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味浏情水韵蒸香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扇窗,展示地方文化,体现社会民俗,承载人群个性。湘菜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它是三湘大地丰饶物产的重要体现,又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湘菜的一部分,浏阳蒸菜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其以“营养、经济、快捷、卫生”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并成为湘菜的一支传统菜系,享誉省内外。11月28日至29日,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即将在浏阳举行,此次美食节围绕浏阳蒸菜将推出系列活动,必将进一步打响浏阳蒸菜品牌,推动浏阳蒸菜产业再上新台阶。

传承500年

捧回“国家地理集体商标”

自2006年起,湖南省商务厅和湖南日报社开始共同主办湘菜美食文化节,它不仅搭建了一个湘菜餐饮行业合作、交流、推广的广泛平台,更打造成为了重要的湘菜节会品牌。经过8年的积淀,如今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即将于11月28日至29日在浏阳举办。这不仅是该盛会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也是浏阳历史上承办的最重大美食节庆活动,届时各类湘菜大师将同台竞技,还将有一批新的“中国名菜”面世。其规格之高、活动之多、影响之大、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说起浏阳,相信人们都不陌生,九曲浏阳河响遍大江南北、绚丽多彩的“浏阳花炮”名扬天下、鬼斧神工的菊花石享誉国际,而浏阳蒸菜,更是为消费者所喜爱。浏阳人素有无菜不蒸、无蒸不香之说。作为湘菜的一部分,浏阳蒸菜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起源于富丽秀美的浏阳河上游——大围山脚下东区乡镇,其形成跟居住在此的客家人的做饭习惯有着很大关系:过去的农村家庭人口都较多,农务也多,午餐晚餐没有太多时间来做,因而他们通常早上就一次把三餐的米饭都做好,用大锅烧水,烧开后把米倒入煮至六七分熟,然后再捞起来放入饭甑蒸熟,而整个蒸煮米饭的时间可达一两个小时,聪明的客家人自然不会浪费时间,在煮饭的间隙,就会把菜配好,待蒸饭时一起放入饭甑,最后饭熟菜熟,一起出锅。既节省时间又能做出美味,沿袭至今,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

用最质朴的方式保全食材的美味与营养的原态,这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浏阳人的生活态度和智慧。如今,因为“营养、经济、快捷、卫生”等特点,浏阳蒸菜备受消费者喜爱,并成为湘菜的一支传统菜系,享誉省内外。2011年,浏阳获得“中国蒸菜之乡”的称号;2012年,浏阳蒸菜获得“国家地理集体商标”,成为国内餐饮行业为数不多获得该商标的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浏阳蒸菜的品牌知名度。

本次湘菜美食文化节围绕浏阳蒸菜共设有八大主题活动:分别是美食节新闻发布会、启动仪式、“百菜蒸盘”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浏阳蒸菜品鉴会、湘菜论坛、餐饮企业招牌菜大赛、湘菜美食文化展销会、焰火晚会。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在浏阳举办,不仅是促进湘菜产业进步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擦亮浏阳山水美城名片的重要机会,更是浏阳饮食文化的一次自我展现、自我升华,作为此次湘菜美食文化节的承办方和举办地,我们当认真办好这次盛会,以此为契机,传承湘菜文化,发展湘菜产业,推动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健康发展,全力把浏阳打造成为以湖湘文化为底蕴、以浏阳蒸菜为标志、以品牌企业为主导、荟萃各类特色菜品的“美食之城”。

产业推动

年销售额超过140亿元

发展浏阳蒸菜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浏阳城市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浏阳蒸菜产业发展,浏阳蒸菜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餐饮业和浏阳蒸菜快速发展的政策,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帮助浏阳蒸菜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浏阳蒸菜坚持“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示范带动、有序发展”的理念,按照“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连锁化、基地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蒸菜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蒸菜企业,蒸菜厨师素质过硬,蒸菜菜品愈加丰富,蒸菜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经营蒸菜的餐饮企业(个体户)1700多家,年餐饮收入20亿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万多个。全国各地开办浏阳蒸菜馆、连锁店超过2万家,有近4成的蒸菜馆是浏阳人开办的,浏阳蒸菜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过140亿元,吸纳就业达20万人的重要富民产业,带动了超10亿元的浏阳特色蒸菜原材料销售。

二是产业品牌影响较大。2011年浏阳获得了“中国蒸菜之乡”称号,2013年1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授予浏阳蒸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书。“浏阳蒸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是国内餐饮行业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品牌。这两块金字招牌来之不易,分量很重。此外,通过聘请文化专家挖掘浏阳蒸菜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展浏阳蒸菜标徽和广告语征集,制作浏阳蒸菜专题宣传片等活动,浏阳蒸菜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是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浏阳蒸菜已经从小店小铺进入到酒楼宾馆,从单打独斗、各自经营到建立蒸菜产业协会、实现连锁经营的转变。同时,以蒸菜为纽带,形成了覆盖以沿溪长发、龙建和官渡友华等为代表近100家蔬菜基地的第一产业;以梁嘉食品、美津园粮油和浏阳河食品为龙头20多家企业的第二产业;以西湖楼、湘食天下、友谊宾馆、湘东食府、何爹浏阳蒸菜公司、湘蒸坊浏阳蒸菜、浏水蒸香浏阳蒸菜连锁等60多家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集约并轨,产业布局初步形成,较为合理。

四是菜品开发不断完善。作为一项地域产品,浏阳蒸菜已经着手进行了蒸菜品种开发和标准化建设。去年,我们组织全市知名蒸菜企业和蒸菜制作名家,精选菜谱,规范菜品主料、配料、调料的品类和质量,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于当年5月份出版《浏阳蒸菜制作标准》一书。《标准》所选的100道菜品均是浏阳蒸菜的代表,该书的出版是推进浏阳蒸菜标准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打造体系

扩大浏阳蒸菜品牌效应

如今的浏阳蒸菜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壮大,但在日益变化的时代下,浏阳蒸菜将如何发展?浏阳蒸菜行业还有许多思考。下一步,该市将以打造浏阳蒸菜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浏阳蒸菜产业。

一是完善行业标准,进一步扩大浏阳蒸菜品牌效应。继续深化浏阳蒸菜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融合其他菜系的优点,取长补短,精益求精。进一步挖掘开发研究新式菜品,让更多的蒸菜品种形成特色,走向市场。同时,抓紧完成“浏阳蒸菜” 商标注册工作,推广品牌标志,做好品牌保护工作。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浏阳蒸菜产业化发展。一是坚持龙头带动。着力发展壮大龙头餐饮企业,想方设法,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快浏阳蒸菜产业化步伐。加强蔬菜、肉禽等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原材料规模加工企业,保证原材料安全、优质、充足供应。二是坚持示范引领。继续开展浏阳蒸菜示范店评选活动,加大对示范店的扶持力度,将示范店打造成浏阳蒸菜产业化发展的靓丽名片。三是坚持特色经营。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提质改造天马路两厢餐饮店面,精心打造一条能够充分展示浏阳饮食文化特色的蒸菜美食街。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进一步提高浏阳蒸菜知名度。继续保持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加大对浏阳蒸菜的宣传推介力度。组织蒸菜餐饮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会展、美食比赛和考察活动,在对外交流中展示浏阳蒸菜文化魅力。鼓励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外省市发展餐饮的先进经验,努力创新浏阳蒸菜产业经营模式。充分挖掘浏阳蒸菜文化内涵,加强与上级文化部门协调沟通,力争将浏阳蒸菜技艺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浏阳蒸菜影响力。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浏阳蒸菜发展后劲。继续实行“委托办学、免费参加、政府补贴”的培训模式,加大专业厨师培训力度。增设职业培训学校,增加开班密度,抓紧培养一批适应浏阳蒸菜产业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蒸菜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蒸菜餐饮企业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经营”的传统模式,努力为产业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宣传推介下,凭借浏阳良好的投资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丰富的展会经验和务实的干事氛围,第九届湘菜美食节必将成为充满商机的盛会,成为了解湘菜和浏阳蒸菜发展最前沿的盛会!我们希望,以食为媒,通过举办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搭建各方合作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沟通交流,共谋事业发展。

“湖湘宝地,美丽浏阳”,143万热情好客的浏阳人民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和美食爱好者光临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