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造“东方莱茵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 本刊记者 谢作钦 刘雨娇   通讯员 梁斌勋

9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考察调研了湘江流域株洲至长沙段环境保护和整治情况时强调,省政府决定实施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

同日上午,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姜玉泉率省人大督查组赴衡阳市,对该市湘江流经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督查。

湘江作为湖南的母亲河,其流域集中了我省60%的人口和7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把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好,借鉴欧洲莱茵河保护的先进经验,使湘江真正成为一条“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东方莱茵河”,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护和建设好湘江的宏伟愿景,也是每一个湖南人心之所系、心之所向。

  衡阳 完成105个结构调整项目

【现状】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有色金属中铅、锌、铜储量均居全省前茅,黄金、非金属中的钠长石、硼等储量居全省之冠。该市工业发展早期依靠丰富的资源,以湘江为依托,沿湘江两岸冶炼、化工类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润,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拼资源、拼投资的局面,这一以资源型为主,数量多、分布广的布局模式,形成了居民聚集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相互交错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尤其以铅、镉等重金属污染呈现愈发严重的局面,不仅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衡阳市政府痛定思痛,以“调结构、治源头、控风险”为主线,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推动清洁生产、民生安全保障、监管能力建设 ”六大主要任务,着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并与省政府签订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启动一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做到“新账不再欠,老账努力还”,让湘江碧水长流。 

【行动】 衡阳市投资127.37亿元,从2011年开始实施为期五年的环境治理规划,覆盖17个乡镇,规划重点项目30个,力争在2015年实现预定重金属减排目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的专门班子,负责决策、协调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防治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对在产重点企业,制定严格的监测制度,每月对重点区域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至少1次;每季度开展至少1次监督性监测,一旦发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超标,立即由环境监察部门进行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105个结构调整项目,32个污染源治理项目,并有12个历史遗留污染治理项目已启动实施。

    祁东 锰渣堆放无序 土壤锰超标6倍以上

【现状】 祁东县资源丰富,采矿冶炼业发达。采矿冶炼工业的繁盛为地方贡献出GDP增长的同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当地的阵痛,尤其是在采矿冶炼工业发展早期,盲目追求经济利润,缺乏环保意识,遗留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原祁东县电解锰厂旧址,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该电解锰厂锰渣堆放分散无序,厂区内土地锰超标667倍,而仅一墙之隔的林地,土壤锰超标6倍以上,对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祁东县政府于2011年5月申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投资计划,2011年12月底省财政厅下达原电解锰厂综合治理项目预算内资金计划,祁东县政府专门组织了由县政府一把手牵头的班子专抓此项目,并在灵官镇组织三人工作组,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带队,常驻工地,村干部轮流值班,落实层层责任。

【行动】 9月22日,省人大环资委督查组一行来到位于祁东县灵官镇熊罴岭村原祁东县电解锰厂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该项目总投资9278万元,用于建设库容为45万立方米的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采用铺防水膜和无纺布的防渗处理。对原电解锰厂历史遗留电解锰渣进行安全处置,并将对废渣堆放场地及周边污染的土地进行清除和生态修复。

姜玉泉向施工方仔细询问了施工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已完成工程项目80%,预计在10月底可以基本完工,11月全部竣工。省环保厅污管处陈亮提出必须在填埋场两侧山体上修建撇洪渠,以防雨水造成二次污染。

姜玉泉强调说:“该做好的工作要坚决做好,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要举一反三,抓好其他污染处理项目。”

 常宁 做到不欠新账 努力还清老账

【现状】 “前期拨款的项目没完成,会影响到后续项目的申报。目前进展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快治理进度。”在督查完常宁市松柏镇历史遗留含重金属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置一期工程、康家溪综合治理项目后,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指出。

据了解,原计划在今年9月份完工的松柏镇无害化处置项目,库容为40万平方米填理场尚未完工,防渗工作也未开展。施工方表示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完工。而康家溪综合治理项目,包括对河道清淤和底泥无害化处置,目前只完成前期工作,关闭了周边涉重企业33家。康家溪15公里河道清淤,目前仅完成3公里。

【对策】 常宁市水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因此,该市市委、市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环保工作“不欠新账,逐步还清老账”,大力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行动】 姜玉泉提出了对常宁市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的加速保质要求,他说:“不能为了进度丢了质量,比如说松柏镇无害化处置项目,一定要做好防渗,虽说填埋完后是看不到了,但防渗没有做好对老百姓来说是没良心的。”同时像水口山冶炼八厂那样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废气排放达标的优秀企业不断涌现。说明依靠科技进步,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在不断改善中。

    衡南 从烟囱林立到新绿萌芽

【现状】 距离湘江两公里远的衡南县松江工业小区,昔日烟囱林立的厂区,如今是一座座经过填埋处理的土包,一棵棵小树幼苗在风中摇曳。整个小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形成规模,曾是衡南县主要的涉重金属污染企业集聚区域,该区域整体经济处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出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阶段,持续的环保投入不足造成了该区域对湘江松江段水质严重污染。同样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衡南县原洲市乡冶炼厂,2002年被取缔关闭,遗留含砷废渣影响当地和湘江下游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策】 针对这种现状,衡南县政府与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力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对污染治理包袱沉重的松江工业小区,计划投资约1.2亿,对遗留的重金属废渣进行清挖、固化以及安全填埋处置和生态恢复。而亟待解决的原洲市乡冶炼厂含砷废渣处理工程出现严重滞后,本应于今年年底完工的项目,要到10月份才能开始招标。省人大环资委提出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如质如量的完成工程的要求。

【行动】 百塞化工实业公司是松江片区仅保留的两个达标泛重企业之一,每年可对4万吨硫酸锌综合利用,生产出化肥进行再利用。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厂将在2014年完成迁移工作,搬迁至指定工业园内。届时产量将由现在每年1万吨提升至4万吨,搬迁促进了产品改造升级。

目前,衡南县通过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强化工业减排等工作,关停了衡南县国通冶炼厂等17家企业,共拆除26条生产线,松江片区企业总数减少9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95%以上,逐步恢复了松江片区生态,同时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并实现了衡南县产业布局的改造升级。

对于此次专项督查行动,姜玉泉肯定了衡阳市在湘江流域涉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整体印象是“认识较高、工作尚实,进程滞后”,同时也提出了“加速、做优、提级”六字要求,特别强调了这次督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环境治理项目实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口头层面、文件层面,必须落到实际工作中去,将项目如期如质完成好,让老百姓放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