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木朱章安周清王佩莉
新衡阳,向西看。
美丽蒸湘,一城山水一城春。
美在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灵山雨母,中华五帝之一的帝喾求雨济苍生之名山。舜帝南巡此山立建帝喾祠,香火绵延,帝喾文化盛千年。
生态雨母,重峦叠翠,绿荫缤纷,衡阳最大的天然氧吧与休闲踏游的后花园。
秀在水。蒸水倒影环抱一城繁华;雨母湖美人碧玉;平湖共长天一色……
时值隆冬,蒸湘大地依然是春天。青葱葳蕤,生机盎然。
扬长借力起大风。蒸湘区委、区政府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提出“四个领先”目标,即以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城市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为主攻方向,把蒸湘区打造成衡阳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山水宜居新城!
砥砺前行,目标即是号角。
春华秋实,数字见证变化。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18.82亿元,同比增长18.94%,财政总量居全市第二、城区第一,财政增速、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居全市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全市第一;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群众赴省、进京上访量同比分别下降65%与75%,为近十年来最好的成绩……
今日蒸湘,蒸蒸日上!
服务业态现代化“西商”吹响集结号
春风又绿蒸水岸,“商业之都”看蒸湘。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蒸湘区按照雁城“南工北旅、东文西商”的总体布局,扬其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在“西城”崛起。
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推进中央商务区、品牌集聚区、特色功能区、雨母山帝喾文化旅游区建设,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妙着一盘棋。建设军恒农贸大市场、中南海吉星农贸商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红星美凯龙购物广场、共创国际广场(商业步行街)、金河湾文化商业广场、晶珠广场、衡阳国贸中心都市综合体,打造城市核心商圈;建设杨柳4S街区二期,打造湘南规模最大的汽车销售街区;突出特色,打造立新餐饮一条街。
杨柳汽车销售街区是湘南最大的集乘用车销售、展示、保养、维修、服务和品牌体验于一体的4S店专业市场,年销售乘用车3万余辆,可解决1万余人就业。一期有奔驰、奥迪、广汽丰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24家国内外汽车品牌4S店入驻;二期有华晨宝马、上海大众、斯巴鲁、北京汽车、广本、捷豹陆虎、沃尔沃等30家4S店陆续入驻;街区2014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西商”绽放花千树。蒸湘区顺应市场新潮流,现代服务业正从传统向现代、从低端向高端、从单纯卖场向集群综合体、总部经济新业态转型。
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等先导产业新业态萌芽生长;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相继落户蒸湘;更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入驻,多层次金融产业、资本市场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对接。
去年12月19日,蒸湘区10余家金融机构和50多家企业“相亲”。实丰物流、中意汽车等10家企业与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现场签订授信协议,融资近3亿元。
中国家居业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项目引领衡阳走向高端商业新时代。该项目位于船山大道与华新大道交会处,占地375亩,建筑85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集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商端商务酒店、现代化写字楼、时尚公寓、高尚社区于一体的高档CBD区域城市综合体,其中10万平方米汇聚500多家国内外精品家居建材品牌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已建成开放,耸起衡阳西城中央商圈新地标。
大项目集聚服务产业群——
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
领导挂帅抓项目,跟踪招商引项目。蒸湘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引擎,拉动蒸湘快速前行。
区委书记周玉梅在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会上强调:全区要做好一张招商地图,发布一批招商项目,包装一批重点项目。通过项目造就更大的投资,创造更多的税收,推动更好的就业,为经济提速提供强大的动力。
区长林喜洋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以引进项目为第一抓手。项目要精,回报要高,重点引进电子商务、大型物流业、文化品牌企业、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实现跨越发展。
精化项目包装,制作《蒸湘投资手册》,有针对性地组织对接和宣传推介,引进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实现招商项目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
2014年,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16个,实际到位外资3246万美元、内资18.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5.25%。
万达商业广场是今年招商洽谈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50亿元。该项目集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总部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文化娱乐城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可安置5000人就业,年创税收过亿元。
共创国际广场(商业步行街)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业态涵盖南国影城、万豪酒店、写字楼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商贸、文化、旅游等集群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与中央商务区。
衡阳中南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是蒸湘区正在洽谈的大型区域性综合农产品商贸物流项目。服务业态包括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特色展示、综合商务;交易品种包括蔬菜、水果、海鲜水产、粮油副食、干货食品、糖酒、滋补品、冻品、肉类、茶叶、衡阳名优特、旅游文化产品等。项目选址在衡西干线呆鹰岭片区,建成后年农副产品供应量将达200万吨,覆盖消费人口700万人,带动5000家经营户进驻。
社会管理网格化一“网”情深共和谐
固本强基,根深叶茂。
社区是党在城市管理执政力的终端,事关政权根基与社会和谐稳定。
蒸湘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村)“网格化”全覆盖,实现“一网揽尽”,将党建、综治、民政、计生、信访、城管、环卫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中,提升管理效能,体现一“网”情深。
网格全覆盖——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社区网格层次原则,全区划分265个基础网格。其中乡镇、街道设立为一级网格6个;村、社区设立为二级网格67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单元楼栋等为基础,划分区域设立三级网格192个,每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
基层干部以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身份融入网格。每个网格管理员当好“五员”:基础信息采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做到串百家门,管百家事,解百家难。
每个“网区”组织街道办事处人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等对辖区的“人、事、地、物、组织”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目前已入库数据156715条。蒸湘区为社区配备了68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社管通”系统可以完成系统功能的操作,实现社区网格员与区指挥中心的实时联动。
服务“零距离”——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化管理不轻视老百姓身边的小事,不拖延老百姓身边的急事,不回避老百姓身边的难事。
立新二社区有11个网格单元,重点开展代访代办、爱心救助、助老扶幼、平安创建、就业创业、居民家政六项特色服务。去年以来,已为50户贫困居民解决米、油、被子等必需生活物资救助。36栋居民唐佑元家不幸失火,财产成灰,网格员及时报告社区,社区争取湖南融达慈善基金会申请列为帮扶对象,共得捐款15万余元,让唐佑元重建家园。
李霞是立新五社区的网格员,她一天要解决3-4个问题。前段,居民反映小区某烧烤摊油烟熏天,十几户居民不敢打开窗子,与其争吵发生纠纷,扬言不搬走就砸摊子,李霞找了五六次烧烤摊主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油烟扰民,最终成功和谐解决这起矛盾纠纷。
“网格化”是“网管灵”。“我们居民楼下水道堵塞,上周跟网格员小王反映后,这周就疏通了,真的蛮快!”太平二社区居民李婶高兴地说。
“路平了,灯亮了,沟通了,治安好了,困难有人帮了。”群众点赞网格化带来家门口的新变化。
社区设施改善。网格化管理全区解决小区道路、公厕、配套设施等问题284处,疏浚下水道1750余条,清理化粪池6980个、雨水井3700个,背街小巷硬化油化25条。
社会稳定和谐。社区协助“扫黑恶、净环境”、“打多”、“打非”、“禁毒”专项行动,侦破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街面、社区见警率提高,群众安全感增强。全区信访平稳可控,群众进京上访量同比下降75%,赴省上访量同比下降65%,为近十年新低。西二环路雨母山乡段在全市率先完成征地拆迁任务,107户拆迁户无一起纠纷和上访。
墙内花开香飘外。蒸湘区社会管理“网格化”的做法在省市推介。去年9月,全省公安局长基层基础和群防体系现场会在蒸湘区召开,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孙建国出席并充分肯定蒸湘区社会网格化管理经验。
荣誉,鞭策!风劲正是扬帆时!
民生关怀常态化缕缕阳光暖心窝
惠民生,得民心。
蒸湘区委、区政府把民生作为第一责任,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让阳光关照民生。
——老有所养。
蒸湘区十分重视养老保障。全区参加养老保险达38652人,完成各项社保基金征缴12442万元,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100%。2014年已发放养老金378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连调”,人均增加养老金165.9元/月。全区农村参保人口、社保卡信息数据人数达2.3万人,采集率达97%,位居全市城区之首。
区社保局为被征地农民参保提供一站式服务。去年11月,在母山乡二塘村及呆鹰岭镇新阳村、中平村现场为505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手续,280名村民在12月领取了退休养老金。
创建“同心社区”,特别关爱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去年以来,走访孤老和困难家庭120余户,捐赠钱物共15万余元。
社会养老适应新常态。区民政部门引导社会民办养老机构。
长湖乡徐家洲社区康乐园老年服务中心为蒸湘区第一家,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餐饮中心、服务床位等,为辖区内及周边老人提供家政、娱乐、心理慰藉及日间照料等服务,为老人营造一个关爱的家。
雨母山乡敬老院现有30个床位,在养五保老人25个。灵山村78岁的五保户厉章菊入住已有6年,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冠心病,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员陆秀银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热心照顾,端屎倒尿、洗衣服,一日三餐喂饭,无微不至,使陆奶奶病情有所好转。
——病有所医。
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140475人,参保覆盖率达98%,其中,农村合作医疗参合53381人,参合率99.94%。
联合街道杨柳村5组村民邓先顺患严重心脏病,在一六九医院住院共花医药费16194元,区“新农合”看他家庭十分困难,作大病救治报销10703元。邓先顺无限感激:“如果没有‘新农合’,这一次我可要见‘阎王’了。”
——住有所居。
古云:食居者民之本。蒸湘区建得广厦庇寒士。启动了23个安置房未建项目、呆鹰岭中小企业园保障房建设和杨柳公租房建设。杏花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动工,火车西站东西山、衡祁路、解放西路21号、西合路廖家湾段等棚改项目已申报为市储备项目。全面完成了3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推进廉租房建设。蒸德家园廉租房项目坐落在雨母山湘桂村,共建廉租房2000套,公租房408套,目前已竣工1830套。2014年新增保障性住房补贴180户。
——学有所教。
重点解决“上学难”。采取企业援建、民办公助、合作办学等形式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教室,破解了大班额,让学生有学堂可上。
2014年,建设二塘小学、愉景新城小学、第三实验小学、衡钢北塘小学;扩建实验小学大立小区分校;愉景新城援建新阳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竣工;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改造薄弱学校16所,包括新建冲水厕所、改造食堂、改造电路、维修围墙和屋面等。全区学校扩容可增加4095个学位。
学校条件改善巩固义务教育。2014年秋全区入学新生增加600人,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710人。全区不仅为354名困难家庭幼儿解决了入托难的问题,还资助每人1000元儿童生活补助费;发放中小学贫困生生活费补助30万元。
6岁的宁丞是衡南县人,跟随来衡打工的父母住在太平小区,去秋开学几天了,还没有报好名,急得哇哇大哭,蒸湘区教文体局得知后出面解决,让宁丞在实验小学太平校区上了学。
——民有所乐。
蒸湘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社区周周乐、广场旬旬演成了百姓大舞台,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的快乐。“欢乐潇湘·幸福蒸湘”融冠·亲城杯广场文艺演出和广场舞大赛,通过街道、乡镇选拔出的12支比赛队伍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市民的眼球,5万多市民观看,欢乐了一座城。《蒸湘就是我的家》节目参加全市“欢乐潇湘·幸福衡阳”全民广场舞决赛勇夺一等奖。
去年国庆期间,特邀衡阳市歌舞团在联合街道意兴社区搭台演出,把欢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推进全域公园化生态宜居一城春
走进蒸湘,绿影婆娑,满目葱茏。城市与绿林相融,街道与绿色相依,青山与绿水相映。
蒸湘区委、区政府形成共识:保护青山绿水,打造“山水宜居新城”,筑梦美丽蒸湘。
改造提质,提升城市形象——
主干道两厢提质建设绿道景观带。投入7000万元对船山西路、衡州大道、蔡伦大道、蒸湘北路共19.13公里4条主干道两厢提质改造。改造8010平方米,种植乔木2217株、花灌木及球类2486株、小苗288500株、草皮1176平方米。改造后道在绿中,人在花中。
衡州大道蒸湘区段建成样板景观带。以西山地段为中心,投入100万元绿化1400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草皮、花卉200多种。特别设计5处3D动漫人文景观,安装防腐木盒,安放石椅石桌,漆刷居住楼外墙5000平方米,令人耳目一新。过往行人与司机点赞该绿道标准最高、观赏最美。
“五小设施”建设提升旧城区品位。开展旧城改造、“五小设施”建设,加大背街小巷破损路面、人行道的维修;推进“全域公园化”,以公共绿地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庭院绿地为面,打造了裕康巷、友谊巷、罗家井、船山西路匝道口等各类精致小花园和绿化亮点40余处,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20余个。控规拆违效果明显,共组织大型集中拆违行动7次,拆除违法建筑97处共4.93万平方米。新建小绿地、小广场、小垃圾中转站、小公厕、小停车场共38处,老城面貌一新。
洪家湾社区新衡化工总厂住宅区是一个破旧区,经过提质改造,油化了院内通道,种树植草,建了健身器材,塑胶羽毛球场,混凝土彩色人行道,休闲石桌石椅,老房外墙穿衣戴帽,变成一个美丽小区。居民盛凤彬得意地说:“以前院内养鸡种菜,粪水横流,垃圾成山,茅草长到2米多高,一个人进去看不到脑壳。搭帮区里和社区进行改造,我们在这里享福了。”
光明行动照亮社区死角——
根据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夜间照明死角问题,深入联合新村社区、衡祁社区、太平三社区、南三角社区、立新一社区、廖家湾社区、风口社区、西站社区等11个社区和黄花村进行现场勘察,共安装路灯57盏,社区光明点亮了居民的心灯。
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名城——
蒸湘区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要求,以“全域公园化”为目标推进道路绿化、社区绿化、村庄绿化,山地绿化,打造生态蒸湘。
以新农村示范片为引领,全面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对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的空地见缝插绿,空地绿化率达80%以上,完成荒山造林400亩、通道绿化20公里、“三边”造林35万株。全区已有灵山、堰头等16个村建成富有特色的美丽村庄。
保水提质。整治蒸水河、杉旭河、柿江河、小Ⅱ型以上水库及骨干山塘等水环境卫生,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雨母山下的灵山村,按照全域公园化要求,累计投入1384.7万元,建设美丽村庄。硬化通组公路,新建自来水厂,绿化村道1.5公里,绿化灵山文化广场11200平方米,建设4个标准化公厕,每组设有垃圾箱,修建了220米的田园观光长廊,建有谭家、徐家两个高标准小区,环境幽雅,路灯通明,乡里人变成了城里人。
扩张提标,打造雨母山绿道——
雨母山位于衡阳市城区西南部,占地约43.8平方公里,蒸湘区将其按照“衡阳市后花园”的目标定位来精心打造。结合省“湘江一号”工程,沿柿江河岸防洪堤,从衡州大道通向雨母山雨母湖修了一条约13公里、全省最长的城市郊野绿道,现已投入450万元拉通了全线路基;油化道路2.8公里;建设观光休闲亭3个;景观桥主体已竣工;三边“整治基本完成”;新中段、二塘段正在进行河堤整形和护坡;“十里花海”计划已完成沿线油菜地整地。在灵山、黄花、竹雅等省级新型农村示范片基础上,再扩张提标,连片带动,形成现代休闲农业特色经济片区,成为雨母山特色景观带。推进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大学城建设,依托现有的地貌特征,将其打造成湖光山色自然成趣的新校园。在衡州大道西延至潭衡西高速匝道口建成占地面积300余亩的森林广场。挖掘帝喾文化内涵,把雨母山建成雁城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蒸水自由奔放,壮志直挂云帆。
善弈者谋势。敢为人先的蒸湘人走进新常态,乘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之势,以提升经济质量、生态质量、民生质量为中心,谱写全面建成小康蒸湘新篇章!
登高雨母山,雁舞万里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