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福芳
近日,湖南沩山湘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两件大喜事:
一是9月22日,公司正式登陆湖南股权交易所标准板,成为沩山茶叶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另外一个是公司荣获2014湖南茶叶“科技创新十强企业”,标志着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方面突出的贡献。
这两件喜事预示着湘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其实从2008年成立开始,湘茗就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六年来,公司大力发展和带动沩山茶叶种植,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数百亩发展到现在的数万亩;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为茶叶生产企业由家庭作坊式向现代产业化工厂转变;
将“沩山毛尖”这一历史品牌打造成家喻户晓,开发利用夏秋茶做黑茶,有效地增加茶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带领一方百姓致富。
这一路走来,乘着的是盛世兴茶的东风,奏响的是奋进的凯歌。
产业兴旺茶农乐
湖南沩山湘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沩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这里因舜帝之子“沩”到此而得名,系佛教禅宗沩仰宗发祥地,平均海拔780米,昼夜温差大,深山沟壑,云蒸霞蔚,叠翠流金,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之说。
沩山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即已著称于世,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可见茶叶在佛祖心中的地位,是“茶禅一味”的又一生动见证。
金秋九月,记者闻着茶香,寻着茶路,来到了这远近闻名的茶乡。一路走来,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树,虽已经过了采茶高峰期,但茶园依然有不少茶农采茶、剪茶,一派繁忙。
湘茗茶业公司二期厂房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一期车间内有十几位工人正在制作黑茶,另外一条红茶生产线也在抓紧生产。于一年前相比,厂房更显大气、现代。
而公司董事长姜胜标依然是红光满面,意气风发。一阵寒暄过后,姜总说要带我们参观茶园,感受沩山因茶而繁荣的新变化。
其实一进入沩山,记者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全是茶园,沩山成了真正的“茶山茶海”;古色古香的小镇上,买茶的、做茶的、卖茶的、品茶的,络绎不绝;壮观恢弘的密印寺广场早已竣工,与密印寺山上的千手观音遥相呼应,自成一体,为这个小镇增色不少。
“沩山如今的繁华兴盛,全靠茶产业的带动,茶叶成为了我们沩山一张最靓丽的名片。”姜胜标不掩自豪之情。
而记者所到之处,皆是产业兴旺之势:育苗基地的工人正在平整土地,品种改良后的茶苗马上就要在这里培植;禅茶产业基地四五位工人正在用机器采茶,采下的秋茶用作黑茶原料,做成干毛茶,增产又增效;沩山社区近4000多人的村庄,基本都有自己的茶园,很多村民靠种茶、做茶盖起了别墅。
而湘茗公司也实现了自有茶园基地1.35万亩,在全国建立了75家连锁店。截至6月底,实现茶叶主营业务销售总额8500万元的可喜业绩。
科技带动效益好
产业兴旺的背后,有科技的促进和带动。
据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介绍,沩山是世界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土壤中富含硒、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2013年,湘茗实施《沩山富硒茶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的带动,使茶农增产、企业增效。
姜胜标告诉记者,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新建2015亩基地进行坡改梯开垦、平整、开沟、深耕改土;引进茶叶新品种4个;栽种茶苗1000万株;实施田间科技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管理体系等,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当中。
“今年我们就新引进了两条生产线,与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大一起共建了产品研发中心,新创建了产品检测中心,科技的投入占到公司收入的10%。”姜胜标告诉记者。
通过进行技术创新,公司创新开发出了沩山天然富硒富锌有机茶中珍品——“沩山红”。 开发沩山富硒有机红茶、沩山富硒有机黑茶两个系列产品,35个新包装。
姜胜标还计划3—5年之内,把低产、老化的茶园进行品种改良和更新,提高茶叶产量。
而对茶农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技能成为产业工人,是湘茗公司创新的另一大亮点。
自2009年以来,公司聘请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20位专家教授授课,每年开展15期农民技术培训班,每期100多人,参加培训的茶农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知识,公司还对培训人员按天发放补贴。目前,累计参加培训的有6000多人次。
除此之外,每年姜胜标都会组织公司、合作社成员外出长沙、安化、云南、福建学习考察,积极参加由国家、省、市、县举办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对于产业工人,公司要求持证上岗,这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还让我们真正掌握了一门技术。”茶叶加工员李革田通过培训、考试后拿到了国家颁发的“茶叶加工技师”资格证书。
而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茶叶产质提升、产量增加、产品无任何积压、公司发展前景广阔的良好局面。
茶旅结合开新路
湘茗的发展没有就此止步。
茶产业兴旺的姜胜标又把目光投到了旅游产业上面,希望通过茶旅结合,为公司开创一条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沩山茶海”成了姜胜标茶旅结合的“试验田”。走在姜胜标投资200多万元修建的茶海旅游道上,四周都是苍翠的树木,远远望去,被云雾包裹的山丘若隐若现,宛如仙境。10分钟后,视野和道路渐宽,2000多亩的山丘上,茶树摇曳,青翠欲滴,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这片基地的队长文最新告诉记者,这片茶园已经栽种了近五年,目前长势喜人,每年吸引不少从长沙、益阳、宁乡来的游客,在此采茶、做茶、休闲。
益阳的周女士每年都带着孩子来到这里,采茶一采就是一整天,既让孩子体会收获的快乐,也让孩子在采茶中体会劳动的不易。在这里,累了,可以逛茶山、赏美景;渴了,可以喝沩山泉水泡的新茶,让烦恼和劳累就着清香的茶水烟消云散。
“每年到了春夏季节,我们茶山是最热闹的时候,四公里的山路上,停满了游客的车子。”文最新说道。
在沩山茶海的隔壁,姜胜标还与人合伙开辟了一条沩山泉水漂流,仅漂流这一项,每年收入就可达到2000多万元。
为了形成旅游集群,公司还新创建了一个户外拓展基地,有高空自行车赛道、高空情人桥、爬山栈道等,与漂流相对接和呼应。
“我们下一步打算开展茶山一日游活动,把茶山、漂流、户外拓展基地串联起来,让茶与旅游完美结合。”
到那时,游客就可以在茶山收获采茶、制茶的乐趣,体验漂流的惊险刺激,感受户外运动的无穷魅力。
而湘茗茶业也将在这茶旅结合中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