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兵 张新国 骆桐雄 唐玫
11月20日,新田县枧头镇老屋村鞭炮齐鸣,该村又有10户居民入住规划整齐、功能齐全的新村。该村支书欧奇兵介绍说:国土资源部对口扶贫一年多来,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规划先行、基础配套、标准统一、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要求监管原则,流转土地整体开发建设新村。共平整土地7万平方米,新建两条6米宽的进村水泥路、68万元新建村活动中心大楼和风景塘,统一建筑标准和外观装饰规划100户宅基地,每户156平方米,按市场运作方式公开投标购地自建房屋。现已有50多户在新村购买宅基地,35户完成内外装修并住进新村。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这仅仅是该县全面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创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连片推进,滚动发展”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办点、单位联村、队员驻村工作措施,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喜人局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实现176570万元,同比增长1.9%。
部厅对口扶贫建样本
2002年,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定点扶贫新田县以来,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就新田定点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原部长徐绍史、孙文盛多次过问部定点扶贫工作,王世元、张少农副部长、原副部长寿嘉华和鹿心社等多次亲临新田指导定点扶贫工作,各司局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定点扶贫工作,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如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加强与有关部委和湖南省的衔接,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新田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地下水资源勘察等项目倾斜支持,督促项目落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部扶贫办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推动了工作深入开展;成立了国土资部新田扶贫中心,经常派出干部到扶贫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协调,督促项目落实;经常与新田基层的同志保持沟通、衔接,指导日常性工作开展,搭建起了部机关与扶贫一线交流的良好桥梁。部里先后派出优秀青年干部赴新田挂职任县委副书记,指导扶贫、国土、招商等工作,确保了部扶贫工作部署的落实。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厅饱含对新田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倾心尽力关心新田、帮助新田、支持新田,对口扶贫近3亿元,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试水”建设新农村的方式方法,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学习的“样本”,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部、厅先后在三井乡油草塘村和谈文溪村、枧头镇老屋村、新圩镇三占塘村等实施新农村示范建设。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人畜安全饮水、空心村改造等项目,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烤烟、生猪、油茶等产业稳步发展。在谈文溪村,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使该村成为“3A”景区,在老屋村通过开发建设新村与改造“空心村”相结合,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推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同时,11年来部厅联动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大力改善新田落实后的基础设施,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在该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2个,投资总额达17459.27万元,建设总规模5219.8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达374.25公顷,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受益人口达9.56万人。仅龙泉镇等3乡(镇)三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增产粮食近5000万公斤,带动周边2万农民增收。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先后在金盆圩等13个乡镇40个行政村开展地下水勘测45处,实施了水利工程项目46个,共解决了5.65万余人、4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7600余亩,全县水资源匮乏状况明显缓解。实施扶贫示范工程,建成了茂家乡罗溪村等7个种草养鹅示范村。引进投资900多万元建成油草塘、龙溪村两个万头猪场基地。在龙溪村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45亩,带动农户年增收150万元以上。从山东东明县引进大棚西甜瓜种植项目,建立了优质西甜瓜示范基地。在谈文溪村建成莲藕基地600亩,建成蔬菜基地700亩。今年在老屋村发展优质烤烟400亩,优质油茶300亩。
规划先行绘蓝图
该县坚持近期、远景规划相结合,立足长远构建全县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组共同制定《新田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时结合县情制定下发操作性强的《新田县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扶贫工作实施意见》,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整体推进“两片一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域,即知市坪乡环下圩水库“空心村”改造示范片,枧头镇小城镇开发示范片,“新嘉公路”和“京珠复线”新田连接线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走廊。
在此基础上,该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遵循“群众自愿、适当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出台《新田县农村“空心村”改造实施意见(试行)》和相关配套措施,结合各村实际,量身打造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160余个村的编制规划。先后在知市坪乡定家村、山下村,高山乡邝家村,新圩镇火里塘自然村,龙泉镇砠下村,三井乡塘坪村进行“空心村”改造试点,县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元资金对“空心村”改造村实行以奖代补。2009年以来,全县各试点村已连片拆除旧房、杂房、猪(牛)舍、厕所7900余间面积31万平方米。通过旧村改造、迁村腾地,全县农村呈现出“组团居住、社区管理,有分有合、众星捧月”的新农村建设崭新格局。
创新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近年,该县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创新“整合资金、整区推进”模式,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以区域为单位科学编制总体建设规划建立项目库,每年确定1-2个重点区域,实施综合治理。2011年,整合省厅、县直部门资金2200万元,实施了三占塘村区域的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使该区域基本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崭新格局。2009年以来,该县在806个村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整合投入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3367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4959万元,带动农民投资8898万元,其他部门支农资金9510万元。
该县还积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产业推动新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夯实新农村产业发展平台。坚持“基地引领、规模生产、科技注入、高产优质”发展思路,发展富硒特色产业。成立县委书记龚新智任政委、县长唐军任指挥长的“新田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指挥部”,明确了主管部门,细化了工作责任,聘请中国农大、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专家教授任新田富硒资源开发顾问。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富硒大米、富硒大豆、富硒鹅、富硒蔬菜等农产品的开发。到目前,全县富硒农产品远销粤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洲,产品供不应求。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和大户带动战略,培植粮、烟、菜和家禽等支柱产业。到目前,全县已建成22万亩优质稻基地、10万亩南方高蛋白富硒大豆基地、6.5万亩玉米基地、5.2万亩优质烟基地、7万亩优质水果基地、3万亩药材基地、19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年出栏40万头生猪、年出笼100万羽肉鹅、500万羽樱桃谷鸭的畜禽养殖基地。该县新隆镇野乐村采取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4830亩,建立高效立体农业生态园,建成一个年出栏胡须鸡20万羽的养殖基地。
全民创卫树新风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建设宜居的新农村,该县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全省文明卫生县城为契机,“以城带乡”下大力气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立了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农业局、县爱卫委办、县乡企业局抽调3名人员到县农办专职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以奖代补工作。印发了《新田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对年终考核排前3名的乡镇,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的奖励,排后三名的乡镇,分别给予0.5万元、1万元、1.5万元的处罚,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卫生村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全县11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部都申报创建县级以上卫生村。各村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明确了专职卫生保洁员,落实了工作经费,购置了垃圾桶、建好了垃圾池,租凭或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结合“绿色新田”建设,在全县开展了村庄绿化工程,美化农村环境。2009年以来,全县农村植树4500万余株,庭院260万株,乡村绿化率达到60.5%。仅今年,该县龙泉镇陶宝村种植红叶石楠等景观小乔木300株,桂花树100棵;枧头镇老屋村在新旧村主要道路两旁、村内空坪隙地种植风景树 8000 株,宜林荒山造林630 亩。村民们纷纷赞叹道:“我们如同生活在公园里,我们的村庄更美了!”
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孝德文化进农村”活动,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孝敬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表彰20户“孝敬和谐家庭”,120名“孝老爱亲”模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引导村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会”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村“黄赌毒邪”等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刑事案件、集体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得到不断下降。
如今新田广大农村,绿色长青,环境优美,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结下了农民受益、推动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