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生春风润心田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本报记者 姚学文 秦慧英 通讯员 姚开才 张耀成

洞口县石江镇江潭村新龙组村民刘建桥,患尿毒症到湘雅等医院住院几次,几个月下来,医药费花去11.2万多元,日前,新农合为其报销了61917元。刘建桥满意地笑了!

前不久,地处偏僻的花垣县团结镇下瓦村73岁的石维安老人和妻子,每人领到110元新农保养老金。农民也有养老金,石维安老人高兴地笑了!

来自云南丽江的农民工子女李静,安静地坐在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里认真听课。李静和该区近3万名农民工子女一样,享受和长沙本地孩子相同的待遇,不仅不需要交一分钱的学杂费,而且连饮水等费用都不用交。李静开心地笑了!

这一幅幅暖人画面,是我省近年来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明证。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坚持“以人为本,力促和谐”,遍吹缕缕暖人春风。如今,在潇湘大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学不难”的理想,已基本成为现实。农民种粮有补贴,养猪有补助,百姓负担越来越轻,生活越来越好。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农民也可领养老金,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幸福!”宁乡县横市镇向阳村65岁的村民邓美桂,日前拿着6个月的养老金360元,激动地说。

农民有了养老保险,这是我省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的一个佐证。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城市到农村,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大的社会保障网使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得以大幅提升。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我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保障制度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转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对城乡居民政策制度的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目前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县市区已达96个,占全省的78%,已覆盖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的6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如今,不仅城市居民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民保障体系也同样逐步建立和改善。

今年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20.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今年1月1日起,我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40元,达到1290元,相比2005年的570元翻了一番;今年5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从2006年的每月15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月238元,提高了58.66%,农村低保标准从2007年建制之初的每年683元提高到目前的每年1252元,提高了83.3%。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也得以进一步完善。

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全覆盖,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区域内门诊统筹率达100%;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以上。全面实施了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我省蓝山、桑植、麻阳等县探索参合农民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全额报销模式,参合农民住院只需付100元或150元门槛费,其余费用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报销,明显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

   基本医疗实现全覆盖

“社区看病方便又便宜,小病小痛我就在社区医院看。”10月28日,家住长沙市雨花区雨花亭街道的张德文,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点滴。他说:“这里的收费低,离家近,我的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肺部感染,一输液就是5天,以前在大医院看病,每天要120元,现在同样的药每天只要20多元。”

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老大难问题,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省以改善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推进新一轮医改,全力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实现了老百姓看病“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地处省会南大门的长沙市雨花区,自去年12月31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安排4000万元医改专项资金,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全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同时,他们还分别与省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实行“双向转诊”模式,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为转诊病人开辟绿色就医通道。

和雨花区一样,全省各县市区均采取得力举措,大力推进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

我省将新医改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来实施,建立健全了医改推进机制,强化医改投入保障。2009-2010年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到339.7亿元,年均增长49.5%。目前,全省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自今年6月20日起,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增补省级品种198个。基本完成了新一轮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了省级集中招标采购,中标药品品规947个,初步测算,中标药品价格比我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售价平均下降了57%。

“教育强省”战略多招实施

今年秋季新学期,家住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区的邓女士和她6岁的儿子乐开了花,高标准、现代化的马王堆小学建成开学后,她们不用舍近求远进城择校了,就近就可以上好学校。芙蓉区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近年来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了基本均衡,有效缓解了上学难、上学贵。

芙蓉区建设“教育强区”的实践,只是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一个缩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全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依法加大了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近4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44.2亿元,比2006年增加310.3亿元,增长92.96%。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近3年投入39.1亿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800多所,先后立项建设了一批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和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高等教育通过深入实施质量与创新计划,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10多项指标排名全国10位左右,特别是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增了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增加近6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30.82个百分点,全省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大部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强省”战略多招实施。

教育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安排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全省40多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近3年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27亿元,资助贫困学生430万人次,确保全省无一人因贫困失学。而实施“阳光高考”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民生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日前,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一期百万亿次“天河一号”主机系统开通,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超级计算服务。这是我国第二个投入实际运行的国家级超算中心,这标志我省成为国内拥有百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能力的“超算大省”之一,也标志我省超级计算服务计算能力迈入全国前列。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在建设“创新型湖南”、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大为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为此,我省不断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全省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居全国前3位。“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落户湖南,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获批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0个,与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12个著名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有长沙、株洲、湘潭、益阳4个国家级高新区,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928项,其中国内首创或领先水平以上的占75.22%。获得专利授权4.0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903件。遴选实施了49个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攻克关键技术瓶颈328项,研发出重点新产品(含农作物新品种)568个。比如,超级杂交稻育种取得新突破,选育了一批新的高产组合,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战略目标。生猪清洁养殖技术,使每头猪的纯利润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近60元。等等。

同时,我省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以服务”百万农户、万家企业“为目标的12396科技服务热线、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百姓科技创业致富的好帮手。

科技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贡献率,去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61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6%,分别是2005年的4倍和4.1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