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冬云未散,尽管寒气逼人。然而,就在这个注定离春天不远的季节,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如骤然而至的一声春雷,震撼着寒梅竞放春华将吐的三湘大地——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南车株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实现百亿规模、成就百年梦想”。从建厂开始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株机公司整整用了63年。从10亿元到100亿元,却只用了10年。
一片丹心惟报国,气作山河转乾坤。70年风雨历程,60年整装前行,30年凤凰 ,10年空前跨越。就是这样,株机公司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引领着中国电力机车走出“摇篮”,走上坦途,走向世界,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顶级企业。
(一)
1936年2月2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地处粤汉、浙赣、湘黔铁路交汇要冲的株洲建立一个铁路机车厂。同年8月1日,“铁道部株洲机厂筹备处”的牌子在株洲田心塅的叶家祠堂悄然挂起,这就是南车株机的前身。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株洲机厂”却没有生产出一台火车机车,充其量只是一个 “修理厂”。
1949年8月3日,株洲解放,“株洲机厂”迎来新生。在接着制订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南车株机成为铁路一等工厂。1956年,国家制定的《向科学技术进军十二年规划》明确提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移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上去。”次年,根据《中苏技术合作协定》,苏联政府开始向我国提供电气化铁路及电力机车技术资料。
1958年12月30日,由南车株机和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南车株机自此成为国产干线电力机车制造定点厂。株机公司由此也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一夜撤走。但是,坚强的株机人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68年3月,他们研制成功8号电力机车,完成了国产电力机车第一次重大技术改造。该型机车旋即被铁道部正式命名为“韶山1型”。
从此,“韶山号”就成为中国电力机车一个时代的象征,走誉大江南北。据统计,韶山1型8号电力机车自1969年5月29日投入运行,到2002年8月31日退役,共运行373.9万公里。目前,该车已被中国铁路科技馆收藏。
(二)
作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株机公司开创了中国电力机车时代。但是,最初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1958年到1978年,整整20年间,公司总共只生产144台电力机车,平均每年仅7.2台,型号也仅仅限于韶山1、2型。
中国电力机车,依然还在“摇篮”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车株机公司的一位技术负责人第一次出国。他这样形容自己第一次出国考察回来后的感受:“干了几十年的电力机车,我们对自己在这一行中的技术和理念充满信心。可到国外一看才知道,原来外国人可以做得这么好,而我们还停留在科技发展的原始状态。”
开放的春风推开了封闭的国门,中国轨道交通制造业见识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落差。时不我待,1979年,铁道部正式确立铁路机车以电力机车为主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明确宣布南车株机公司为我国第一家电力机车专业制造厂。
南车株机不会让历史的机遇再次从自己手中溜走。
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1982年,第二代电力机车“韶山3型”在株机公司研制成功并通过铁道部鉴定。到1995年,南车株机公司又完成了从“韶山4型”到“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跨越,迅速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中,“韶山4型”机车成为我国第一代国产万吨重载电力机车,“韶山9型”机车在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从北京到广州一站直达穿越2300公里,刷新我国机车最长交路纪录,并使株机站在了我国直流电力机车技术的制高点上。
以此为起点,清醒而又自信的南车株机人,紧接着又开始研制更加先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指引下,世界最大功率的和谐1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7200千瓦电力机车相继下线,形成了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产品系列。
凭借这一系列产品,南车株机公司一举站上了世界铁路机车技术的制高点。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赞誉道:“这是中国铁路的骄傲,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
随着技术实力的迅速提高,上世纪末,善于把握市场的南车株机公司,又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向城轨交通领域进军!
以地铁为标志的城轨交通,是现代都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车株机公司决策层认为,城轨车辆装备研制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化工、线材等产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涉足这一领域,将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要真正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1999年时,整个公司年产值才刚刚达到10亿元,投资城轨产业一次性投入需要4亿元,且国内已有3家企业正在从事城轨车辆制造。产业基地在哪里?市场订单在哪里?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一时间,决策层面临巨大压力。紧要关头,2000年刚刚上任的公司董事长李志轩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单一的电力机车产业好比一条腿走路,公司完全可以在两条钢轨上同时延伸。”
2001年4月,南车株机公司获得制造城轨车辆市场准入证。2004年12月18日,南车株机公司为上海地铁明珠二期制造的首列地铁成功下线。2008年9月,国内首列自主产业化A型地铁车辆——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项目车辆在株机公司研制成功。2009年元旦,公司制造的一列最高时速达100公里的A型地铁列车已经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投入运输,这是目前国内开通运营的A型地铁中时速最高的。如今,南车株机公司生产的地铁车辆,已经开进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为我国城轨车辆的主要供应商。短短8年时间,累计订单额已经超过100亿元。
通过一系列电力机车项目,以南车株机公司为核心的电力机车制造产业群逐步形成,并带动了相关机电、电子元器件、钢铁、线材、化工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与株机公司配套的企业已达20多家。在株机公司销售过百亿的同时,一个未来规模超过千亿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日渐清晰。
近年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以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等均亲临公司考察,对企业的发展给予很高评价,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铁道部亦与湖南省主要领导多次会晤,共商省部携手、在湘打造世界一流铁路装备制造产业平台的大计。株洲市委、市政府则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公司发展产业、壮大实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