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子珩 文热心 曾衡林
“唐群英有许多头衔,辛亥革命元老、女教育家、女报人、女诗人,但首先是妇女解放的先驱。”唐存正——唐群英的孙子在研究自己的奶奶近20年后得出如此结论。
不错!20世纪70年代末,在第一次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上,时为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特别提到唐群英,说她是“女界英雄”,“很知名”,期望后人永远不要忘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尊她为“一代女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顾秀莲和彭珮云也先后为唐群英纪念地题词。新中国将她列入“中华百年女杰”,位列第四。
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唐群英发起的女子参政运动,在时间上排在第十二位,比日本早了10年;她在参议院为女子争取参政权,得到了万国女子参政会的称颂,赞为“在东方作第一声惊人之鸣!”
唐群英“男女平权”的追求虽然屡受挫折,却得到中共领袖毛泽东的赞赏。
唐群英这个革命者身上带着湘女的“辣味”,追求女性权利时常出“奇举”,她的“传奇”让人们感叹不已,但“曲”并不在唐群英。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唐群英的女权意识,萌发在童年,4岁时,她就反抗缠脚。尽管这次反抗失败了,但她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妇女解放的种子。
唐家是衡山县的望族,其父唐星照官为从一品。1891年,唐群英在父亲去世后遵从母命,嫁给湘乡荷叶塘(今双峰县)曾国藩的一位堂弟。可短短几年,孩子夭折了,丈夫也病逝了。按照当时的封建传统和曾家的族规,她要在婆家守节,才不失为“名门闺秀”,但唐群英冲破这一封建桎梏,毅然“大归”,定居于老家。
在丈夫家的日子里,她结识了秋瑾。原来,秋瑾的婆家和曾家有近亲,秋瑾嫁到湘乡荷叶塘的王家以后,与唐群英毗邻而居,亲戚加邻居,两人来往自然非常密切。1904年春,秋瑾在北京冲破阻力,赴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唐群英在湖南得到消息后,也奔赴东瀛。
到日本后,她加入了黄兴领导的华兴会。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与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唐群英作为“两会”中唯一女性,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
1907年12月,唐群英在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毕业。在毕业仪式上,她撰文致词,慨然写道:“然女师女范,昭然于史册者,若班氏木兰伏女辈,当时轻视女学,犹能独往独来,卓绝古今,使有以提励之,则其造诣又当何如也?无如积聩不振,女权陵夷,学识幽闭,遂成斯世困屯之形。溯国运盛衰之际,又岂非我辈担负女教责任之时耶?”充分表达了振兴中国女学的决心。
回国以后,她先后参与了同盟会一系列武装起义活动。武昌起义成功后,她在上海成立女子北伐队、女子后援会、北伐军救济队,到各省募集军资、义捐钱粮,奔赴各地战场、抢救医护受伤士兵。她身挎双枪,跃马于炮火纷飞之中。她配合谭人凤的招讨军为攻克南京立下了战功。“烽烟看四起,投袂自题兵”,这就是辛亥革命中唐群英的形象。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接见唐群英,赞誉她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授予她“二等嘉禾勋章”。
为争“男女平等”大闹参议院
然而,“皇帝被推翻了,大男子汉主义依旧”。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却没有女子参政的规定,比起同盟会政纲中“男女平权”后退了一大步。
取消“男女平权”,这让唐群英不能容忍,她要发动全国有觉悟的女性争取这个权利。1912年2月16日,唐群英主持起草《女子参政同盟简章草案》。2月20日,唐群英等发动全国5个妇女团体,在南京联合组建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目的是“要求中央政府还女子参政权”。与会200余人,通过了唐群英等起草的11条政纲,如:实行男女权力平等、实行普及女子教育、实行一夫一妇制度、提倡女子实业、实行强迫放脚等。当时,唐群英还亲自设计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会员徽章”。2月26日,她向参议院递交《女界代表唐群英等上参议院书》。
可是,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还是不提“男女平等”,女界大哗。为此,唐群英拜访孙中山,面陈由她领衔的《女子参政同盟会上孙中山书》,要求在《临时约法》中增加“男女平权”的内容,“以昭平允。”
3月19日,唐群英与张汉英、沈佩贞等20余人,闯入临时参议院议场,要求对妇女参政权进行审议。议长林森以“事体重大,应候国会成立再行解决”为辞,予以推诿,引起女界愤懑。
3月20日上午,唐群英等再次拜访孙中山,请求临时大总统向参议院提议在《临时约法》中增加“男女平权”的内容。孙婉言相劝,要其“坚忍耐劳而再三,将来或能达此目的”。事后,唐群英按照孙中山嘱咐,会同蔡慧、张汉英、王昌国等分头规劝女界代表:“列席旁听,务必冷静沉着,切莫为无意识之暴举。”随后,唐群英带领20余人列队到参议院求见林森议长,要求列席旁听,竟然遭到拒绝。唐群英等非常气愤,这时沈明范等冲出队伍,砸碎议院玻璃窗,其间有一警卫向前阻止,被诸女子推倒在地,大家一拥而入。坐定后不久,唐群英与张汉英因事离场。有些议员出言不逊,说:“女子无国家思想,无政治能力,与此政事,会误国机”等等,王昌国忍不住说了一句“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不分男女,都应平等,女子参政,天经地义”……顿时,会场气氛紧张,有的议员甚至说:“女人懂什么?生儿育女,管好家务才是正事”……沈佩贞气愤地说:“在前线打仗,冲锋陷阵的有我们女子,在后方搞宣传、搞救护的有我们女子,女子哪点不行?你们这些议员大人,有的晚上打麻将,白天开会打瞌睡,发言打官腔,又有什么治国安邦的高见?却对女子说三道四……我才不信你们这套呢!”
会场拍桌打椅乱作一团,会议不欢而散。
“为二万万女同胞出气”耳光搧向宋教仁
“南北和议”后,全国政权落入北洋集团首领袁世凯之手。
7月16日,同盟会召开会议,商量与统一共和党等举行合并成立国民党事宜,目的是“夺取国会选举的胜利,使同盟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获得组阁的权利,以责任内阁制衡总统权力”。而此时唐群英获悉,国民党的党章草案中已没有原同盟会章程中“男女平权”这一条,便与一群女会员冲进会场,质问主持改组事宜的宋教仁:“何以擅将党纲中男女平权一条删除?”宋教仁面红耳赤,尴尬无词。
8月13日,唐群英与沈佩贞、王昌国等参加同盟会本部会议,投票选举成立国民党的筹备委员会。唐群英声明,如果去掉“男女平权”就“反对与他党合并”。王昌国大哭大骂,说宋“太看女子不起,今日特为二万万女同胞出气”,便动手打宋教仁。一般男会员垂头丧气,无敢争辩。后由张继婉言劝解并许以“从长计议”,始稍平静。
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发现党纲中仍未恢复“男女平权”条文,全体女会员群情激愤,提出强烈抗议。唐群英在众多女会员簇拥之下,走上主席台质问宋教仁,并指出,删除男女平权这一条,“实为蔑视女界,亦即丧失同盟会旧有之精神,因而要求向女界道歉,并于党纲中加入男女平权内容”。宋仍沉默不语。盛怒之下,唐群英给宋教仁一记耳光,林森出面调停,未待开口,也挨了一下。会场骚乱,女会员愤然离场。
8月27日,唐群英与沈佩贞谒见孙中山,面陈专函,请求对“力争男女平权”的斗争继续给予支持。9月2日,接到孙中山当日派人送来的复函。
9月4日,她发表《女子参政同盟会代表唐群英宣言书》。9月5日,分别拜见宋教仁、林森,相互交换意见,唐群英主动检讨8月25日失礼之举。宋教仁、林森都讲明各有为难之处,对未及时与女界通报情况而引起误解表示歉意,对“一记耳光”表示谅解。
其实,唐、宋、张的私交很好,唐“出手”只是为女性“争公权”。以宋教仁的能言善辩,断不至于无法回答唐群英的质问,不是“不答”而是“不能答”。“男女平权”这一条受到了其他政党的反对,如果“霸蛮”写入,就会导致分歧,使联合落空,这对于一心要赢得选举胜利的宋教仁来说,比挨一记耳光更难受。
“迂回前行”
——十所学校、五份报刊
正面受阻,唐群英只能“迂回前行”。
在女子参政运动“进”还是“退”的关键时刻,作为领袖的孙中山及时给予指导。1912年9月2日,孙中山致函唐群英等,信中不无难处地说:“党纲删去男女平权之条,乃多数男人之公意,非少数可能挽回。君等专一、二理事人为难,无益也”,接着,给她们出主意:“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未知诸君以为然否。”
孙中山的来信,对唐群英的启发很大。从此,她改变了原来的“激烈的手段”,转而致力于女子教育。起初,她在北京创办了“中央女子学校”。1913年,她回到湖南,在长沙创办了“女子美术学校”、“自强职业女校”和“复陶女校”。1926年6月,北伐军进入湖南。唐群英回到家乡衡山,在白果红茶亭办起了“岳北女子职业学校”。她一生中,办过10所学校,将自己在唐家得到的那份家产全部投入其中,以致到了晚年一贫如洗,生活无着。
唐群英一生办过4种报纸、改造过一张报纸。在日本期间,她曾创办《留日女学生会》杂志宣传革命,后又相继创办《女子白话旬报》、《亚东丛报》,主持复刊《神州女报》。1913年创办了湖南第一张妇女报《女权日报》。
“天下兴亡,人皆有责”
——知音毛泽东
唐群英追求“男女平权”,在同盟会、国民党的男性面前屡受挫折,然而却在共产党人中觅到了“知音”。
1927年1月上旬,在长沙办学的唐群英回到衡山老家度寒假。恰好,身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候补执行委员的毛泽东到湖南“巡视党务”,其实是受中共中央派遣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也来到衡山县白果铺。
毛泽东在考察中,得悉了这里妇女闹祠堂的事,还知道了这些妇女主要是衡山女校学生,而这些妇女之所以胆子这样大是因为她们的校长是个女权主义者——辛亥革命元老唐群英,并知道了唐群英对当地妇女运动出过许多主意。毛泽东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决定到县城拜访唐群英。
毛泽东与唐群英在衡山女校见面了。当她们谈到妇女运动时,毛泽东说:“国父遗嘱讲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革命成功,没有妇女这半边天的努力,那也是成不了的。”
唐群英接着说:“所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提法不全面。天下兴亡,人皆有责。没有妇女参加的革命,断难成功。我们女子在革命中也责无旁贷啊!” 毛泽东认为,“天下兴亡,人皆有责”这个提法,将人类天职提到一个平衡、恰当的新角度来认识,是突破,是真知灼见,认为这必将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当唐群英表示谦虚的时候,衡山地委书记向钧乘机插话说:“趁群英女士来县的机会,讲习所举办的干训班请唐校长上一堂课,讲男女平等的问题。”
22日上午,唐群英在县农协委员长兼农运讲习所所长刘爱农的陪同下,来县农讲所演讲。
唐演讲完毕后,毛泽东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认为,唐群英的演讲深入浅出,讲的不仅是男妇平等、平权问题,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毛泽东此次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对衡山白果妇女的觉悟程度和斗争精神的印象很深。后来,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把这写上了重重一笔:“衡山白果地方的女子们,结队拥入祠堂,一屁股坐下便吃酒,族尊老爷们只好听他们的便。”
唐群英后来对人说:“毛泽东豁达大度,气宇不凡,很有办大事的气派。中国多出几个这样的人物,一定大有希望。”不久,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得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唐群英在忧愤中看到了希望,特地把她最得意的学生彭月梅夫妇送到毛泽东身边。
“一代女魂”身后事
1931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国土,东北沦陷,国难深重,唐群英忧愤成疾,重病缠身,深感自己有心难报国,便毅然离开南京,回到故园,栖居在“三吉堂”,终日整理自己的诗稿文章。
1937年夏,诗稿未成,65岁的唐群英溘然长逝。
(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