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村金融改革发力“三农”

2020年1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01月23日 星期日

本报记者 柳德新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试点3年规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步推进,全省已无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2010年,湖南农村金融改革竞相争艳,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我省去年前3季度新增涉农贷款404亿元,同比增长22.3%,高于全省新增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县域贷款413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25.1%,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瞄准“三农”

作为农村金融传统的“三驾马车”,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行、农发行更加精准瞄向“三农”。

先看农村信用社。去年,省农村信用联社加强对全省农村信贷投放时机、节奏的控制、调整,特别是突出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整合,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张明久介绍,他们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森华林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小额信用贷款也拓宽到小商户、小企业,额度最高扩大到50万元。创业循环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已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开,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仓单、运单、订单等质押贷款逐步推广。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1356亿元,净增237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1位;涉农贷款比重达84.2%,增幅21.2%,有力支持了“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

再看农行。农行股改不改支农方向,加大对“三农”贷款投放力度。去年,农行湖南省分行“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增长平均水平,县域贷款余额占全行比重32%,比上年末提高4.13个百分点。农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陈奇介绍,惠农卡发卡暨小额农户贷款是农行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创新产品,也是该行服务“三农”的亮点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行新增惠农卡178.6万张,累计发卡总量339.33万张;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新增授信户数13.67万户,累计授信户数35.88万户。为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农行在县域和乡村布放支付通(转账电话)、ATM机、POS机3.7万余台,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最后看农发行。农发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已由原来的粮棉油扩大到农、林、牧、副、渔等整个农业领域,并开办农业科技贷款。截至2010年底,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723.39亿元,同比增长10.78%,其中累放贷款111.79亿元支持粮棉油储备、收购和调销,发挥了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该行向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27.31亿元县域城镇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103个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助推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6146吨规模。

新生力量抢滩农村金融市场 

作为一座亟待挖掘的金融“富矿”,农村金融市场也吸引了村镇银行、农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生力量的兴趣。

村镇银行从“试试看”到遍地开花。据省政府金融办透露,在原有5家村镇银行的基础上,去年全省又顺利组建4家村镇银行,另有6家获准筹建,全省提前一年完成村镇银行试点3年规划任务。最近3年来,村镇银行不仅直接投放了10多亿元的贷款,更给农村增添了新鲜血液,农村金融市场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2010年11月12日,在韶山市永义乡永泉村什山组养殖户苏新民家,韶山光大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张惠在对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后,明确告诉苏新民:“你可以贷款20万元,什么时候需要贷款就告诉我一声,最多一个星期就可办妥。”

农业信用担保带动信贷“下乡”。我省通过农业信用担保平台——湖南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三农”。该公司成立1年多来,累计完成农业信用担保贷款达8.03亿元,有效缓解了“三农”建设融资难题。该公司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与各大银行签订合作协议,银行信贷资金可以流向全省每一个需要融资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特别是协助平常业务局限于城市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拓展了业务区域,有效解决了部分农业企业的融资困难。去年,该公司已为新五丰、唐人神、伟鸿食品、益华水产、盈成油脂、南山食品、口口香米业、大康牧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步推进。无需担保,最快3小时搞掂,利率还能打9折,以往很难从银行贷到款的农户,如今却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座上宾”。2010年12月3日,长株潭地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湘潭市岳塘区恒胜小额贷款公司一次性向30多位当地农户发放总额500万元的“支农贴息贷款”。该公司董事长雷造福介绍,与银行信贷业务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在于便利和快捷。目前,全省已批准筹建48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29家顺利开业,累计发放贷款28.7亿元,相当于我省新设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也向农村敞开了信贷大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直接为农民提供存取款、汇款、代收农电费、代发各种财政补贴资金等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改革还须发力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按照中央要求,我省农村金融改革提速。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粮棉油购销贷款业务基础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企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农村信用社把优化股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去年,全省有4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或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另有1家即将开业、4家获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围绕地方政府有关经济发展政策,做好中小企业、扶贫开发、县域消费等信贷服务工作;邮政储蓄银行通过通畅的业务渠道和众多的服务网点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款和结算服务;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在县域地区吸收存款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及消费贷款。

目前,农村贷款难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项调查显示,约有50%的农村小企业和私营业主反映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适用于农村地区的信贷和服务产品较城市少得多,农村部分居民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县域资金通过银行体系流出仍然较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主要以吸收存款业务为主,农村资金被大量输出到大中城市,被称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信用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农民、农业企业有效抵押物的缺失,也制约了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还须发力。据湖南银监局透露,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和“三农”、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实现“三农”信贷、小企业贷款与贷款总量同步增长,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充分调动县(市、区)级政府的积极性,尽量化解农信社历史包袱;继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增强县域金融活力和服务能力;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