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道路两边、河渠岸边,成为近两年来我省造林绿化的主角。植树节前后,记者围绕 “三边”绿化,来到湘北岳阳、湘南郴州和省会长沙,调查公众绿化意识和植树造林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本报记者 周月桂 通讯员 周彰军
申福春 何志高
春光融融,又到3月播绿时。
城边、路边、水边,一片片新绿正在绽放,绘就一幅幅灵动的绿色画卷。
洞庭湖区,绿化意识深入人心,农民由“要我植树”转变为“我要植树”;
武广沿线,播绿行动积极主动,6市24个县市区正在打造512公里长绿色高铁;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理念悄然改变,城市建设由绿色向彩色迈进……
水边,河渠两岸绿意满盈
地点:岳阳市华容县景港镇禹九村
3月14日,华容县景港镇,藕池河畔的禹九外洲上,林木枝头挂满了米粒大小的树芽,绿色正在萌发。
禹九村村民曾宇松正在河外洲上植树。他用一根铁钎插入覆盖着翠绿春草的松软泥土里,适当摇一摇,铁钎便轻松地打出一个7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洞,然后放入树苗,培少量土,踩实,前后费时不超过3分钟。
“这是无性栽培法,省工、省时、效率高。”曾宇松说。这一整片近400亩的河外洲都是曾宇松承包来的,如今植树已近尾声。在湖区种树是件轻松事,冲积平原的土壤松软、肥沃,不需挖大洞、浇水、下肥。刚植下的树苗细细的,歪歪曲曲,然而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把河洲变成一片绿洲,之后用不了十年它们就会自己成材。
刚刚植好的林子里,同村的两个村民在树下套种南瓜。南瓜的收益跟曾宇松无关,也不用交租金给曾宇松,但曾宇松很欢迎:“套种上南瓜后,可以充分发挥地力,丰富林下生态,顺便帮我管管林子。”
曾宇松算了笔账,400亩林地,每年每亩可以带来200元以上的收益,比种田轻松许多。
当然,老百姓种树热情高昂还有更重要的理由:生态效益。护林员张国良说:“1998年涨大水的时候,华容种了防浪林的地方没有溃堤,当时我们这里没种树,就溃堤了。所以栽树要注意防风浪,你看我们栽树的洞打得很深。”
水边的这些树,既是工业用材林,又是防浪林,还是血防林。树长起来后,林下杂草就长不起来,钉螺难以生存,从而起到 “兴林抑螺”的作用。
“我们这里老百姓种树不需要督促的,林业部门做好服务就够了。”县林业局副局长胡炜说。
春天的洞庭湖区,江河湖滩翠影随波。据统计,岳阳市的君山、湘阴、华容三县区去冬今春在东洞庭湖周围及长江、湘江水边造林达5万多亩。
路边,满眼青翠植树正忙
地点: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镇锁石桥村
这里是京珠高速通过的村子,满眼郁郁葱葱。高大的桉树四季常绿,它们对低温极为敏感,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遇到了一点麻烦,村民们正在补植新苗。
村里的妇女主任唐小毛面对记者的提问坦率地说:“植树节我知道啊,是3月12日,每个公民每年要植多少棵树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们村里的人肯定不止植了3棵树……”自小在山里长大,山上的树唐小毛都能认得出,水杉、马尾松、樟树、桂花、杜鹃、夹竹桃……
因为京珠高速从村里通过,这里的林子是生态公益林,一般由政府投入造林,每亩每年补助村里20元。村里有王仙岭,是水源林,300亩林子里全是一棵棵难以合抱的大树,从古至今就没人动过水源林里树木的心思。种田的水源都来自那里,现在还办了个王仙岭矿泉水厂。
树木能涵养水源,“一棵大树相当于一个小水库”,树木保护得好,水源才有保障,唐小毛对此深有感触。唐小毛的娘家在苏仙区白露塘镇,“因为缺树,三年有两年没水喝。”
在农村,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水源山”。在武广高铁通过的北湖区万华岩镇增湖村,80岁的何民玄老人说:“我们村里都是从山上接水喝的,自从冰灾以后,树死了不少,水就少了。”于是大家重新认识到造林的重要性。记者在增湖村山头上看到, 50多位农民在炼山整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过,苏仙区林业局总工程师李诚也认为,目前山上林业经济效益并不好,生态林补偿又过低,影响农民种树积极性。他建议逐步取消育林基金,适当提高生态补偿。
郴州今年造林的重点,就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和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沿线。目前郴州武广高铁郴州站旁边500多亩的山地,已完成100多亩炼山整地。
而在武广沿线,全省6市24个县市区已积极行动起来,打造512公里长绿色高铁。
城边,彩色城市立体绿化
地点:长沙市望城县城区斑马湖
3月的斑马湖,垂柳依依,湖平如镜。
斑马湖是位于城中的一个人工湖,湖岸边正在兴建一个新楼盘。天气晴朗的日子,黄荣伟一家子晚饭后便会流连于湖边,散步一个小时。
这是一个典型的湿地公园,以水体为主,岸边种植有众多滨水植物,如柳树、水杉、银杏,水里还有着多种野生鱼类。“我还经常到这里钓野鱼呢。”黄荣伟说。
城边绿化不同于水边和路边,商业资本的影子无处不在,斑马湖就是由政府与开发商共同建设的。城边绿化也与公众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注定受到市民更多的关注。斑马湖的出现,提示了城市绿化理念的不断更新:绿化建设早已不单纯是绿色森林的营造,还有蓝色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的城市不仅要绿色,也要彩色,这样才是立体的绿化。”长沙市林业局局长周庆年说,今后街道绿化也要由单一的绿化变为彩化和绿化相结合,一街一树已不再受推崇。
长沙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更是达到了18.8平方米,早在2006年就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城市,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2009年通过了国家级绿化城市的验收。如今的长沙城区绿美相融,近五年累计投入120多亿元,用于城乡绿化美化,市区新增绿地850多万平方米,建成并开放了长沙园林生态园、月湖公园、滨江公园、麓谷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长沙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共绿地。
具备雄厚绿化基础的长沙,正在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新长沙。“我们将变城乡绿化分割为城乡一体,变单一的植树造林为集空间、大气、水体、土地、动植物于一体的绿化建设,着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城乡生态系统。”周庆年说。
“当然还是要栽树,而且要栽大树,全冠树。”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恭映璧认为,不应过分讲究园林景观,而不注重绿量的增加,美化城市要与增加绿量结合起来。
省会长沙,彩色城市正在打造,城乡生态一体化正在构建。
在“三边”看绿化,记者发现,人们义务植树的参与度正在逐步扩大,市民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绿化,而农民对造林的积极性,已不再单纯着眼于经济效益,还有看得见的生态效益。
公众的绿化意识正在不断强化,未来的造林绿化将要求更高,如何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保持生物多样性,创新营林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