花”绽放“八方红”。

在湘潭市岳塘区,盘龙大观园的名号从开始在该市群众中有口皆碑的旅游景点,变成了后来全省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繁花盛境”。

提根杜鹃、悬崖杜鹃、五彩杜鹃、云片杜鹃、抱石杜鹃、古桩杜鹃,还有天下独绝的盘龙杜鹃,耗尽八代人心血培育出来的日本云冠杜鹃……全世界900多个杜鹃品种,这里有800多个,且珍品荟萃,举世罕匹。

3万平方米的展区,近10万盆展品堆云叠绣,争奇斗艳。那种汪洋恣肆、汹涌澎湃、浩瀚壮观的美,令人沉醉,让人震撼。

放眼河西,人文旅游景点更是不胜枚举。

作为有1500余年历史的老城区雨湖,承载着湘潭城区文化的厚重。万楼、关圣殿、鲁班殿……56处历史文化遗迹,犹如56颗熠熠生辉的瑰宝。

随着“精美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雨湖区棚改工程的快速推进,万楼新城、窑湾古街等渐渐重现昔日的繁华,城区“十纵八横”等道路纷纷改造一新,河西湘江风光带全线拉通……“千里湘江第一湾”5A级景区创建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采莲、赏花、品茗、登山、观彭德怀故居、看白石书画……

“天下第一壮县”湘潭县正全力推进彭德怀故里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按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齐白石文化旅游区、梅林农业公园,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该县白石文化、湖湘文化、湘莲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创作旅游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产业融合,推动全县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龙城湘乡”,少年毛泽东求学之地,湘军首领曾国藩的故乡。在湘乡城郊,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亚热带植被在这里“狂野生长”,国家级4A景区水府旅游区风光宜人……今年9月16日,湖南省首届体育旅游节在水府旅游区举行,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和游客聚集这里享受运动、观赏美景。未来三年,湘乡市将按照“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湘乡城区中心功能服务区。全力推动东山书院、陈赓故居与韶山红色旅游对接串联,形成韶山—东山红色旅游带;同时依托水府、洋潭水库、东山湖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构建水府—茅浒涟水河生态休闲旅游带。深挖东山旅游区、水府旅游区和褒忠山旅游区资源,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旅游事业发展。

湘潭市旅游外事侨务港澳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湘汉表示,通过不断推进湘潭市全域旅游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0%,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

美丽乡村火了旅游精准施策热了扶贫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该战略的提出犹如爽朗的秋风吹遍“莲城”大地,在湘潭各地农村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鼓足干劲,扎实工作,让十九大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实现农民更富裕、农业更强大、农村更美丽。

近年来,湘潭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生态资源,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不仅帮助一批生活困难的群众摘取了贫困的帽子,也让广袤的农村大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近些天,韶山市韶山乡平里村村民胡力青显得特别繁忙,因为他和村民合作开办的水上餐厅自开业以来,每周都会接到许多双休日前来度假的订单,他要提前准备好食材和房间,让游客在这里玩得开心、住得舒心。

“他是我们平里村的能人。”说到胡力青,村民们这样评价。回乡前,胡力青一直在外面做生意,而且做得很不错,不少长沙市、湘潭市的游客都去他那里吃饭。后来,平里村希望他回来搞农家乐,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去年下半年,胡力青回到平里村,自筹60万元对组里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和扩建,并与4户贫困户合作开起了力哥水上餐厅。餐厅开业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在韶山,有很多和力哥水上餐厅一样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韶山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韶山市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尽早带领贫困村脱贫,韶山市积极探索脱贫模式,通过采取打造电商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开发旅游扶贫项目、推动贫困人口就业这四项举措,逐步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红色旅游+农业、红色旅游+工业、红色旅游+生态建设这四种模式,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绿心”昭山,因乡村旅游的兴起而带动贫困户“摘帽”的例子比比皆是。

青瓦泥墙,飞檐翘角。昭山七星村一栋栋改造后的民居散落在村道旁。这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无致富途径的相对贫困人口,通过房屋改造引导开办小商店、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15年以来,昭山示范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对昭山镇七星、红旗等村进行整体规划,引导村民对民居进行改造,加强村庄道路、水系、人文景观规划建设,着力保护农村生态和修复农耕文化,培育和扶持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努力建设成“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素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的湘潭县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总算领略了花石镇万亩荷花的妙处!”今年夏天,家住株洲市的刘先生携一家5口,在游览了花石万亩湘莲基地后无比感慨。“看花石湘莲、品农家饭菜”的旅游体验项目在湘潭县花石镇一经推出,受到了周边城镇居民的欢迎。

近几年来,湘潭县依托县内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着力打造“石鼓看油菜、花石赏荷、乌石采茶、云湖桥品橙”等一批旅游活动品牌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服务活动中来,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去年,该县花石镇天马村、乌石镇天明村、石鼓镇双河村、安乐村等4个贫困村先后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参与旅游经营的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

今年,由新华网主办的2017旅游“新格局、新业态、新品质”暨第五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发布了“2017最美中国榜”,湘潭市成功入围“2017最美中国榜”,获得“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荣誉称号。

谁持彩练当空舞,“莲城”儿女立潮头!

新时代、新作为、新期盼。湘潭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雏形已显,一批批重点项目工程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一幅人文、生态、壮观、秀丽的画卷将铺满全城。湘潭,正以一种昂扬奋发的姿态,张开手臂,迎接天下宾客。

(本版图文均由湘潭市旅游外事侨务港澳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