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璐童创
无论怎样经典、伟大的棋局,都是由每颗棋子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相互配合,密切呼应,一步一步完成的。每一颗棋子皆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把一个地方的布局和发展,比作一盘战略棋局,那么这个地方的每一个乡镇、街道,甚至每一个基层单位,都是一颗战略棋子。
长沙步入“湘江时代”,“东提西拓”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作为“东提”的突破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长沙城市格局之变、城乡品质之变、产业结构之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此刻,有一个乡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顶着“长沙东大门”的光环,怀抱“九湾浏水绕东霞”的盛景,被推到了城市发展的最前沿,成为“东提”的主角。这就是长沙县黄兴镇。
黄兴镇——这颗战略棋子,在省会长沙打造“湘江时代”的伟大棋局中,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战略第一步:服从
棋局,都是棋手绘就。“湘江时代”——具有历史意义的划时代棋局,当然由长沙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绘就。
2014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该规划提出,打造“百里滨水走廊”形象展示带,形成城市发展新轴线,引领长沙的发展从“五一路时代”转向“湘江时代”,同时,以“东提西拓”促城市功能、产业、环境的提升与拓展,重点建设长沙东部高铁-空港开放型经济走廊,提升长沙的航空枢纽国际地位。
地处长沙县东南部、被浏阳河三面环抱的黄兴镇,西临高铁长沙南站、东接黄花国际机场,长株高速、三环线、沪昆高铁穿镇而过,长沙首条地铁线的东边终点站和地铁机务段就位于镇内光达村,并将通过轻轨链接继续向东延伸。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架构成黄兴的筋骨血脉,为长沙带来滚滚商流。
自2013年起,长沙县将全县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开启更加科学的发展模式。独占其中“黄兴会展经济区”一区的黄兴镇,承担起提升全县现代流通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艰巨任务,黄兴大道南延线以西、湘府路以北约24.53平方公里的镇域土地全部被划入高铁新城,规划控制、项目招商、开发建设等均由市、县掌控。
如何在新常态下谋求镇域发展?“最重要的是服从。”黄兴镇党委书记唐五一如是回答,“服从与服务”是黄兴镇未来3到5年的发展定位,服从上级安排、服务项目建设,按照长沙的城市发展蓝图,全力推动镇域范围内的各大项目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催化剂”。
长沙火车南站东边,未来长沙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城“长沙会展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建成后将集展览、会议、商务、购物、娱乐和接待等功能于一体,展览面积将比长沙现有3家展馆之和还大一倍多。
长株高速西面,“湖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拔地而起,年底前,素有“长沙菜篮子”之誉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就将整体搬迁至此,中心划分为7大功能区,实现集散、质检、溯源等农产品现代物流的11大功能,将成为中南第一、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现代物流枢纽中心。
磁悬浮轨道已基本铺设完成,其全长18.7公里,西起高铁长沙火车南站东广场北侧,沿劳动路、黄兴大道、机场高速高架,终于黄花国际机场,即将进入调试阶段,最高时速达120公里,明年,市民只需花10分钟,就能从高铁站到达机场。
此外,长沙市家禽市场、敢胜垸污水处理厂、地铁4号线等大小的项目共27个在全镇范围内铺开,银行、学校、商住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跟上步伐。
战略第二步:落实
服从,服务,说来简单,执行起来却面临重重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征地拆迁。”黄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朝钦告诉记者。
拆迁安置工作向来被所有的基层干部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然而,对于处在长沙市“大东城”战略和长沙县会展经济区的黄兴镇来说,拆迁是每年的“必修课”。仅2014年,全镇就拆迁305户,动迁1400余人,占到全县拆迁总量的40%以上。
“基层拆迁工作不一定需要很大的学问,关键在于一个‘实’字。”胡朝钦一语道破秘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落实靠拼劲。黄兴镇的拆迁干部入户走访时,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拆迁户的家庭情况、具体诉求,以做到对自己工作对象的情况了然于心。为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每个周末都在项目一线,每天晚上9点半在拆迁指挥部碰头,总结经验,研究方案,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有干部调侃说:“这样早出晚归,自己家里人都快不认得自己咯。”
落实讲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好‘关系牌’。”拆迁干部们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无论在哪,人们都特别注重感情关系,感情好了,什么话都好说,我们把这个特点运用到征拆工作中来。”
充分挖掘已有关系。2013年11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启动拆迁,半个月过去,却一栋房子都没拆下来,征拆部门紧急开会商量对策。会上,许多干部表示最大的问题在于拆迁户不信任自己,总觉得没有给足政策,侵占了他们的利益。这时有干部提出:“同样一句话,如果从他们信任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是不是比我们说要好呢?”会后,干部们充分挖掘拆迁户的人际关系,找出与他们沾亲带故的镇、村干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请这些人来当“说客”。光达村村民李某,干部们上门不下20次,他无动于衷,还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后请出他的表郎舅打卦岭村书记刘国芝,上门3次便做通了工作;光达村村民周某,干部们多次上门与他讲政策,却“水都泼不进”,后请来与他家关系好的县政协委员章志标,上门一次便使他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就这样,该项目拆迁工作迎来质的飞跃,12月成功拆除五成,2014年春节前全部拆除,并将拆迁安置费发放到位。
没有关系的创造关系。拆迁干部毛伟文在负责打卦岭村的征拆工作时遇上一个大难题,他以前与该村刘家老屋组组长老刘发生过冲突,结下了梁子,关系十分紧张,再次见面,老刘一见他就撇过头去,更别提就拆迁的事进行沟通。“其实我也觉得很尴尬,但老刘是组长,在当地影响很大,他的态度决定着整个征拆工作的走向,我必须化解与他之间的矛盾,取得他的好感和信任。”毛伟文主动与刘发短信、通电话,每次都碰一鼻子灰,他没有放弃,从各个渠道了解老刘的家庭、习惯、兴趣,听说老刘的儿子娶媳妇,虽然没有收到邀请,仍然厚着脸皮去喝喜酒、送礼金;得知老刘要进行猪栏改造,便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将猪栏改造成合格厂房;了解老刘喜欢吃宵夜,便经常下了班邀请刘去吃宵夜、喝啤酒,之后再赶回相距20多公里的星沙家里……时间长了,老刘心里的那块坚冰逐渐融化。一次毛伟文到村里做青苗调查,老刘看着他头戴草帽、卷着裤腿、鞋子沾满泥土的样子,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不像个干部,像个农民咧!”并主动带领他走村串户做调查。毛伟文心里乐开了花:“老刘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疙瘩!”之后,在老刘的帮助下,他成功做通了该组18户村民的工作。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钉子”精神,磁悬浮项目用40天完成了光达村、太平村、荣河村3个村99户村民、18户商业门面、一个村委会、一所小学的拆迁任务,腾地400多亩;敢胜垸污水处理厂项目仅用6天顺利完成高塘村、荣河村2个村50户拆迁任务,腾地380亩……黄兴镇的干部们一次次刷新了“黄兴速度”。
战略第三步:探索
在征拆工作中,基层的情况十分复杂,干部们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难题,却无现规可循、无先例可考,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黄兴镇开通“美丽黄兴”、“平安黄兴”等微信公众号,将镇域规划、项目建设、征拆政策等内容直接推送到全镇群众的手机上,政策法规、工作进展公开透明,更容易取得群众支持。该镇不定期组织拆迁群众举办文艺晚会、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将征拆宣传巧妙融合进小品、花鼓戏、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起到了春风化雨般的宣传效果,征拆政策妇孺皆知。
二是创新安置服务方式。“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有医保和养老保险,但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和城市共同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必须要实现就业和创业。”唐五一介绍,为了给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他们的素质,强化他们的社会保障,黄兴镇于2013年5月成立了拆迁安置服务中心,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拆迁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为生,现在虽然有钱了,却没有了土地,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没想过自己会一夜“暴富”的打卦岭村农民章凯,在领到近百万元的拆迁安置费后,盯着存折上的“巨额”数字发呆,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为了帮助和他一样迷茫的失地农民,拆迁安置服务中心请来专业培训师,免费为村民开展物业管理员、保洁员、月嫂、焊工、水电等技能培训,吸引了数百人参加,经培训的农民基本都能掌握技能,达到上岗的水平。
有了就业技能,还得有就业渠道。拆迁安置服务中心多次组织镇内企业举办拆迁安置居民专场招聘会,并搜集全县的企业招聘信息传达给村民,若有大型招聘会,便派大巴统一接送村民参加。经中心牵线搭桥,今年已有400多名村民成功就业。同时,中心还大力扶持拆迁村民创业、引导村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大利鞋业”等村民自开的小店、光达城建有限公司等村组控股公司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民们纷纷表示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黄兴人用智慧和执行力将这片土地经营成一块肥沃的土壤,梦想的种子一经播撒,便落地生花、硕果满枝。可以看见,一座具有一流品位、精美品质的高铁新城正在长沙东部崛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兴镇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