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热心周勇军
打开那扇木门,就是一个床的世界,传统的床,说得更具体点是“桃源雕花床”。
6月20日,一百多张雕花床展现在记者眼前,用“眼花缭乱”、“惊叹不已”等词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听桃花源管理区百床馆董事长李安华女士一番讲解,“桃源雕花床”是一个浓缩的世界,百床馆里不仅“百床百样景”,更是“一床一世界”。
1
每一张床都有寄托
李安华指着那张“回廊人物床”告诉记者,这张床上面雕有一百零六个人物。
为什么是一百零六,不是中国传统的一百零八呢?
李安华笑笑:“加上睡在这张床上那对夫妻。”
李安华说起了这床主人黄家的故事。黄家在明代就富甲一方,主人要巡视自家的田地,骑着马从早晨开始,要打着火把才能看完。其中,有一丘田大到一百零八亩,当地人说,“黄家一大丘,生在九溪后;到底有多大,十石零八斗。”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微服私访,有一天傍晚到黄家借宿。黄家不仅热情接待,而且第二天除不要房钱还打发了一袋子干粮。乾隆大喜,就说无以为谢,留把扇子作个纪念,日后你家如果有为难之事就拿着它找衙门,那里有他的亲戚。后来,另一个财主谋取“百亩大丘”。官司打到县里,衙门收了那个财主的贿赂,准备把田判给那个财主。眼看田要易主,黄家情急之下,想起了这把扇子,就将它翻了出来,送到县衙。县官一看这扇,慌忙俯伏在地,三叩九磕。官司自然是黄家胜了。黄家从这场官司中总结了处世经验:苍天养人只是八分的,其余的靠自己积德行善。
黄家后来把这个故事“搬”上了床,让睡在这张床上的子孙静夜看着床上的故事,记住祖上的历史,记住故事中寓有的道理。因此,这张床上雕刻的一百零六个人物中,有皇帝出行的气派,有衙门审案的威严……一切都是官场故事。
与“回廊人物床”一样,每张床的雕花都有着主人精神的寄托。李安华指着“选招驸马”床介绍说,前牙板上雕的凤凰,凤(男)在右,凰(女)在左。两只鸟的细微区别,就在于凰已展开翅膀,而凤却双翅紧合,似在“犹豫”之中。图中的信息是,“凰求凤”——女招郎。
2
每一张床都有来历
李安华指着一张“宁波雕花床”告诉记者,这是国军悍将刘戡小妾睡过的床。
刘戡在上个世纪“大名鼎鼎”,因为他死于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打延安的战役中。他是桃源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与徐向前元帅是同学。忻口会战中,他曾率部歼灭日寇万余人,被誉为“杰出的抗日将领”。1947年当上了国民党军整编二十九军中将军长后,他成为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先锋。在宜川战役中,其部被我西北野战军全歼,刘引爆手榴弹自杀,毛泽东主席命令予以厚葬。
李安华告诉记者,刘戡是个孝子,自己长年征战在外,老母无人侍候,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找个小妾留在桃源代自己尽孝。这小妾本是湖南女师的一个学生,大概是美女爱英雄之故,愿意到刘家做小。虽然做小,但也得明媒正娶,于是刘家也就精工打造了这张床。
这张床比起典型的“桃源雕花床”来,有几个特别之处,一是牙板上不完全是雕花,而是在最显耀处镶嵌着41块玻璃,玻璃中是水墨画,内容是“孔融让梨”,寓意很明确,“幼让大”、“晚尊长”;二是雕法精细秀美,比起桃源传统的刀工来要显得细腻;三是只有“一进”,没有回廊等,是体现小妾与夫人的贵贱之分,还是40年代雕花床的时尚?
李安华又指着一张“八仙同聚”床说,床的主人是一位张姓道长,所以床的第一进雕的是明八仙,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第二进是暗八仙,雕的是八仙所执的法器。传说,张道长91岁时,就是在这张床上“羽化登仙”的。
李安华告诉记者,这些床睡过许多有名人物,如那张堪称镇馆之宝的“隋和三代”床,收自澧水流域黎姓人家的。这黎家从清康熙年间至清末,出过四个“顶子”,最大的官为礼部侍郎。这张床,说它是“天下第一床”可以,说是一栋房也不差。床虽然也是三进,可里头分为“一大二小”,大的,当然是主人夫妇的,两旁两张小的,是两个孙子睡的。这张床,是20名工匠花3年时间才打造出来的。
3
每一张床都是文化的载体
李安华说,每张床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蕴含在床的造型、结构中,但更主要体现在雕刻的内容中。一个图腾一个意境,一组雕刻一个故事: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蟠桃寓意着长寿健康;麒麟是贤才有德的图解,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花瓶取平(瓶)安的谐音,蝙蝠取其福(蝠)的谐音,鹿儿取其有禄(鹿)的谐音;喜鹊含梅则隐含着喜从天降、喜入家来的企盼。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活场景等,采用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等形式,通过雕刻的工艺手法搬进日常生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生活艺术化了,艺术也就实用化了。
最能体现这种传统文化传承的就是那张“隋和三代”床。民间有上、中、下各管三代,“数字暗合九,帝王将相紧随后”之说。因此,“隋和三代”四字镶嵌在第二层主牙子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前层,主牙板“子主题”和“鹿鹤同春”,上下各有一鹿一鹤,寓意主人长生不老,福、禄、寿俱全;一对雄狮把守着床的大门,为主人祛灾镇邪;主牙板上雕的是人物——达贵官人聚集一堂,应是在谈古论今。第二层,摸门主板的雕刻是“魁星点斗”,寓意后人科举及第;双佛坐在竹节摸门柱上,寓意菩萨保佑黎家后代节节高升;前层两头28只蝙蝠飞舞在花格之上,八尊形态各异的门神守护;两块扇面雕刻着长辈给后人“设定”的成长轨迹——读书吟诗。内层,左右各有一张小床,刻着精美的石榴、佛手、喜鹊、瑞兽和四季花卉;大床内层牙子,雕有“喜上眉梢”的图案,图案的元素中的蝠、鹿、鹤、鹊均为双数,寓意福、禄、寿、喜双份双至。特别是床的前檐顶上两头各有一轿顶,两角双凤展翅,中间鲤鱼跃龙门,四大金刚把守四方,寓意着黎家子孙均具有“龙生虎养凤遮阴”。
“隋和三代”床因“姓官”,也就尽量把“好话”往上面堆,而民间其他做床的人家“财、势、气”总不如黎家全,上面的雕刻也就只能“突出重点”了,也就形成了名称各异的雕花床。李安华告诉记者,按照雕花内容,床承载的文化大致可分为:
忠孝节义类:“乳姑不怠”寓孝,“千里护嫂”寓忠,“三修三请”、“蒙正迎妻”、“平贵回窑”等寓节;“三英战吕布”寓义,目的是注重于对后人进行道德品行、诚信等方面的启迪和教育。
励志成才类:“一路连科”,寓意连连登科及第;“连中三元”寓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马上封侯”,寓意加官晋爵即刻来临;“魁星点斗”,寓意仙人指点入仕途……为的是鼓励后人好好读书,做官做府。
和睦多子类:葡萄串、葫芦、石榴、蝙蝠等,寓意多子多福;“富贵白头”——寓意恩爱一生,富贵到老;“鸾凤和鸣”——寓意婚姻美满,恩爱幸福;“鸳鸯合气”——寓意夫妻和睦,相亲相爱。
儒雅家风类:“琴棋书画”,以琴、棋、书、画为主图案,寓意高雅、多才,这种床的主人一定是文人雅士;“梅兰竹菊”,以梅、兰、竹、菊为主图案,寓意高尚品行,主人一定是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岁寒三友”,以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构成图案,多为文人自勉自励所用,喻坚忍不拔,也有象征友谊的意义;“一品清廉”,主图案为青莲,寓意为官清正,出污泥而不染等。
此外,还有福寿延年类、富贵祥和类等。
4
每一张床都是“桃源工”的杰作
李安华告诉记者,百床馆设在桃源也寓有深意,因为这些床都是“桃源工”的杰作。
“桃源工”源远流长。其雕刻技艺起源新石器时代,发展于明代,鼎盛在清代。
明朝时,宪宗第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封于常德。1508年就藩后,为修建王府,他从京城皇宫调集了大批能工巧匠,将精湛奢华的宫廷营造艺术及雕刻技艺带入常德,与桃源原有的民间雕技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桃源工”。清初康乾盛世之时,“桃源工”雕技达到顶峰,蜚声朝野,桃源工匠常被征召到京城为皇宫所用,闻名世界的故宫,就有许多桃源能工巧匠的心血。
清灭亡后,这批工匠回到家乡,技艺在沅澧流域代代相传,精湛的“桃源工”雕刻作品兼备皇宫贵族的大气与本地世俗生活的丰富多彩。
“桃源工”木雕秉承商、周陶刻及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大气中不失精巧,粗犷中不失细腻;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其山水,稍加点缀则意境深远;其人物,纵横几刀则神情兼备;其花鸟,粗细相间则生动饱满;其走兽,略施刻画则栩栩如生……雕刻技艺中的圆雕、浮雕、透雕、阴雕、镂空雕等各种刀法融为一体。充分演绎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念。“桃源工”是集与建筑、家居、文化传承有关的石雕、玉雕、木雕、竹雕等雕刻工艺的简称,因沅水流域尤其是桃源县境内从业者众多,流传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而得名。
床,作为最大件家具,凝聚着主人一生的理想、愿望以及对后代的希望。家长渴望人类的一切福音均降至其家人身上,最恰当的就是在床上体现。因此,人们对床的考究不亚于建房起屋。如此,就让“桃源工”得到了技艺展示的另一个重要平台,也就有了“百床馆”里的视觉盛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