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文 江晓华
有一个真实故事特别耐人寻味:那是2004年的初夏,长沙市一中的一位校友,从某大学应届毕业去一家著名大银行应聘。因为不是学金融专业的原因,在笔试中分数不太高。可是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学生却技压群雄,征服了在场的全体考官,当场决定破格录取他!
这位学生在考官面前讲的是什么呢?他讲的是高中时期在长沙市一中“每周一语”教育中学到的“做人”的道理,讲“国家、民族和责任”。清晰的思路,旁征博引的讲解,对“做人”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由此表达出来的超强综合素质,赢得了考官们的好感。目前,这位学生在银行表现非常出色,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好评。
长沙市一中校长赵雅茜说,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撷取蕴含“做人”哲理的格言,开展“每周一语”教育。这一满富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长沙市一中至今已坚持近30年。
30年坚持不懈,30年始终如一,让数万名学生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作为我省有名的现代化普通中学,为何要开展“每周一语”教育?30年如一日的“每周一语”教育,又给该校的学子们,烙上了什么样的烙印?给现代教育带来什么启迪?在11月18日该校百年华诞庆典来临前夕,记者专程来到该校采访,试图“以小见大”解开这所“三湘”百年名校长盛不衰的秘诀。
“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
【典型事件】10月15日,又是一个星期一。上午7时40分,照例是长沙市一中“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广播中响起该校党委书记周建华洪亮的声音:“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解的每周一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民间俗语“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苏东坡“拾弃儿”救活40条人命,联系校园里常见的“恶小”、“善小”之事,短短15分钟,在历史与现实的评判中,把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件小事的道理植入了5000多名学生的心田。
【基本事实】在长沙市一中,每个周一都要在校门口、每班的黑板右上角等显眼位置,同步公布一条“每周一语”,特别重要的还要安排老师或者校领导在星期一清早的“国旗下的讲话”中解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警句、格言中精心挑选“每周一语”,对学生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
据介绍,该校的“每周一语”教育是从1985年开始的。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面对记者的询问,校长赵雅茜谈起实施“每周一语”教育初衷时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左倾”行为逐步被纠正,经济建设成为从上到下的中心。
随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确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发生变化,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逐渐抬头。受这些消极思想影响,教育领域“唯分是举”的气氛日益浓厚。
“社会上热衷于做产业,学校热衷于分数,热衷于开发智力。”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学校里、社会上,各类智力开发班、培训班应运而生,教育评价也逐渐单一,学习成绩被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淡忘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更不被重视。忘记了‘做人’这一最根本的东西。”回忆起那段历程,赵雅茜说得有些痛心。
“大家都在看分数,一中怎么办?”长沙市一中的师生们开始思考和讨论这样一系列严肃的问题:教育该如何对待传统的东西?该如何处理分数和做人的关系?如何看待智育和德育在人的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一中的决策层逐渐坚定了一个目标:任何时候,教育的根本不能忘;教育的本质不能丢!那么,教育的根本和本质是什么?“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这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的东西。”
“作为一个肩负社会使命的省级名校,更不能培养只会读书,而不会‘做人’的人;不能培养只会考高分,而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中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得高分,在‘做人’上更加要得高分。不仅要懂得关注家庭、关注学校,更加要懂得关注社会。要以社会兴旺、民族昌盛、国家繁荣,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赵雅茜的见解可谓高屋建瓴,入木三分。“基础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更加要为学生‘做人’打好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本质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有效的引导,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更好教会学生“做人”呢?经过集思广益,学校决定在日常教育和教学中积极实施“做人”教育的同时,推出“每周一语”。“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做人’养料。”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里,摘取一些颇有哲理、颇具教育意义、又能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每周公布一条。并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讲解“每周一语”的内涵。希望通过多方面、长期的熏陶,让学生们“潜移默化”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慢慢懂得“做人”的道理。
“每周一语,一个学生如果从初中到高中6年,要接受240多条次的熏陶。如果是高中3年,也要接受120多条次的熏陶。无形中,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赵雅茜深有感触地说。
“这种做法,既生动活泼,又浅显易懂,比一般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在副校长高阳平的心里,“每周一语”的育人优势则颇为特别。
【记者感言】自古以来的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比懂得“做人”更重要的东西。有位先人说得好,人如果不懂得“做人”,那有学问有什么用?一中的教育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班子换三届,“每周一语”从未间断
【典型事件】10月15日下午3时,是长沙市一中下午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高一5班的孩子们已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这节课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课之一,叫《中华传统美德》。今年初起,一中新开了这门校本特色课,用祖先留下的丰厚道德遗产做教材,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准则。
【基本事实】“从1983年推出,到现在,时间跨度接近30年,中间换了三届领导班子,可‘每周一语’从未间断。这种做法也不多见。”校学生处负责人彭健,对学校始终如一,长期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做人”教育的做法赞赏有加。
30年坚持,30年创新。
最初的“每周一语”,主要是从《增广贤文》、《幼学琼书》、《三字经》和《千字文》等中华传统启蒙书中摘录。“静坐常思己过,闲谈勿论人非。”“来说是非者,终是是非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均相继被选为“每周一语”。
“这些内容,当然有过时消极的一面,但绝大多数的内容是健康有益的,是富有生活哲理的,还有许多显耀着朴素唯物主义光芒的东西,很值得借鉴和发扬。即使有些看似消极的东西,只要我们用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也可以悟出积极有益的意义来。”说起对待这些传统启蒙语句的态度,马清泽如是说。
“每周一语”坚持一段时期后,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有关部门关注。1993年,学校专题申请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学德育研究》省级课题获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步入规范化途径。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实验班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实验。历经两年研究和探讨,课题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学德育研究读本》、《国旗下的讲话》、《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辑》等相继面世,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和理论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课题组的努力,“每周一语”的内容逐步得到扩展。《论语》、《三国志》、《后汉书》等中的一些至理名言,相继被摘选出来,编辑成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每周一语”语录》。“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均被录入其中,内容涉及忠恕、修身立德、勤学立志、仁爱礼让等四大方面。
在这众多的格言、警句中,课题组认为其中三条最具有代表性,要求学生记诵躬行。这三条分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待人要真诚,讲诚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的是,对事,要求‘善’,积善成德;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讲的是,对己,要立志,讲究心灵美。这三条分别从不同侧面,告诫我们要如何待人、如何对事、如何对己,如果这三条都做到了,‘做人’也可以说真正做好了。”
2002年,新的校领导班子成立,学校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并注重与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围绕“讲诚信、负责任、有爱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每周一语”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贴近性。
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时间引起中国教育界强烈震动,也令一中领导班子深层思考。思考之余,他们及时将“三钱”先祖《钱氏家训》中的“利在一身未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家训,收录到“每周一语”中,并组织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在思考钱学森之问的同时,放眼天下,胸怀大志,为天下人谋利益。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京都立命馆大学和立命馆孔子学院学中文的学生进行对话时,引用了宋朝张载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号召广大学子把自己贡献给天下人,为天下开太平,努力要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这句话在一中引导强烈反响。为激励学生“为天下开太平”,一中也将其收录到了“每周一语”中。
2007年高中新课改后,该校又开始酝酿一个新思路:让传统美德教育成为校本课程,走上课堂。今年初,《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正式走上讲台。
【记者感言】有道是,坚持就是一种创新。30年如一日,领导班子换了又换,但好的传统一直在坚持,并且在不断创新、发展,这需要一股坚强的事业毅力,更需要一种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苦心育人“润物细无声”,功在当今利千秋
【典型事件】今年初,慈善电影《少年达佳》在全国陆续上映。知情人士都知道,这部由长沙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拍摄的电影,其主人公的模型就是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王达佳。
王达佳曾制作爱心贺卡《冬天的后面走着春天》,并将义卖所得的1.2万元捐给灾区学生。她还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义卖筹集善款12万元,为四川理县杂古脑镇小学建了一个电教室。王达佳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获得了“长沙市首届道德模范”、“湖南金牌(志)义工”、“全国百优志愿者”等众多荣誉。
【基本事实】其实,在长沙市一中,像王达佳这样胸怀他人、心系天下的学生不在少数。勇于向省党代会献计献策,力呈教育改革的姚超博;赴联合国参加世界青年大会,畅谈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发展的陈雅琢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难忘的记忆,被一中老师们提起时,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的是内心的自豪:“这些学生的表现是我们教育最好的成果,与‘每周一语’教育更是息息相关。”
“在‘每周一语’里,除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警句、格言外,也有很多内容是告诉学生如何搞好学习的。”高阳平说:“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作为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就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人,也要懂得如何搞学问、做事情。两者都有了,学生才算一个合格学生。人才算一个合格的人。”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花便是长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都是告诉学生要勤奋好学、如何搞好学习,同时也包含了做人的道理。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中学子,在骨子里更加具有了民族的气节,更加烙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
“一中6年的‘每周一语’,让我学会了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与人相处。还让我学会了创新,学会不断挑战自我。”现任湖南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李飞如,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如是说。2002年到2008年,李飞如在一中从初中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六年的一中时光,不少的“每周一语”让他耳熟能详:“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惟进取而故日新。”正是在这些格言的鞭策下,李飞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会主席。
“我以前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则‘每周一语’让我改变了自己。”一中现任学生会主席陈则尧谈起“每周一语”对自己的影响,动情地说。
陈则尧说的这则“每周一语”就是温家宝总理引用的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以前的陈则尧只知道要认真读书,要成绩好。可是,读好书究竟干什么?成绩好的意义在哪里,他并不清楚。就在一周学校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学校的一位老师说了张载的这句名言,并详细解读这话的背景和含义,以及作为一位中学生为什么要“为天下开太平”。老师的讲解一下子使陈则尧“豁然开朗”。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努力学习,今后才能更有能力去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才能更有能力建设国家、去改变社会。”陈则尧一夜之间似乎就变得成熟了。“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如意,以前更多的是抱怨,但现在我明白,我们需要的是改革,需要的是努力。”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雨果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现在读高二的学生翁家玮说起“每周一语”对自己的影响,脱口而出了这句名言。作为一个女孩,翁家玮以前常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或者与父母闹别扭,雨果的这句话,让她明白了胸怀的意义。“遇到事情,不能只站在个人立场上想问题,而是要多站几个角度,多换位思考,也许这样,你心里就坦然了,也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翁家玮说。
“每周一语”带给学生们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中有好些学生社团,但是参加社团最多的学生是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个协会目前拥有会员2000多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我们协会每次搞活动,都是‘一呼百应’。”该协会的负责人自豪地说。该协会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深入学校周围的社区中,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复习功课,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多年,成为了协会一个品牌活动。或许贫困家庭的孩子,都因此从中受益不少。
【记者感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情,更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情。赵雅茜校长说得好:“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政治素质。以‘每周一语’为主要形式开展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大义、敢担责、适应社会、能成为民族脊梁的现代人。”这是颇有远见的。基础教育,从基础抓起,其中最根本的就要从“做人”抓起。“做人”的问题抓好了,一切努力才有实际意义。“每周一语”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关链接
“每周一语”格言选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烈女传》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三钱”先祖《钱氏家训》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1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14.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2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2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8.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