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中部是如何做到的
12月8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年旅客吞吐量在中部地区机场率先突破2000万人次!
中部地区,一马当先,是如何做到的?
抢先一步 领先一路
1989年8月29日,第一架民用飞机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起飞,翻开了湖南民航史新的一页。
199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
2009年11月19日,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跨入“千万级”行列的机场。
自此,长沙机场一路疾行,屡创辉煌。
2011年7月19日,T2航站楼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达21.2万平方米,相当于T1航站楼的6倍,机位数与机位组合布局达47个。飞行区等级由4D升为4E,跑道长度由2600米加长至3200米,可起降最大机型为波音747。
2016年12月8日,长沙机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突破2000万吞吐量的机场,成功迈入“2000万级俱乐部”。
近7年,长沙机场突飞猛进: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用了20年,而达到2000万人次只用了不到7年;7年间,国际旅客吞吐量翻了6倍,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2%。
据统计,过去27年间,长沙机场共运输旅客1.61亿人次,运输货邮127万吨,总起降飞机162万架次。
目前长沙机场已开通航线158条,通达国内外119个城市(机场),两小时航程内可到达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国内航线已实现了省会城市全覆盖。国际航线开通了直达美国洛杉矶、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22个国家(地区)4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国内、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
目前,每天有近50家航空公司500多个航班、6万名旅客从这里飞往世界各地。高峰时段,机场每小时起降航班达38架次,最高日起降航班达550架次,最高日旅客吞吐量达7.1万人次。
预计今年年底,旅客吞吐量将逼近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12.8万吨,运输起降16.4万架次。
据国际民航组织研究,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区GDP18.1亿元、直接就业3500人。按照长沙机场突破2000万人次计算,可为长沙地区创造362亿元GDP,带动7万人就业。而且,更多国际及地区航线,也让本省旅客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频繁的航班、更多同日回程航班选择、更多国际城市的直飞航线,将吸引更多旅客和商家。
近7年,一路辉煌,掌声与鲜花纷至沓来:SKYTRAX(全球颇负盛名的航空公司与机场服务调查和咨询机构)授予“国际三星机场”认证,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旅客满意优秀奖,新浪财经颁发“内地机场网民口碑榜”奖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颁发“便捷出行白金认证”,机场微信公众号获得首届互联网政务峰会互联网政务服务奖、湖南微信政务十强、“2015互联网+湖南微信影响力”民生服务类十强,并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机场”“全国卫生机场”“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和“湖南省文明单位”等。
用我的真情换来您的舒心
打造“高情感服务”品牌,一直是长沙机场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雷锋家乡的机场,以雷锋为榜样,提供雷锋式“高情感”服务顺理成章。为此,长沙机场推出37项服务承诺,包括“首问责任制”、提供3分钟免费市内电话咨询、95%的国内旅客等候安全检查排队时间不超过15分钟……用员工的真情服务,换来旅客的舒心旅行。
互联网+智慧机场。在长沙机场,旅客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互联网+智慧机场”带来的便捷。
2014年8月,湖南机场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机场的服务资源优势与阿里巴巴的线上平台结合,形成一个覆盖旅客行程前、中、后的完整服务链。
2015年4月,湖南机场集团携手腾讯,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机场集群”,“掌上机场”应运而生。旅客可以通过关注长沙机场微信公众号(CSA96777),办理机票预订、停车预约、微信值机、航班查询、商场购物、VIP贵宾厅服务预约、失物招领、候机楼导航等。
2016年,长沙机场微信平台增加了“微客服”,一对一帮助不便来机场认领失物的旅客提供邮寄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微信失物招领平台,旅客认领遗失物品2808件,失物认领率提高了45%。
为使旅客第一时间掌握出行信息,长沙机场建立了多种信息发布平台,旅客可以通过航站楼显示屏、广播、96777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湖南交通频道空港全媒体直播室等多渠道信息平台,随时随地获取航班信息、机场运行情况。
空铁陆“零距离”。换乘长沙机场实现了铁路、公路、航空“零距离”换乘。
2016年5月7日,长沙低速磁浮开通,实现了长沙机场与长沙高铁站(长沙火车南站)“无缝对接”。
长沙机场还开通了9条巴士线路,每天运行巴士460余班次,250余台出租车在机场区域接送旅客。
为满足更多旅客值机、乘机一站式服务需求,长沙机场在高铁站、汽车西站、浏阳市、运达中央广场设立多个“城市值机厅”,真正实现空铁陆联运的“零距离”换乘;同时,开通网上值机、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等服务。
长沙机场还在候机楼内新增40台手机充电柱,升级扩充了航站楼WIFI,增设了行李打理台,并提供行李管家服务。
针对国际旅客,长沙机场打造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关通道。海关为72小时过境免签旅客提供专用通道;边检新建18条智能查验通道和12条自助查验通道,符合自助通关条件旅客的通关时间,由原来的30秒缩短到10秒以内。
“坐飞机就是服务好”。长沙机场安检每天面对着数以万计的旅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还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举措。
针对不符合行李托运标准的物品,提供快捷邮寄服务,并免费提供密封包装袋、液体分装瓶、行李锁等贴心小物件;为方便带婴幼儿的旅客安全过检,准备了专门的婴儿车;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轮椅陪护服务;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开通“爱心通道”、“紧急救助通道”,并提供“天使之翼”服务。
在隔离区内外分别设立“雷锋号”电瓶车,每天从早晨7时到深夜23时,全天候免费接送有需要的旅客前往登机口或磁浮机场入口;
组建“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随时随地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和帮助;
为不同风俗习惯的旅客提供湖南特色餐饮、清真餐、西餐等多元化餐饮服务。
这是长沙机场真情服务中常出现的一幕。
2016年9月16日19时26分,安检B区待检区来了一对60来岁的夫妇。老先生背着旅行袋,一边搀扶着颤颤巍巍的老伴儿,一边在包里翻找登机牌和证件。
机场旅检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走上前扶着老太太,对老先生说:“您先准备好证件,我帮您扶着老人家,待会我带二老走‘爱心通道’过检。”待老人安检完毕,安检员已为老人联系好了电瓶车服务,并安排专人陪伴至登机口。临上飞机前,老先生动情地说:“好孩子,谢谢你们!”并跟老伴说:“坐飞机就是服务好,对老人彬彬有礼,关怀备至。”
绿色机场 平安民航
长沙机场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机场,成为全国首批“油改电”试点机场。目前长沙机场油改电项目(充电桩安装、新能源车采购)正有序进行。而地面桥载设备也已完成验收,即将投入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飞机发动机的燃油消耗,而且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为节省能源,长沙机场将单一功能的制冷、制热冷冻站,变更为发电、制冷、供热多联供能源站,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满足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再次供热、供冷。能源梯级利用,使能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左右。
为合理利用机场的污水,长沙机场污水站中水处理系统采用沙滤+碳滤先进工艺,处理过的污水可用于洗车场、马路、老区绿化浇水,日使用量达100吨左右。
长沙机场率先在业内构建安全管理体系(SMS)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增强旅客的安全体验。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成果通过中国民航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业内推广。
湖南省率先出台第一部地方机场综合性法规《湖南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条例》,组建机场综合执法支队,规范整顿机场安全运营、净空管理、环境秩序。
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
在上月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优化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时,提出了“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的目标。
“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这既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愿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加快推进长沙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以长沙机场为中心的中部机场群,促进我省民航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举措。湖南‘不临海、不沿边,接轨国际靠蓝天’,建设长沙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有利于提升湖南对外开放的程度。”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志仁说。
争夺“中部航空枢纽”你追我赶
“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不仅长沙,湖北武汉、河南郑州都瞄准了这一目标。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已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区域航空枢纽,而唯独中部地区还没有形成区域性航空枢纽。对此,中部的长沙、武汉、郑州三大机场无不“虎视眈眈”、摩拳擦掌。
长沙、武汉、郑州都拥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长沙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都是年旅客吞吐量逼近“2000万级”的机场。其中,长沙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你追我赶,咬得很紧;郑州新郑机场尽管年旅客吞吐量稍少于二者,但货运一马当先。2015年,郑州新郑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0.3万吨,名列全国第四;2015年,武汉天河、长沙黄花两大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分别为15.4万吨、12.2万吨。
为摘取“中部航空枢纽”的桂冠,目前,长沙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都铆足了劲在“大兴土木”,大规模机场建设如火如荼: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2017年初T3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达52万平方米),现有机位83个。近年一口气启动T3航站楼、第二跑道、交通中心、地铁、城铁、空管、油料等7大工程建设,总投资超400亿元。第二跑道今年10月已投入运行,地铁、城铁可直接“驶入”武汉机场航站楼,实现城铁、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立体换乘。
郑州新郑机场双跑道、双航站楼已经运行,航站楼总建筑面积61.3万平方米,现有机位110个。其二期工程总投资约191亿元。郑州新郑机场已成为集城铁、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长沙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现有机位68个。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热火朝天。总投资42亿元的磁浮线去年底已经通车,将长沙机场与长沙高铁站快速连接;总投资41.05亿元的第二跑道今年底将投入运行。
形成“中部航空枢纽”有潜力可挖
形成“中部航空枢纽”,在完善软硬设施的同时,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流与物流支撑。应该说,长沙机场形成“中部航空枢纽”,大有潜力可挖。
国内外游客是航空人流的重要来源。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旅游产业呈爆发式增长。2010年至2015年,国内旅游者增长133%,入境游旅游者增长19%。
尽管湖南旅游产业在中部地区相对领先,但尚未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尤其是入境旅游还处于较低水平。
差距意味着潜力。为此,湖南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湖南,中外游客蜂拥而入,指日可待。
这并非盲目的判断。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国内游和出境游已呈井喷之势;从入境游来看,世界旅游业发展重心正向东移,据预测,亚洲市场国际游客接待量占全球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30%。
商务旅客是航空人流的又一重要来源。长沙机场所在的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的经济中心,产业园区、企业林立,仅机场周围就聚集了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等30多家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产业园区,汇集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蓝思科技、上汽大众、广汽菲克、山河智能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些园区与企业,必将给长沙机场带来不断的人流和物流。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99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将有力地助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客流量的增长。
同时,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的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无疑将极大地助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跨越式发展。规划总面积13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目前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长沙百联奥特莱斯广场、奥凯航空湖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数字阅读基地纷纷落子;普洛斯长沙空港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8568个标准展位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投入运营;星沙国际邮件监管中心、广联共用型进口保税仓库入驻星沙;长沙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星沙海关启动使用……
湖南机场集团总经理刘志仁表示,将长沙机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航空枢纽形势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上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领先优势,长沙机场大有潜力可挖。湖南机场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枢纽一干线九支线”的运输机场体系,充分发挥机场在湖南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开发大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加快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贡献力量。
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续新的辉煌
“十三五”规划,长沙机场描绘了一幅更加绚丽的图景:打造一个中心(以长沙为区域性航空枢纽),联合两个伙伴(航空公司,战略投资和智力伙伴),努力实现“新的三大跨越”。
“新的三大跨越”尤其令人充满遐想。
干线机场向枢纽机场跨越。长沙机场第二跑道预计2017年春节前投入运营。长沙机场将跨入“双跑道”运行时代,机场的航班综合保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届时可满足最高年客流量3300万人次。
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已着手规划。T3航站楼预计2017年进行征地拆迁,征地约1.3万亩,2018年开工建设,预计3-5年建成。
货运方面,二期货站已投入建设,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现有仓储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国际航线方面,将在现有的欧美航线基础上,争取增开莫斯科、迪拜、伦敦等洲际航线;在现有日本、东南亚、新加坡航线基础上,继续巩固、加密东亚和东南亚航线。
航空港向航空城跨越。随着国际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成功,保税区口岸落户长沙机场,将全面促进航空物流、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产业聚集发展。
加快推进地铁6号线、快速通道等市政工程建设,引进大型酒店、会展中心、休闲场所等临空产业布局临空经济区,进一步改善旅客在长沙机场的服务体验。
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跨越。“让湖南飞向世界,请世界飞到湖南”。长沙机场力争到2020年,开辟270条航线,通航170个以上城市,覆盖东南亚国家,架设通向美洲、欧洲、澳洲、非洲等地区的空中桥梁。
积极促进国际旅游业发展,全力配合省市职能部门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延长至144小时过境免签,并在长沙建立专门的国际旅游签证中心。
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互联网+智慧机场集群”运营,充分借助先进的无线网络、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智慧的生产运营、安全管理、服务营销体系,将长沙机场打造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节约型、低碳型、环保型、高效型的“智慧机场”,实现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机场的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