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11月14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夫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优秀党员、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先锋战士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80周年;11月25日,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毛岸英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一对母子,两位英烈。他们的业绩和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在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两位烈士双双入选。
四处奔走忙救国
湘江之岸,英木苍苍。杨开慧和毛岸英都是从湖南这块人文荟萃、英杰辈出的土地上走出的优秀儿女。开慧同志,字云锦,乳名霞,被家乡人亲切称为“霞姑”。1901年11月6日出生在长沙县清泰都的板仓(今开慧乡开慧村)。其父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一生“撰行纯洁、笃志好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其母向振熙忠厚善良,勤劳简朴。开慧同志在学生时代就立志报国,好学上进。她先后就读于杨公庙官立第四十小学(现名开慧学校)、衡粹实业学校、隐储女校、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长沙福湘女中。她成绩优良,性情谦和,做事心细、果断,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与她接近。她白衫黑裙,短发明眸,秀丽而刚毅。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下,她曾在湖南学生联合会中担任宣传工作,经常奔走于各学校之间,组织和发动同学,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杨开慧同志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她结识并勇敢地选择了毛泽东,她不仅是毛泽东最亲密的知己、夫人、助手,更是志同道合、并肩作战、共同前进的战友。她选择了毛泽东,从此选择了付出!当毛泽东从事建党活动而经费奇缺时,开慧同志动员母亲,不顾家中经济困难,毅然把父亲去世时亲友送的一笔奠仪费,捐作了建党活动经费。1920年冬,开慧同志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的第一批团员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她又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次年,她与母亲一起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机关——长沙小吴门清水塘住下,掩护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并负责秘书、保卫和交通联络工作。她还积极协助毛泽东发展党团组织和开展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她曾是韶山20多所农民夜校的总负责人。
毛岸英同志是杨开慧和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由于革命的需要,毛泽东的工作经常变动。所以,婴儿时期的毛岸英,就随着父母亲的革命活动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湖南等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斗争的新阶段,开慧同志带着5岁的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回到老家长沙县板仓,转入地下隐蔽工作。毛岸英跟着母亲在板仓生活了3年,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同情劳动人民,立志长大后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英勇搏斗摧敌胆
凤凰涅槃,人天共仰。杨开慧同志不顾白色恐怖严重的险恶环境,在板仓积极参与当地党组织的活动。她发动群众贴标语、剪电线、破坏铁路、组织武装,配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当地的土豪劣绅疯狂镇压,到处搜捕、杀害共产党人。1930年8月,国民党湖南省省长兼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悬赏1000大洋,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10月下旬的一天午夜,开慧同志不幸被捕,同时被带走的还有8岁的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
杨开慧同志被列为重大的“政治犯”,敌人想通过她获取毛泽东和湖南地下党的有关情况。在监狱中,开慧同志受尽严刑拷打,百般利诱,但她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11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她手牵毛岸英,又一次被带去受审。刽子手们用皮鞭、木棍、南竹条狠狠地毒打开慧同志,她被打倒在地后,刽子手又抬来木杠压在她的腰上、膝盖上,她昏了过去。不管敌人怎样残暴,她回答敌人的只有“不知道!”、“不晓得!”岸英年小志大,也顶住了敌人的盘问。
敌人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敌人最后一次提审杨开慧同志时说:“只要你讲出毛泽东在哪里,把你同他做的事讲出来,登报声明,宣布与他脱离夫妻关系,马上放你出去;如果不讲,就只有死路一条。”她听完此言,怒斥敌人:“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从我口里休想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她还鼓励同牢的战友要坚持斗争。她曾对来监狱探视她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革命早日成功。”1930年11月14日,天色阴沉,北风怒吼。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的刑场上,29岁的开慧同志昂首挺胸,高喊口号,英勇就义。
毛泽东在十几天后的报纸上得知发妻开慧同志英勇就义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开慧同志。1957年,他给烈士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千古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战场浴火献身躯
为国舍命,日月同光。杨开慧同志牺牲后,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中共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但他一直十分坚强。后来,经党组织营救,1936年,岸英同志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38年底进入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共产国际第二儿童院,1939年夏又转入附近的一所十年制学校继续读书。随后的5年里,由于岸英同志聪明好学、勇敢坚韧并爱好军事、政治和时事,他逐渐成了儿童院里的小领袖。他先后担任了少先队的大队长、儿童院的团支部书记和区里的团委委员,还应邀经常到各处去作报告。
毛岸英同志20岁时,眼见苏联卫国战争打得残酷而激烈,他主动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前线。后来他又去找苏军将领再三请求,终获批准入了伍。他先入苏雅士官学校,后进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并获授中尉军衔。1943年,他参加了苏联共产党。随后被任命为坦克连的指导员,参加了对德国反法西斯的大反击。1945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接见了他并赠一把手枪表示褒奖。
毛岸英同志5岁时与毛泽东分别,15岁时恢复了与父亲的书信联系。毛泽东与儿子谈时事、谈政治、谈读书,表现出了对长子的情有独钟。1946年1月,23岁的毛岸英回到了离别18年之久的毛泽东身边。初回国的岸英同志很“洋气”,懂俄语、英语、德语,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会跳交谊舞,写得一手狂草体的好字。而毛泽东对他则要求很严格,提醒他: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岸英同志立即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愿地穿起了大裤裆的棉裤,进“劳动大学”,向老农学习种地,用双手的老茧换回了“毕业证书”。他经常出门去拜访老革命、老同志,虚心地向他们讨教。他还参加土改工作队,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以后他从中央宣传部调到社会调查部,任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同志主动要求下基层工作,1950年夏,他担任了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他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数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岸英同志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岸英同志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品德风范耀华夏
厚德浩气,永励湘人。虽然杨开慧同志离开我们已经80年,毛岸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60年,但家乡人民仍然深切的怀念他们!他们留下来的满腔的报国热情,舍己的牺牲精神,刻苦的学习态度,突出的平民风格,清正的思想作风,值得家乡人民永远铭记和学习。
他们终身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其理想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其信念就是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成功。在这种理想信念的支撑下,他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敌人的牢狱中,开慧同志毫不动摇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她曾对同牢的难友说:“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人站起来,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岸英同志目睹了母亲牺牲的情景,发誓长大了要为母亲报仇,将革命进行到底。
他们在国难当头时总是挺身而出。为了党的事业,开慧同志英勇就义。岸英同志在国家面临危难时主动请战,正如彭德怀所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岸英同志的这种为国分忧,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他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开慧同志为了节省党的经费,自己只吃粗茶淡饭,衣服补了又补。如果有几条小鱼吃的话,也只是放到火灰里煨熟后拌点盐,从不放油。岸英同志回到延安,毛泽东便要他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上“劳动大学”,睡农民的土炕,吃硬苞谷,干农活儿。岸英同志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
他们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全国解放后,岸英同志面对一些亲属提出的安排职务的要求,他婉言拒绝。1949年10月,他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信,就某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 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他又说:“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她现在也许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信。岸英同志是清正廉洁的楷模。
先辈已逝风范长存,事业未竟光明在前。作为开慧同志和岸英同志家乡的人民,更要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抓民生、保稳定,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富民强省步伐,谱写湖南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