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命之树长青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周拥军 徐亚平

生命之重,重于泰山!而一旦与诸如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等令世人为之颤栗的名词邂逅,生命之光就将暗淡、失色……

关爱特困家庭、挽救生命,还失色的生命以青翠!2009年,岳阳市委、市政府毅然决然设立了岳阳市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截至2011年2月底,该基金救助特困大病患者238人次,人均救助1.2万元,最高救助额度达6万元。

3月10日,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易炼红、盛荣华、赖社光、严华等市领导的陪同下,赴岳阳市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基金会调研。了解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后,梅克保动情地说:“一个特困家庭中一旦有人患大病就很难支撑,大病救助帮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

挑战: 沉甸甸的课题

“春天到了,外面的那些小天使们,脱掉冬装,在灿烂的阳光下无拘无束地玩耍。而我的女儿依然紧紧地裹在厚厚的冬衣里,关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她跟我说:‘妈妈,你要送我上幼儿园啊!’泪水浸湿了我的双眼。望着天真、无助的女儿束手无策……”

2009年3月28日,白血病患者喻莉的妈妈含泪致信市委书记易炼红。为了给4岁的喻莉治病,她家已变卖了住房和耕牛,还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债务,但离痊愈还遥遥无期……

3月30日,易炼红批示,请岳阳楼区委和民政部门给予救助!他还捐了款。像这样的来信,易炼红每年都会收到好几封。

2008年8月10日,岳阳市市长黄兰香在一家几人同患大病的患者求助信上批示:“像这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家庭,我们要像关心汶川地震灾区的兄弟姐妹一样及时帮助他们!”

这一封封来信,反映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怎样保障特困家庭大病患者“病有所医”。 2009年4月上旬,岳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赖社光作了一次针对特困家庭大病患者的民情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城市医疗救助主要对象的低保人员,仅市中心城区就有2.85万户、5.1万人。其中,每年患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白血病、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对象有300多人,每人就医治疗费用一般在20万元以上。

早在2008年,岳阳市就全面完善了医疗救助体系;但报销医疗费用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大部分特困家庭大病患者在巨额医疗费面前仍望而却步,很多病人只能听凭病痛折磨。无疑,“病倒一个,拖垮一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行救助机制之外,还能采取什么方式对特困家庭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助成了市领导心中沉甸甸的课题。

应战: 暖烘烘的决策

2009年4月12日,岳阳市市委书记易炼红深思熟虑地提出了建立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的设想。同日,他召集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说:“建立这一特殊基金的目的,是要在现行社会保障机制的框架之外,再设立一条快捷、有效的针对低生活水平大病患者的慈善保障线,让特困家庭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他的建议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强烈共鸣。会议决定: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赖社光负责协调基金建设,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负责筹建基金,组织部、工会、财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岳阳楼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作为发起单位分别负责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原始基金。

同日,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慈善总会会长陈志刚,副市长陈四海,市民政局局长刘树平召集民政局和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紧急会商落实市委决议。责成民政局副局长黄鸣组织精干调研班子开展调研,在短短的一周内拿出了基金会章程和资金管理办法草案,建立了管理和运行机制。基金章程明确:对大病患者分别实施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和康复救助;最低标准为3000元,最高为6万元。

4月下旬,市慈善总会召开特别理事会议,选举产生了基金会组织机构,正式通过了基金章程及资金管理办法,并声明从7月1日起受理患者求助申请。由基金会协调卫生、医保及民政部门建立联合办事机制,15个工作日内办结申请事项。

一封封来信,引发了市委书记、市长的高度关注,促成了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决策,让特困大病患者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善战: 滚烫烫的情义

2009年4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慈善事业因之陷入困境。而岳阳却汇集并传递着特别的爱,催生着慈善的新芽冲破冻土,释放出强大的力量……

4月28日,岳阳慈善大会暨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时任省领导王克英,市领导易炼红、赖社光、郭振斌、陈志刚、刘衍华、张振彬现场为基金捐款;因工作原因未出席会议的黄兰香、盛荣华、李湘岳、白尊贤、陈四海等市领导委托工作人员捐款。长炼、巴陵公司、华能、岳阳纸业、岳阳移动、市烟草局、电业局等中央、省直单位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慷慨义捐。

基金发起单位、市直各战线和民营企业家及新当选的岳阳慈善奖获得者踊跃举牌,承诺捐款。会议现场募集善款1800万元。会场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与会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岳阳人。

爱如春潮情如花。社会各界获知基金设立后,纷纷致电市慈善总会了解详情,咨询捐赠途径。5月5日,一位穿着朴素的慈祥的老妈妈走进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关切地询问她有什么困难,她却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抖出一大把现金。老人拒绝留名:“这1.6万元我存了3年了,现在给那些要钱用的病人吧!”5月7日, 4名退休老人先后来到慈善总会,为基金捐款8000元;5月14日,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亲手制作了精美的工艺品,集体上街义卖 3个小时,筹集善款近3万元;5月20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市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向基金会献爱心。短短几个月,全市募集特殊党费100万元……

向基金捐款,关爱特困大病患者形成了热潮。

决战: 硬铮铮的意志

7月1日,基金会正式启动救助。老党员刘小桂等3名特困大病患者成为首批救助对象。身患绝症、家徒四壁的刘小桂在医生的护理下,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

为妥善管理好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基金的原始基金,12月25日,市长黄兰香签发岳府阅[2009]150号会议纪要,明确大病基金本金委托市城建投管理;在2009年预算200万元的基础上,再每年预算200万元进入慈善基金,为基金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支持基金建设,原省政协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王克英,省民政厅厅长余长明多次专程赴岳指导,并以省慈善总会名义向基金注资80万元。

从基金运行一年来的情况看,基金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基金总量不足、覆盖面不宽,离满足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市民政局局长刘树平坦诚的汇报引起了市领导的深思。

“基金创立的宗旨,就是要为无助者送去关爱,给病者、弱者以希望。”易炼红动情地说,“要把做好基金会的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大事来抓,要大力扩充基金,力争3年内基金总量突破5000万元;要逐步将救助范围延伸至全市范围;市直各单位、社会各界要全力支持基金建设;各县(市)相应做好此项工作,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2010年4月7日,市委召开中央、省驻岳单位和市直战线负责人会议,通报基金运行情况,传达易炼红关于扩充基金的意见。与会人员一致响应,当场表态尽职尽责地配合基金会做好各项工作。

新的一轮大范围的慈善募捐活动拉开了序幕。截至2011年 2月末,基金本金突破3300万元,再次创造了岳阳慈善募捐史上的奇迹。从此,基金真正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2011年3月16日,岳阳市委、市政府再次召集专题会议,动员社会各界为特困家庭大病患者再献爱心,计划年内将大病救助基金原始基金扩充到5000万元,救助范围覆盖6个市辖行政区。

爱心如潮奔涌,善举感动岳阳,大病救助这艘文明之舟,以它强劲的动力冲开层层波浪,驶入为民谋福祉的航道。

胜战: 青翠翠的生命

“也许生活无法永远辉煌,但在生命滑过的瞬间,我却要留下靓丽。”2009年12月27日,两次得到基金会救助的毛致恒用颤抖的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位命运多舛的青年从未放弃与病魔的抗争,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人们。

带着对特困患者的牵念,2010年4月1日,市委书记易炼红,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赖社光再次赴特困患者家中走访、调研。在尿毒症患者余震杰家,余震杰的母亲冯南津在感谢市领导长期关心的同时,也讲述了一家人协力同心和大病斗争的难忘经历。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作了明确的分工,冯南津专职看护儿子,抽空到有关单位做一点保洁工作;爱人余普香长年在外打工,保障全家的基本生活;儿子则全心养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听到易炼红对全家的鼓励,余普香激动地翻出红色的献血证说:“为了感谢市领导、感谢慈善总会对儿子的关爱,我们只有尽可能地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这种爱的传递,让在场的同志感动不已。

在喻莉家,小喻莉高兴地为客人们唱起了刚学会的儿歌。小朋友去年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连续做了几次化疗,病情已基本稳定,一家人充满了信心。

与尿毒症整整斗争6年之久的陈平,欣喜地告诉基金会:经市一医院三次检查,他的身体各项体征都达到了正常人的标准。这意味着他终于战胜病魔,摆脱了困境。这是对基金会工作人员最大的安慰。

生命可贵,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与生命抗争不息的勇者尤能得到人们的敬重。

愿生命之树长青!

(标题书法 徐亚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