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守护蓝天碧水建设生态天心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陈新龚承平周殷

湘江北去,过昭山奔向长沙城,最初流向的是最南端“天心”。

在斑驳的历史城墙中,在商贾繁荣的街道口,这座城市诉说过往的故事,又演绎着独具魅力的绿色篇章。

高楼林立,绿道纵横,风光无限。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交融,生活之美与生态之美相映成辉。湘江东岸,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动人。

诗意天心:万紫千红总是春

若论居住,如果有山有水,还能推窗见绿,林中漫步,应是一处理想栖息地。

驱车行驶在芙蓉南路上,入眼一片浓浓绿色,阵阵清香沁鼻,道路两旁郁郁葱葱;9公里、总面积41万平方米的芙蓉南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公园”。

如果你再走一段,又会发现不一样的美。芙蓉南路以湘绣和芙蓉花为设计符号,形成“三段、六核、多元”的景观,看得出城市建设者造绿的用心。

这是天心区造绿行动一个缩影。为了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天心区大力实施“规划控绿、清脏播绿、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扩绿、垂直挂绿”行动,提升管养水平,打造“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天心。

将绿色嵌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人景才能共益彰。

今年天心区将大手笔投入265亿元推进343个区域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底打造成“一带两路六公园”,届时环城林带、芙蓉南路林荫大道、新开铺路林荫大道,先锋公园、红旗广场、西厢公园、国开社区公园、黄土岭社区公园、莲花社区公园穿梭其中,市民出门就是公园,满眼将是青翠。

面对划入天心区不久的暮云片区如何让这片“长沙之肺”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是个不小的“挑战”。

“暮云不是偏远地区的深山老林,更不是人工形成的小公园、小山包,它是有着57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在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看来,天心区必须把暮云片区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主动融入长沙“双引擎”打造之中,演奏东西比翼、双核驱动的优美和音,特别是“守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不一样的路径,暮云片区按照要求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以暮云新村和许兴村为例,约2平方公里的两型示范片区建设项目将采用“一园一带四季”的设计理念,建筑主打现代中式田园风。从“点”、沿“线”、到“面”,全面打造一个集生态环保、产业聚集、社会文明为一体的两型建设示范片,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样板模式。

如果能用相机给天心拍一张全景图,更像是一颗绿意盎然的璀璨明珠,浓墨重彩是这张照片的基调,这色彩是涂抹在大地上的绿色,是描绘在水系里的碧色,是喷洒在天空中的蓝色。

绿色产业:“三区”建设,留得金山

都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天心区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个生动的事例可以给你答案。

5月25日下午,由长沙市政府主办,天心区委、区政府承办,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协办的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推介恳谈会暨新三板并购峰会在北京举办。以人文、创新、智慧、科技、绿色、生态等理念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家投资商代表纷至沓来,10个地理信息项目现场签约。

据了解,总计协议投资额113.5亿元,预计在三到五年形成超300亿元的产值,最终迈上千亿级,这是致力于打造长沙经济发展继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后的第三个千亿集群。

地理信息项目、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都是绿色产业。

诚然,绿色发展的风向标,主导天心经济产业版图的定位。

因为天心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天心区是长沙的老城区,60%的文化古迹都在天心区,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天心区是长沙的中心城区,五一商圈等这些商贸资源都集中在这里。为此,天心区提出了“提质升级商贸老区,全力打造金融强区,加速建设文化兴区”的“三区”建设。“三区”项目里个个都是典型的低碳环保绿色产业。

绿,成了天心最浓重的色彩;绿,也成了天心在产业发展中的主色调。

绿色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从商贸老区来看,原有的五一商圈,平和堂、春天百货和步行街为基础的中等和大众消费的基础上,补充了悦方、海信广场等一系列偏高等的消费场所,形成了不同圈层的消费场所。

同时,天心区增加了将近200家金融机构,尤其是湘江东岸的金融聚集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金融机构,有效地构筑了金融业的基础。

此外,天心区在全国范围内聚集了文化部的文化产业园,财政部和工商总局的广告产业园,以及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基地,文化产业发展蓄势待发。

绿色产业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2015年,天心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同口径增长10%,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铁腕治污:重拳整治,增加环境获得感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底线,也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

天心区建立了大环保格。2015年,天心区成立了以朱东铁区长为主任,2个经开区、14个街道和3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区环境保护工作。

随即,天心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并出台了《长沙市天心区一般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成立了区公安分局驻区环保局工作联络室,进一步健全了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综合执法;还出台了《天心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多部门联动推进暮云片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项项政策出台落地,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民生为区,就是要让百姓切实感受环境改善,增加环境获得感。

“在环保执法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严管、严查、严处的高压态势,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朱东铁强调。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铁腕治污是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为了顺应群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期待,天心区开展“清霾”行动,加强扬尘、燃煤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同时开展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场站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共淘汰黄标车1442辆。

环境保护合力集聚逐渐形成。在“碧水”行动方面,在长沙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天心区环保局牵头组织区卫生局、公安分局等17个部门先后开展了4次联合执法行动,对湘江天心段水上餐饮现象进行整治,沿岸驱赶21条违法船只,强制扣押一条违法经营船。

大山大水是自然禀赋,碧水青山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天心区环保局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方式,相继开展了贯彻新《环保法》联合执法、暮云片区专项摸排整治、水上餐饮专项整治、非法洗砂场整治等10余项环保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监管各类企业及基建工地300余家次,立案查处企业15家,行政处罚到位15家,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1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家,强制断电5家,关闭取缔12家,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6月2日,长沙市环保局发布5月份空气质量情况,市内五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中,天心区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率达96.8%。·精彩湖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