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帅故里新风扑面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4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本报记者向国生尹超通讯员易善任黎治国彭雪枫

“今年以来,预订会议的单位少了许多,订餐的单位几乎没有。看样子,现在反‘四风’不是走过场。”10月28日,桑植县一家星级酒店的营销经理告诉记者,县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餐饮酒店行业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一组数据,反映出桑植在反“四风”方面的新变化:全县会议同比减少32.5%;清理超编超标车辆18辆;清理腾退办公用房6274平方米;清退在编不在岗212人,清退编外聘用75人;曾经一度盛行的“公款吃喝风”、“赌博风”、“人情风”、“走读风”等“顽疾”不复存在……

全县47万群众欣喜地看到:曾经“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个答复和一句再见”。

该县自3月初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县121个单位、1151个党组织、20965名党员干部走基层、入企业、进农家、访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难,真查摆、反“四风”、立规矩。全县掀起了“为民务实清廉”新风,在溇澧大地涤荡开来。

创新载体服务群众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该县第一时间,与张家界市“四走四问四解”、“电视问政面对面”、“抓‘五联’解难题”等活动载体对接,结合桑植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接地气、有内容、易操作的服务群众“五心五个一”、扶贫帮困“五送七保障”活动载体,成为了该市最早推出活动载体的区县之一。

“干部真心把咱们老百姓的事记心上,只打个电话,群众工作室值班干部就帮我代办好了医保报销手续,解了我的大难题。”今年7月,桑植县陈家河镇居民谢远婷拿到医保报销款后,逢人就夸。这是该县推行服务群众“五心五个一”活动载体的一个缩影。

“五心五个一”即接待热心、办事细心、解答耐心、处事公心和服务贴心,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个答复、一句再见。群众反映,服务群众活动载体在全县所有机关单位推开后,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了,党员干部态度好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了,工作变顺当了,效率也事半功倍。

对此,市委书记杨光荣在调研后要求,将桑植创新“五心五个一”活动载体的好做法向全市进行推广,以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

“免费买,免费送,真是太感谢了!”5月1日,桑植县两河口乡田家村村民陈丙英高兴得合不拢嘴。原来,县城管局将她家修新房子所需的6吨水泥和部分钢筋送到了家门口,困扰她心头多日的难题解决了。县城管局干部在下村走访时,了解到陈丙英家因丈夫生病去世,欠下债务,房屋年久失修不能居住,特将她作为局里重点帮扶对象。这只是该县实打实开展扶贫帮困“五送七保障”活动的一个镜头。

以“送问候、送承诺、送政策、送技术、送计策,保障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书读、有电视看、有医保”为内容的“五送七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县农业部门组建了“农业科技服务队”,将惠农补贴、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建房等涉及农民利益的政策和实用技术汇编成一本《惠农政策手册》,送到群众手中。

“扶贫帮困,要用真心、真情,从小事、身边事和立马能办的事做起。”县委书记刘卫兵、县长赵云海带头,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和联系户,现场办公,为群众解难题。目前,该县3500名干部结“穷亲”1800户,发送惠农小手册、科技资料2万余份,办理农事4500余件,解决修路、修渠等难题1870件,提供致富项目980个,帮扶项目205个,协调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为民代办事项3900多件,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2251件,深受群众好评。

同时,该县在39个乡镇(场)的553个村(社区)设立了群众工作站、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推行“指导工作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家住桑植县竹叶坪的一名烟农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感受,“以前,到县里有关部门找人反映问题,有的态度傲慢、把人晾在一边。现在不同了,见到的是一张笑脸,听到的是一声问候,递上的是一杯清茶,给你的是一个满意的答复,临走时一句再见,让人温暖。”

立行立改整治“四风”

“反‘四风’动了真格。”近日,洪家关白族乡政府一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中秋期间,他们乡政府有3名干部因值班不到位,被通报批评。

该县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出实招、动真格整治“四风”。

9月1日晚,陈家河镇蔡家坪村村部大院里灯光明亮,该村20多名群众正围在驻村干部向凯荣身边,一起唠家常、谈民情、话发展。“现在干部都住乡里或下村来,有事找他们方便多了。”村民李春华说,县里对症下药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风,变化大着哩。

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干部走读、办事找不到人的问题,该县采取制度拴心、氛围留人、强化监督等举措,出台了《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实施方案》,在乡镇干部中推行“夜学”、“夜议”、“夜谈”、“夜访”为主的“四夜制度”,促使乡镇干部改“走读”为“走访”,变“住乡”为“住村”,成功消除干部下基层存在的“时间错位”。

同时,加强监督,不定期明察暗访乡镇干部在岗情况。截至9月底,该县先后开展督查活动15次,点名通报61人、15个单位,转立案25人,免职7人。如今,全县上下形成了“白天有人办事,晚上有人驻守”,乡镇干部用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访民情、解民困、帮民富。

“‘赈酒风’极易滋生腐败,对这种群众反映强烈、有损群众利益的违规赈酒必须零容忍,必须刹住!”县委书记刘卫兵要求,先从县委抓起,尤其管住“一把手”和握有一定权力的公职人员。曾经一度盛行、令群众怨声载道的“赈酒风”,如今在桑植城乡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3月至6月中旬,党员干部赈酒同比减少600余场、无1起违规赈酒发生。

此外,该县围绕征地拆迁、涉农、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列出问题清单,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做到“一个问题,对应一套整改班子、一条整改措施、一系列相关制度、一条整改路线图”,达到“整改一个,测评一个,满意一个,销号一个”。

整改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该县严把整改“四关”、坚持“四个不放过”,即把好问题关、责任关、进度关、审核关,对整改措施不具体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不解决的、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采取暗访抽查、专项督查、集中通报、电视问政等方式,狠抓整改落实。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对交办问题和办结情况进行监督,实行评议打分。对评议满意度低于90%的整改问题,责令重改;对拖延推诿、敷衍塞责、工作不到位、整改未见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并纳入绩效考核。

通过专项整治,“三公”经费同比压缩3775.63万元。抓整改、转作风,全县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正在形成。截至目前,该县对接、交办的61项整改任务已基本整改到位。

建章立制管长管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桑植大地带来了一股新风,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要把活动抓常、抓细、抓长,不出现“烂尾”工程,需要一套科学健全的制度机制来保证。

针对机关干部作风漂浮、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把解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和乡镇管理松散,纪律松弛,干部走读等8个问题,纳入活动前期立行立改的重要内容,专门制定《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并在全县121个活动单位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服务接待群众“五心五个一”活动,设立了服务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已印发公开承诺牌和台鉴4160个。

针对干部服务群众态度差问题,该县专门制定了《违反服务群众“五心五个一”投诉受理和查办制度》,一经投诉,先停职待查。针对解决群众基础设施的问题,该县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收集制度、疑难问题集体会商制度、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协调联动机制等体制机制,完善评议奖惩机制。

针对“人情风”屡禁不止问题,该县专门制定《狠刹违规赈酒风实施方案》,实行县直、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签订《责任状》,179名党政“一把手”、1.08万余名干部职工分别向县纪委和本单位签订承诺书。对顶风违纪的,无论涉及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县纪委分片联乡督查,采取宣传到户、预先劝导、现场蹲点、开通举报热线、聘请专人暗访等措施,狠刹违规赈酒风。酒楼餐馆纷纷签订《不承办违规赈酒承诺书》,发现一起,没收所得。553个村相应修订《村规民约》,群众亦自发抵制“赈酒风”。该县的成功做法,先后得到了《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的大力推介。

针对会风问题,该县建立了文件下发、会议召开、工作考核和办公制度,窗口服务行业工作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公车管理等制度……针对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着眼建章立制,形成了系统完善、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

在制度遵守上,该县县委主要领导、各部门“一把手”带头示范,一些被群众称为“顽疾”的“衙门作风”、乡镇干部“走读风”以及“庸散懒拖”等问题,迅速得到扭转。

目前,一批既管住了当前,又历经实践检验和修改完善之后的规章制度,正在全县持续推行,继续发挥着长效作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县委书记刘卫兵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要求,一定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永不停止的生命工程来抓,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以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