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向绿色康庄道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1月15日

本报记者 周怀立 陈亚静 通讯员 周琪 张莉

“云田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较好,群众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从云田村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株洲市城乡发展变化和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目前,要着力解决好‘实践、致富、服务、自助’的问题,推动村级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

2009年10月31日,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田乡云田村调研时,留下了这样一番饱含深情的话。

云田村是张春贤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沐浴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春风,铭记着省委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云田这颗镶嵌在长株潭之间的绿色明珠,正放射出越来越亮丽的光彩。

从学习中找到实践方向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我们村党员和群众受教育面最广、受教育程度最深的一次。”1月12日,一见到记者,云田村党委书记易仕林就高兴地说。

早在2008年,云田村就被定为株洲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去年10月底,张春贤专程来到村里调研,指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张春贤叮嘱当地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思想问题、观念问题、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村级组织班子要重点提高两种能力,即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带头致富的能力。要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找准发展路子,不断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带领大家致富。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云田村按照省委书记的要求,以“一本书”、“一堂课”、“一台戏”、“一走访”、“一求学”为主要载体,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本书”,即编写《云田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明读本》,发放到村里81个党员手中,并邮寄到3名流动党员手中;“一堂课”,即请株洲市委党校的教授到村里为参学党员讲解“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台戏”,即由村腰鼓队专门新编一组科学发展观歌谣,走村串户广泛宣传;“一走访”,即村党委全体委员集中开展一个月的走访活动,上门与老、弱、病、残党员一起学习;“一求学”,即组织人员外出上门求学,成都“五朵金花”、益阳“三湘巨变第一村”都留下了云田村“领头雁”们探索求知的身影。

“实践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云田村党员们边学习边对照村里发展实际进行思考。云田村是一个花木之村,但进一步做大花木产业,村民感到缺乏营销手段和实用技术,花木销售难,卖不起价,花木种植无法顺利换代升级。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党委提出“打造云田品牌,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组织党员开“诸葛亮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先后征集到371条。

实践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收到实际效果。事怎么定、钱怎么花、印怎么用?事关村民切身利益。学习实践活动中,云田村力推“活力民主,阳光村务”,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民主理财和“一事一议”等制度,明确村主要决策形式是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规定重要议题必须遵行“集体研究-统一表决”程序,规定5000元以下开支由村党委、村委会批准,50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印章使用审批人与保管人不得为一人。这些制度实行几个月来,村党委、村委会严格按照程序审批事项20余次,涉及资金8万余元。这些开支皆有完整记录,全部公开。

从调整中奏出动人旋律

打开长株潭规划图,人们不难发现,云田村正处在三市“绿心”里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绝佳的地方,10多年前却完全靠种田为生,村民收入很少。为了摆脱贫困,全村546户人家,有3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

今年47岁的村党委书记易仕林就是从那时开始探索新的致富之路的。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兴起的花木业。他认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花木业一定大有前途。于是,他领衔办起了云田花木公司。经过10多年摸爬滚打,今天,云田花木公司已拥有职工220多人、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公司加农户苗木基地2万亩,企业资产达到4548万元。

在易仕林带领下,云田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以绿色产业为主的花木村。2008年,基于支持云田村产业发展升级的考虑,云田乡解放思想,在行政区划上将另一个村并入云田村,将原云田村党支部升格为云田村党委。  但随着时间推移,云田村的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困惑期。

2009年10月31日在云田村召开的座谈会上,张春贤说:云田村要积极融入“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大规划、大环境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打造“生态云田,休闲云田,绿色云田”。云田村要根据自身实际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抓好花木业的结构调整。按照市场需求,既搞好原来那个“木”,又要搞好现在这个“花”。二是要不断提高“农家乐”发展水平。云田村下一步发展农家乐,要注重保护好生态,注重形成自己的特色,注重形成规模效应。总之要搞好产业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在“提质、增效、扩规”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云田村按照省委书记的要求,开始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实践。

与环境友好,让土地生金,充满活力的花木和旅游休闲产业,让云田村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在不长的时间里,云田村农家乐休闲屋发展到了30多家。村里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发展到100家。同时,村花卉产业迅速发展,花卉大棚   已造福300多户村民,大棚花卉使每亩土地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20万元。目前,村里正加大力度,继续扶持10多家种植大户,力争在短时间里使每户拥有花卉大棚1000平方米。

发展思路转变,使云田村发展空前提速。2009年,全村花木销售收入达到2亿多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5000元增加到9500元。如今,不仅在外打工的劳力绝大部分被吸引回村,村里还吸收了外地劳力200多人。

采访中,走在绿树掩映的大路上,穿行在满目姹紫嫣红的花卉大棚里,看着村民们按照江南民居风格“穿衣戴帽”、粉刷一新的一栋栋小楼,易仕林信心百倍地对记者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用3至5年时间,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使云田村真正成为‘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