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有经济起大厦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06月23日 星期四

  红色档案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6月26日至7月6日;

出席代表:596人;

报告:《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向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周小舟)。

 红色寻访

本报记者 熊远帆

1956年6月26日,湖南省老政协礼堂大门口,一名20岁的女青年被一名解放军战士拦了下来:“同志,你进去干什么?”

“我,我来开会。”女青年有些紧张的回答却让周围的许多人为之惊讶:“哟,还有这么年轻的代表啊!”

随后女青年出示了自己的代表证,上面写着“刘玉娥”,来自湘潭纺织印染厂。这位女青年参加的是中共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她是那一次会议上最年轻的代表。

如同当时这位还有些青涩的女青年一般,从战火和压迫中新生不久的湖南迎来了中共第一次省党代会。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即便是在距今55年的1956年,如果要说起湖南党的组织,也已历史长久。1921年8月,参加完中共一大的毛泽东返回长沙。2个月后,在长沙城外协操坪的一个小丛林里,毛泽东、何叔衡主持建立了中共的第一个省级支部。毛泽东传达了党的一大精神,宣布成立中共湖南省支部(中共湖南省委的前身)。毛泽东任湖南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任支部领导成员。对此,毛泽东后来回忆:“那年10月,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支部在湖南组织起来,我是委员之一,接着其他省、市也建立了党组织。”

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说:“数十年来,党领导湖南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许多先烈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在会议开始前,周小舟建议全体起立,为光荣牺牲的烈士们默哀。

然而,刀光剑影的年代已经过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过程。湖南解放以后的7年,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各种社会改革,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省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由3.3%发展到80%,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全省私营工商业共14万多户,从业人员21万多人,城镇手工业者22万多人,基本上纳入了公私合营企业和合作组织。

到1956年,湖南全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按照“阶段论”,湖南人民正准备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一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强力的党组织领导。从湖南解放到1956年的7年间,湖南召开了7次党员代表会议。然而,因为条件的不具备,一直没有召开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八大召开在即,周小舟认为中共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当其时:“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在各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将要提前和超额完成。一年以来,国际局势有了进一步的缓和。我们这次大会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召开的。”

工作问题研究细到了镇上的小小饭铺

破旧立新,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破,新的生产关系尚未稳固。历史的进程也在新与旧的拉锯中曲折前进。

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的探索,自然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诚如周小舟在这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坦诚:“我们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缺点。”

当时在江华县,砍了的木头无人去运,任凭其雨淋日晒。茶叶大县安化的农业社为了集中劳力发展双季稻,不去摘茶叶,让茶叶老在树上,白白浪费。这是因为在农业社建设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为完成上面的指标只集中搞农业,而将其他原本优势的经营项目白白废弃的现象。

在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在这次党代会中都得到了关注。“有些行业由于过分集中,原有的供销关系割裂了,本来能够便民利民的现在反而不能便民利民了。”

在剖析问题的时候,省委领导甚至注意到了,长沙县的黄花原来有7个饭铺,因为刻板地要求集中做大,合并为2个,结果造成吃饭排队,耽误来往旅客的时间。

有些行业因为小商品卖钱额低,占用劳力多,不愿经营,有些行业原来的货源关系打断了,造成了有些小商品的减少。部分小商店和摊贩,在参加合营、合作以后,由于原来的副业收入减少,或者由于辅助劳动力不能得到利用,收入较前降低,生活上有困难。

对于湖南这个农业大省,省委领导也承认工业基础薄弱,在工业生产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情况不好。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中,全省86个较大企业,有43%的单位没有完成计划;有些企业只是追求多和快,忽视好和省,不能全面贯彻执行又好、又快、又多、又省的方针,以致使产品质量下降,事故增多,成本没有降低。

这些问题,省委着力解决,推动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勾画出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

多年以后,刘玉娥仍然记得国家三年困难期间生活的艰苦,一个月21斤的粮食定额,难得吃饱。“那个时候,工业、特别是现代工业是强国富民之路,而我们大力发展农业则实在是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

所以,农业仍然是此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在党代会报告中一半以上的内容都围绕农业展开。

在农业合作社大量建成后,农业面临着的是合作社高级化的问题。

周小舟指出,“1956年能不能顺利实现高级形式的合作化,主要是看农民愿不愿意,而农民愿不愿意,又决定于现有农业合作社是不是增加了生产,社员是不是增加了收入。”

这是一个朴实的验证法,农民如果能吃到甜头,得到实惠就会跟着政策走。因此,准备高级形式合作社的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要集中力量,搞好以稻谷为主的粮食生产,同时组织劳动力、资金,因地制宜,挖掘生产潜力,继续开展多种经营,争取增产增收。

周小舟强调:“把合作社完全建立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对暂时还不愿加入高级社的农民,绝不许强迫加入。”

会上,还讨论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湖南农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纲要确定,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是: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土地,在发展以稻谷为中心的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

提出的量化的指标是;到196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3.5亿斤,棉花110万担,生猪2000万头,油菜350万担。

在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充分利用本省资源发展轻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基本建设,尤其要注意发展乡村交通邮电事业。商业要根据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加以改造,农村商业网要延伸到乡和农业社。文教、科技、卫生事业也必须有相应发展。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夏远生这样评价:这个纲要大致勾画出了全省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

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为群众服务

到1956年,湖南省党员人数已由1949年的23,000多人,增加到282,000多人,建立了18,000多个支部。

在肯定了党组织建设成就的同时,周小舟也没有避讳问题的存在,他说:“我们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为群众服务的。但是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却不能经常地关心群众利益。例如某些工矿企业不注意工人福利,过多地加班加点,忽视安全,对工人住房、食堂关心不够;有些机关不关心广大干部的生活福利;有不少工作不仅不能便民利民,而且使得群众很麻烦,很不方便,连腊肉、电影票也有强迫推销的现象。” 

湖南省委领导认为,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中,不仅要完成数量,尤其要保证质量。

在干部工作方面,要继续大胆地、正确地挑选培养新生力量,加强对干部的考察了解,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更加充实各方面的领导力量。

在思想工作方面,必须对干部认真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加强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教育党员和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调查研究。

为了适应新情况,必须调整组织机构,减少层次,把领导向下延伸一步,使领导机关更加接近实际,接近群众,克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现象;并且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改进领导方法,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明确地抓工作重点,又要围绕中心推动各方面工作,深入重点,发现和创造典型经验,推动和指导一般,经常派人下去巡视检查,使党的决议能够切实地、正确地贯彻执行。

1956年7月10日出版的《新湖南报》发表社论指出:“这次大会总结了最近一年的工作,讨论了当前各项工作,明确了我省今后总的任务,并且为完成这个任务而确定了许多措施。这就使全体党员、全体干部、全省人民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因而积极行动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和建设事业继续胜利前进的重要环节。”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南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果。会议围绕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的原则和方针,对于夺取全省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胜利,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会议选举了新的省委,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工作,从而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描绘着三湘四水的强省之梦。”夏远生说。

 班子名录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1956.7-1960.3)

第一书记为周小舟(1959年9月免)、张平化(1959年9月任),书记为周里、周惠、谭余保、徐启文、胡继宗、李瑞山、华国锋(1959年9月任)、于明涛(1959年9月任),常委为周小舟、周里、周惠、谭余保、徐启文、胡继宗、李瑞山、于明涛、晏福生、唐麟、章伯森、张孟旭、万达、罗其南、秦雨屏(1957年12月任)、张平化(1959年9月任)、华国锋(1959年9月任)。

第二届委员会(1960.3-1970.11)

张平化当选为省委第一书记,周里、周惠、谭余保、徐启文、胡继宗、李瑞山、华国锋、于明涛当选为省委书记,省委常委除以上人员外,还有晏福生、万达、罗其南、张孟旭、章伯森、秦雨屏、郭森、苏钢。在第二届省委任期内,至1966年9月前,省委常委先后增补了王延春、陈志彬、龙书金、胡耀邦、赵冰岩;省委书记处先后增补了万达、张孟旭、王延春、胡耀邦;1964年5月增补章伯森、苏钢为候补书记;1965年5月,王延春任省委第二书记,1966年6月至9月代理省委第一书记。

第三届委员会(1970.11-1976.10)

华国锋、卜占亚、杨大易、张立宪、万达、刘善福、李振军、赵广恩、罗秋月(女)等9人当选为常委,经报中央批准,华国锋任省委第一书记,卜占亚为省委书记,杨大易为省委副书记。

第四届委员会(1977.10-1985.6)

毛致用为省委第一书记,万达、张立宪、孙国治、刘夫生、赵处琪、王治国、董志文为省委书记,毛致用、万达、张立宪、孙国治、刘夫生、赵处琪、王治国、董志文、童国贵、罗秋月、石新山、张文光、曹文举、刘春樵、刘玉娥(女)、邓有志、石玉珍(女)为省委常委,赵处琪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在第四届省委任期内,先后增补周里(1979年4月)、焦林义(1979年12月)、熊清泉(1983年1月)、刘正(1983年1月)为省委书记处书记;增补徐天贵(1979年5月)、纪照青(1979年5月)、刘世洪(1981年1月)、王向天(1983年1月)、尹长民(1983年1月)、黄道奇(1983年1月)为省委常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