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护东江湖水环境刻不容缓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本刊记者 谢作钦 林淑芳 通讯员 陶政波

东江湖作为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自1986年蓄水以来,充分发挥了我省重要饮用水源地、湘江生态补水、防洪调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电等综合功能,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据了解,东江湖正常蓄水量大于省内的五强溪、柘溪和凤滩三个水库的总量,相当于半个洞庭湖,被誉为“湘南洞庭”。

5月12日—16日,本刊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吴正辉一行专程赴郴州市桂东、汝城、宜章、资兴等三县一市督查发现,作为我省战略性水资源的东江湖流域,正面临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污水进人东江湖的严峻形势,加强对东江湖水源地的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桂东:建5万吨废渣填埋场

东江湖全流域面积的27.62%在桂东县境内,该县的沤江、汶江均为东江湖的主要人湖河流,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沤江、汶江对保护东江湖水至关重要。

5月12日下午,督查组一行先后到桂东县大塘硅冶炼厂、桂东县流源锑矿重金属治理项目、桂东县高氯酸钾厂、桂东县节光化工有限公司等地进行了实地督查和调研。记者在东江湖上游沤江支流汶江看到,流源矿区含砷、砒等重金属的5万吨废渣综合治理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流源矿区处于群山峻岭之中,以前的开采给这里的青山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伤痕。桂东县环保局局长郭勇强介绍,现在遗留的5万吨废渣是东江湖上游的重大隐患,含毒的废渣污染下游的农田与河流。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桂东县流源矿区受到污染的水流进汶江,汇人沤江后进人东江湖,最后汇人湘江。可以说,流源矿区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渣是东江湖乃至湘江上游的一颗“定时炸弹”。2012年,流源矿区历史遗留含砷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纳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环境治理工程,也是该县第一个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一期工程共投资4000多万元,预计今年7月份完工。”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说,“该工程主要采取对废渣固化、防渗透填埋,防止重金属迁移等手段,可以有效拔掉这个威胁东江湖污染的‘定时炸弹’。”

在调研中,督查组了解到,桂东

县为保护好东江湖水环境从完善制度、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听取了桂东县对《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汝城:重金属治理问题多

汝城县地处东江湖上游,是东江湖水环境准保护区,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大县。由于长期的矿产开采,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为保护东江湖生态流域环境,汝城县已被列人限制发展地区。

5月13日,本刊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一行来到汝城督查该县重金属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该县部分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存在操作不规范,污染隐患突出等问题。对此,省人大环资委及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当场责成汝城县政府一周内找出问题,分清责任,并将整改方案上报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及省人大环资委,否则将启动问责程序。

当天下午,天空阴沉,雾气袭来。本刊记者在该县小垣瑶族镇“汝城县砷废渣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看到,这个治理项目尚未完工,工地上渗透出来的污水顺着排水沟直流而下,将沟底的石头已染成枣红色、褐黄色、灰蓝色等多种颜色,溪沟中还可见一些褐黄色沉淀物。当地百姓称,别看这些水清澈透明,其实含有剧毒的砷。

本刊记者在该项目人口处看到一块醒目的“工程概况牌”,监管单位为汝城县环保局,施工单位为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期是90天,而落款时间为2013年9月。显然这个治理工程项目应该早已完成,为何拖延近半年?

汝城县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治理工程项目受当地气候等影响,导致工程施工严重滞后,目前仅完成工程量的75%。

该工程项目预计投资330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05万元,预计今年6月初以前可全部完工。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当场指出,国家拿出这么多钱实施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希望施工单位尽责,政府各个部门也要尽到监督责任,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

本刊记者在沿途一些山坡上还看到堆积的尾渣或废渣,污水四溢。专家组随机抽样检测,发现这些堆放的废渣中铅、锌、镉、汞、砷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大部分超标。

宜章:保护20万人口饮用水源

5月14日一大早,省人大督查组一行便马不停蹄地驱车来到背倚三湘四水、面向南粤港澳,史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的宜章县。

宜章县矿产资源丰富,现有各类重金属矿山企业16家,煤矿31家,鞭炮原料供应再生造纸企业32家,煤化工氮肥企业两家,氟化工企业一家,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企业1家。

这里的瑶岗仙钨矿是我国钨业的起源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黑钨精矿生产矿山。由于钨矿的开采,山体植被与土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介绍,瑶岗仙矿区钨开采已有100多年历史,区域内非法采选矿关闭后,大量的尾矿砂堆积至东江湖上游,对东江湖水质形成严重威胁,多年开采形成的污染复杂,治理难度大。

为了解瑶岗仙等地17.5万吨的含砷废渣治理工程实况,督察组一行驱车来到现场进行实地督查。记者在一个含砷废渣安全处置工程现场看到,由于受雨水天气影响,含砷的废水四处横流,水沟里依旧残留着用来稀释中和酸碱度、降解砷的生石灰。

看到满目疮痍的矿区现场,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吴正辉要求,县环保部门一定要加强矿区治理的监管力度,尽快建立起污水处理池,不能让污水自由排放。负责这一治理工程的永清环保公司也应该和当地有关部门

深人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有效降低区域污染。

在宜章县寺山坪水库旁,宜章县人大农城环工委主任李华全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水基本上是浑浊泛黄的,原来40余家大大小小的非法采矿企业经过整治之后,只剩下瓦渣池、铁婆岩两个矿区,而这两个合法采矿企业又位于一级饮用水上游。宜章县20余万人口的饮用水均来自该水库,这无疑对宜章县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水源保护区内是不允许有任何工业行为出现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由于种种原因,库区的矿区采矿权延期至2018年,这对企业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到真正的采选分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不无忧虑地说道。

东江湖流域出现不同程度污染

5月15日下午,在保护东江湖的意见交流座谈会上,记者听取了资兴市政府有关东江湖保护的情况介绍。目前,东江湖周边有色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开展东江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是维护东江湖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东江湖上游有色金属矿自上世纪50年代陆续开采所遗留下来的大量尾砂、废石、废渣未得到妥善处理,随着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随着雨水不断流人东江湖,东江湖水环境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污染威胁。同时,东江湖周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东江湖流域涉及三县一市52个乡镇,共60.41万人。这些乡镇以农业为主,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农药、生活垃圾以及水产养殖业对东江湖造成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导致部分水域中的藻类过量繁殖,呈现富营养化趋势。目前,东江湖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生态伤害和山地生态特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1087?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约400万吨。

统计数据显示,东江湖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1087平方公里,湖区土地石漠化面积达17.8万亩。

上游桂东县、汝城县、宜章县流域内每年有3500万吨生产和生活污水以及近万吨的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污染东江湖水体。

此外,流域内虽然取缔关闭了不少采选企业,但因为过去的长期乱采乱选,遗留下来的大量尾砂、废石、废渣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随着雨水进人东江湖,形成重金属污染。同时,湖区内的旅游、水上交通、网箱养殖等污染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东江湖的水环境。这对资兴市及郴州市区居民,甚至是湘江流域40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呼吁:

推进立法程序留一湖清水

近年来,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省、郴州市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省已将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列人湘江综合治理规划,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去年,省政协牵头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保护东江湖”的联名提案,东江湖保护进人全国“两会”视野。

在这次省人大环资委督查座谈会上,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爱国表示,一定加强东江湖流域周边有色金属污染治理,严格按照国务院《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以及省市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认真抓好东江湖周边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希望将东江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列人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矿区植被恢复、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项目,加快东江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通过实施东江湖水库移民坡改梯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途径,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进一步建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体系,重点加快东江湖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流域内生产生活废水和垃圾直接排放东江湖的问题。

他还希望,建立完善东江湖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上下游城市之间的补偿机制。从资金、实物、政策机制等方面,积极向中央及省两级财政申请生态补偿。从流域内所在县市的环境监管能力来看,目前监管机制远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应急监测系统,用信息化整合环境监测、监察、管理等资源;要围绕东江湖流域完善统筹协调联席议事机制,设立高规格的环境监管机构,确保东江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吴正辉肯定了郴州市各级政府为保护东江湖所做的大量工作,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将东江湖单独列人生态补偿主体,并把资兴市作为首批试点县市。同时,省人大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共同努力,推进立法程序,争取国家对东江湖的保护也作出相应的法律明确,切实把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和保护治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为百姓留下一湖清水。

    群众称赞 企业好评 部门满意

    宁乡县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创“三赢”

今年以来,宁乡县环境保护局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着力开展大气污染整治行动,出现了群众称赞、企业好评、部门满意的“三赢”局面。

宁乡县耐火材料企业因建厂时间早、规模小,虽然曾带来一些社会经济效益,但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等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县环保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环境问题,全面开展耐火材料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企业通过明察暗访和现场执法,对违

规生产、偷排企业进行拉闸断电、责令限期整改等,有效遏制该类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整改成效明显。

本刊记者在宁乡县花明楼五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二车间看到,新购进的整改设备煤气发生炉正在安装中。据了解,目前该企业已完成整改的粉碎车间原来有20多名工人,现在只要4名工人,人工成本大幅降低;整改设备投入近20万元,生产一吨产品比原来节约30多元,一年生产2万吨以上,至少节约60万元。通过整改,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了,群众也满意了。

在花明楼宁新耐火厂,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

对改造后的生产车间进行空气取样。厂长刘星向记者介绍说:“节能至少达到30%以上,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工人工作环境良好,周边群众个个称好”。

宁乡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海斌表示,保护环境,治本之策要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鼓励企业整改,达标排放,做大做强。坚持整合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对全县耐火材料行业造成环境污染隐患进行整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该县34家耐火材料企业已全部停产整改,已有四家通过验收,预计在6月上旬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刘雨娇尹志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