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邓 明 白培生 李秉钧 刘小林 曹雄清 曹 航
汝城是个崇山峻岭之地,出入公路大多绕着山腰而行,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把交通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脱贫致富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通过抢抓机遇,争取了厦蓉、湘深两条高速公路途经境内,纵横交叉全县19个乡镇(该县总共23个乡镇),拥有7个出入口。
通过“交通建设大会战”和城乡“路路通、村村通”工程,实现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达率100%的目标,一举改写了全县交通版图落后单一的格局。
汝城这个昔日交通“死角”, 正日渐成为湘粤赣省际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交通历史也正由“山路十八弯”,朝着“高速十字撑”时代迈进。
连粤接赣 高速飞架变“通衢”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接江西崇义县,南连广东仁化县、乐昌市,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华夏农耕文化、理学思想发源地,是香火龙和古祠堂之乡,是湘南起义策源地、朱范谈判合作地,也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重点林区县。
境内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处处春”,以山奇、谷幽、林深、竹秀、水美、石绝著称于世。“华南第一泉”汝城温泉以其“水温高、流量大、水质好、分布广”远近闻名,南国天山草原、黄石冰川遗迹、濂溪书院、香火龙、古祠堂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闻名遐迩。
汝城资源和物产丰富,以钨、铁为主的矿产资源在全国有名;县内文明、盈洞、岭秀等乡镇的小水果品优质好,田庄蔬菜、盈洞金银花、三星旱塘硒山茶、马桥花豆等“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的特色农业产业远近闻名……
然而,南岭叠嶂沟谷深,大山深处路难行。汝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使这些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一时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了山区人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为破解交通难题,他们争取了厦蓉高速、湘深高速 “十”字穿境而过,使汝城南下广州深圳、北上长沙、东至厦门、西至桂林,均可一日往返。使该县打造湘粤赣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形成,其交通状况迅速从落后一跃变为三省“通衢”。
同时,为了使各乡镇及旅游景点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连接更快捷,该县还投资2亿余元,实施了106国道扩改建、三江口至九龙、延寿至铁丝坪旅游公路和省际公路建设,提速县内交通主干道。
交通区位优势的日渐凸显,为汝城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几年,该县承接沿海发达城市产业转移投资,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使该县跻身为西部开发重点县、中部崛起县和全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基地县。
城乡畅达 山道弯弯见坦途
汝城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境内山高路陡,沟壑纵横,旧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由于地形险要,曾有“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形容。
因此,修通乡村公路,方便百姓出行,成了汝城人民多年的梦想和期盼。
“只要人心齐,天堑变通途!”近年来,他们结合高速公路建设这一契机,提出了城乡公路畅达率100%的奋斗目标,在全县上下掀起了“交通建设大会战”的热潮。
根据会战的部署和安排,该县共启动城乡交通建设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4亿元,全面畅达全县23个乡镇和300多个行政村。
为多方筹集资金,他们通过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通乡通村公路的历史性机遇,争取上级投资2亿余元。同时,采取“县财政安排一点、乡镇筹一点、扶贫代赈挤一点、县内各单位支持一点、招待费中提取一点、动员社会投入一点”的办法,共筹集配套资金1亿余元,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到位。
在推进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汝城成立专门指挥部,设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做到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及时排查处置相关矛盾纠纷隐患,加速项目建设,成为全省公路建设施工环境最优的县(市)之一。
他们还深入开展交通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实施“5+2”、“白+黑”、“晴+雨”的工作方式,抢抓工程进度,并采取工程建设进度倒计时制,倒逼项目提速建设。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通乡水泥(油)路15条2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油)路的目标;完成通村公路通畅项目300多个,有196个村建成水泥(油)路,全县公路总长近2000公里,通达率为100%,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网络,村道为分支的公路体系。
城乡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农村公路建成及改造后,激活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使每年流通的农、矿产品等物资增加2000多万吨,给广大农民带来了2个多亿的收入。
一城四镇 夯实交通奏凯歌
高速公路的全境贯通,让汝城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如何找准定位,借势发力,在汝城上下激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经过一场空前的发展大讨论和思想大解放后,建设“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成了全县的共识。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他们确立了以县城为中心城,热水镇、大坪镇、文明乡、暖水镇为卫星镇的“一城四镇”城镇发展蓝图。而如何把“一城四镇”连为一体,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则成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首场攻坚战。
该县县长廖桂生自信地告诉我们,县城的修编规划,确立了以汝城大道、环城东路、环城西路为“纵线”,以神农路、储能路、新建东路、厦蓉高速连接线、岳汝高速连接线为“横线”的 “三纵五横”城市交通建设架构,全面拉开了县城发展建设的新框架。
为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该县以BT、BOT等模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了太平洋建设集团、方大集团纷纷落户发展,吸纳各类城市交通设施投资7亿元,解决了项目资金的“瓶颈”问题。
今年6月份,通过引进湖南高岭建设集团投资2.8亿元,汝城启动了总长3.3公里、宽60米的长湖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县城与湘深高速的对接,还带动了周边3000亩土地的高效开发。
目前,汝城已实施城市道路建设项目1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拉开了城市骨架,撑起了县城改扩建的新蓝图。
“我们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要把交通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压赶超,努力实现在湘粤赣三省边际区域率先崛起!”在今年6月召开的汝城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该县县委书记李五一的讲话振奋人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