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笛
汝城,安睡在湘粤赣三省边界上。
自然偏爱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6℃,平均海拔600多米,年降雨量1547.1毫米,年日照时数1731小时,具有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偏爱她。“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汝城与神农也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交集。当年,神农在汝城耒山作耒耜,汝城因此被誉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当我们驱车沿平汝高速一路南下,随海拔攀升,绿色“霸道”地占满我们的视野,远近山峦起伏,都是一片片茶园。
汝城出好茶,如何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如何打响知名度?
王关标,虽已过不惑之年,不远千里,将一生的茶叶梦根植于汝城。
为茶而生,不远千里开疆扩土
来到汝城暖水镇,在鼎湘(原松溪)茶业有限公司新建茶业产业园内,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汉子热情接待了我们。他就是汝城茶业发展的“领头羊”——王关标。
其实早在去年,王关标就被评为2014湖南茶叶“十大新锐人物”。目前,除担任汝城县鼎湘(原松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省茶业协会常务理事、郴州市茶业协会副会长,汝城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会长。
或许常年与茶为伍的缘故,在王关标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茶叶人的爽朗与认真,倒少了几分生意人的世故与计算。
与汝城相隔900公里的浙江松阳县,有着“中国绿茶之乡”、“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中国绿茶笫一市”的美称,这里,也是王关标的老家。
在这样一个茶乡长大的孩子,拥有自己的茶园、茶企业,就成为最朴实的人生梦想。
2010年,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王关标决心创办茶企业。选择何处投资?王关标在调研了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后,深入走访湖南的各县区,最终选定了汝城。
“无论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汝城都是最合适茶叶生长的,另外,汝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茶业的决心也让我深深感动。”王关标回忆道。
汝城产茶,早在宋代,当地人喜饮一种芽头肥壮、茸毛特多的茶,该品种茶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树品种含量高出不少,因其茸毛为白色,取名为汝城白毛茶。
加工后的汝城白毛茶外形雪白晶莹,白毫满披,用开水冲泡,如破土竹笋争春,饮之心旷神怡。
汝城白毛茶曾获评湖南省名茶和“湘茶杯”金奖,1995年曾获全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奖;1997年,汝白银针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最高金奖,“汝白金毫”高档功夫红茶获“湘茶杯”金奖。
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茶叶市场的低迷,汝城白毛茶也一度陷入困境。
“曾经汝城白毛茶名声响得很,供不应求。有老茶农告诉我那时普遍流行‘一个铜钱一把茶叶’的说法。”对于汝城过去的茶叶盛世,王关标羡慕不已,更决心再造汝城茶业辉煌盛世。
整合品牌,细分市场定位
2010年,汝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希望引来优秀的能人来汝城创办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一年,王关标和他的鼎湘(原松溪)茶业正式落户汝城。
短短几年,鼎湘已开发高标准生态茶园3000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合作基地8000亩,带动农户3200多户。
今天,当我们走进位于暖水镇、占地56亩的鼎湘(原松溪)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大楼、茶青交易展示厅、茶叶生产车间、茶叶展示厅已修缮一新。过去的黄泥路不复存在,而四周荒山被一亩亩茶园代替。
“早几天,这里热闹极了!老百姓在茶园采了茶都交到我们这里。”原来,刚过去的春茶期,茶青交易厅每到中午和傍晚就挤满了前来送茶青的茶农。未来,茶青交易厅还将承担茶青检验检测的功能,茶青严格按等级收购,确保出品的茶叶从源头保证品质。
走进车间中部一条独立的空中参观通道,透过玻璃,我们看到数间配备机械化、智能化加工设备的标准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划分为红茶加工区、绿茶加工区、白茶加工区。
“参观不影响加工,加工不妨碍参观,在茶旅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还将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项目。”王关标不无自豪地介绍。
在茶叶展示厅里,重新包装的“黄金芽”、“汝白金”、“岭南青”等各色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示台上,让人应接不暇。
生长在松阳的王关标,早见识过“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神话,他深知品牌对产品的重要性。要打响品牌,首先就应细分产品,为每一类产品找到对应的市场。
“我们将所有产品分为高、中、普通三个档次。定位明确有利于下一步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
“汝白金”,这个颇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正是以汝城特有的珍稀白毛茶为原料,加工成的高档白茶、红茶产品。
“汝白金”的第一次闪亮登场是2014年。当年,被湖南省中华茶祖节组委会指定为“2014中华茶祖节指定用茶和祭祖用茶”,得到了茶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随后,更一举摘得“红茶王”桂冠。今年6月21日,“汝白金”参加在郴州举办的茶王大赛,又获得“白茶王”的殊荣。
鼎湘另一款高档系列产品“黄金芽”,更是历经多方试培植,从异地引进的新品种。恰如其名,冲泡好的“黄金芽”,汤色嫩黄、口感顺滑,内含物氨基酸高于其他茶种。“从产茶基地、到采芽时间、芽头大小,我们都有严格控制。”因此,“黄金芽”品质好,价钱也卖得好!
而大众价位的“南岭青”、“罗霄红”同样不容小觑,“罗霄红”红茶、“南岭青”绿茶,也被中华茶祖节组委会指定为“2014中华茶祖节指定用茶和祭祖用茶”。
从极致精工的“汝白金”、“黄金芽”,到包装精美的“鼎湘”系列,再到几十元一斤的“南岭青”、“罗霄红”,王关标准确把握住每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精准扶贫,“绿色金矿”造福一方
“在松阳,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种茶,三分之一的人在加工和卖茶,三分之一的人在喝茶(洽谈业务)。”据王关标介绍,松阳县人口23万,光茶叶就能带来60亿元的产值,还有一大批人在全国各地发展茶产业。
生长于松阳的王关标深知,“绿色金矿”对于富庶一方的重要性。来到汝城的他,不仅要实现自己的茶业梦,更有带领汝城百姓脱贫致富的使命感。
目前,鼎湘公司已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合作基地8000多亩,带动超过了3200多农户加入种茶行列,但过程却着实经历一番波折。
“庄稼一年就能见收成,跟着你种茶,至少三年没有收益。”“这么多标准,我们以前种茶没这么多条条框框。”“家里没劳动力了啊”……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王关标没有气馁,他从三个方面着手,稳打稳扎,从一个村发展到一个乡镇。
产业帮扶。初来乍到的王关标就曾硬气地给农户立下三个承诺:保证按市场价收购茶青,并对贫困户提高5%的收购价;为茶农设定保护价,保证茶农基本收益;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全方位技术服务。
一诺千金的王关标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以此模式又在井坡等乡镇发展2000亩茶园,406户茶农加入。
委托帮扶。对于那些实在无力种植茶园的贫困户,王关标依然不放弃。利用扶贫政策,贫困户可向银行贷款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贫困户将贷款投入鼎湘,每年可获得12%的固定分红。
目前,已吸纳240户贫困户,投入1200万元资金,“我们一年分红144万元给老百姓。”王关标此刻露出自豪的笑容。
就业帮扶。过去的贫困村也是空巢村,青壮年劳动力唯有进城务工才能解决家庭一年的生计。可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和家庭矛盾让王关标十分揪心。
为此,王关标走家串户,通过一户一村的带头示范作用,吸引村民留在茶园,留在家乡。今年,第一季度解决劳动力1902人,支付240多万元工资。“支付的工资越多我们越开心,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再不用背井离乡的讨生活了。”
临别前,再回望鼎湘茶基地,茶叶地郁郁葱葱,一片连着一片,长势喜人。王关标指着远处的山坡告诉我们:“我们还新引进了‘大叶龙’和‘紫鹃’两个新品种,明年就可开采。有了好茶,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大声‘吆喝’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