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快”浏阳产业兴城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九曲浏阳河,“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流向湘江,满载喜悦。这是一条富裕之河。

河水浸润土地之母,遍开产业之花。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一骑绝尘,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等现代农业五彩斑斓,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引领旅游产业人气看涨,“科技、环保、安全”新形象主导花炮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发展,是浏阳跨越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所在。”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说,“归根结底,浏阳要靠产业兴城、产业富民。抢抓产业项目,拓展产业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创新,我们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快”,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浏阳新个性、新面貌。5007平方公里广阔腹地,产业大军纵横驰骋,其形其状,突出一个“快”字—— 

文/王文隆

岁末浏阳喜讯频传——

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具体排名出炉:浏阳市在去年排名第60位的基础上,跃升13名至第47位,成为全国进位最快的百强县(市)。这,也是该市自2006年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后进位最快的一年。 

1至11月长沙各区县(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情况公布,浏阳规模工业增加值以20.1%的增速排第一。1至11月,浏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6.8亿元,占全年财政税收任务的101.2%,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

从数据,看速度。

“去年,浏阳城乡居民购买小轿车就近2万台。老百姓为什么这样富有?”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勋伟说,这得益于浏阳产业的多点支撑:工业比较强,农业有特色,第三产业则很活跃。   

快马加鞭,产业兴城。

“兴”,源于“快”—— 

产业项目推进快

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企业,托起一个个产业。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曹立军指出。

理念引领发展。项目招商引资,担当急先锋、先手棋。

“原来浏阳是个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一定要去看看。”今年新年伊始,浏阳市就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2013“美丽浏阳”招商座谈会,推介万丰湖“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浏阳未来生态经济建设的六大板块,吸引了包括中国钓鱼台旅游(澳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运林在内的众多投资者。

6月上旬,浏阳在长沙举行2013“美丽浏阳”招商会,现场签约招商项目54个,涵盖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城镇建设、旅游休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协议引资212.83亿元。

6月中旬,2013美丽浏阳(香港)招商推介取得圆满成功,重点推介了41个园区及小城镇建设重大项目,投资120亿元的浏阳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达成协议。

在深圳,在广州,在上海,“美丽浏阳”身影频频出现,新型城镇化、健康食品产业、生态经济示范区、机械制造和再制造产业、文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专场招商活动一一推出。

目前,浏阳市已新引进优质项目17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包括基伍手机、浏阳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等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 

“在长沙9区县中,浏阳的地理位置不具优势。”浏阳市副市长莫小佳说,“在大家竞相发展的格局下,我们就要快人一步,抢先一拍,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预见性,紧紧抓住好项目、大项目,积极引进,快速落地!”   

一边不断引进、储备项目,一边则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

4月24日至25日,浏阳市举办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全市2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走乡镇、入园区、跑工地、进车间,了解项目建设情况,鼓劲加油、现场解难。

今年来,浏阳推出一线工作法、重点工作集中调度点评、重点项目半年一次观摩等举措,引导干部沉入项目一线,加快项目进度。全市形成抢抓项目、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目前,蓝思科技玻璃面板、蓝宝石新材料及介面光电触控屏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产业项目推进形成千帆竞发之势。

产业平台拓展快

项目引进落地需要载体,产业调整转型需要平台。

园区是项目和产业聚集的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老牌园区加快扩容——

2012年12月12日,湖南三清药业有限公司新建制药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国家级浏阳经开区南园举行,这意味着浏阳经开区正式开启“生物医药南园”的建设。浏阳经开区,这个当之无愧的浏阳新兴产业巨型平台,在去年成功晋级“国字号”后,加快了产业平台拓展步伐。“十二五”期间,园区锁定目标产值为1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为300亿元,而当中最大推动力将来自于南园的开发建设。根据规划,5平方公里将全部用于发展医药产业。

“目前我们正与江西一家投资公司洽谈,如顺利签约的话,5年内将新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打造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园镇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已形成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该基地正以319国道为轴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南北两园。随着园区的快速扩张发展,这里去年获批湖南省工业集中区,今年再次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基地企业总产值可达190亿元,创税4.17亿元。

同样,浏阳市两型产业园也是产业平台迅速拓展的典型。它前身为浏阳市现代农业园,2011年,园区顺势调整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两型产业,定位为两型产业园,目前已建成2.4平方公里,正在向东建设新园。“天津宝迪已和我们签订入园协议,将投资30亿元在此建设生产基地。”其负责人说,目前园区项目招商来势很好,随着园区交通区位提升和产业转型提质,正在修编调整园区总体规划,初步定位为全国知名健康食品产业园区、湘鄂赣新型工业聚集区、浏阳大东区核心城市区。

新兴园区接踵问世——

浏阳文化产业园、浏阳河生态经济区和大围山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区,这3大新园区近两年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成为承载浏阳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两型发展的崭新平台。

位于美丽浏阳河畔的浏阳河文化产业园,以浏阳河十公里两岸为城区核心区域,开发“水上、岸上、天上”同步呼应、生动融合的立体文化产业格局。10月29日, 2013“美丽浏阳”文化产业招商恳谈会在上海举办,浏阳河生态文化创业城、“浏阳河之夜”剧场演艺等4个项目成功签约,引入投资15.8亿元,文化产业呈现一片蓬勃兴旺景象。

以柏加镇、镇头镇为核心的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集中发展花卉园林、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产业,意欲成为驱动浏西区域发展的发动机。

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则打响了“旅游新方向,中国大围山”品牌,充分发挥其对大围山镇、张坊镇、达浒镇、小河乡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产业经济新引擎。

乡镇同样是产业的摇篮、项目的聚集地。

大瑶、镇头、沙市等乡镇工业集中区保持持续活力,涌动发展激情。一批工业重镇、旅游新镇、文化名镇、边贸强镇正迅速崛起于浏阳大地。

产业转型创新快

加快产业转型创新,推动两型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浏阳快步走在长沙和全省前列。

农业转型转出特色——

“近两年是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力度最大、速度也最快的时期,也是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期,更是农业产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浏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熊清溪说。

浏阳目前已形成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景观农业,培育了花卉苗木20万亩、水果16.4万亩、蔬菜45万亩、油菜44万亩、烤烟8万亩(20万担)、油茶80万亩。

彩色的花木,金色的烤烟,黄色的油菜,橙色的水果,绿色的蔬菜,在浏阳肥沃的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进而又与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互为烘托、带动,实现一三产业融合,转型创新发展。

传统工业产业烟花爆竹,转型创新步伐更是明显加快。

“烟花爆竹是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0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浏阳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传统主导产业和特色引领板块。”浏阳市副市长邓阳锋介绍,今年以来,浏阳攻艰克难,创新图强,强力提升花炮“科技、环保、安全”新形象,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稳中提质。2013年,预计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90亿元,增长10.5%。

安全环保,成为今年浏阳花炮科技研发的主攻方向:成功研发无硫烟火药、无引线连接组合烟花、新型环保烟花组合产品、新型安全环保节能型鞭炮等新材料、新产品。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加速。

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花鞭炮、健康食品等,浏阳近年加大力度集中推进,并出台政策激励园区、企业加大科研及成果转化的投入,以科技创新力量加快产业集群壮大。如今,浏阳已成功实现从“浏阳制造”向“浏阳创造”的转变。今年9月,浏阳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县级城市第48名,成为湖南唯一进入前50强的县级市。

同时,浏阳还十分注重民营经济发展。今年,该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使浏阳成为民营资本投资“洼地”,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格局优化快

无论是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加速拓展,还是产业转型创新提速,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不断加快整个产业格局优化。

事实上,浏阳产业格局一直在优化调整。

近年来,浏阳重点打造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贸服务8大产业集群,形成了新型工业与传统产业、园区经济与乡镇经济同频共振、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这个格局就是不断优化形成的。

“当工业只有花炮产业一业独大时,浏阳没有局限于花炮产业,搞起了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但浏阳也没有局限于此,接着又搞起了电子信息,引进蓝思科技、介面光电等巨型电子信息企业,同时开始了健康食品加工,把两型产业园迅速发展起来。”余勋伟说。

调整仍在继续,优化没有终点。

12月上旬,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浏阳旅游及整个产业格局优化注入强劲动力。“以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龙头的浏阳旅游,会带动整个产业格局大变化、大调整。”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涂向阳激情展望。

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不断超越。

产业版图比以往更清晰——浏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一线三城”(包括浏阳工业新城、浏阳主城区和大瑶新城),串连成浏阳高速行驶的产业列车。

这三座城镇就像镶嵌在长沙东线经济走廊上的三颗明珠,总人口近50万,建成区总面积49.7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近600亿元,占浏阳市经济总量的2/3。

工业新城——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商务等配套服务业,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

浏阳主城区——

加快扩容提质,繁荣现代商贸,体现山水人文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美丽城市和创业幸福家园;

大瑶新城——

以花炮生产为主,依托原辅材料、彩印包装、再生纸生产和花炮机械生产,形成辐射湘赣的区域性次中心城市。

一张多彩浏阳,美丽浏阳,幸福浏阳的画卷,正在5007平方公里热土上徐徐展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