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意 蒋剑平 陈仕球 金升
7月27日,在全省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邵东县公安局获得“全省刑事技术建设成绩突出单位”。该县公安局在近年的刑事侦查工作中,紧紧围绕“现场必须勘查、鉴定必须准确、质量必须保证”的目标,认真落实“一长四必”现场勘查新机制,刑事技术基础建设、人员素质、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各项刑事侦查工作任务均达标,全年鉴定实现无差错、零投诉,其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公安厅的肯定,并在这次现场推进会上推广。
近年来,邵东县公安局着力队伍建设,打造“四最”铁军,全面推动公安工作从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转型升级,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在2016年全省综治民调中,该县排全省第12名,其中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排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打黑除恶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严爱相济 锻造“四最”铁军
邵东县仙槎桥派出所民警易鑫,前些日子工作有些心不在焉,没有以往的积极性高了。该所教导员曾许军发现他的变化后,主动找他谈心,并进行家访。原来是易鑫的妻子刚生完小孩,他却因工作忙碌疏于照顾小孩,导致夫妻间产生矛盾。为解开易鑫的心结,曾许军邀请易鑫的家人到派出所参观交流,并召开家属座谈会,化解家庭矛盾。渐渐地,其妻理解了易鑫,夫妻俩又和好如初,易鑫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
近年来,该局积极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立教导员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教导员工作例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民警谈心会议。通过谈心谈话及时收集民警的思想动态信息,对民警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工作做到民警的心坎上,增强队伍的向心力。该制度被省公安厅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邵东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谢伟宏说:“只有队伍强,业务才能精。”该局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抓牢抓实,以铸牢忠诚警魂为根本,严爱相济,锻造出“最讲政治、最守纪律、最有力量、最具形象”的“四最”铁军,以忠诚、担当的爱民情怀,赢得民心,护佑了一方百姓平安。
自开展教导员例会工作制度以来,该局与纪委监察同频共振,定期开展作风督察,抓早、抓小,将问题解决在苗头期。由于谈心到家,提前介入,全县民警违纪违法案件从2015年的12起降低到2016年的3起。
炎炎夏日,训练场上,该局巡特警大队64名巡特警,头顶烈日,用铁打般的身躯,紧贴应急反应和综合实战能力,开展“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紧贴实战,围绕警事技能,针对基层一线单位实战所需,该局建立以“政工牵头、多警协同、条块结合”的警务实战训练机制,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公安队伍。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通过练兵,该局全体公安民警的实战技能和破案能力大幅提升,一批民警脱颖而出。该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唐双喜荣获“湘警之星”荣誉称号,国保大队大队长龙彦云荣获全省十佳廉洁卫士。
八方借力 共建警营文化
“不需要远方,不需要诗,哪怕就是一朵油菜花或桃花,我们也能乐开花。”“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紧张忙碌的工作或工作之余,往哪里一站,都是一道伟岸的风景。”走进邵东县公安局警营文化中心,张贴在文化长廊上的这两句话特别亲切温馨。它们出自该局一次俱乐部活动中男、女民警的对白,再现该局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警营文化生活,展示该局民警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邵东公安局精心打造精神育警、学练励警、活动惠警、文艺塑警的“四警文化”工程,让文化扎根公安工作土壤,积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氛围,温暖警心、凝聚警力、激励警志,催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该局成立警营俱乐部,精心打造警营文化中心,组建户外活动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8个协会。各协会紧密结合民警的兴趣和特点,开展喜闻乐见、形式活泼、充满朝气的文体活动,民警参与率100%,部分民警甚至参加两至三个协会。
今年1月10日,该局邀请邵阳市、邵东县的6位书法家来局警营文化中心与民警们进行书法交流活动。6位书法家还现场泼墨,为前来观摩的民警赠送了书法作品和春联。
该局定期邀请社会名家、离退休老干部,通过警营开放日、警民联欢会等各种形式,八方借力,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力求做到内容能满足基层民警的需求,形式上适合多数民警参与,效果上能起到振奋精神、激发士气、促进和谐的作用,让警营文化建设在基层开花结果。
2016年,该局民警集思广益,拍摄一部由真实案例改编的微电影《打工》,该电影在微信、微博一经上传,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并作为邵阳唯一一部微电影入选参加公安部“我奉献·我快乐”微电影大赛。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警营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队伍软硬实力的切实提升。2012年,市局警体训练测试,该局合格率为100%。刑侦大队教导员李献军参加了局羽毛球协会,积极投身羽毛球运动。他说:“现在在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身手更敏捷了。”
主动防范 筑牢治安“防护墙”
作案多起,涉案金额15万元,今年2月以来,发生在该县砂石镇的系列入室偷盗案引起了邵东公安局的重视。该局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抽调刑侦大队、治安防控中心、侦查实战中心以及派出所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7月12日,将该案犯罪嫌疑人罗某等5人一举抓获。该案的成功告破,是邵东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及“一村一辅警”警务模式新效能的一次集中体现。
近年来,该局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主动防范理念,着力构建强力威慑、实时发现、及时处置的巡逻防控机制,全力打造城乡联动、打防兼备、管控有力的立体化社会防控治安体系,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筑起了一道坚强有力的“防护墙”。
密织“天网”。该局先后完成7期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建设,并启动“平安乡镇”建设,全县已建好治安探头1500余个,治安卡口33个,制高点5个;治安防控中心成功将物流寄递业的管理平台接入中心,逐步实现治安防控“一网化”,实现城区重点区域、部位、场所全覆盖,初步建成集视频监控、电子卡口、电子围栏、技侦定位车、无人机“五位一体”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开启“追踪器”,实现了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
强化“巡控网”。按照“网格布警、以动制动”的要求,将城区划分为5个处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安排28名警力,实施网格巡逻,按四班三运转模式实行24小时全天候动态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接警后,民警能在3至5分钟内赶至现场,打造群众身边的110,治安防控实现无缝对接。
夯实“安全网”。该局以“三联两访一帮、万民警访百姓”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三实”信息采集、警民恳谈会,融洽警民关系。着力做好 “一村一辅警”建设,将“一村一辅警”工作融入4+X警务机制改革,构筑侦查破案的“千里眼”,实现警务功能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筑牢农村治安防控网;同时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先后开展“秋冬会战”、“雷霆行动”、重点领域突出治安问题整治、打击“三强”等专项行动。
连续3年,邵东县命案发案数都控制在10起以下,实现命案“低发全破”,城区“两抢”案件由前几年日均4—5起降低到现在0.5起左右。在县城开了3年摩的的团山镇保良村尹亚辉说:“每当看到街上巡防的民警,心里就更加踏实,城区治安好了,我们摩托出租跑得也放心!”
如今,走进邵东的街头巷尾,谈起治安情况变化,老百姓都有说不完的称赞。流泽镇星火村村民赵喜梅说:“现在的治安好多了,派出所的民警和驻村辅警很负责,我们村这两年没有发生盗窃现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